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2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注1):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2)为2301914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67377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81414人,增长37.53%。
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4%。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占39.0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6492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5512078人,增长159.08%。
平均每年增加55120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160户,家庭户人口为205814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为11164396人,占48.50%。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15-64岁的人口为18703674人,占8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43327人,占98.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5821人,占1.20%。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25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①: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②为2884.6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5.62万人,增长0.90%。
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常住人口为1764.4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1.17%;渝东北翼常住人口为836.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9.00%;渝东南翼常住人口为283.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83%(各区县常住人口分布见附表)。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74.4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696.6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459.59万人,占总人口的50.60%;女性为1425.03万人,占总人口的49.4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89.80万人,占总人口的16.98%;15-64岁的人口为2061.41万人,占总人口的71.4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33.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6%。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49.3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81.14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951.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974.7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864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321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3298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33790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个人收集整理-ZQ年月日四川新闻网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月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地决定,我国以年月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地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地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地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地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月日零时地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市户籍人口为人.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地人口为人,比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人减少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地比例)由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下降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岁人口为人,占;岁人口为人,占;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岁人口地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岁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岁及以上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个百分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地人包括各类学校地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由人下降为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岁及以上不识字地人)为人,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 / 1。
人口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大同 3318057
阳泉 1368502
长治 3334564
晋城 2279151
忻州 306750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32.8 11.2 32.7 72.3 50 40.6 10.8 27.2 20.6 18.3 23.4 34.3 15.6 18.6 19.3 24.3 28.6 33.5 31.1 48.4 28.1 34.1 27 26.4 15.1 15.9 29.2 35.3 18.3 17.2 15.9 22.7 47.7 21.3 38.9 23.1 48.4 48.5 54.5 21.7 29.9 21.4 26.7 16.1 15.7
县区
晋中 3249425
临汾 4316612
吕梁 3727057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10.7 10.8 8.4 14.5 16 11.2 49.1 63.6 13.5 16.1 14.4 22.8 21.1 29.9 26.5 50.3 26.1 40.7 94.4 23.7 31.1 44.3 73.3 9.2 8.2 12.8 10.6 23.3 6.5 10.4 6.4 10.7 14.5 24 28.3 32 42.1 23.1 27.9 57.9 32.1 11.2 17.4 14.4 14.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兴安盟 1613250
锡林郭勒 1028022
阿拉善 231334
32.7 6.8 30 25.1 39.2 27.4 7.4 24.6 4.4 3.4 7.1 7 8.8 11.2 2.8 5.4 8.2 10.1 2.4 14.8 2.5 3.2 1.9 0.7
辽宁 43746323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民族构成 •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 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各 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 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 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 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 一、人口总量 总人口为13.39亿人 ,十年增加7390万人, 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二、家庭户规模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 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 人口占48.73%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5岁 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 上升1.91个百分点。
七、城乡构成 •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 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 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 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 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 八、地区分布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 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 九、人口的流动 •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 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 以上的人口为2.6亿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 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 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口增加1.2亿人,增长81.03%;这主要是多 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 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