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合集下载

【高考总复习】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考总复习】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
列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 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
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 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 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④
6.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 ,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发展
B.生产关系的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7.西周统治者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出发点是( )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巩固中央集权
C.维护国家的统一
D.确立等级制度
8.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单一的血缘关系 政治隶属关系
D.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3.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管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1、左宗右社 自古建设皇城都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说。 前朝:指朝廷中枢机构的办公地点,譬如故宫前面为六部 后市:为市场 左祖:就是太庙,用来祭祀宗祖的 右社:是社(土地)稷(粮食)坛,祭祀天地和收成的
2、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 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 「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 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 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 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 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2、分封制 (1)概念:依据宗法制,建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 治等级制度,以巩固周王统治。周天子将子弟、功臣 以及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 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的权利,承担对周天子定期 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的义务。 (2)根本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3)影响:①起初起到了稳定政治秩序的作用; ②但后来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
1.(2011新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 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 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C)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C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意在考查对材料信 息的解读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 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 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A、D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而B君主大权 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
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
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
本课小结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 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奴隶主贵族)的森 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 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 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 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②受封者的权利——世袭统治权,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享有世袭统治权。①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⑤扩大统治区域(诸侯 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
评价 积极:政治(扩大—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文化(扩大传播—黄河中下游)
消极:后期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为分裂割据 创造条件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
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
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2018.4 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 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带;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3)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典型
(家国一体) (4)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
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为 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为
❖ 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 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 成为大宗的是:
尧 后 代 (蓟)
舜 后 (代陈)
商 后 代 (宋)
3.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 2)特点:
a.小宗服从大宗。 b.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的高低。 3)作用: a.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嫡长子
周天子
诸 子
周天子 周天子 嫡长子
A.财产 C.信仰
B.地域 D.血缘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 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挡 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室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青 衣
分封制 1.西周确立分封制度。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 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 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 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 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 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之后地位相对下降但历代王 衰微,“分封制”开始破坏。 朝一直沿用
• 1.(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1题)明初,朝臣建议 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 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 C.实行了分封制 • 【答案】C • 【点拨】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朱棣起兵,占南京,夺帝位”可以判断。 B.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
内 容
2.诸侯义务:ຫໍສະໝຸດ 2.特点:3.诸侯权利: 青 衣
分封制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1) 王族。(2)功臣。 (3)先代贵族(如分封黄帝之后于 祝,分封殷商遗民等)
宗法制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1)嫡长子继承,其余分封;
内 容
(2)等级森严: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2.诸侯义务: 以贵不以长。 (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2.特点: (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1)嫡长子继承制度; (3)朝觐述职、缴纳贡赋。 (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管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 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 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 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 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分封制
宗法制
影响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影响
1.拓展了疆域。
定尊卑,别贵贱,保证 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 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 地位,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部的稳定团结。 周王朝延续数百年。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 3.受封诸侯有相当的独立 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 时间推移,血缘疏远,诸侯 混战不可避免。
•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 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 C.分封制
• 【答案】C
D.郡县制
• 【点拨】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 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 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 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 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 选择C项。 •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 制。
• 1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青 衣
新视角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史观看古代政治制度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 进过程和规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是 巨大的。中国夏、商、西周和秦朝的制度创新对历史的影响是 重大而深远的。因此,在这一视角下可以对中国古代早期的世 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 考查。
考点一 分封制 宗法制以及中 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目 的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目 的
维护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封建亲戚,以藩屏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周”,巩固周王朝统治, 盾,保证王权的稳定。 拓展疆域。
青 衣
分封制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宗法制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 2.(2009年广东高考2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 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 A.分封制度 • C.郡县制度 • 【答案】A • 【点拨】“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 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 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B.王位继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9.(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 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 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 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 。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 、桂)。
• 7.(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 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 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4.(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 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D.井田制的推行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试题分析: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所选择答案时 需要选取体现这个特点的内容。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 血缘关系的体现。D项是经济上的,C项是思想上的。从 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 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 合。故答案选择B项。
• 5.(2009年江苏高考1题)“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 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 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征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
• 【答案】D
• 【点拨】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 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 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 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 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 的象征,故D项正确。
青 衣
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分封 制和 宗法 制的 关系
青 衣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巩固了分封制; 分封 制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 宗法 表里,互相依存。 制的 关系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继承原则。)
青 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 “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单一的“郡县制”。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家族 制度(祠堂、祖坟、族谱、 4. 西汉初年,错误吸取秦亡教 认祖归宗等);父权观念;男 训,郡县与封国并存。此后分封 尊女卑;传宗接代;任人唯 制以不同形式继续残留,直至清 亲;惟上是从;家国同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从 青 朝。 而引发出“忠孝”观念)。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考查材料阅读与运用所学 知识能力题,难度中等。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 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 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 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 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
6.(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 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 东、广西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 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的释读。西周时,周武王首封辅佐有 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周朝 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 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 8.(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 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 【答案】C •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 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 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 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 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