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规划发展论文
现代住宅小区论文建筑规划设计论文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流动量快速攀升,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房屋建设量也不断增加,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不仅要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而且还应具备科学化及合理化。
本文从现代住宅小区的特点、设计原则、建筑设计等方面对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前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住房环境、条件等的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们在选择住房时通常会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及设计情况进行考虑分析,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促进小区的销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合理、科学的小区规划还可显著提高居民居住时的愉悦性及舒适感。
故而,加强对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视,确保住宅小区设计的合理性,提高人们居住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及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舒适性、科学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自然、健康已逐渐成为现代住宅小区设计的重点。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描述体现:(1)建筑的现代性。
生活环境的改善及社会的开放性使得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住宅小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合理的融入现代化元素,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型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同时合理的对施工工艺、住宅结构等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建筑的现代性。
(2)住宅与环境的统一性。
在进行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时还应加强对环境统一性的重视,住宅使小区的主体,小区中提供的其他设施配置,比如草地、外墙颜色、公共设置摆放都应保证和住宅保持协调一致,以保证小区整体的协调性。
(3)自然性。
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其对小区自然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代住宅小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需要加强对自然性的重视,加强生活环境建设,合理的进行配景绿化,确保设计与周围环境可有效的进行融合,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自然的环境。
针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论文

针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住宅小区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实际经验从住宅区开发优势条件、规划范围、规划原则、规划理念与规划重点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原则;规划理念;规划重点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residential quarters has occupied a certain position in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ange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s and planning priorities based on writer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key words: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s; planning priorities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不同功能同步运转的机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文明、舒适、健康的居住区;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下文就从住宅区开发优势条件、规划范围、规划原则、规划理念与规划重点等方面展开探讨。
2、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建筑小区规划设计与论文

浅谈住宅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与探析【摘要】住宅小区规划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住宅小区从环境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社会服务环境规划等三方面详细探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住宅小区规划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住宅产业进一步发展。
1 住宅住区要有个性和特色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不仅住区要有特色,住区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该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造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区影响,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2 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会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
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首先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为居民着想,并从使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适用几个方面满足要求。
2.1 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居住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住宅类型的选择上,居住小区规划要适合当地特点,使住宅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中,规模、分布方式做到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
为适应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小区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与车行系统,做到互不干扰,并且还应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地下、地上停车场的数量及布局,从使用上满足需要。
2.2 规划要满足卫生要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论文

浅谈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摘要】文章简述了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的含义、内容及原则,并根据工作实践,探讨住宅小区环境规划、建筑规划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们素质的提高,对居住小区的建设也提高了要求。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
住宅小区的规划以及建设质量的水平,不仅仅对居民的生活和文化的追求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面貌,也是社会文明个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所以说,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人文的角度来看,对城市住居小区的规划管理都显得十分重要。
1 住宅小区规划概述住宅小区规划是指对住宅小区的环境、住宅的体型与房型进行总体设计的过程。
是城市设计的延续,它受到城市文脉和地域的制约。
住宅小区规划要适应居民生活需求的居住形态,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综合考虑不断新生的生活因素。
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
科学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
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及组团绿化。
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例如选址、内部环境规划、住宅布置、道路布置、配套设施等;住宅小区的住宅体型与房型设计,例如总体设计、具体设计、无障碍设计。
2 居住小区规划的原则居住小区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对小区本身更是意义重大,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注意遵守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小区建设的科学合理有效,即能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和设施的需求,又不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冲突。
2.1 要遵守交通顺畅,快捷方便,人车分流的原则交通问题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生态小区建设与规划论文

浅析生态小区的建设与规划【摘要】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相互统一和结合,本文以中城·丽景香山小区为例说明小区的设计和规划理念。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中城·丽景香山小区生态建筑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理解和运用,它表现了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建筑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和适应性。
为了考虑建筑小区的建设和冷暖空调系统的应用,同时为了解决建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就出现了所谓的“生态建筑”。
它是根据建筑物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1 生态小区的基本要求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1.1 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
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漫长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风水学反映了这其中的一个侧面,它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把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
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这种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在人类进行大规模建设活动的今天,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2 绿色规划的设计方法。
我国古代风水学强调从区域环境和小区环境等大环境着手,以求获得良好的建筑内部小环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更注重建立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诸如所采用的采暖空调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等,都是在这种原则下建立起来的。
现在出现的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变异、气候反常、城市热岛效应、臭氧空洞等,都与这些技术的使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3 生态小区规划目标、方法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发展论文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发展摘要:居住区作为最基本的城市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机密相关,居住区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所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居住环境和设计已成为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最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居住区发展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如此快的发展节奏中,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而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聚集的空间,意义更为重大。
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他们希望拥有一个在各方面都感觉舒适,并且功能完善的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要充分体现城市发展最基本的需求。
具体分析,应具有以下特点:1设计的整体性设计应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合理性,避免单一机械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
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
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满足多元化需求运用新理论、技术、材料、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各种户型结构:建筑方案设计应丰富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使住宅区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3.突出生态质量,完善社区配套规划设计应尽量考虑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公共绿地,分散组团绿地:应更关心绿地率,而非绿化率。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15篇(住宅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元素综述)

住宅景观设计论文15篇住宅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元素综述住宅景观设计论文摘要:住宅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生态原则下的人的生活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尊重与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
同时,通过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保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住宅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论文设计住宅景观设计论文:住宅区景观设计与建筑元素综述1景观设计之中的构筑物是对建筑设计元素的反馈一个居住区景观项目中,人工的构筑物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构筑物”指的是非房屋形式的建筑设施)。
我们以景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些构筑物是对实用功能的回应,有些是现代技术的诠释,有些则是对历史文化的表达,但无论怎样都不是背离建筑物做出的主观臆想。
从横向空间来看,铺装是构筑物中最大量的,也是营造景观环境的基础内容之一。
它暗示着人在户外主要活动的方式和范围。
从景观设计元素的角度去看,铺装是地貌景观的组成部分,能令人获得多样的景观体验。
在这种景观处理手法中,往往又要借助建筑表面肌理的表现,从而体现的艺术感受也是与建筑本身产生一定的统一性。
因此,这种构筑物的形成往往是建筑设计元素的一种反馈。
除了地表的界面,同样,立体的设施也可以是以建筑的手段达成。
在居住区中,一个立体的遮阳棚,其实他所表现出的立体空间形态,也可以是房屋建筑元素的延伸。
在整个环境中所接触到的立体构筑物,他们都有其符合建筑构成的内在本质,且不适合孤立地去用一些惯用手法去处理。
而建筑的设计理念、空间关系和它的功能性又反馈对景观产生影响,如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前庭后院”,可以说明建筑功能性影响了景观设计。
2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之所以这样,有必要再次重申,现在所关注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设计中看重人类的发展,更强调人类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出发,站在宏观的角度中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发展趋势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摘要目的:“有瓦遮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居住需要,而是想着怎样才能设计出更全面的、更宜居的、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为大家阐述一下关于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方法:本文首先将外国业界和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分析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摩天建筑的特点,最后探索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业内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很多建筑设计师们本来会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
有的是纯粹从未来主义这个角度设想的,有的学者则是从美学美感的角度去设想,有的则是从本身的生态学和科技的发展去设想,或许他们的想法都是行得通的。
因为他们毕竟是现有的建筑去思考,我们还发现近些年世界上最前卫的超高建筑物分析推论,我们得出了它们都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绿色环保、且智能化水平相当高,最重要的是它还在人与大自然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人类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当我们以一种科学的角度去观察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会发现其实未来的建筑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期待。
关键词:未来住宅;可持续发展;高智能化论文类型:研究报告目录摘要I目录II1绪论11.1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目的及目标:11.3关键词及定义:11.4研究对象21.5研究方法21.5.1外国业界的研究成果21.5.2国内的研究成果21.6研究步骤32研究结果42.1西方建筑42.1.1迪拜纳赫勒港湾大楼42.1.2芝加哥旋转塔42.2中国建筑52.2.1平安国际金融中心52.2.2望京Soho52.2.3上海中心大厦53讨论63.1超高层建筑的可行性63.2智能建筑势在必行63.3探索新型建筑材料74结论与展望84.1.1结论84.1.2展望8致谢10参考文献11声明..................................................................................... ....................................................121绪论1.1背景及意义: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乎每天都能遇得到衣食住行这四样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区规划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 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地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 环境良好, 功能完备, 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功能布局;规划特点
引言
住宅区是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城市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其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居住小
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也必须环境优美和舒适使人们感到愉快。
1 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与保护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 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
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然而, 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差, 如不尊重基地原有的场地精神, 破坏原有的
山地、沼泽、湖泊等丰富的地形、地貌; 根据纯形式美的法则建造注重平面构图, 审美趣味低俗, 与自然、人文毫无关系的景观。
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
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成为了影响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因素,
它也关系到是否保留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
例如在对旧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古城风貌, 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 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 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 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
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 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满足了
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 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
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 供居民共同使用。
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将文化建筑、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与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 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 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
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 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 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 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 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
的居民活动空间。
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
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 增加组团内的景观, 又使居民有安全感。
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 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是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
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努力创造生态小区。
从规划上看, 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 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另外, 在具体设计上, 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 例如, 除普通草本植物外, 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 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 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
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 注重节省能源, 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另外,生态环境的营造与优质的绿化景观植物配置是密不可分的,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3.1 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 既丰富植物品种, 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 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 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3.2 配植大乔木时, 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 力求变化, 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3.3 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 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 观花树种: 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 季相色叶植物: 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 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 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 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 吸引鸟类和小动物, 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
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 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 加以利用, 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4 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 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
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 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 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
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
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 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 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
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 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 提高安全系数, 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 限制车
辆穿行的速度, 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
5 结语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 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兴起的住宅建设活动更是遍地开花, 幢幢住宅大楼
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我们
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心理, 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更要注意以上所提
及的几个方面,更好地营造我们优质的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宋培抗. 《居住区规划图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