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复习】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提升练(一)史传类
史传文学整体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高三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史传文学整体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高三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文言文整体阅读(一)(史传体)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乞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考点复习】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一、文言翻译 1.(2011· 湖南)《严祺先文集序》(原文 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 ”部 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 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俗气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2.(2010· 湖南)《诸葛孔明》(原文见本章 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特:连词,只不过。 霸者:称霸的人。
(2)与:对付。
解析
答案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一、文言翻译 1.(2011· 湖南)《严祺先文集序》(原文 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 ”部 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 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试题与答案24_史传文学

班级: 姓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试题24_史传文学(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史传文学概述 1、下列关于《左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多选)下列关于《史记》,叙述正确的有( ) 3、(多选)关于我国的史书,叙述正确的有( )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书的分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左传》简介 1、(多选)下列选项属于《左传》内容的有( ) 2、下列关于《春秋》,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多选)下列关于《左传》,叙述正确的有( ) 4、(多选)下列关于左丘明,叙述正确的有( ) 三、《左传》之“春秋五霸” 1、下列关于齐桓公,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春秋五霸,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多选)下列关于吴越争霸,叙述正确的有( ) 4、(多选)下列关于晋文公重耳,叙述正确的有( ) 四、《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多选)下列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 五、《左传・晋灵公不君》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晋灵公不君”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晋灵公不君》的人物分析,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4、(多选)下列关于这篇文章中的“春秋笔法”,叙述正确的有( ) 六、《左传・曹刿论战》 1、下列关于“长勺之战”,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多选)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有( ) 4、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七、《战国策》简介 1、(多选)下列关于《战国策》中塑造的历史人物,叙述正确的有( ) 2、下列《战国策》的语言,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战国”这个时代,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关于《战国策》,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八、《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读 1、下列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苏秦以连横说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4、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九、《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选读 1、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下列关于冯谖到孟尝君处做门客的分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多选)下列对全文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有( ) 4、关于“冯谖倚柱弹其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读 1、下列关于全文的分析,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文中的细节,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4、关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情,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十一、《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选读 1、下列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多选)下列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有( ) 3、下列与荆轲刺秦王并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4、下列关于易水送别,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十二、《战国策》寓言选读 1、下列关于“惊弓之鸟”,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狐假虎威”,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3、下列翻译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关于“鹬蚌相争”的故事,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十三、司马迁与《史记》的创作 1、下列司马迁与《史记》的创作,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史记》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司马迁的别称或者誉称( ) 4、下列史书及其体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四、《史记・项羽本纪》选读…………○…………○…………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1、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不能体现项羽英武勇猛的一项是( )3、(多选)《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乌江边遇到一位乌江亭长,他请项羽上船渡江回江东,将来再卷土重来,但项羽认为自己失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因而自刎,下列对项羽此举明显表示赞扬的两项是( )4、关于文中细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五、《史记・陈涉世家》选读 1、下列不属于陈胜发动起义的原因的一项是( ) 2、下列关于陈胜起义所做的准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陈胜这个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六、《史记・李将军列传》选读 1、下列不能体现李广之勇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关于李广这个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李广之智( ) 十七、《史记・游侠列传》选读 1、下列关于游侠,不属于正面评价的一项是( ) 2、关于郭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4、下列不是展现游侠之侠义心的一项是( ) 十八、《史记・魏公子列传》选读 1、下列句子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多选)下列关于《史记》中的人物,评价正确的有( ) 4、关于魏公子和侯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答案24_史传文学一、史传文学概述 1、(C ) 2、(ABCD ) 3、(BCD ) 4、(D ) 二、《左传》简介 1、(ABCD ) 2、(D ) 3、(ACD ) 4、(ACD ) 三、《左传》之“春秋五霸” 1、(C ) 2、(B ) 3、(ABC ) 4、(ACD ) 四、《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A ) 2、(C ) 3、(B ) 4、(ABCD ) 五、《左传・晋灵公不君》 1、(A ) 2、(D ) 3、(B ) 4、(ABCD ) 六、《左传・曹刿论战》 1、(B ) 2、(D ) 3、(ABD ) 4、(B ) 七、《战国策》简介 1、(ABCD ) 2、(C ) 3、(D ) 4、(B ) 八、《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读 1、(D ) 2、(D ) 3、(B ) 4、(C ) 九、《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选读 1、(B ) 2、(D ) 3、(ABC ) 4、(D ) 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读 1、(B ) 2、(A ) 3、(C ) 4、(D ) 十一、《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选读 1、(B ) 2、(ABCD ) 3、(A ) 4、(D ) 十二、《战国策》寓言选读 1、(B ) 2、(A ) 3、(A ) 4、(D ) 十三、司马迁与《史记》的创作…………○…………○…………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1、(C ) 2、(D ) 3、(B ) 4、(D ) 十四、《史记・项羽本纪》选读 1、(D ) 2、(A ) 3、(AD ) 4、(C ) 十五、《史记・陈涉世家》选读 1、(D ) 2、(C ) 3、(A ) 4、(C ) 十六、《史记・李将军列传》选读 1、(C ) 2、(B ) 3、(D ) 4、(D )十七、《史记・游侠列传》选读 1、(A ) 2、(B ) 3、(C ) 4、(D ) 十八、《史记・魏公子列传》选读1、(C )2、(C )3、(ABCD )4、(B )。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 考点精讲
《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 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 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 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 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 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 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 闲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表达 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 情。
第1讲 │ 真题体验
(1)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第1讲 │ 考点精讲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 ( 作品塑 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 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 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 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 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 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
2015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 专题课件
【考点复习】2015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提升练(三)小说类

小说类
7 8 9 10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 “ 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 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 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 止,父愤悒赍 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 . 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 今 . 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 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 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 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 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 缧绁 . 系 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 . “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 “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一局呢? ” 他谦让推辞了 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 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 像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 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 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 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 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 小便也没有时间。
考点提升练(三)
1 2 3 4 5 6
小说类
7 8 9 10
参考译文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 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 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 曰: “戏耳, 何至是?”书生曰: “乞 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 问:“圉人谁? ”曰:“马成。”先 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 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 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 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 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考点提升练(三)
1 2 3 4 5 6
小说类
7 8 9 10
书生答:“马成。”原来, 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 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 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 冥府文书做勾魂吏。梁公 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 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 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 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 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 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 明白他是鬼。
高中文言文史传类文本阅读(有详解)

语文史传类文本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继昌字世长。
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
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
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
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
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
继昌曰:“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閤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
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
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
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
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尚,在此意为被选中与公主婚配。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
02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原卷版)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02 文言文阅读之史传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疵谓智伯曰:”疵曰: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二子出,疵入曰:智伯不悛。
.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注:①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4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力不足,死焉,职也职:本分B.不如亟去亟:赶快C.侃遂忍之,复登陴陴:城墙D.率其徒将超城而下超:超过4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B.君如逃,则谁守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C.以瓦石中贼者有以弱弓射贼者D.力不足,死焉,职也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49.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既无兵又无钱,怎么办?B.百姓皆其战士也老百姓都是你的战士C.虽然,岁满则罢去尽管县令是一城之主,但是任期一到就会离开D.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古代有贤德的人也不多,岂止是后代少?5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希烈叛军攻取项城,县令李侃无计可施,其妻杨氏勉励他应忠于职守,为国尽责。
B.杨氏认为仓廪之积、府库之财及全城百姓,都是抵抗叛军进攻可以凭借的有利条件。
C.杨氏以项城百姓“义不为贼”、誓死抵抗的信念晓谕叛军,从而遏制了叛军的气焰。
D.作者认为,杨氏以妇人之身,而能明辨行列、攻守,她的勇、智,堪比宠旌守御之臣。
51.文中称杨氏为“仁者”,《论语·颜渊》中,孔子释“仁”为“爱人”。
请结合文意,概述杨氏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传类
7 8 9 10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 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 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 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 礼备矣, 今遇王如是, 臣等请为乱。 ”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 陛下, 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 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 者 。 .
参考译文
田叔做汉中郡太守十多 年,正逢高后去世,诸吕 作乱,大臣杀死他们,拥 立了汉文帝。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参考译文
后数岁,叔坐 法失官。梁孝王使 . 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 梁, . 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 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 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 以梁事为也。 ”上曰: “何也?”曰: “今梁王不伏诛 ,是汉法不行也;如 .. 其伏法, 而太后食不甘味, 卧不安席, 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 鲁相。
7 8 9 10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 时汉下诏书: “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 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 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 侯, 乃 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 . 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 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会高后崩,诸吕作乱,大臣诛 之,立孝文帝。
参考译文
后数岁,叔坐 法失官。梁孝王使 . 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 梁, . 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 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 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 以梁事为也。 ”上曰: “何也?”曰: “今梁王不伏诛 ,是汉法不行也;如 .. 其伏法, 而太后食不甘味, 卧不安席, 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 鲁相。
参考译文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 只有贯高愿被囚系。这时 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 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 及三族。”只有孟舒、田 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 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 上戴着刑具,假称赵王的 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 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搞 清楚了,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 时汉下诏书: “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 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 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 侯, 乃 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 . 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 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会高后崩,诸吕作乱,大臣诛 之,立孝文帝。
参考译文
恰逢陈豨在代地谋 反,汉七年(前 200),高祖 前去诛讨。途经赵国,赵 王张敖亲自端食盘献食, 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 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 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 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 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 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 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 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 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 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 他。
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 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 诸公。 .
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 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 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 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 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 礼备矣, 今遇王如是, 臣等请为乱。 ”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 陛下, 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 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 者释放出狱, 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 称赞田叔等十多人。皇上 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 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 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 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 守或诸侯的国相。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 时汉下诏书: “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 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 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 侯, 乃 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 . 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 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 余年,会高后崩,诸吕作乱,大臣诛 之,立孝文帝。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 赵王贤之,未及迁。
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
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 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
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 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 交游。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参考译文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4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 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 乐 .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 赵王贤之,未及迁。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参考译文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4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
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 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 乐 . 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 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 诸公。 .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 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 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的吴 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 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 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 件的全部事实, 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 暗杀袁盎的事吗?”田叔 回答说:“臣死罪!梁王 有那件事!”
考点提升练(一)
1 2 3 4 5 6
史传类
7 8 9 10
参考译文
反。 ” 赵王咬破自己的指头 出了血,说:“我的父亲 失去了国家,没有陛下, 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 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 的话呢?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议论说:“赵 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弃 皇上的恩德。”就私下里 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 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 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