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

中国古代四大别称中国古代四大别称神州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上当辰极,下正地心,俗称“神州大地”。
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古今通论》:“昆仑东南方五千里谓之神州,州中有和羹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域,帝王之宅,圣人所生也”;《混元圣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太清金液神丹经》:“但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以九州岛配八卦,上当辰极,下正地心,故九州岛在此耳”。
俗称“神州大地”。
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
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赤县和神州合称“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
神州雄屹九垓数千载,何以万古相冠?不亦谬哉!夫万古者,诚非精微象数也。
实寄吾辈之情思,托区区之遐想,祈与太清同始兴而舍湮灭耳!春风放胆梳万柳,夜雨瞒人润百花。
廿一纪,九天居士拟春风夜雨为标范;欲仙游而观万仞,骋翰逸而致神飞。
腕下汩汩泻出“数泠清泉挟几多珠玉”,化文以成《万古神州赋》。
记曰:寰宇裂而玄幽失,混沌开而光明至。
孰知何纪?水波浩淼,盈漫田畴。
紫微璀璨,布陈太空。
经长年,五洲七洋遂成。
越累月,八索九丘踵生。
借奇硕金晴,居苍穹俯瞰:亚细亚东端,太平洋西畔,状若“雄鸡”,内蕴“龙体”。
膏腴富庶者,神州之属也。
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
本义为周朝于西周时期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后复包举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炎黄联盟初具雏形。
炎黄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更庞大的大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流基本固定。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族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了。
古代中国别称

古代中国别称
中国古代有神州、九州、华夏、中夏、函夏、九牧、九域、中华、海内等多种叫法。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1、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2、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3、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4、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
5、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的《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
中国的12个别称

你知道吗?中国曾有的11个别称NO.1Sinian(震旦)Sinian(震旦):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语中对中国的称谓。
曾经认为这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
其实,震旦纪,是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命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在震旦纪的漫漫等待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就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NO.2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
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大量输出丝绸。
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剧场的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NO.3China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
有一种说法是,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中文读音与英文读音十分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
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NO.4Chink(清国人)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 ”,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
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而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也成了清国奴。
NO.5Chinoiserie(中国风)Chinoiserie(中国风):法语中的一个词,指18世纪中期非常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就是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想象创造出新形象。
后来演化的意思较多,有古怪的,吹毛求疵的,繁琐;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NO.6Chinees(西内逊)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
别称大全——精选推荐

别称⼤全别称⼤全古代男⼦别称:古代男⼦别称丁:《史记.律书》记载:"丁者,⾔万物之丁壮也。
丈夫、⼤丈夫:"丈夫"不仅仅是妻⼦的配偶,它也是男⼦的别称。
⽽"⼤丈夫"则是⼈们对有志⽓、有作为的男⼦的称呼,如我们常说的"⼤丈夫敢作敢为......"、"⼤丈夫⼀⾔既出,驷马难追"等等。
"后来,⼈们因此⽽称美好的男⼦或⼥⼦爱恋的男⼦为"萧郎"。
"古时以为男⼦之美在于须眉,故以须眉来代称男⼦。
吉⼠、⽟郎:古⼈对男⼦的美称。
美⼈、⾹草:也曾作为过男⼦的别称。
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_yu4977的⼝袋_经验⼝袋。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
道家称有帝王之德⽽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
49、驾、⼤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为帝王的代称。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73、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下纥处理政事的地⽅,也⽤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皇帝皇帝。
皇帝⾃称"朕",其他⼈当⾯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官家"、"⾄尊"等。
南越武帝赵陀超过⼋⼗岁的皇帝只有七位,即最长寿的南越武帝赵佗(约103岁)、乾隆皇帝(89)、梁武帝萧衍(86)、⼥皇帝武瞾(82)、宋⾼宗赵构(81)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1)、元世祖忽必烈(80)。
皇帝的在位时间 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皇帝(1661-1722,共61年)和乾隆皇帝(1735-1795,共60年)。
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中国古代帝王别称。
古人对人的雅称

古代中国人对人的雅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雅称:
君子:用于称呼品德高尚、有学问、有修养的男子。
家人:用于称呼家庭成员,表示亲密和尊敬。
贤人:用于称呼有才德、有学问的人。
美人:用于称呼容貌漂亮的女子。
世家子弟:用于称呼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
仁人:用于称呼有仁德之心的人。
赤子:用于称呼忠诚正直的人。
志士:用于称呼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仙人:用于称呼道德高尚、精神超脱的人。
风流人物:用于称呼有风度、有魅力的人。
这些雅称在古代社会中是对人的尊称,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赞美。
中国别称知多少

中国别称知多少作者:薛吉辰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14期在我国古代,“国”指城或邦,顾名思义,“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我国称为中国的历史,可以远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尚书》和《诗经》就已用“中国”来代称商王朝。
自汉代开始,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中国”。
“中国”专指我国全部领土,最初见于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
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简称“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中国”。
中国的别称众多,不同字眼寓含的情感也不同。
“华夏”也称“诸夏”或“诸华”,简称“华”或“夏”。
《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鲁迅在小说《药》中虚构了华家和夏家的故事,两家的悲剧正是华夏的悲剧,从而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代,《三国志·魏书》:“下迄魏晋,赵秦二燕,虽地据中华,德祚微浅。
”随着版图的扩大,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统称为“中华”,泛指中国。
“中华”也简称“华”,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则称“华侨”。
“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韩偓《清源山南台岩》),诗人满怀激情地描写了泉州和海外往来的繁忙景象。
与“中华”同类的还有:中夏,“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后汉书·班固传》);中州,“世有大人兮,在呼中州”(《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原,“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晋书·石勒传》);中土,“堂堂中土,亘古制匈奴”(洪仁玕《干王洪宝制》)。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地区的古行政区划,历来说法不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关于九州的记载,只是州名有所差异,后世即以“九州”代指中国。
中国的别称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国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本国人称说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认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以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起源。
契丹族树立的辽朝,武力富强,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大,把持着全部蒙古高原及其四周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披靡。
而当时刚崛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四大名绣】苏绣〖姑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逐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色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呈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办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绝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而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大全

我国古代文人别号大全别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
以下是为你带来的我国古代文人别号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别号:五柳先生--晋陶渊明青莲居士--唐李白香山居士--唐白居易东坡居士--宋苏轼六一居士--宋欧阳修幽栖居士--宋朱淑贞九华山人--唐杜荀鹤半山老人--宋王安石山谷道人--宋黄庭坚淮海居士--宋秦观白石道人--宋姜夔石湖居士--宋范成大后山居士--宋陈师道芦山居士--宋张元平易安居士--宋李清照清真居士--宋周邦彦衡山居士--明文征明六如居士--明唐寅温陵居士--明李贽柳泉居士--清蒲松龄称居士的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一佛居士郑侠(北宋文学家)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法家)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
)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茶山居士曾畿(南宋诗人)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遂初居士尤袤(南宋诗人)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无诤居士刘迎(金文学家)云林居士倪瓒(元代画家)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 瑁湖居士陆居仁(元书法家)清容居士袁桷(元代著名作家)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画家、文学家) 无相居士宋濂(明画家)圣华居士丁云鹏(明画家)梅村居士吴伟业(明代诗人)青藤居士徐渭(明晚期文学艺术家) 石头居士袁宏道(明文学家)沧溟居士李攀龙(明文学家)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书法家)闲闲居士袁可立(明清官)六如居士唐寅(明画家、文学家)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温陵居士李贽(明文学家)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蝶庵居士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梅溪居士钱泳(明清文学家)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万松居士钱载(清诗人、画家)板桥居士郑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学家)随园居士袁枚(清文学家)破尘居士、圆明居士雍正皇帝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天瓶居士张照(清代书法家)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苇间居士边寿民(清代画家)樵山居士、观白居士张崟(清代画家)晚学居士吴熙载(清篆刻家)瓶庵居士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仁山居士杨文会(清末佛学家)无竞居士张之洞(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称官爵的: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 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称地望的: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岛)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称子的抱朴子:即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白云子:即司马承祯,唐朝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阳明子:即王阳明,中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重阳子:即王喆,又名王重阳,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韩湘子:八仙之一纯阳子:即吕洞宾,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八仙之一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别称
(一)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
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与河北省的西部与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与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与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与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与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天下共分八十一州,中国只就是八十一州中的一个州,名为“赤县神州”。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
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就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
(十二)六合,即上下与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朝灭六国也说“秦王扫六合”此六合指六国合并。
(十三)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十四)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
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十五)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十六)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