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是近年来在中国全面展开的重要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意义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可以增强人民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展开与成效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开展自2014年以来,中国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各级政府和各个领域都积极响应和开展了相关活动,涵盖了教育、文化、宣传、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扎根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到增强,社会风气得到净化,社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成效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活、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更是展现在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上。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过上有尊严、有希望、有幸福的生活。
友善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析

个 独 立 的 范 畴 得 到 应 有 的学 理 研 究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6 — 2 6
第3 7 卷
Vo 1 . 3 7
第 5期
No . 5
广西大学学报 ( 哲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1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 中 图分 类 号 ] D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8 2 ( 2 0 1 5 ) 0 5 — 0 0 2 9 — 0 8
伴 随 着 我 国 以 自然 经 济 为 基 础 的 村 落 生 活 方 式 向 以 现 代 工 业 化 为 基 础 的 城 镇 化 生 活 方 式
友 好 言行 。
须 深 度 研 究 的理 论 问题 。
一
有 学者将 “ 友 善” 简单理 解为 “ 像 朋 友 一 样 善
良” , “ 寓意是相互帮助和相互祝福 ” [ ] 1 4 1 o 这 种 理 解
、
友 善 及 其 相 关概 念 辨 析
非 常 令 人 不 解 的 是 ,虽 ຫໍສະໝຸດ 在 任 何 社 会 里 , 友
基 金项 目 : 国 家社 科基 金 “ 坚定 ‘ 三 个 自信 ’ 与 泛 道 德 化 批 判 哲 学 思 维 制 约研 究 ” ( 1 5 B KS 0 1 4 ) ; 江 苏省 社 科基 金 重点委 托 项 目《 社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观研 究丛 书》 “ 友善 篇 ” ( 1 4 S Z A0 2 0 ) 阶段 性 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友善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友善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修私德,树公德,营造和谐校园的根本。
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友善篇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究竟何为友善呢?友善一词,可拆分为两部分来解释。
在甲骨文当中,“友”字实际上就是两只手靠在一起,两手相握,即朋友,友好。
“善”字,上面一个羊,底下一个吉,中间还有两点,《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善者吉也|”,就是吉祥的意思。
友善,强调人和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共识。
记得初一,我刚刚迈入新的班级,迎接我的是一位陌生女生的热情微笑,我很惊喜。
她的友善,消除了我内心的紧张、胆怯,使我打心底里感到温暖,感到被彼此所接受。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相处久了,大家会发现那些活泼幽默的同学总是朋友多,大家也乐于接近他们,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
然而我认为,友善不只是待人友好谦和,更重要的是善良与真诚,只有真挚诚恳的善意与友好才是真正的友善。
在“友善”一词里,“善”,就如同常青树的根基,促发着地表上生长出友好的绿叶与鲜花,然而花叶都只是美好的表象,善意才是这棵树之所以长存的基础。
花开花落的表象可顺其自然,坚如磐石的善心却不可更改。
在生活中,自不必说要友善待人,也要友善对待自己,更要友善对待自然。
“一个不能首先对自己友善、与自己为友,不能本身发心善良的人,是无法处理好与他人的友善关系的。
”于是我才明白,首先人要“自爱”、才能“博爱”。
儿时我们就牢记:“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本就善良、懂得接纳与体谅,只要做到善待自己,拥有一颗友善的心,推己及人,才可对身边的他人敞开心扉,给予更多的人尊重与温暖。
更进一步,审视一下支持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可见友善与博爱,不仅仅是对于人,也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核心提示友善即与人为善,要求人们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
善待亲人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以凝结牢固的友谊,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待自然以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
友善是公民优秀的个人品质,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是对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从事哪个行业,友善都是公民应当积极倡导的基础性的价值理念。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友善:必须着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友善:友善的力量在哪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和北风争论究竟哪个更有力量。
它们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赌说:谁能够让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就承认谁的力量大。
北风使劲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
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
北风吹累了只好认输。
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就出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
太阳笑着对北风说:“温暖比强硬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证明了友善力量的强大,也说明了社会为什么特别需要友善的价值理念,因为友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友善成为人们沟通相处的基本准则。
特别在我国当前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利益竞争更趋激烈,社会矛盾和社会分歧增多,友善则是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人们达成共识、融洽相处的前提性条件。
友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我们需要更多地与陌生人交流、相处,友善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的价值纽带。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友善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友善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友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文明素养的体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友善的培育和弘扬既是一种情感态度的培养,更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倡导和建设。
1. 友善的内涵和理解友善的概念包括个体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睦相处和互助互惠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友善更多地指向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
友善既包括了言行举止上的礼貌和亲切,更包括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以及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引导和参与。
2. 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善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友善的倡导和践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更有益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
友善涵盖了多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而言,友善的倡导和实践是刻不容缓的课题和任务。
3. 友善在日常生活中的践行和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友善的践行和实践是具体而微的,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培养和践行友善的家风,亲情浓厚、和谐相处;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倡导和实践友善的师生关系,营造和睦的学习氛围;在社会中,我们应该践行友善的公民道德,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只有将友善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
4. 个人对友善的理解和实践在我看来,友善不仅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倡导和建设,更是一种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我理解的友善包括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不以己度人、宽容他人的不足和;友善也包括了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近年来,我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如扶贫助困、环保义工等,努力践行友善的理念和实践,希望用行动影响他人,推动社会风气向着更加友善的方向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 善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核心提示友善即与人为善,要求人们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
善待亲人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以凝结牢固的友谊,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待自然以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
友善是公民优秀的个人品质,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是对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从事哪个行业,友善都是公民应当积极倡导的基础性的价值理念。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友善:必须着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友善:友善的力量在哪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和北风争论究竟哪个更有力量。
它们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赌说:谁能够让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就承认谁的力量大。
北风使劲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
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
北风吹累了只好认输。
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就出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
太阳笑着对北风说:“温暖比强硬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证明了友善力量的强大,也说明了社会为什么特别需要友善的价值理念,因为友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友善成为人们沟通相处的基本准则。
特别在我国当前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利益竞争更趋激烈,社会矛盾和社会分歧增多,友善则是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人们达成共识、融洽相处的前提性条件。
友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我们需要更多地与陌生人交流、相处,友善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的价值纽带。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t课件

11
你的父母
他 或 许 是
12
你的爱人
他 或 许 是
13
你的手足和朋友
他 或 许 是
14
将来你的孩子
他 或 许 是
15
他或许是
…………
16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 Nhomakorabea17
友善你我他她它
18
19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倡导和弘扬友善呢2021精选ppt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社会2021精选ppt10他或许是你的爸爸妈妈或许是你的老师或许是你的朋友也或许正是你最爱的那个人也或许是与你不相干的人2021精选ppt112021精选ppt122021精选ppt132021精选ppt142021精选ppt152021精选ppt162021精选ppt172021精选ppt18logo2021精选ppt19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2
二.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倡导和弘扬友善呢?
3
二.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倡导和弘扬友善呢
4
5
6
友善
一 善待自然
二 善待他人
三
善待社会
7
☆ 善待自然
8
9
善待他人
♥ 他或许是你的爸爸妈妈, ♥ 或许是你的老师, ♥ 或许是你的朋友, ♥ 也或许正是你最爱的那个人, ♥ 也或许是与你不相干的人, ♥ ……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一.友善是什么
友善是一个人有修养、有教养的表 现,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基本要求。
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 自己在友善的集体里面。
友善也是对他人的权利、安逸和情 感的尊重 友善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对 人、对社会、对自然都需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演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演讲稿亲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
友善,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友善却是一种信仰、一种基石,关乎我们共同生活的和谐与进步。
友善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友善在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沟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友善是一种精神,一种待人理念,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首先,友善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善意和友善。
面对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友善是化解矛盾、增进沟通的最有效的方式。
当我们心存善意、积极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时,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够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关系。
其次,友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心底尊重、理解他人,就能够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人们的关系更加和睦,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的优良风尚得以形成。
只有通过友善的互动和合作,社会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然而,友善并不仅仅是待人接物的态度问题,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
友善涵盖了广泛的社会行为,例如尊重、宽容、义务、共享等。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遵守这些社会行为准则,社会才能真正变得友善、和谐。
友善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更加进步和繁荣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文明和温暖的社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友善的精神呢?首先,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用自己微笑去影响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温暖,这是友善最简单、最基本的方式。
其次,我们要学会多关心他人、多理解他人。
体谅他人的困难,为他人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实现友善的理念。
再次,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做好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积极行动,我们能够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友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
导语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流淌着那种自祖先传承意义以来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友善,友善对于社会,对于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友善之义
友善,辞海释为交好。
友善的本义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要求以友爱、善良之心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
人类的社会生活需要并产生了道德,而道德追求的根本价值就是“善”。
友善就源于人们对“善”的追求,它一定意义上就是“善”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三种: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
他认为,只有为善的友爱才是能够稳定和持久的,才值得人们去追求。
在我国道德传统中,“友善”也体现出同样的含义。
友善之重
友善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拥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一个人,如果对于他人没有友爱善良的态度,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人的更高的道德境界的追求,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以相互的良善友爱为基础和起点的,是从友善中引申和发展起来的。
人性之所以高贵,人之所以有尊严,不仅在于人的潜能和能力,而且更在于人性的善良和对道德的追求。
越是在困难的处境中,越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下,一个人对善良和友爱的秉持,就越显得可贵,就越能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友善是一个人立身和发展的根基。
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的意义。
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
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
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基本传统美德。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强调与人为善,都是以善为原则来帮助成就他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友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与价值支撑。
个人的友善深刻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生活的张力、调解社会心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
我们必须要树立起友善这样的道德价值共识,用一种向上的力量将人拉高,使其挺立,使正气压倒歪风。
这种友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虚幻的愿景!
友善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难免有利益的纠葛、个性的差异、意见的分歧,这就需要相互体谅和关照。
友善就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着温暖。
假如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善意和友爱,甚至充满着猜忌、算计、伤害,那么即使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人们也不会有高品质的社会生活,从而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可以说,没有友善,就没有社会和谐,更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友善之殇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冷漠、冷血的事情,残酷、残忍的事情。
老人倒地不敢扶,小孩子被车轧伤无人救,已非个别现象,至于因为钱财而导致夫妻反目、兄弟失和、亲人形同陌路,甚至对簿公堂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所有的这一切,都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我们中国人究竟怎么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警醒、反思,都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回归善良,回归友爱。
尤其需要指明的是,在友善的价值理念中包含着“爱”的伦理要求。
爱是人类的一种最重要的感情,也是最为美好的感情。
它融汇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生活变得美好。
比如,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他人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还有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等等,都放射着圣洁的光辉。
以前,我们主流话语中对“爱”讲得不多,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而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在生与死的搏杀中,“爱”的叮咛是很苍白的。
那个时代,我们对人民的爱(而且是大爱)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对人民压迫者的恨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的。
而在革命成功之后,在和平建设的年代里,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声呼唤人间的爱,大力倡导善良和友爱的伦理道德,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善良、友爱的社会。
与人友善,要学会换位思考,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其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与人友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与人友善,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要求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谋求自己的利益。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莎士比亚
●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
——狄更斯
●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
——巴尔扎克
●要知道,爱找别人阴暗面的人,自己也常常失掉光芒。
——高尔基
●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高尔基
●良心的法则常常与经典上的法则不同。
——泰戈尔
有关友善的故事
故事一:“六尺巷”的由来
据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兼礼部尚书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六尺巷牌坊就是一笔糊涂账。
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
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
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
家人飞书京城,让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
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今犹在,不见当年。
”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
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
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于
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六尺巷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