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南四省)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全国第一根据普查数据,此人口普查登记的全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人),与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四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沿发达省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在增加,更多的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动。
东部地区人口占国常住人口的37.98%,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数量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到1.04亿人,也是全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1亿的省份,其常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为7.79%。
山东9579万人位于第位,河南9402万人位于第三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第一。
此外,全国仅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少,其他省份均为增加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北京、山东,分别增加1800万、766万、628万580万和500万,均于发达地区。
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
增长方面,公布据的21个地区中,共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均水平,北京、天津、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10分别增长了44.5%、37.53%、29.27%、20.69%,年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0.57%的平均增长率。
实际上,此前联合国在2008年的全球人口望中,曾预测2010中国总人口会达到13.54亿人。
而在2010年11月国开始统计人口数字,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学曾预计中国人口现在将达14亿。
造成中国人口增长落后预期的背后原因则是近十年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之估算的生育率为1.8,而根据此普查结果估算,中国总和生率很可能只有1.5,甚至更低。
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个人收集整理-ZQ年月日四川新闻网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月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地决定,我国以年月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地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地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地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地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月日零时地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市户籍人口为人.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地人口为人,比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人减少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地比例)由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下降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岁人口为人,占;岁人口为人,占;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岁人口地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岁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岁及以上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个百分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地人包括各类学校地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由人下降为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岁及以上不识字地人)为人,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 / 1。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总4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四、性别构成五、年龄构成六、民族构成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八、城乡人口九、人口的流动[10]十、登记误差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情况

贵州省第六次⼈⼝普查相关数据情况贵州省第六次⼈⼝普查相关数据情况2010年5⽉10⽇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六次全国⼈⼝普查贵州省的相关数据。
贵州省少数民族⼈⼝在过去的⼗年间减少了78.8025万⼈,同2000年第五次⼈⼝普查公布的数据相⽐,少数民族数量下降了2.24%,在此之间,汉族⼈⼝增加了28.6798万⼈,增长率为0.81%。
2010年11⽉1⽇零时普查标准点全省常住⼈⼝为3474.6468万⼈,年平均减少0.14%。
⽬前贵州省各少数民族⼈⼝为1254.7983万⼈,占全省常住⼈⼝的36.11%,在过去的⼗年,⼤约有326万少数民族外出到省外,占全省流动⼈⼝的45%,造成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常住⼈⼝⽐例的减少。
在全省常住⼈⼝中,男性⼈⼝为1795.7780万,占51.66%;⼥性⼈⼝为1679.5017万,占48.84%,总⼈⼝性别⽐例(以⼥性为100,男性对⼥性的⽐例)从2000年第五次⼈⼝普查的110.02下降为⽬前的106.89.全省城镇⼈⼝为1174.7780万⼈,占33.81%,同第五次⼈⼝普查相⽐,城镇⼈⼝增加了330.2631万⼈,城镇⼈⼝⽐重上升了9.85个百分点。
第六次⼈⼝普查数据:地区⼈⼝数(万⼈)⽐重(%)⼈⼝密度(⼈/平⽅公⾥)2000年2010年变化幅度(%)全省总计3474.6468 100 100 0 197贵阳市432.4561 10.55 12.45 1.9 538 六盘⽔市285.115 7.79 8.21 0.41 288 遵义市612.7009 18.57 17.63 9.06 199 安顺市229.7339 6.62 6.61 -0.01 248 铜仁地区309.2365 9.37 8.9 -0.47 172 毕节地区653.637 17.95 18.81 1.01 243 黔西南州280.5857 8.13 8.08 -0.05 167 黔东南州348.0626 10.91 10.02 -0.82 115 黔南州323.1161 10.13 9.3 -0.83 123(系列1表⽰2000年各地区⼈⼝所占⽐例情况,系列2表⽰2010年的。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大同 3318057
阳泉 1368502
长治 3334564
晋城 2279151
忻州 306750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32.8 11.2 32.7 72.3 50 40.6 10.8 27.2 20.6 18.3 23.4 34.3 15.6 18.6 19.3 24.3 28.6 33.5 31.1 48.4 28.1 34.1 27 26.4 15.1 15.9 29.2 35.3 18.3 17.2 15.9 22.7 47.7 21.3 38.9 23.1 48.4 48.5 54.5 21.7 29.9 21.4 26.7 16.1 15.7
县区
晋中 3249425
临汾 4316612
吕梁 3727057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10.7 10.8 8.4 14.5 16 11.2 49.1 63.6 13.5 16.1 14.4 22.8 21.1 29.9 26.5 50.3 26.1 40.7 94.4 23.7 31.1 44.3 73.3 9.2 8.2 12.8 10.6 23.3 6.5 10.4 6.4 10.7 14.5 24 28.3 32 42.1 23.1 27.9 57.9 32.1 11.2 17.4 14.4 14.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兴安盟 1613250
锡林郭勒 1028022
阿拉善 231334
32.7 6.8 30 25.1 39.2 27.4 7.4 24.6 4.4 3.4 7.1 7 8.8 11.2 2.8 5.4 8.2 10.1 2.4 14.8 2.5 3.2 1.9 0.7
辽宁 43746323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
地区
人口
地区 天柱县 锦屏县 剑河县 台江县 黎平县 榕江县 从江县 雷山县 麻江县 丹寨县 黔南州 铜仁地区 黔西南州
人口 26.4 15.5 18.1 11.2 39.1 28.6 29.1 11.7 16.8 12.2 323.1 309.2 280.6
说明: 1、本表中统计人口使用单位:人,显示单位:万元。 2、四川眉山市总人口数据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眉 山市所辖各县的人口数非六普数据,来自其它渠道。 3、云南迪庆州所辖县的人口数据暂无来源。 4、贵州黔南、铜仁、黔西南各州所辖县的人口数据暂 无来源。
地区 甘洛县 宁南县 喜德县 布拖县 普格县 金阳县 木里县 阿坝州 汶川县 茂县 小金县 若尔盖县 九寨沟县 松潘县 金川县 阿坝县 黑水县 马尔康县 理县 红原县 壤塘县 甘孜州 康定县 泸定县 德格县 石渠县 九龙县 甘孜县 丹巴县 道孚县 理塘县 巴塘县 雅江县 白玉县 新龙县 炉霍县 色达县 稻城县 乡城县 得荣县
西南四省(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青羊区 锦江区 高新区 双流县 郫县 温江区 新津县 彭州市 金堂县 新都区 崇州市 都江堰市 邛崃市 龙泉驿区 大邑县 青白江区 蒲江县 德阳市 中江县 旌阳区 罗江县 广汉市 绵竹市 什邡市 绵阳市 三台县 江油市 涪城区 盐亭县 游仙区 安县 梓潼县 北川县 平武县 广元市 苍溪县 剑阁县 利州区 元坝区 朝天区 旺苍县 青川县 巴中市 巴州区 平昌县 通江县 南江县 达州市 渠县 通川区 达县 宣汉县 大竹县 开江县 万源市 南充市 南部县 仪陇县 人口 地区 人口 8041.8 四川(续) 1404.8 120.1 108.4 93.9 82.8 69.0 55.3 115.9 75.6 45.7 30.2 76.3 71.7 77.6 66.1 65.8 61.3 76.7 50.2 38.2 24.0 361.6 118.7 73.5 21.2 59.1 47.8 41.3 461.4 104.2 76.2 86.7 41.7 48.9 36.7 30.2 19.7 17.1 248.4 55.9 45.8 51.6 16.8 17.4 38.6 22.2 328.4 112.7 86.3 68.7 60.7 546.8 115.6 47.8 111.1 100.7 87.7 43.1 40.8 627.9 93.0 93.0 泸州(续) 古蔺县 叙永县 江阳区 纳溪区 龙马潭区 宜宾市 翠屏区 宜宾县 高县 江安县 珙县 兴文县 长宁县 南溪县 筠连县 屏山县 乐山市 市中区 犍为县 峨眉山市 夹江县 井研县 五通桥区 沐川县 沙湾区 马边县 峨边县 金口河区 眉山市 仁寿县 东坡区 洪雅县 彭山县 青神县 丹棱县 雅安市 雨城区 汉源县 名山县 荥经县 天全县 石棉县 芦山县 宝兴县 攀枝花市 东区 西区 仁和区 米易县 盐边县 凉山州 西昌市 德昌县 会理县 会东县 冕宁县 盐源县 越西县 昭觉县 雷波县 美姑县 71.3 58.4 57.5 45.1 34.5 447.2 83.6 81.3 41.1 40.0 38.0 37.7 34.0 33.6 32.9 25.0 323.6 66.3 43.4 43.7 33.8 28.2 31.2 21.7 18.7 17.7 13.9 4.9 295.1 129.5 77.0 30.0 28.6 16.0 14.0 150.7 35.6 32.4 25.6 14.8 13.4 12.4 10.9 5.6 121.4 36.4 16.3 26.0 21.9 20.8 453.3 71.2 21.4 43.0 36.3 35.1 35.0 27.0 25.2 22.4 22.2 地区 云南省 昆明市 五华区 西山区 官渡区 盘龙区 安宁市 晋宁县 呈贡县 石林县 宜良县 嵩明县 富民县 禄劝县 寻甸县 东川区 曲靖市 麒麟区 马龙县 沾益县 富源县 会泽县 宣威市 陆良县 师宗县 罗平县 玉溪市 红塔区 澄江县 江川县 华宁县 通海县 易门县 峨山县 新平县 元江县 楚雄州 楚雄市 禄丰县 双柏县 牟定县 南华县 姚安县 大姚县 永仁县 元谋县 武定县 大理州 大理市 巍山县 南涧县 弥渡县 祥云县 宾川县 鹤庆县 剑川县 洱源县 漾濞县 云龙县 永平县 红河州 蒙自县 泸西县 人口 地区 人口 4596.6 云南(续) 643.2 85.6 75.4 85.3 81.0 34.1 28.4 31.1 24.6 41.9 28.7 14.6 39.6 45.7 27.2 585.5 74.1 18.5 43.1 72.3 90.8 130.3 62.2 39.2 55.0 230.4 49.5 16.9 28.1 21.5 30.1 17.7 16.3 28.5 21.7 268.4 58.9 42.3 16.0 20.9 23.6 19.8 27.3 10.9 21.6 27.2 345.6 65.2 30.4 21.2 31.3 45.6 34.9 25.5 17.0 26.8 10.2 20.0 17.5 450.1 41.7 40.1 德宏州 瑞丽市 芒市 梁河县 盈江县 陇川县 临沧市 临翔区 凤庆县 云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双江县 耿马县 沧源县 普洱市 思茅区 宁洱县 墨江县 景东县 景谷县 镇沅县 江城县 孟连县 澜沧县 西盟县 版纳州 景洪市 勐海县 勐腊县 昭通市 昭阳区 鲁甸县 巧家县 盐津县 大关县 永善县 绥江县 镇雄县 彝良县 威信县 水富县 迪庆州 121.1 18.1 39.0 15.4 30.5 18.2 243.0 32.4 45.8 44.9 37.0 17.6 17.7 29.6 17.9 254.3 29.7 18.6 36.1 36.0 29.2 20.9 12.2 13.6 49.2 9.1 113.4 52.0 33.2 28.2 521.4 78.8 39.1 51.6 37.0 26.3 39.4 15.3 132.8 52.2 38.6 10.2 40.0 地区 重庆市 一小时经济圈 渝中区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渝北区 巴南区 万盛区 双桥区 涪陵区 长寿区 江津区 合川区 永川区 南川区 綦江县 潼南县 铜梁县 大足县 荣昌县 璧山县 渝东北翼 万州区 梁平县 城口县 丰都县 垫江县 忠县 开县 云阳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渝东南翼 黔江区 武隆县 石柱县 秀山县 酉阳县 彭水县 人口 2884.6 1764.5 63.0 30.1 73.8 100.0 108.4 76.0 68.0 134.5 91.9 25.6 5.0 106.7 77.0 123.3 129.3 102.5 53.4 80.1 64.0 60.0 67.1 66.1 58.6 836.5 156.3 68.8 19.3 64.9 70.5 75.1 116.0 91.3 83.4 49.5 41.4 283.6 44.5 35.1 41.5 50.2 57.8 54.5 地区 贵州省 贵阳市 南明区 云岩区 花溪区 乌当区 白云区 小河区 开阳县 息烽县 修文县 清镇市 遵义市 红花岗区 汇川区 桐梓县 仁怀市 遵义县 绥阳县 正安县 道真县 务川县 凤冈县 湄潭县 余庆县 习水县 赤水市 安顺市 西秀区 平坝县 普定县 镇宁县 关岭县 紫云县 六盘水市 钟山区 六枝 盘县 水城 毕节地区 兴义市 兴仁县 普安县 晴隆县 贞丰县 望谟县 册亨县 安龙县 毕节市 大方县 黔西县 金沙县 织金县 纳雍县 威宁县 赫章县 黔东南州 凯里市 黄平县 施秉县 三惠县 镇远县 岑巩县 人口 3474.6 432.5 83.0 95.8 36.0 37.7 26.5 24.8 35.8 21.3 24.9 46.7 612.7 65.7 43.8 52.2 54.6 94.4 38.0 38.9 24.4 32.2 31.3 37.7 23.5 52.3 23.7 229.7 76.5 29.8 37.8 28.4 30.2 27.0 285.1 61.7 49.5 103.5 70.4 653.6 78.4 41.8 25.4 24.7 30.4 25.2 19.0 35.7 113.7 77.6 69.6 56.1 78.4 67.0 126.4 64.9 348.1 47.9 26.3 13.0 15.6 20.4 16.2
人口 19.5 17.1 16.6 16.0 15.6 16.5 13.2 89.9 10.1 10.5 7.8 7.5 8.1 7.2 6.6 7.2 6.1 5.8 4.7 4.4 3.9 109.2 13.0 8.3 8.2 8.1 6.2 6.9 6.0 5.5 6.9 4.9 5.0 5.6 5.0 4.7 5.9 3.1 3.3 2.6
人口 70.2 60.8 54.9 75.0 72.9 56.7 51.4 325.3 92.5 63.9 65.7 55.3 47.9 320.5 85.8 70.5 77.9 58.6 27.8 366.5 107.1 114.1 90.6 54.7 370.3 75.0 50.1 62.6 63.3 119.2 267.9 82.6 59.1 34.6 38.2 27.3 26.1 421.8 84.0 70.9
地区 顺庆区 嘉陵区 高坪区 营山县 阆中市 蓬安县 西充县 遂宁市 射洪县 安居区 船山区 蓬溪县 大英县 广安市 广安区 邻水县 岳池县 武胜县 华蓥市 资阳市 简阳市 安岳 雁江区 乐至县 内江市 东兴区 市中区 威远县 隆昌县 资中县 自贡市 富顺县 荣县 自流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贡井区 泸州市 泸县 合江县
地区 弥勒县 开远市 屏边县 金平县 河口县 个旧市 建水县 石屏县 红河县 元阳县 绿春县 文山州 文山市 马关县 麻栗坡县 西畴县 砚山县 富宁县 广南县 丘北县 丽江市 古城区 玉龙县 永胜县 华坪县 宁蒗县 怒江州 泸水 福贡 贡山 兰坪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县 龙陵县 昌宁县
人口 地区 54.0 32.3 15.4 35.6 10.5 46.0 53.2 29.9 29.7 39.7 22.2 351.8 48.2 36.8 27.8 25.5 46.3 40.8 78.7 47.7 124.5 21.1 21.5 39.2 16.8 25.9 53.4 18.5 9.9 3.8 21.3 250.6 93.6 30.5 64.5 27.7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