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重点
诗豪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导语:在唐人诗文里,刘禹锡的诗作大多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豪刘禹锡简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
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
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
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
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
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
二是杂文。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字居易,号凤求仙。
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他是唐代中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和政治才干而闻名。
刘禹锡以才名博富于唐代文坛,他的诗作以豪放明快的风格见长,注重咏史和抒情。
同时,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曾经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对唐代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文化家庭,他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对他的文学才华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年轻时,他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得以培养出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
他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提炼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
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咏史为主题,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他在诗歌创作上极富创意,风格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曾在多个重要的政府职位上任职,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曾担任侍御史、太常博士、考功员外郎等职务,他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备受赞誉。
他以正直廉洁和爱国心著称,对国家的事务忠诚尽责。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并坚决反对腐败和不公。
他的政治理念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刘禹锡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安史之乱期间表现出色,为唐朝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参与多次战役,以其英勇无畏的战斗风格备受赞誉。
在他的领导下,唐军战胜敌人,稳定了局势,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他的军事才华为唐代的安定和和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禹锡对于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诗作和政治理念影响了许多后世的文人和政治家,他被誉为“文学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唐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诗人是谁呢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诗人是谁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慧超,号悲欢公,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出生在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祖籍江南。
早年求学于陈子昂和裴度门下,其文学造诣在当时已经备受瞩目,成为当时有影响的文学家之一。
刘禹锡一生曾任中书舍人、吏部郎中、中书侍郎、工部尚书兼诸道盐铁判官等重要职务。
他的政治生涯颇不顺遂,历经宦官专权、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多次被贬谪。
但他不屈不挠,独具慧眼,兼善博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和不朽的名篇。
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艳丽雄奇见长,包括《陋室铭》、《柳枝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诸多篇目,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博大的胸怀。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诗是《陋室铭》,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豁达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此诗子曰:“富贵非深壑,贫贱即浅沟。
人情如水,深浅深浅,各自适宜。
”
刘禹锡的作品得到了后代诗人的广泛赞赏和传颂。
唐代杜牧曾评价他是“教化盛,文思广,工于辞令,式著诸体”,宋代
苏轼也曾赞叹他是“一代豪放之士,巨海般的心量,宽阔洒脱”。
现代学者也多次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价。
总的来说,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呈现了唐代风
俗民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精彩和独具特色的表现。
他的不朽名篇长存于世,永载人心,成为后人崇敬和叹服的典范。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
曾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有《刘宾客集》。
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曾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晚年,刘禹锡变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来,以专门从事创作来消闲度日,自得其乐。
他常和白居易往来,酬和颇多。
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推刘禹锡为“诗豪”,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后人也就据此而称之。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的任性】文人往往都是任性的,比如王叔文侍读顺宗,在棋枰上燕起鹤落,可谓乾坤一局棋。
但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
结局是自己被赐死,他的战友们“八司马”被贬职流放。
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
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宫廷斗争残酷而又复杂多变,正是多变,便给那血腥的残酷抹上一丝神秘诡异的色彩。
让后人观看连续剧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惊险。
刘禹锡的简介与作品

刘禹锡的简介与作品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学者、官员,字怀素,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一位骚客、散文家、诗人,以山水诗和古文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文笔优美,被誉为“唐代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
刘禹锡原名刘知几,因为他的父亲把他送给了当时在任的尚书左丞江夏王劝。
在江夏王得到的薪俸中,刘禹锡得到了不少的补贴,可以在学术和文学方面进行自由的探究,也因此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才华。
刘禹锡进士后担任过一个县丞的职务,但他为官并不称职,很快就被贬到了江陵的一个偏僻地方做道教正一教碧洞观的主持,因此他一生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但是他没有被官场上的事物所迷惑,继续写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他的作品不仅扎实深入,也充满了漫长岁月的感慨。
刘禹锡的诗歌大多数以山水为主题,借景抒情,对事件进行歌颂。
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情味。
他的诗歌文笔严谨、朴素、含蓄,既传达了他自己的感情,也表达了当时人民的心声,被后人称为“唐代山水诗之祖”。
刘禹锡的散文更是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他的散文描绘细致,有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感觉。
他的散文以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而著称,被誉为“唐代散文之王”。
他最著名的散文作品是《陋室铭》,这篇作品借用了陋室及破旧的居所作为主题,那些枯朽的小品描绘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刘禹锡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反对奢华的宣传。
刘禹锡的作品在唐代已经得到了高度评价,后来的朝代也不愧是如此。
他的作品被收入了《唐诗三百首》和《三才图会》,成为了历代学习者的重要课文。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与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耀眼明星,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一种文化与艺术理念,也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心理与情感。
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全文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全文译文及赏析《金陵五题·石头城》是由刘禹锡所创作的,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
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金陵五题·石头城》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石头城》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金陵五题·石头城》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金陵五题·石头城》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金陵五题·石头城》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你知道《浪淘沙》讲的是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篇1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
原文浪淘沙①九曲②黄河万里沙③,浪淘风簸④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⑤去,同到牵牛织女⑥家。
注释①浪淘沙:古代歌曲名。
②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③万里沙:指长长的黄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④簸:颠簸摇荡。
⑤银河:天河。
⑥牵牛织女:星名。
指牵牛星、织女星。
解读翻译弯弯曲曲的黄河水,夹带着万里黄沙,狂风掀起滚滚波涛,如同来自天涯。
如今,我要沿着黄河直上高空的银河,同它一起,去拜访牛郎织女家赏析这首诗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奔流时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诗人仿佛将流经万里的九曲黄河一眼看尽,黄河从遥远的天际汹涌奔流过来,带着万里的泥沙,颠簸着,呼啸着,给人感觉好像眼睛里面都是黄河的身影。
后两句诗人发挥想象,黄河一直向前奔流,带着狂风巨浪,一直到达银河,去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
全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使我们感受到了黄河非凡的气势。
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要像黄河奔流一样,拥有不摄艰难险阻、永远奋斗追求的'精神。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篇2浪淘沙(其八)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这首诗的赏析急啊要完整一点啊谢谢啊最好有写作背景语文七情HNJL2014—11—12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
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注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想一想, 诗人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 么?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 想一想,诗人描写的是什么特 定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 •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洛阳(今河南洛 阳市)人。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 律、绝为工,格调高亢, 意向简括,气骨桀骜; 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 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 唱和,并称为“刘柳” 与“刘白”。白居易称 他为“诗豪”,清人王 夫之称他为“小诗之 圣”。
• 中国五大淡水湖即 鄱阳湖、洞庭 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之一。 •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 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 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 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 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 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 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 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 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 “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 “远浦归帆”、“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 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看到 湖面
君山
联想 镜未磨 银盘 青螺
比喻 湖面 湖面
比作 比作
铜镜 银盘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