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河南省统计局关于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城镇化专项试点的通知

河南省统计局关于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城镇化专项试点的通知【法规类别】人口普查【发文字号】豫统文[2009]68号【发布部门】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09.05.08【实施日期】2009.05.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统计局关于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城镇化专项试点的通知(豫统文〔2009〕68号)许昌市统计局及长葛市统计局:根据国发〔2009〕23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精神,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认真做好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河南省统计局研究决定于2009年6月10日在许昌市长葛市开展人口城镇化专项试点工作。
现将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目的通过试点探索城乡人口的划分口径,普查区地域的城乡属性划分及连接问题,探索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措施等,客观反映我省城镇、乡村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评价我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为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试点的调查内容及时间试点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普查区地域的划分及边界的界定、城乡属性划分、普查区覆盖地域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出人口。
试点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9年6月10日0时。
试点从5月上旬开始到8月下旬结束,历时四个月时间。
三、试点的组织和实施人口城镇化试点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任务。
试点所在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试点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试点地区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试点的组织和实施。
试点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调查员的选调由试点地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
选调的调查员要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能够胜任调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维基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志一般信息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百分比变化▲5.84%人口最多广东(1,0430,3132人)人口最少西藏(300,216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
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
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概述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决定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文件,此次普查的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部分地区的资料准备工作在2010年中5月到6月份左右已经展开,工作人员构成确定则在9月完成。
由于所需人手数量庞大,单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所以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构成以政府工作人员及临时聘用人员组成,其中政府工作人员多为参与指挥工作。
由于人口普查需占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又不属于长期工作。
所以在临时工作人员构成上,不少是一些离退休的在家老人。
有政府官员称,居民不得拒绝普查员入户登记。
对于“顽固”拒绝开门的人家,普查员可能请民警帮忙入户。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编辑第六次人口普查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目录1普查简介2普查意义3基本方案4普查标志▪标志涵义▪使用范围▪使用管理5政策文件6主要特点▪变化▪特点▪效果▪难点7普查数据8普查结果▪第一号公报▪第二号公报9遭遇难点▪流动人口▪难聘普查员▪维护隐私10热点解读▪户籍整顿▪普查建筑▪健康状况▪资料泄密11历史发展▪缘起▪成型12七大主要特点▪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性别比例仍是男多女少▪家庭成员人口在减少▪流动人口在增加▪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大学生比例依然不高▪广东成为人口第一大省13普查纪实14外媒聚焦▪美媒▪欧媒▪俄媒▪印媒▪日媒15相关链接1普查简介编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提出,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通知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
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通知还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规定。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 2011-04-28 10:00: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作者:————————————————————————————————日期:
2
洛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来源:洛阳日报 2011-5-18
洛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7 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洛阳市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4万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6549486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227665人相比,10年共增加321821人,增长5.17%。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06156 户,家庭户人口为
6290194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2人减少0.2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06348 人,占50.48% ;女性人口为3243138 人,占49.52%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3下降为101.95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13038 人,占20.05%;15~64岁人口为4705319 人,占71.84% ;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1129 人,占8.11%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13227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0434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70259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447676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982人上升为7836 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942人上升为1533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0655人上升为43824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9640人下降为2210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75345 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9775人,文盲率(5)由4.11%下降为 2.68% ,下降 1.43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按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如下: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各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洛阳常住人口近655万
■居全省第六位;10年增加32万多人
■伊川县756616人,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昨日上午,市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市常住人口为6549486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增加了321821人。
数据表明,我市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而人口老龄化进程在逐步加快。
洛阳常住人口近655万居全省第六位
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为6549486人,居全省第六位,低于南阳市、周口市、郑州市、商丘市和驻马店市。
市统计局局长张尚君说,1990年至2000年,我市人口净增长57.95万,年平均增长率为0.98%;而2000年至2010年,我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前一个10年净增长减少约25.77万,下降0.47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市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据悉,这次公布的数据只有常住人口,不包括长期流动人口。
我市是人力输出大市,还有许多长期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流动人口,如果把他们也包括进来,我市总人口将高于常住人口数。
伊川县常住人口756616人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在统计的全市常住人口中,伊川县的常住人口为756616人,是我市人口最多的县(市)区。
按行政管理权限划分,我市常住人口排在前三位的县(市)分别是伊川县、宜阳县、偃师市,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区分别是涧西区、洛龙区和西工区。
家庭户均规模缩小户均人口数为3.48人
我市目前常住人口中户均人口数为3.48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3.72人减少0.24人。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我市家庭户均规模的缩小,主要受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多因素的影响。
男女性别比下降总人口性别比为101.95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1.95(女性为100),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06.23下降4.28个百分点。
我市男女性别比例均低于全国105.20和全省102.06的比例,整体趋向平衡。
但在我市新出生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12.39:100,虽然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新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3下降了4.44个百分点,但新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居高位。
仍处人口红利期年龄结构“中间大、两头小”
据统计,全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4705319人,占71.84%;0~14岁人口及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0.05%和8.11%,人口年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张尚君分析,我市15~64岁人口比重,比全省高出1.2个百分点,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4.55个百分点,其中,15岁~59岁人口劳动力资源占到67.7%,比重之大说明我市仍处于人口红利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按照这个标准,我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进程在逐步加快。
居民文化程度大幅提高文盲率下降为2.68%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11%下降为2.68%。
从两次普查数据来看,洛阳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数量增长了1.97倍,而低学历人口和文盲率都逐年下降。
本报记者李迎博实习生邱新艳通讯员屈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