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物证学
法医物证学鉴定内容

法医物证学鉴定内容
1. 亲子关系鉴定呀,那可太重要了!比如说,一个孩子被怀疑不是亲生的,通过法医物证学,就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啦。
这就好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那盏明灯,一下子就让真相大白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2. 个人身份识别嘞,假如出现无名尸体,法医物证学就能发挥大作用咯。
就像给这个人一个独特的“身份证”一样,能快速确认这是谁呀!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手段,那得有多难搞清楚身份呀!
3. 种族和民族的鉴定啊,这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演变呢!好比我们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历史宝库,法医物证学就是那把打开宝库的钥匙,让我们能瞧见过去的故事,多有意思呀!
4. 性别鉴定呢,有时候可关键啦!比如在一些特殊案件中,准确知道性别简直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这就仿佛是在乱麻中找到了关键的那根线头,一拉,很多事情就清楚了,是不是很厉害?
5. 亲缘关系的判定呀,哎呀,那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像寻找失散多年亲人的时候,它就能派上大用场哟。
就像一个神奇的纽带,一下子把有亲缘的人连接起来了,真的超棒!
6. 病理组织鉴定呢,对于确定死因什么的太重要了!简直就是洞察病理世界的秘密武器啊。
就像医生手里的手术刀,精准又有效,能让真相浮出水面呀!
7. 对生物检材的分析鉴定哇,这可是个精细活儿!比如分析现场留下的毛发、血迹之类的。
这就和侦探一样,一点点地拼凑出完整的信息,你说酷不酷?
8. 基因的多样性鉴定呀,这可是了解生物世界复杂性的重要途径呢!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妙和未知的基因丛林,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在我看来,法医物证学真的太神奇、太重要了!它就像是一把解开无数谜题的万能钥匙,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种真相和秘密。
简述法医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简述法医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法医学是研究应用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的分支学科涉及多个领域,每个分支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法医病理学:研究疾病和死亡原因,特别是通过解剖尸体来确定死因。
法医病理学通过对尸体进行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和药物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死因,鉴定病变特征,并提供法庭所需的证据。
2. 法医毒理学: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毒物致死的机制。
法医毒理学通过对尸体、组织、体液和物证样本的化学分析,鉴定和测定毒物的种类、浓度和毒性,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事件,并在刑侦和法庭上提供相关证据。
3. 法医物证学:研究物证的鉴定和分析,包括血迹、体液、指纹、纤维、土壤、工具痕迹等。
法医物证学通过对物证的形态、组成和特征等进行科学分析与比对,可以为刑侦和法庭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识别和辨认。
4. 法医临床学:研究刑事案件中的伤害和伤害的鉴定。
法医临床学通过对受害人和嫌疑人的身体检查、病史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
伤害的类型、性质和程度,并提供证据与专业意见。
5. 法医人类学:研究骨骼和遗传信息的鉴定和分析,用于解决人的身份问题。
法医人类学通过对人骨和DNA等的形态、组织学、遗传学分析,可以确定人的年龄、性别、身份,甚至是解决未解之谜的身份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外,法医学还涉及其他领域,如法医心理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工程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共同为刑事司法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法医物证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法医物证学:法医物证学是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方面有关生物性检材的检验与鉴定的一门学科。
应用的学科包括:医学、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血型血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
法医物证学: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与人体有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
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属于法医学中的物证检验部分,是法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法医物证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涉及多种学科包括:①化学,②物理学,③电子计算机,④形态学,⑤免疫血清学,⑥生物化学,⑦分子生物学,⑧遗传学等方法。
法医物证的特点:①法医物证的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
第二章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1、何谓遗传标记?个体的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志用于法医物证分析时,这种遗传性状就成为遗传标记GM。
2、何谓基因、基因型和表型?1)基因型:是指个体一个或多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
2)表型: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表型由基因型决定。
3、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前提条件和意义1)前提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大规模的迁移和没有选择因素的影响。
2)结论: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逐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3)意义:4)反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平方,杂合子=该两基因频率乘积的二倍)5)群体样本的检验4、非父排除概率(P23)PE是指孩子的非亲生父亲的男子,能够被某个遗传标记系统排除的概率。
PE用于评估某一遗传标记系统在亲权鉴定案件中的实用价值。
5、何谓个人识别概率?(P22)个人识别概率(DP)是指在群体中随机抽取两个体,两者的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的概率。
DP是评价该遗产标记系统识别无关个体效能大小的指标,DP越高,效能越强。
第三章DNA多态性的分子基础1、何谓DNA多态性?(P37)1)在基因组DNA中,由不同碱基结构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叫做DNA多态性。
法医物证学知识点总结

法医物证学知识点总结一、法医物证学的基本概念法医物证学(Forensic Science)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发现、鉴定、认定、分析和解释物证的学科。
它是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法医物证学主要研究刑事案件中的物证,包括遗传物证、痕迹物证、化学物证、数字物证等多种类型的物证。
通过对物证的鉴定和分析,可以为案件的证据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力地支持司法的判决和裁决。
二、法医物证学的原理和方法1. 鉴定原理和方法鉴定是法医物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痕迹学鉴定、法医检查、化学分析、法医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痕迹学鉴定是根据痕迹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特征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确定痕迹的来源和性质,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法医检查是通过法医学家对场景、尸体、尸体表面的检查,来确定死因和死亡时间等重要信息。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技术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例如毒物的检测、药物残留物的检测等。
法医心理学是通过心理测试和分析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进行研究,为案件的侦破和裁决提供科学依据。
2. 检验原理和方法检验是指在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来验证和确认物证的特征和性质。
在法医物证学中,检验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技术测试、设备检测等多种方法。
例如对血迹的DNA分析、对毒物的检验和鉴定、对数字物证的技术测试等。
三、法医物证学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法医物证学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领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证据的收集和保护在刑事案件中,往往需要对物证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和保护,以免破坏证据或丢失证据。
法医物证学通过对现场勘验、尸检、物证采样等工作的开展,保证了物证的完整性和可疑度,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基础。
2. 证据的鉴定和分析法医物证学通过对物证的鉴定和分析,为案件的证据查找和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DNA的鉴定、对图像的分析、对数字物证的提取和对比等多种技术手段,为案件的证据的前期调查和证据的辨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法医学的分类和分支

法医学的分类和分支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法律医学知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法医学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个分支: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和法医毒物学。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分支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
一、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是法医学中的主要分支,主要研究对尸体进行外体检验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和相关的法医证据。
这包括尸体的损伤程度、外部痕迹、特征性变化以及内部器官的病变等等。
通过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可以确定死因、判断犯罪手段以及提供刑事司法实践所需的法医证据。
二、法医临床学法医临床学是研究刑事案件中涉及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协助司法鉴定、提供法医证据。
法医临床学包括法医临床鉴定、刑事伤害鉴定和精神病鉴定等。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受害人进行身体检查和鉴定,可以为刑事司法案件提供重要的医学支持。
三、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精神病学是研究刑事案件中涉及到的精神病学知识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法医精神病学主要负责刑事精神病学鉴定,通过评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精神状态,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是否存在精神病变等。
这对于司法鉴定和刑事司法裁决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医物证学法医物证学是研究刑事案件中涉及到的物证和痕迹的鉴定与分析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证的起源、性质、特点、判断标准,以及各种痕迹的形成、遗留和检测方法等。
法医物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指纹学、病理学、鉴定学、显微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物证和痕迹的鉴定和分析,为刑事司法提供科学的证据。
五、法医毒物学法医毒物学是研究刑事案件中毒物的识别、检测、鉴定以及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毒物学、化学、药物学、法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尸体、生物体和场所等的检测和分析,确定毒物种类、浓度以及对身体的损害情况,为法医司法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分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个分支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交叉研究的情况。
法医物证学各章知识整理汇总

第二章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法医物证学: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与人体有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
法医物证的特点:①法医物证的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
法医物证学→生物检材→遗传标记→个人识别遗传(heredity):生物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有所不同的现象。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GM):个体的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志用于法医物证分析时,这种遗传性状就称为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显然具有以下特点:特定性---遗传多态性稳定性---终身不变、对环境的耐受性反映性---可检测性遗传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
如果性状的产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称为遗传性状。
单位遗传性状是指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并能够以一定的规律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基因:能够表达特定功能的产物,并决定生物特定性状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等位基因:同一个基因座上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类型,它们之间存在一级结构的差异,这种有差异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对群体而言,一个基因座上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ABO血型、TH01基因型:个体一个或多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组合,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
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相同。
杂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不同。
表型: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的性状。
法医学含义:1、表型是基因型决定的2、表型是个体基因型检测的结果。
3、型检测的结果可以对未知基因型进行推断。
4、DNA水平的检测结果也是表型。
5、表型可能和真实的基因组成之间存在偏差孟德尔分离律:指在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自由组合律:在配子形成时,不同基因座上的非等位基因随机地自由组合,形成子代基因型先决条件:各基因座间没有遗传连锁关系。
法医-法医物证学

在强奸、谋杀、绑架等刑事案件中,通过DNA证据锁定犯罪嫌疑人。
案例分析
在某强奸案中,通过现场遗留的DNA证据,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DNA证据
通过DNA分型技术,可以确定个体身份,为刑事案件提供直接证据。
案例一:DNA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案例二:毒物分析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毒物分析
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毒物等成分,确定是否中毒或药物过量。
应用场景
在医疗纠纷中,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因医疗行为导致中毒或死亡。
案例分析
在一例新生儿死亡案件中,毒物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因药物过量导致死亡,从而认定为医疗事故。
03
案例分析
在一起高速公路追尾事故中,通过痕迹分析确认了事故责任方和车辆类型。
在法医物证学鉴定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保护嫌疑人和受害者的隐私权、如何确保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等。
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法医物证学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出现。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将会提高物证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
05
法医物证学案例研究
历史
法医学起源于古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法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学科。
发展
现代法医学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如DNA技术、化学分析等,为生物证据的鉴定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方法。同时,法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法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02
法医物证学的应用领域
亲子鉴定
通过DNA分析确定生物学亲缘关系,用于解决遗产继承、领养、移民等家庭纠纷。
定义与特点
特点
定义
法医物证学为法庭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有助于揭示事实真相,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法医学中的法医物证学研究痕迹鉴定与物证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物证学研究痕迹鉴定与物证分析法医学是通过对死因、伤害和病理学知识的研究来解决法律问题的学科。
而法医物证学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通过物证来推断案件的事实和真相。
其中,痕迹鉴定与物证分析是法医物证学的关键内容。
本文将探讨痕迹鉴定与物证分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痕迹鉴定在法医物证学中的应用痕迹鉴定是通过对案发现场、嫌疑人身上、被害人身上等地方的痕迹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与案件之间的联系。
痕迹可以是血迹、指纹、毛发等物质的痕迹,也可以是土壤、灰尘等痕迹。
痕迹鉴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处理结果,因此在法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 血迹鉴定血迹鉴定是痕迹鉴定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案发现场、死者以及嫌疑人身上的血迹进行检验与分析,可以确定案发过程中的伤害方式、受伤部位以及作案手段等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血迹的痕迹模式、血滴的形状和血迹的颜色等特征,可以推断受害人处于何种姿势下受到伤害。
2. 指纹鉴定指纹作为痕迹鉴定领域的重要一环,可以在案发现场、案件中的工具、受害人身上等地方发现。
通过对指纹的形状、纹线特征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嫌疑人与案件之间的联系。
指纹鉴定在刑事案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指纹是个体独一无二的,几乎可以做到百分百的鉴定准确率。
二、物证分析在法医物证学中的应用物证分析是通过对案件的物质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推断案件发生的时间、作案手段、工具的使用等关键信息。
物证通常是指案发现场收集到的物品,如被害人遗留的衣物、嫌疑人的随身物品等。
1. 小型物证分析小型物证分析主要包括对斑点、纤维、玻璃碎片等细小物证的检验。
通过对这些物证的分析和鉴别,可以确定凶器的种类、作案手段等信息。
例如,通过对案发现场的纤维分析,可以判断作案者的衣物和受害者是否有联系。
2. 大型物证分析大型物证分析主要指对大量的物证进行鉴定和分析。
例如,在一起火灾案件中,物证分析人员需要对被烧毁的建筑物和物品进行检验,以确定起火的位置、燃烧的温度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物证学》之非主流考前突击复习完整版Chapt21、何谓遗传标记?个体的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志用于法医物证分析时,这种遗传性状就成为遗传标记GM。
2、何谓基因、基因型和表型?1)基因型:是指个体一个或多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
2)表型: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
表型由基因型决定。
3、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前提条件和意义1)前提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大规模的迁移和没有选择因素的影响。
2)结论: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逐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3)意义:4)反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平方,杂合子=该两基因频率乘积的二倍)5)群体样本的检验4、非父排除概率(P23)PE是指孩子的非亲生父亲的男子,能够被某个遗传标记系统排除的概率。
PE用于评估某一遗传标记系统在亲权鉴定案件中的实用价值。
5、何谓个人识别概率?(P22)个人识别概率(DP)是指在群体中随机抽取两个体,两者的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的概率。
DP是评价该遗产标记系统识别无关个体效能大小的指标,DP越高,效能越强。
Chapt31、何谓DNA多态性?(P37)1)在基因组DNA中,由不同碱基结构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叫做DNA多态性。
2)按照DNA遗传标记的结构特征,DNA多态性可分为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多态性。
2、何谓VNTR?(P37)小卫星DNA中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称为VNTR。
3、何谓STR?微卫星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Chapt41、RFLP2、Amp-FLR3、DNA指纹图谱的基本特征?1)遗传方式:孟德尔规律、所有片段独立遗传2)个体的组织同一性:稳定一致3)群体遗传学特征:4)突变率:配子细胞形成时重排、重组与交换4、DNA纹印图谱的基本特征?1)高多态性2)遗传规律:共显性3)个体组织同一性:一致4)群体遗传学特征:5)高突变率:配子细胞形成时重排、重组、交换5、何谓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FLR:采用PCR技术扩增VNTR或STR基因座等位基因进行DNA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
6、RFLP与Amp-FLP技术有何异同?(P74)7、STR分型用于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优点?1)高灵敏度:适用于微量降解检材2)高鉴别能力:节约检材、试剂和提高效率3)标准化分型:实现数字化结果,利于实验室间数据交换,建立数据库8、何谓miniSTR?miniSTR分型有何法医学应用价值?1)miniSTR:通过重新设计引物,使其结合在更靠近核心重复区的侧翼序列,从而降低扩增产物的大小,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分型成功率,这种技术称为短片段STR分型或miniSTR分型。
2)miniSTR法医学应用价值:➢STR基因座的扩增片段较短,灵敏度更高,尤其适用于微量或降解生物检材的DNA分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范围较窄,不易发生因小等位基因的优势扩增而造成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可对多个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从而节约检材、降低成本,提高单次检测的信息量9、何谓多基因座复合扩增?1)在一个PCR体系中同时扩增多个靶基因座的方法叫做复合扩增。
2)复合扩增可提高单次检测的信息量,提高个人识别率,也可降低成本和检材的消耗。
10、Y-STR有何法医学应用特点?1)Y染色体为男性特有2)Y-STR呈父系遗传特征3)单倍体遗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Y-特异性区不发生重组,所有Y-STR基因座均呈连锁遗传,等位基因频率不能以相乘方法计算4)GD=PE5)结果不具有唯一性,不能认定11、Amelogenin基因(名解)牙釉基因(AMG):位于X染色体Xp22,编码牙原基质牙釉质蛋白,故命名牙釉基因。
在人Y染色体中心粒附近有一类牙釉基因(AMGL),与牙釉基因的碱基序列有90%同源性。
用一对特异性引物可同时扩增AMG和AMGL序列片段,X特异性片段长度为977bp,Y为788bp。
扩增后,男性可获得两条带,女性只观察到一条带。
但是其扩增产物较长,不适合腐败血痕、过于陈旧血痕的性别鉴定。
Chapt51、简述STR自动分型技术的主要步骤1)DNA自动化提取2)PCR多色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3)PCR产物电泳前处理4)自动毛细管电泳结合激光诱导的荧光检测5)自动数据采集并分型2、何谓off-ladder1)在STR分型图谱中,常会遇到部分样本的少量片段峰未被程序化数字命名,在分型图谱中被标识为off-ladder2)漂移作用和新等位基因都可标识为off-ladder3、何谓LCNLCN:基因组含量小于100pg的样本称为低拷贝DNA(low copy number)。
Chapt71、人类核DNA与mtDNA的比较(P179)2、mtDNA的特点?1)唯一的核外DNA来源2)拷贝数多和异质性(当两种不同的mtDNA序列存在同一个细胞、组织或者个体时称之为异质性)3)母系遗传4)抗外切酶的环状结构有助于分子稳定性,对高度降解检材奏效5)瓶颈效应和复制分离6)阈值效应3、mtDNA分型的优点?1)高变区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法医鉴定,高变区又称D-环区2)当细胞核DNA量不足而无法进行分型时,线粒体DNA技术分析是唯一可以利用的技术3)生物检材中的毛发、骨干、牙齿和其他严重降解的检材也依赖线粒体DNA分析4)简单易操作、检材灵敏度高5)所需模板DNA减少6)减少DNA二级结构干扰4、mtDNA分型的主要方法?1)mtDNA提取(抽提)2)PCR3)纯化PCR产物4)循环测序反应原理ddNTP→core,only 1 primer5、mtDNA分型的特殊问题?1)mtDNA属于母系遗传,凡属同一母系的后代,mtDNA序列都是相同的。
序列一致只能说明不排除同一个体的可能;2)mtDNA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单倍型)→排除同一性(真正价值)3)mtDNA的异质性违背同一个体mtDNA序列必然是一致的前提条件,给个体识别鉴定增加了变数;(如果多份检材异质性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同一碱基贬义,反而对认定同一个体检材有利)6、mtDNA分型的法医学应用局限性1)分型技术要求高,耗时耗力耗钱2)识别力相对较低:非个体唯一,共有单倍体(母系遗传)3)异质性4)数据库规模:易高估其识别能力5)无法进行混合斑的检测Chapt81、何谓ABO血型的正反定型?1)正定性试验:根据RBC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分型,即用抗A抗体判定A抗原,用抗B抗体判定B抗原。
2)反定型试验:依据血清中的凝集素与标准型RBC膜上的凝集原反应的性质,即用标准的A型RBC判定抗A抗体,用标准的B型RBC判定抗B抗体,同时也应用抗H抗体判定H抗原。
2、试述ABO血型的DNA分型方法1)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特异性强、重复性好2)PCR-RFLP3、中和试验的基本原理?1)不完全Ab2)遮断作用3)判断不完全Ab是否与Ag凝集4、Oh型血清学特点?1)在RBC上及唾液中均无ABH抗原,即不被抗A、抗B及抗H所凝集2)血清中有抗A、抗B及抗H凝集素,可分别凝集A、B、O型RBCChapt91、HLA抗原的分布1)HLA-I类抗原:分布广发,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高。
2)成熟RBC上没有HLA-A、B、和DR抗原,幼稚RBC却有。
3)HLA-II类抗原:密度最高者为DC、单核细胞,一些吞噬细胞亚群及B细胞;4)II类抗原作为一种分化抗原在不同细胞上表达,大多数骨髓分化细胞具有HLA-II类抗原。
2、HLA命名原则1)以大写字母A、D、C....表示HLA遗传区域中的座位2)HLA抗原特异性用数字表示3)为防止与补体组分命名相混淆,HLA-C抗原特异性以Cw为字首命名4)HLA基因命名一般以4位数字表示,其中前2位数字表示对应最相近的HLA抗原特异性,后2位数字则用于表示亚型的等位基因,如A*01015)如果出现第五位数字,则代表“沉默取代”,即该基因虽发生了个别碱基的替换,但新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属简并密码,不影响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6)第6、7位数字代表相应的启动子序列的多态性7)末尾加英文字母N表示无效基因或不表达基因8)在不能区分等位基因时,可允许最前面的2位或4位数字表示该HLA的特异性3、HLA遗传特征1)共显性遗传:每个HLA基因座表达一对抗原,人类HLA每个基因座上有众多等位基因。
故如果血清学方法分型时,个体只检测出了一个抗原则有三种可能:该抗原的纯合子、HLA血清板不完全、存在一种至今尚未发现的抗原。
2)单倍型遗传:单倍体是指一条染色体上HLA各基因座的基因紧密连锁组成的基因遗传单位。
3)连锁不平衡:HLA在实际群体调查发现,各基因座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组成单倍型,有些单倍型观察频率高于期望频率或低于期望频率,这种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处于连锁部平衡状态说明HLA 不同基因座的基因之间存在关联,具有一同遗传的趋向。
4)HLA高多态性4、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原理(血清学分型)1)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或称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其分型原理为2)Ag-Ab-C:淋巴细胞膜上的HLA抗原与已知HLA血清中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结合补体。
3)C激活、破坏Lc:被激活的补体系统产生细胞毒性,攻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膜破坏。
4)死细胞着色:经过染色,染料进入破损细胞内着色,为阳性结果。
5)计数: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着色细胞所占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5、HLA抗血清与交叉反应成功的关键是HLA抗血清的质量根据与抗原决定镞的反应,可把HLA抗体分为2组:1)抗体仅与一种HLA基因产物反应2)抗体能与不止一种HLA基因产物结合6、斑点杂交(PCR-SSO分型方法)将PCR扩增片段制成斑点,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杂交,通过探针放射自显影结果进行HLA分型。
反向斑点杂交(RDB):把探针预先固定在膜上,标记PCR引物。
7、比较HLA血清学分型和DNA分型方法的可靠性HLA个体遗传差异的本质不是在于血清学方法所检测的抗原,而是在编码基因产物的DNA分子上。
DNA分型优于血清学方法在于:1)试剂由化学合成,便于标准化和实验室间相互比较结果2)对检材要求不高(血清学方法因需要活细胞而难以用于斑痕HLA分型)3)血清学与DNA分型不完全相同的分型误差得以解决血清学方法发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1)交叉反应抗原2)能否正确指定属于A9和A19的亚型,这些抗原多在交叉组内或是宽特异性抗原的裂解产物3)未能检出WHO命名的全部基因4)纯合子细胞中存在假阳性反应5)HLA-C大量“空白”基因,没有相应的抗血清检测它们的产物(DNA分型技术促进和改善了对HLA多态性的分辨率)8、HLA在法医学上的意义1)高度多态性2)出生时已完全发育,终身不变For 同一认定、个人识别Chapt101、等电聚焦技术for 亚型2、Hp分型原理、方法及法医学应用评价➢Hp:结合珠蛋白,血清中,能与Hb结合使Hb过氧化物酶样活性显著↑的糖蛋白➢分型:HP1-1、Hp2-1及Hp2-2➢遗传变异,Hp0(无结合珠蛋白血症):→不能用于流产胚胎或<4mon的新生儿的亲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