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从涉外合同纠纷看涉外合同中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条款

合集下载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是指当一方当事人具有跨境特征时,涉外合同适用的法律规则。

在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日益频繁的今天,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及其具体内容。

1.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最基本的法律适用原则之一。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在缔结合同时,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合同的法律。

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选择任意国家的法律适用于其合同,而不受限于任何特定国家的法律规定。

2. 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调合同当事人有权根据其意愿约定适用的法律,而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只有在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的法律或者选择的法律违反公序良俗时,才会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

3. 最有利法原则在涉外合同中,最有利法原则是一种保护当事人利益的法律适用原则。

根据该原则,应当依据符合合同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法律来解释和适用合同条款。

这样可以保护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公平和合理性。

4. 合同实质法律适用原则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应当着眼于合同的实质内容,而非形式条款。

当事人选择的法律适用应当与合同的实质内容相匹配,并依据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来确定法律适用。

合同的真实意愿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核心。

总的来说,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体现了合同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和合法权益保护原则。

在跨境交易和国际合作中,了解并遵守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对于保障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和促进合作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各国合同当事人能够充分了解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做出明智的选择,推动合作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合同编号,【编号】。

甲方,【甲方名称】。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姓名】。

地址,【甲方地址】。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邮箱】。

乙方,【乙方名称】。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姓名】。

地址,【乙方地址】。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邮箱】。

鉴于甲方与乙方就【合同涉及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就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事项,达成如下约定:
第一条法律适用。

1.1 本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适用【适用的法律法规或国际公约】。

1.2 如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应当依照适用法律进行解释和处理。

1.3 本合同项下的争议解决,适用【选择的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等】。

第二条其他条款。

2.1 本合同的其他条款,应当遵循适用法律的规定进行解释和执行。

2.2 本合同的补充、变更或解除,应当依照适用法律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生效与效力。

3.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3.2 本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甲方(盖章),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本范本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范本,仅供参考使用。

具体合同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签订合同前,建议双方当事人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2篇)

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涉外合同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效力、履行以及争议解决等方面。

因此,探讨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涉外合同的概念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即合同的主体、客体或者权利义务的设立、变更、终止等方面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关系。

在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1. 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重要原则。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未选择适用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未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合同的性质、标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3.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是指当适用外国法律可能损害我国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排除该外国法律的适用。

四、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定1. 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未选择适用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2. 最密切联系法律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涉外合同的适用法律,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标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3. 公共秩序保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八条,适用外国法律可能损害我国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排除该外国法律的适用。

五、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实践1. 案例分析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院在处理涉外合同纠纷时,充分考虑了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例如,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约定,适用了外国法律;在“涉外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了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涉外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涉外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涉外案件的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涉外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法律适用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涉外案件法律适用的原则、具体方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涉外案件法律适用原则1. 国际法优先原则国际法是涉外案件法律适用的首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法》的规定,我国在处理涉外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国际法。

国际法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际法的一般原则。

2. 国内法优先原则当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内法。

这是因为国内法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国家有权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调整国内法律制度。

3. 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涉外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适用。

这一原则旨在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4. 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在涉外案件中,各方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法律。

三、涉外案件法律适用方法1. 国际条约的适用在涉外案件中,如果存在相关的国际条约,应当优先适用。

我国已经加入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 国际惯例的适用在涉外案件中,如果国际条约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参照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规范。

3. 国内法的适用在涉外案件中,如果国际法和国际惯例都无法适用,应当适用国内法。

国内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4. 最密切联系法的适用在涉外案件中,如果无法确定最密切联系法,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当事人的国籍、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标的物所在地等。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法律适用冲突在涉外案件中,由于国际法、国内法和国际惯例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法律适用冲突。

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法律适用不明确部分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规定不明确,给法官的判断带来困难。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篇一:一、试评述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一、试评述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国际社会中存在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种主张,由于国际社会交流的发展,国际合同种类繁多且各种合同都有其特点,因此客观主义并不能灵活地解决各种合同纠纷。

而主观主义原则有利于当事人预先知道行为的后果和有利于维护合同关系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争议的迅速和妥善地解决,成为国际社会确定合同准据法的首要的最普遍的原则。

同时国际社会中也存在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论。

主要有:1.质的限制论,认为当事人的准据法的选择只能在人依法的范围内进行,国内法上的强行法是不能依当事人的意思来决定适用或不适用的。

2.量的限制论,将当事人的选择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国家的法律内,强调合同与准据法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而不得选择与合同毫无关系的国家的法律。

3.法律规避论,认为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不得规避本应使用的法律。

虽然国际社会中广泛承认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合同应适用的法律,但当事人选择的方式应是如何以及当事人在没有选择准据法时应如何确定准据法国际社会中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解释问题上,当事人的明示意思在实际合同中并不常见,这就需要各国推究当事人的默示意思,一般情况下,当事人的默示意思的探求必须以另外的某一明示出来的因素作参照。

因此有的国家将合同中采用的形式、语言文字、合同的起草格式、支付的货币种类与以前交易的联系等作为推定默示选择的依据。

多数国家是承认默示意思的,但在探求默示意思时,要求只有在事实十分明显的情况下才能推定当事人的默示意思,以此将其限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

在是否采用反致制度的问题上,为了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际社会的通用做法是排除适用当事人选择的适用的准据法的国家的冲突规则的适用的。

并且在选择的时间上,当事人是可以在不侵害他人权利的基础上变更选择且在诉讼中也是允许当事人选择的。

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最新规定之解析

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最新规定之解析

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最新规定之解析前言近期,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7〕14号)(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具体意见。

《规定》自2007年08月08日起施行。

中国在涉外民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方面颁布过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1985年03月21日颁布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已废止)、1987年03月15日颁布的《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已废止)、以及1999年03月15日颁布的《合同法》(现行有效)等。

但是,《合同法》等对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较为原则、简略,可操作性不强。

《规定》的颁布,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律师认为,《规定》对涉外民商事合同纠纷中比较常见的、存在异议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处理意见,将有效保护涉外民商事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下文,律师对《规定》的重点条款作简要解析,并对《规定》可能给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作简要评述。

重点条款的解析第一部分:涉外民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的范围【条款】–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

(《规定》第一条)【解析】理解《规定》的上述规定,需要了解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三个法律概念。

《规定》的上述规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 涉外民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不包括冲突法。

这里需要提到反致这一法律概念。

如果涉外民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包括冲突法,将可能出现反致(法学理论上,反致包含直接反致、间接反致、转致、包含直接反致的转致、完全反致等情形;以下,律师仅以直接反致为例简要说明)。

例如,在涉及中国与A国的某一民事合同纠纷中,中国法院按照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A国法,而A国法中的冲突规范却指定此种民事合同关系应适用法院地法,结果中国法院适用了法院地法(即,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没有对反致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涉外合同争议解决

涉外合同争议解决

涉外合同争议解决篇一:从涉外合同纠纷看涉外合同中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条款崔璐(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00)摘要:我国法律对于涉外合同的定义并无直接规定。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涉外理解成“带外国因素”,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就是专门为涉外民事诉讼所设,其中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

据此,合同一方系外国人,标的物在外国的,或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可以理解为我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范畴内的涉外合同。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涉外合同纠纷案件,除与国内合同一样会出现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等实体纠纷外,法律适用和法院管辖的问题,更是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纠纷需面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涉外合同;争议解决;法律适用中图分类号:DF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0202一、案例介绍(一)不方便法院原则2008年10月9日,Baron Motorcycles INC.(巴润摩托车有限公司)以海上货物运输事同货损赔偿纠纷为案由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AWELL LOGISTICS GROUP,INC.(美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返还货物。

①该案中,原告系收货人、被告系承运人,货物由宁波港运至美国MIAMI,原、被告双方都是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涉案提单系被告签发,运费由收货人到付,而提单背面载有第40条第2项载明的“美国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裁决”的条款。

《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条文释义

《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条文释义

《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条文释义第一篇:《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条文释义《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条文释义陈纪忠最高人民法院为正确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条文释义】指明《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法律依据。

由于《规定》仅就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作规定,因此,《规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对于涉外海商合同和涉外航空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规定》未明确予以排除,即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没有特别规定的,《规定》亦可以适用。

第一条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

【条文释义】本条规定的是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应适用的法律的范围。

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自主协议选择的法律或者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应当是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法和程序法,即在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法律适用问题上,不允许反致或转致(《解答》即是这种态度)。

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及国际条约一致认可的。

例如1980年欧共体《关于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罗马公约第十五条规定,凡适用本公约确定的任何国家的法律意即适用该国现行的法律规则而非适用其国际私法规则。

对于程序法问题,通行的国际私法理论认为程序问题应适用法院地法,亦是不允许当事人进行选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八条称:“本法规定应适用的法律,是指现行有效的民商事实体法律,不包括冲突规则。

”第十八条称:“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

”本条规定的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和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适用原则相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涉外合同纠纷看涉外合同中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条款摘要:我国法律对于涉外合同的定义并无直接规定。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涉外理解成“带外国因素”,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就是专门为涉外民事诉讼所设,其中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

据此,合同一方系外国人,标的物在外国的,或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可以理解为我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范畴内的涉外合同。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涉外合同纠纷案件,除与国内合同一样会出现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等实体纠纷外,法律适用和法院管辖的问题,更是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纠纷需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案例介绍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
2008年10月9日,Baron Motorcycles INC.(巴润摩托车有限公司)以海上货物运输事同货损赔偿纠纷为案由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AWELL LOGISTICS GROUP,INC.(美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返还货物。

①该案中,原告系收货人、被告系承运人,货物由中国宁波港运至美国MIAMI,原、被告双方都是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涉案提单系被告签发,运费由收货人到付,而提单背面载有第40条第
2项载明的“美国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裁决”的条款。

但原告认为,提单为被告与发货人之前的合同关系,而涉案货物在我国的宁波港装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据此,原告认为中国法院本应有管辖权。

而被告提出管辖异议,被告认为原、被告都是美国公司,提单按美国法律制作并由被告签发,诉称的事件发生在美国,诉讼标的也在美国,与美国的联系最密切,故该案应由美国法院管辖。

最终,宁波海事法院以不方便原则为由,裁定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不方便法院原则,源自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法发[2005]26号),该通知第11条规定,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商事纠纷案件过程中,如发现案件存在不方便管辖的因素,可以根据“不方便法院原则”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下列条件:(1)被告提出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而受诉法院认为可以考虑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2)受理案件的我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3)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协议;(4)案件不属于我国法院专属管辖;(5)案件不涉及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6)案件争议发生的主要事实不在我国境内且不适用我国法律,我国法院若受理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7)外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加方便。

本案是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其当事人、涉案标的、法律事实均发生在国外,由外国法院管辖确实能够方便双方当事人,也有利于该案的审理。

但是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