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合集下载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京报讯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焦点1 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六普常住人口 2717732
抚顺 2138090
本溪 1709538
34.9 18 41 8.3 7.3 29.6 31.9
辽阳 1858768
鞍山 3645884
11

地市 海城 台安 岫岩 振兴 元宝 振安 凤城 东港 宽甸 西岗 中山 沙河口 甘井子 旅顺口 金州 瓦房店 普兰店 庄河 长海 站前 西市 鲅鱼圈 老边 大石桥 盖州 兴隆台 双台子 大洼 盘山 太和 古塔 凌河 凌海 北镇 黑山 义县 龙港 连山 南票 兴城 绥中 建昌 南关区 宽城区 朝阳区
13

地市
县区 辉南县 柳河县 浑江区 江源区 抚松县 靖宇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临江市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珲春市 龙井市 和龙市 汪清县 安图县 道里区 南岗区 道外区 香坊区 平房区 松北区 呼兰区 阿城区 依兰县 方正县 宾县 巴彦县 木兰县 通河县 延寿县 双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新兴区 桃山区 茄子河区 勃利县 龙沙区 建华区 铁锋区 昂昂溪区 富拉尔基区 碾子山区 梅里斯区
1

地市 深泽县 赞皇县 无极县 平山县 元氏县 赵县 辛集市 藁城市 晋州市 新乐市 鹿泉市 桥西 桥东 宣化 下花园 宣化 张北 康保 沽源 尚义 蔚县 阳原 怀安 万全 怀来 涿鹿 赤城 崇礼 双桥 双区 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 兴隆 平泉 滦平 隆化 丰宁 宽城 围场 海港 山海关 北戴河 昌黎 抚宁 卢龙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25 24.5 50.3 43.3 41.8 57.1 61.6 77.5 53.8 48.8 43.3
张家口 4345491
承德 3473197
秦皇岛 2987605
2

地市 唐山 7577284 青龙 路北 路南 古冶 开平 丰润 丰南 遵化 迁安 滦县 滦南 乐亭 迁西 玉田 唐海 安次 广阳 霸州 三河 固安 永清 香河 大城 文安 大厂 #高新区 #白沟镇 阜平县 博野县 望都县 容城县 涞源县 南市区 顺平县 涞水县 高阳县 雄县 安国市 满城县 北市区 新市区 安新县 蠡县 高碑店 定兴县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

”(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基本吻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涉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可以向大家说一句。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或者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本文假定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首先是性别结构。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这是总人口的性别比。

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因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但这无助于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显然,要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娶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为妻是不现实的事情。

因此,更重要的性别比数据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这个数据与中国将来出现的光棍问题密切相关。

《数据公报(第1号)》没有给出这个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但是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其次是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引言六普人口数据指的是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本文将对于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的人口状况、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化趋势等问题。

人口总量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92亿人。

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长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0.47%。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

人口性别比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性别比为105.07,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05.07个男性。

这意味着男性相对于女性略多。

性别比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人口分布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人口数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城镇化水平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城镇化率为63.89%。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从1978年的17.92%逐渐提高至目前的63.89%。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0%。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人口流动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流动人口(指长期在常住地以外的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0%。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在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流动对于资源配置、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结论从六普人口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
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
0-14, 16.60%
15-59, 70.14%
60-64, 4.39%
65以上, 8.87%
0-1415-5960-6465以上
图1:年龄段比例

1.2教育程度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大学, 9.64%
高中, 15.15%
初中, 41.88%
小学, 28.92%
文盲, 4.41%
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
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
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79.5%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分功能区看,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常住人口最多,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8.7%;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占30.8%;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常住人口较少,所占比重分别为11%和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