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合集下载

中日企业文化差异

中日企业文化差异

中日企业文化差异以下是厦门培训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日企业文化差异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日企业文化差异篇一: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日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摘要】通过阅读《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尝试分析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对书中所述的日本企业文化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特征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中日企业文化的不同之处。

最后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优势之处,提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日对比第一章企业文化理论概述企业文化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特殊管理思想,最早由美国波斯顿大学教授斯坦利.M.戴维斯提出。

企业文化起源是由研究70年代以来美日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企业得力于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60年代前后美国的企业管理制度仍被欧洲人视为至尊之宝。

然而在70年代初期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企业竟有一大部分丧失了竞争优势,持续增长的劳动生产率也于1973年突然停滞不前。

就在此时,日本企业的汽车、电视机等电子消费品等如潮水般涌入美国各地和世界市场。

在二战后30年,日本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令老牌资本主义美国自叹不如的同时,一些欧美的经济管理专家、学者纷纷把日本当作一面特殊的镜子,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和认识自己,对美国和日本的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他们研究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自己以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重新进行反思、评论和探索,从而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产生了企业文化理论[1]。

1981年——1982年,威廉·大内的《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以及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三部专著的出版,超过文学通俗读物,一跃成为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首,进而在美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

企业文化经典作品-日本的管理艺术

企业文化经典作品-日本的管理艺术

日本的管理艺术(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一、 作者简介《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

理查德·帕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是牛津大学的协同院士,也是圣塔菲研究中心(Santa Fe Institute)的访问学者。

曾任教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所达二十年之久,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顾问、畅销书作者,也是备受敬重的学者。

帕斯卡尔博士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日本的管理艺术》的合著人,也是《刀口上的管理》(Managing on the Edge)一书的作者。

帕斯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发表的文章《禅与管理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nagement)荣获麦肯锡奖。

他曾与数十位财富杂志五百大公司的执行官及最高经营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组织转型。

安东尼·阿索思(Anthony G·Athos)曾任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一九八二年辞职后,全時間投入辅导高层经理人。

阿索思以教学出色著称,与帕斯卡尔(Richard Pascale)合著《日本的管理艺术》(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

二、书背景介绍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威廉.大内。

他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又连续出版了三本企业文化的专著——《日本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追求卓越》,连同威廉.大内的著作一并构成了所谓的“企业文化新潮四重奏”。

自考《企业文化》高分复习重点

自考《企业文化》高分复习重点

企业文化总复习资料1、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重点,职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之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

2、四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1)美国安东尼.阿索斯和理查德.帕斯卡尔《日本企业管理艺术》(2)美籍日裔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3)美国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4)麦肯锡咨询公司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3、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在新时代培养现代企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2)提高企业员工道德水平与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3)有利于在企业领域反腐倡廉,纠正企业不正之风。

4、“文”与“化”合并使用较早见于《易。

贲卦。

象传》,“文化“一词最早见于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1865年所著的《文明的早期历史与发展之研究》。

爱德华。

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5、本书从广义上理解文化,包括:行为模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企业文化的五个要素:中心要素(价值要素)、品质化要素、物质化要素、催化要素、习俗化要素。

7、企业文化的四个结构: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层(即行为文化);制度层(制度文化);精神层(精神文化)。

8、企业文化的八大功能:导向、辐射、激励、教化、约束、协调、优化、凝聚功能。

9、迪尔和肯尼迪的四类型学说:硬汉式、努力工作尽情享受、赌博式、过程式。

10、威廉。

大内:J型文化(长期雇佣或终身雇佣)、A型文化(短期雇佣)、Z型文化(长期雇佣,信任的人际关系,适合美国文化)11、罗伯特。

皮尔瑟:控制型文化、合作型、能力型、培养型。

12、企业文化的特征:民族性(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主文化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继承性、习惯性、人本性、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

13、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倡导者与体现者:(一)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看的书(下)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看的书(下)

一个成功管理者要看的书(下)——管理必看之自我总结近日花了一点时间总结了一些对大家十分有用的书籍,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多读读,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企业都用得上。

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家有觉得好的其他书籍也可以不上。

管理必读50本:管理:《经理的职能》巴纳德《动态的行政管理》福列特《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卡耐基《管理的实践》杜拉克《管理工作的实践》明茨伯格《独树一帜》塞姆勒领导:《君王论》《我的生活和工作》《领导》彭斯《领导者:掌管的策略》《一个企业和它的信念》复杂性:《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我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战略与结构》《公司层次的战略》人们:《管理队伍》《激励因素》《企业与人事方面》《激励与个性》顾客:《国富论》《走出危机》戴明《质量的计算》朱兰《营销管理》科特勒《营销中的改革创新》全球化:《国家的竞争优势》波特《超越界限的管理》《没有国界的世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跨越文化浪潮》未来:《不连贯的年代》《非理性的年代》《第三次浪潮》《为未来而竞争》生命力:《变革大师》坎特《追求卓越》《艰难的管理》《管理的解放》《组织文化与领导》《组织内学习》《第五项修炼》竞争:《孙子兵法》《竞争战略》效率:《科学管理》《重造企业》战略:《公司战略》《战略计划的兴衰》《战略家的思想》乐趣:《帕金森定律》《提升组织》管理备读50本:《专业化管理:新概念与已证明的实践》《个性与组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临时社会》《管理方格图》《一分钟经理》《横向思维的运用》《称职的管理者:一个有效表现的榜样》《管理的原理与实践》《革新的管理》《真理时刻》《建立并延续:梦想企业的成功习惯》《质量是免费的》《企业的行为理论》《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惯例与仪式》《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领导和有效管理》《巅峰表现者:商业的新英雄》《管理》《动作研究》《战略与风格》《理解组织》《空雨衣》又名《自相矛盾的年代》查尔汉迪《重建我们的竞争优势》《情景管理》《官僚主义的一般性原则》《当巨人学跳舞时》《变革的力量》《理性管理者》《管理的新模式》《追求繁荣:一位日本工业家的一生》松下幸之助《产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进步中的工业》《打破玻璃天花板》《大趋势》《三位一体的力量:环球竞争将要到来的形态》《Z理论》《惠普之道:比尔休利特和我是如何创建公司的》《彼得原理》《混乱中的壮大》《行动学习》《建立一条顾客链》《小即是美》《管理行为》《与时间竞争》《组织的科学原则》《组织人》《改变世界的机器》《管理的奥秘:在商业中重建领导》《在聪明机器的年代》《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日本制造》。

大学专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大学专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专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必读书目一、西方经济学名著1、《国富论》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2、《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杜尔哥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3、《经济分析的基础》萨缪尔森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4、《通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5、《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特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6、《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7、《人口原理》马尔萨斯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8、《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9、《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二、西方管理学名著I、《组织效能评价标准》西肖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管理决策的新科学》西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梅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4、《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5、《渴求成功》麦克利兰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6、《企业中人的方面》麦格雷戈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7、《组织结构与设计》杰伊·洛希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8、《管理思想的演变》雷思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9、《管理的新模式》利克特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版10、《经理工作的性质》明茨伯格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1l、《组织与管理一系统与权变的观点》卡斯特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年12、《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年版1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14、《z理论》大内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15、《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年版1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年版17、其他名著:01《君主论》马基雅维里;02《科学管理原理》W.泰罗;03《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戴尔.卡耐基;04《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05帕金森定律》诺斯古德.帕金森;06《如何选择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07《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佰格;08《管理决策的新科学》赫伯特.西蒙;09《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010《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011《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沃伦.本尼斯;012《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的影响》爱德华.劳勒;013《组织结构与设计》杰伊.洛希;014《权力的两面性》戴维.麦克利兰;015《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罗伯特.豪斯;016《生产管理基础》埃尔伍德.斯潘塞.佰法;017《新管理方格》罗伯特.布莱克;018《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佰恩斯;019《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雷恩;020《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021《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理查德.阿索斯;022《总经理》约翰.科特;023《管理团队:失败启示录》R.梅雷迪斯.贝尔滨;024《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026《乱中取胜》汤姆.彼得斯;027《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约翰.科特;028《非理性的时代》查尔斯.汉迪;029《合作竞争大未来》尼尔.瑞克曼;030《产品创新战略》贝思.罗杰斯;031《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查尔斯.汉迪;032《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三、经营管理通俗类著作1、《经营管理全集》松下幸之助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2、《未来之路》比尔.盖茨北大出版社1995年版3、《长寿公司》阿里德赫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4、《中国经营观念批判》秦言中国计划出版社l999年版5、《家族财富――家族经营成功指引》王学义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四、MBA类教程1、《哈佛商学院MBA教程》圣丁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2、《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人大出版社19973、《营销管理》科特勒新千年版4、《宏观经济学》鲁迪格.多恩布什人大出版社1998五、新知新论综览1、《第五项修炼》波德.圣吉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2、《脱胎换骨的管理人》丹尼尔.阿洛兹西南财大出版社1998年版3、《红色地带》刘士平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4、《活力企业》赫尔曼.基尔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现场管理者才干增长必读》(日)新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6、《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7、《创业管理人》文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8、《领导引擎》诺尔.M.蒂奇9、《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德鲁.葛洛夫10、《再造宏基》施振荣11、《道路,只有一条》具滋暻12、《惠普之道》戴维.帕卡德13、《王永庆谈中国式经营管理》王永庆14、《发现利润区》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15、《巴菲特投资策略》巴菲特16、《李嘉诚传》李嘉诚17、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美] 罗塞尔·罗伯茨译者: 张勇 / 李琼芳,中信出版社, 2002-1-118、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韩)金,(美)莫博涅著,吉宓译,商务印书馆,2005-5-119、我的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给年轻人的创业课,任雪峰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9-120、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美)弗里德曼著,赵学凯等译,中信出版社,2003-9-121、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吃-50篇经济学小品文,辛向阳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122、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赵建勇编著,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2-123、第一时间看透对方: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美]乔·纳瓦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4-124、如果找对职业----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美]安德生著,刘登阁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8-12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26、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Robert),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超爆魔鬼经济学,斯蒂夫·列维特, 斯蒂芬·都伯纳, 曾贤明 (译者),中信出版社; 第1版(2010年4月5日)28、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 史蒂芬·都伯纳, 刘祥亚 (译者),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第2版(2007年7月1日)29、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 卢泰宏, 高辉 (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3版(2009年4月1日)30、曾仕强《中国式管理》3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32、《谁说大象不能跳舞》33、《松下企业经营谈》34、《杰克·韦尔奇自传》35、《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36、第五项修炼37、跑店之路上册谋定终端、中册终端突围、下册拯救终端三本38、水煮三国39、管理学(罗宾斯)40、哈弗商学院案例精选41、绩效考核案例精选42、360度考核43、目标管理(高德拉特)44、水浒传45、中国的经济制度(作者:张五常)46、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1.政治学的邀请,(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魏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政治的历史与边界,(英)Kenneth Minogue,龚人译,译林出版社,20083.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巴里·克拉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霍华德·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5.政治与行政,古德诺,华夏出版社,19876.经济学(第16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华夏出版社,19997.经济思想的成长,斯皮格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钱颖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史普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199711.管理行为,西蒙,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12.科学管理原理,泰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3.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许是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5.杰克·韦尔奇自传,韦尔奇、拜恩,曹彦博、孙立明、丁浩译,中信出版社,200716.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尼斯坎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7.公共行政的精神,弗雷德里克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彼得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9.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徐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徐湘林、格勒、赵建民,中信出版社,200321.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200123.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拉尔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4.哲学与智慧,吴光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25.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6.社会研究方法,艾伦·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27.公共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进,雅米尔·吉瑞赛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8.危机管理,薛澜、张强、钟开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9.公共危机管理,李程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30.应急管理:如何确保尖峰时刻的高效运作,卡尔·威克、凯瑟琳·萨特克列弗,黄伟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三、旅游管理类专业必读书目1: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保继刚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2.旅游资源学,丁秀华,上海三联书店, 19993、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旅游决策分析方法,Stephen L J Smith著,李天元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旅游研究经典评论,克里斯.库珀著,钟林生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6、《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其他地理学类相关核心期刊7、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徐嵩龄,科学出版社,20059、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师大出版社,200410、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思斌.2003.11、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张国洪,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2、旅游人类学,丹尼逊.纳什.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13、旅游人类学,彭兆荣,民族出版社,2004.14、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杨慧,陈志明,张展鸿.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5、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李伟,民族出版社,2005.16、中华文物古迹游,朱耀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英]戴伦.蒂莫西,斯蒂芬.博伊德,程尽能主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8、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谢彦君.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9、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20、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1、你生命中的休闲,杰弗瑞.戈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抢救西北各民族在行动,郝苏民,民族出版社,2006.四、酒店管理类专业必读书目1、市场营销原理,(美)科特勒(Kotler,P.),(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G.)著,郭国庆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12、消费者行为学,所罗门,卢泰宏,杨晓燕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3、管理学,罗宾斯,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4、旅行社业务,黎泉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75、旅行社产品设计,万剑敏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36、中国旅行社业研究,蔡家成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77、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与研究,张凌云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8、人力资源管理,德斯靳,曾湘泉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从不竞争,林军著,中信出版社,2010-410、酒店总经理管理十二讲,方伟群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711、酒店管理新思维,程新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12、酒店服务英语,宁毅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113、新编现代酒店规范管理大全,文通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614、酒店经营管理案例精选,陈文生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015、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李津主编,海南出版社,2006-1216、旅游策划实录,傅建祥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617、旅游研究经典评论,(澳)克里斯·库珀主编,钟林生,谢婷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18、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美)Dean MacCannell著,张晓萍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19、旅游:变化、影响与机遇,(加)沃尔,(加)马西森著,肖贵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0、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维尔著,聂小荣,丁丽军译,人民大学五、地理科学专业必读书目1、《中国国家地理》作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2、《世界地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作者:任啸科,华文出版社3、《图说天下: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平装)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 (编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走遍世界(珍藏版)》《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中国景色》,作者:单之蔷,九州出版社6、《不可不知的2000个地理常识》作者:李问渠、李问渠,新世界出版社7、《全球最美的自然景观》作者:罗伯特·J.摩尔(Robert J.Mooer),张华侨、杨心鸽、侯奇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8、《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典藏图片集》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潘洋译,中国旅游出版社9、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刘明光中国地图出版社10、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11、哲学与人文地理学约翰斯顿 (Johnston)、蔡运龙、江涛商务印书馆12、图说天下:失落的文明《失落的文明》编委会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地球科学:火山与地震尼奎斯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这些入选图书均为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著作,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学术风尚和成就,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和学术性。

日本企业文化中“内和外争”的思想启示

日本企业文化中“内和外争”的思想启示

3 8
维普资讯
往 家 里打 电话 只 能用公 用 电话 , 而不能用公 司 的电 话 如果员工 用公 司的 电话处 理 私事被发 现 的话 ,
织 内部并 非 一味求 和 , 方 的竞 争在 日本企 业 内部 西 换 化为 一种 能力 主义 的竞 争 。企业 在一 定 的 范 围 内为员 工提 供平等 竞争 的 机会 , 据员 工 的能力 和 根 贡献 大 小 给与相 应 的 职 位 和待 遇 这种 竞 争机 制
斯 出版 的《日本企 业管 理艺 术 》 一书 分 析 了 日本 经
20 3) 0 25
的j现 奉 功用 , 并涉及到 了“ 与国家 、 和” 社会管理的
关 系 。孟 子在 “ 和为贵” 的基 础上 提出 了“ 时不 如 天
地利 , 利不 如人 和” 《 子 ・公孙 丑下 》 的著 名 地 (孟 )
该员工就可能在公司失去提升 的机会 在集体 中 个人 的过失往往被认为是整个集体的责任 , 以各 所
个 成员 团结 一致 , 互相 帮助 , 协调行 动 , 同维护集 共
虽然受到一定层次和范 围的限制+ 但给 日 本企业带 来了活力和效率。由于 日本企业集体 主义文化的 影响 , 在企业 中, 员工与员工之问为提升进行竞争 , 同时为所属部门的业绩而相互合作. 门与部门之 部 间为本部 门的利益进行协作 , 在维持企业凝聚力的
维普资讯
第科学校学报
J u a o Ⅸ Aco n i n t u eQ a tr or lf n L c u t g Isi t u rel n t y
2 0 年 3 0 且 02 月 0
M a 0. 0 L 2 2 02
论断 . 人和” 将“ 的地位置于“ 天时”“ 、地利” 之上, 成 为宇宙间“ 地 、 中最高贵的成分 。由此可见 , 天、 人” 儒家是推祟“ 和为贵” 思想的。孔子则对“ 和为贵”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管理学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middot;温斯洛middot;泰罗(美国18561915)2、《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middot;韦伯3、《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middot;韦伯(德国18641920)4、《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middot;巴纳德(美国18861961)5、《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middot;法约尔(法国1841-1925)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middot;梅奥(美国18801949)8、《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9、《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middot;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10、《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1、《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middot;阿吉里斯(美国1923)12、《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middot;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13、《管理行为》[美]赫伯特middot;西蒙14、《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middot;西蒙(美国19162001)15、《组织》赫伯特middot;西蒙16、《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17、《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middot;戴尔(美国1914)18、《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middot;利克特(美国19031981)19、《营销管理》菲利普middot;科特勒(美国1931)20、《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middot;科特勒、埃迪尤阿多middot;罗伯特著21、《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middot;菲德勒(美国1922)22、《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middot;Emiddot;西肖尔(美国19151999)23、《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middot;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24、《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middot;赫茨伯格25、《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middot;卡斯特(美国1924)26、《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middot;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27、《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8、《管理实践》[美]彼得middot;德鲁克2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middot;杜拉克(美国1909)30、《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middot;德鲁克31、《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3、《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4、《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5、《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6、《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7、《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8、《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middot;孔茨3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middot;孔茨(美国19081984)40、《管理学》[美]哈罗德middot;孔茨41、《竞争战略》迈克尔middot;波特(美国1947)42、《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middot;大内(美国1943)45、《转危为安》爱德华兹middot;戴明(美国19001993)46、《追求卓越》托马斯middot;彼得斯(美国1942)47、《乱中取胜》[美]汤姆middot;彼得斯48、《志在成功》美]汤姆middot;彼得斯49、《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middot;本尼斯(美国1925)50、《巨人学舞》罗莎贝丝middot;摩丝middot;坎特(美国1943)51、《第五项修炼》彼得middot;圣吉(美国1947)52、《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53、《企业再造》迈克尔middot;汉默(美国1948)54、《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55、《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56、《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57、《基业长青》詹姆斯middot;柯林斯(美国1958)58、《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59、《渴求成就》[美]戴维middot;麦克利兰60、《权力的两面性》[美]戴维middot;麦克利兰61、《帕金森定律》[英]诺斯古德middot;帕金森62、《普通企业管理学》[德]京特middot;沃厄63、《现代管理原理》[美]亨利middot;艾伯斯64、《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65、《生产管理基础》[美]埃尔伍德middot;斯潘赛middot;伯法66、《工业管理与组织》[美]亨利middot;西斯克67、《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middot;雷恩68、《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middot;Pmiddot;罗宾斯69、《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70、《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71、《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英]约翰middot;邓宁72、《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托马斯middot;Jmiddot;彼得斯和小罗伯特middot;Hmiddot;沃特曼73、《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middot;普拉凯特和Gmiddot;黑尔74、《现代管理论》[日]占部都美75、《当代管理学》[美]戴维middot;Rmiddot;汉普顿76、《管理华尔兹》[澳大利亚]Gmiddot;辛格和Mmiddot;华菜士77、《管理诀窍》[美]诺斯古德middot;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78、《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美]Mmiddot;K巴达维79、《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美]约翰middot;科特80、《权力与影响》[美]约翰middot;科特81、《变革的力量》[美]约翰middot;科特82、《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美]约翰middot;科特83、《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84、《总经理》[美]约翰middot;科特85、《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middot;瑞克曼、劳伦斯middot;傅德曼、索察middot;鲁夫86、《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日]安田龙平87、《董事》[英]鲍勃middot;特里克88、《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89、《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90、《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91、《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92、《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93、《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4、《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5、《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96、《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97、《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98、《君主论》马基亚维利99、《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100、《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网友推荐管理学书籍排名名单:1、《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bull;莫斯纳、巴巴拉bull;斯奈德曼2、《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3、《管理团队middot;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middot;贝尔宾4、《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5、《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6、《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middot;汉迪7、《管理备要》厄威克8、《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9、《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 197010、《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1、《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2、《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3、《知识经济》D.尼夫14、《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5、《美国精神》米勒16、《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7、《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8、《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middot;L.戈德曼,罗杰middot;Nmiddot;内格尔,肯尼思middot;普瑞斯19、《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20、《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21、《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22、《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23、《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管理学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特点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特点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特点路耀华一、“三极式”与“尊重特长”的用人艺术日本企业常采用一种“剪子、锤子和包袱”式的用人策略,它具有三极结构,其中任何一方不会绝对赢,也不会绝对输,形成三极鼎立,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这样,人们就不必去追求成为绝对的胜者,也不必担心会成为绝对的败者。

这就不同于欧美的非胜则败,二者择一的电子计算机式的文化。

即使是降职时,也不会说:“你不胜任目前的工作,调你去别处。

”一般情况下,还稍稍提升他的职衔,说道:“分店很希望您去,今后那家分店将决定咱们公司的命运,请您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去担任这一职务。

”开欢送会时,大家明知这是降职调动,却都表示庆贺,“恭贺荣升”。

例如两名副处长,进行竞争,在欧美各国,如甲胜则乙败,这是理所当然。

但在日本,当甲升为处长时,公司就会将乙调到其它处担任处长,或安排他担任享受处长待遇的职务。

日本人不喜欢优待一方而使另一方受到冷落。

在人事“游戏”中,人们总设法使所有参加者都得到奖赏,这种用人策略有利于调动所有参赛者的工作积极性。

“尊重特长”与“各得其所”、“人尽其才”的思想十分相似。

但“人尽其才”主要强调才能,据能力安排职务,而“各得其所”带有尊重个人特长,给予相应待遇和安排相应职务的平等主义色彩。

这种尊重个人特长的用人艺术也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多种方式的市场调查在当今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日本企业家深深地懂得,无论是产品的开发,产品的改进、更新,还是产品供销的调整,都需要靠市场调查来提供信息,因为市场是产品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此外,产品能否得到社会公认,也要靠市场来作检验。

因而日本的各种企业都十分重视做市场调查。

日本企业做市场调查的方式主要如下:(一)销售调查卡——选择产品开发品种日本很多商品都附有调查卡,通过这种方式,可得到消费者构成、产品性能、销售渠道等重要信息。

如卡西欧电子琴,就是通过销售卡来了解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经调查分析而选中作为开发产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国庆期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寻了这么一本管理学方面的书来读。

之前没能立即落笔,现在由回味中略微探究文中精华。

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我虽然没有激进的仇日情结,但对于日本仍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感。

然,即使排斥,却无可否认这个民族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的绝对优势,其中不乏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东西。

若想超越,必先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这本书,便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剖析日本特色,解密日本企业。

这本书的核心便是“7s管理模式”,即策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作风(style)、技能(skill)以及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七项影响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最高目标,也可以被理解为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 是企业灌输给职工的主要精神或价值观念,能够将其他六项要素结合起来。

当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时,企业的内部组织就会更加一体化,并将持久地自立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帕斯卡尔和阿索斯认为日本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重视软性的S——人员、作风、技能和最高目标。

相反,西方则将注意力集中在硬性的S——战略、结构和制度上。

两者各有千秋,都有极大的可
借鉴性与可操作性。

后者的优势不言而喻,在一个硬性的框架之下,每个人的努力都自动转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促使整体向前运动。

但对于中国而言,相对结构与制度的硬性规则,可能同是东亚国家的日本对于员工的管理更值得借鉴。

管理本身是文化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之中又无不渗透着文化传统的因素,表现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制度模式选择等层面上。

作为邻邦,日本与中国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本源,因此在管理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典型的日本企业,如松下等。

这些企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对人员即对共享价值观抑或最高目标的极大重视。

共享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及其成员的奋斗目标,它不是指企业长期经营目标,而是指“感动人的”,能够将职工个人和企业目的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或目标。

对于日本企业的员工而言,公司不只是谋生之地,更是在企业价值之下实现自我价值的所在。

因而,它们的员工以企业为荣,以自己忠于企业为骄傲。

每个员工都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实现共享价值,企业必将向着更为成功的方向发展。

与此相反,中国的企业不存在这种忠诚与信仰,更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与员工总是处于一个利益对立而非共赢关系。

在这样一个用力不一致的状况下,实现企业与个人的进步与成功都是事倍功半的。

因此,若想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共享价值观的意义,从内部的软性s做起,以一流管理,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