中国古代传统文学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体系。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试题及相应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一: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出与唐代杜牧相关的作品。
A.《木兰诗》B.《将进酒》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D.《兰亭集序》答案: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解析: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咏史、田园、婉约等题材为主。
选项A《木兰诗》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选项B《将进酒》是唐代李白的作品;选项D《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
只有选项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杜牧的作品。
试题二:请将以下作品按创作年代进行排序。
A.《红楼梦》B.《诗经》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诗经》→D.《水浒传》→C.《西游记》→A.《红楼梦》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创作年代推测约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6世纪中叶;《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18世纪中叶。
试题三:请将以下文学流派与其代表作家进行匹配。
A.唐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古文运动1.苏轼2.施耐庵3.白居易4.欧阳修答案:A-3,B-4,C-2,D-1解析:唐宋词是唐代、宋代兴起并繁荣发展的一种诗歌形式,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之一是白居易;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形式,以歌词和快板为主要表现方式,代表作家是施耐庵;明清小说是明代、清代兴起的长篇小说,以描写社会生活为特色,代表作家之一是施耐庵;古文运动是唐代末期到宋代兴起的倡导文言文写作的运动,代表作家之一是苏轼。
试题四: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答案:A.《水浒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高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BCD2. 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指的是以下哪四部著作?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ABCD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4. 中国传统戏曲中,京剧的“四大名旦”不包括以下哪位?A. 梅兰芳B. 程砚秋C. 尚小云D. 周信芳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2.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四川3.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她的别称是______。
答案:明妃4.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仁”与“礼”,主张“因材施教”,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阐述一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象征着辞旧迎新和家庭团聚。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诗经”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朴实自然、情感的真挚深沉以及形式的多样。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21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A)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B)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C)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D)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答案:D解析:2.[单选题]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晚唐词人是( )。
A)李煜B)温庭筠C)韦庄D)冯延巳答案:B解析:3.[单选题]东晋诗歌的内容特点是( )A)庄老告退,山水方滋B)儿女情多,风云气少C)寄言上德,托意玄珠D)农事家常,怡然自适答案:C解析:4.[单选题]他们有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概相结合,使诗作蕴涵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在以下属于边塞诗人的是( )A)高适B)王维C)杜审言D)王勃答案:A解析:5.[单选题]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A)《蒿里行》B)《薤露行》C)《燕歌行》6.[单选题]汪笑依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出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作品是( )A)《党人碑》B)《哭祖庙》C)《将相和》:D)《博浪椎》答案:D解析:汪笑侬的《哭祖庙》演三国故事,写刘谌在其父刘禅开城投降之际在祖庙祭祀仙人,以身殉国的事迹。
《将相和》写廉颇和蔺相如团结御敌。
《党人碑》意在映射戊戌六君子。
《博浪椎》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借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7.[单选题]“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 )A)崇实尚用B)抒情平实C)平淡自然D)描写细腻答案:A解析:8.[单选题]“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是哪位作家的诗?A)张协B)陆机C)潘岳D)左思答案:D解析:9.[单选题]下列词句属于李煜词的是(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答案:C解析:10.[单选题]下列表述班固《汉书》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文挥洒自如B)叙事平实稳健C)文章组织谨严11.[单选题]李清照的词中“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答案:A解析:12.[单选题]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B.士刲羊,无血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2.《诗经·七月》是( )A.爱情诗B.战争诗C.农事诗D.怨刺诗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A.佶屈聱牙B.情韵并美C.辩丽恣肆D.质朴平实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A.处女遇盗B.郢书燕读C.刻舟求剑D.狡兔三窟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A.论体B.赋体C.骚体D.七体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A.《论贵粟疏》B.《论积贮疏》C.《至言》D.《陈政事疏》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A.《高唐赋》B.《吊屈原赋》C.《柳赋》D.《赋篇》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A.《鼓吹曲辞》B.《杂曲歌辞》C.《相和歌辞》D.《杂歌谣辞》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 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 B.幽愤诗 C.拟古诗 D.悼亡诗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C2、C3、C4、B5、D6、C7、A8、A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A.咏史诗B.游仙诗C.玄言诗D.田园诗18.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A.田园诗人B.玄言诗人C.边塞诗人D.山水诗人19.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的是( )A.李益的边塞诗B.岑参的边塞诗C.高适的边塞诗D.陶翰的边塞诗20.初唐时期创作水平最高的宫廷诗人是( )A.早有诗名的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等前朝耆老B.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的“初唐四杰”C.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坛新秀D.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21.李贺诗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是( )A.咏仙讽鬼之作B.感愤不遇之作C.揭露时弊之作D.气势高扬之作22.“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出处是( )A.白居易的《长恨歌》B.李商隐的《无题》C.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D.元稹的《会真诗三十韵》23.词之起源的传统说法是( )A.词起源于诗B.词起源于“曲子词”C.词起源于民间D.词起源于酒令艺术24.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是( )A.崔颢B.高适C.岑参D.李白25.白居易闲适诗的基本特色是( ) A.反映国计民生,发挥美刺作用 B.表达知足常乐、温厚柔和的情致 C.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 D.写山水风光和友情26.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是( ) A.讲究声律辞藻B.抒写慷慨情杯C.诗情画意结合D.声律风骨兼备27.唐传奇繁盛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是( ) A.《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 B.《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C.《玄怪录》、《博异志》、《虬髯客传》 D.《游仙窟》、《枕中记》、《虬髯客传》28.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是( )A.声情并茂,意在言外B.声律调谐,辞采华美C.评说古今,抒发感慨D.壮伟之情,豪侠之气29.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文类是( )A.碑志B.书信C.序文D.杂著30.中晚唐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诗作是( )A.贾岛的作品B.姚合的作品C.孟郊的作品D.许浑的作品16、B 17、B 18、D 19、C 20、C 21、A 22、C 23、A 24、B 25、B 26、B 27、D 28、B 29、A 30、B三、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国语》(1)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直系亲属称祖先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 世纪 80 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2.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E.土地沙化3.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4.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 ?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B.经方C.神仙D.四诊E.卜算5.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1.中国传统文化2.阴阳家3.重农主义4.庙会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A.王维B.贺知章C.李白D.韩愈(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1B《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语言文字运用 A.欧阳修B.李清照C.匡衡D.刘禹锡(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2C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 A.玄奘B.鉴真C.皎然D.灵澈(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3A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人》。
语言文字运用A.屈原B.司马相如C.王勃D.纳兰性德(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4C“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语言文字运用(1分)A.罗贯中B.曹雪芹C.吴承恩D.蒲松龄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5D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家。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语言文字运用 A.赛龙舟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登高望远(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6D 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语言文字运用 A.秦始皇B.唐太宗C.武则天D.乾隆帝(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7B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A.王维B.贺知章C.李白D.韩愈B《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语言文字运用(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A.欧阳修B.李清照C.匡衡D.刘禹锡C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A.玄奘B.鉴真C.皎然D.灵澈A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屈原B.司马相如C.王勃D.纳兰性德C“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语言文字运用(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A.罗贯中B.曹雪芹C.吴承恩D.蒲松龄D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家。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语言文字运用(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A.赛龙舟B.吃粽子C.喝雄黄酒D.登高望远D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语言文字运用(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A.秦始皇B.唐太宗C.武则天D.乾隆帝B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请判断下列成语关于度量衡的分类。
壁立千仞(度)日进斗金(量)一步之遥(度)千斤重担(量)咫尺之书(度)分斤拨两(衡)火冒三丈(度)晴空万里(度)2.关于度量衡的成语、俗语、小故事。
请判断。
(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官俸微薄。
(量)
(2)五十步笑百步。
(度)
(3)《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衡)
(4)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
(度)
(5)《汉书高帝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度)(6)千里走单骑。
(度)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 19 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C.“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五时至七时。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
(2分)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
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B.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年纪为“豆蔻年华”。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
5.对于古代称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互相尊敬的称呼
C.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6.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D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8.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C )
A.孤足下不才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9.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C )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
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
职来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