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验光及视功能检查

合集下载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综合验光仪:内置辅镜: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OC:关闭状态;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P45(P):左眼45°偏振片;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GL:左眼用绿色片;+/-0.50:交叉圆柱镜;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调整部件: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调整高度;调整瞳距;打开集合掣;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屈光检查流程: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内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内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则有可能为此颜色爱好,则需询问红绿颜色里的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视标,观察时间长短来判断患者情况;(小常识:如患者散光未完全矫正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看视标上下开口方向清楚左右方向不清楚的情况或者左右开口方向清楚上下开口方向不清楚,此为散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询问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来比较,否则不准确)13.交叉圆柱镜检查(精调散光轴位与度数),此时先将视标打开到点群视标(蜂窝视标),先调整轴位,将外置辅镜放下,将交叉圆柱镜上的A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自定),每面停留3秒左右,翻转时一定要迅速,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判断,询问患者两面是否等清晰,如等清晰则轴位正确,如不等,则按追红原则调整轴位,转动散光手轮调整轴位,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10退5来调整,如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5退2来调整。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11
知觉融合
12
融合
纸筒实验
13
融合反射(运动融合)
• 偏离对应点物象刺激融合反射 • 运动融合能保持持久有效地双眼单视。 • 一旦打破融合反射------物象偏离对应点暴露斜视
14
视网膜对 应点
指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 两眼黄斑中心凹是 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整个视网膜其他位置如何对应?
23
• 视网膜成份
• 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 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
为视网膜成份。
不是单一的平面,是从视网 膜到皮质的立体成分。
• 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

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24
5
外斜 内斜 垂直斜位
定性判断斜位
6
内斜视
外斜视
2
3
4
Worth4点
Worth4点检查主要是利用红-绿 互补原理,应用红-绿分视手段, 在双眼分视条件下,检查病人双 眼视功能的一种方法。 可用于远近不同距离检查,操作 简单,能很快判断出双眼视功能 的存在与否.
5
1.可用于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有无融像、抑制主导眼以及复视状态,借以判定是否存在双眼融 合及同时视功能 。
6
• (1)将Worth 4点视标设置在40cm的距离,红点在上,白点在下。 • (2)嘱被检者持续注视Worth 4点灯,并报告是否看见点的数量在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4个灯点变成了2个或3个灯点。 • (3)缓慢将Worth 4点灯向远处移动,并嘱患者报告Worth 4 点在移动过程中
的数量变化。 • (4)当被检者报告数目出现变化时,停止移动,记录此时的距离,并根据丢

视功能检查标准步骤

视功能检查标准步骤

视功能检查标准步骤一、病史采集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

2.病史记录:询问患者是否有眼科疾病史、手术史、用药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史等。

3.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视觉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复视、眩晕等,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程度和变化情况。

二、视力检查1.远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测量患者远距离(5米)的视力。

要求患者头部固定,视线与视力表保持水平,逐行检查并记录视力值。

2.近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近视力表,测量患者近距离(30厘米)的视力。

要求患者头部固定,视线与视力表保持水平,逐行检查并记录视力值。

三、屈光度检查1.电脑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快速验光,获取屈光度数据。

2.主观验光: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精确验光,确定患者的屈光度。

要求患者注视综合验光仪中的视标,根据医师指示进行调节,直至达到最佳矫正视力。

四、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1.眼位检查:观察患者双眼是否对称,有无斜视或高低眼位等异常。

2.眼球运动检查:要求患者眼球向各个方向移动,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有无眼球震颤、斜视等异常。

五、瞳孔及对光反射检查1.瞳孔检查: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形状、位置是否正常。

2.对光反射检查:分别测试患者的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观察瞳孔对光刺激的反应是否正常。

六、色觉检查1.标准色觉图谱筛选:使用标准色觉图谱测试患者的色觉敏感度。

要求患者识别图谱中的颜色和图案。

2.异常色觉测试:针对异常色觉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色觉检查,以确定色觉障碍类型和程度。

七、对比敏感度检查1.使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测试患者的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测试是评估患者在不同亮度条件下的视觉功能,包括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感知能力。

2.要求患者对测试仪中的不同空间频率的条纹图案进行识别和判断,医师记录测试结果,分析对比敏感度是否正常。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BCC检查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

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综合验光仪功能用途

综合验光仪功能用途

综合验光仪功能用途综合验光仪是一种仪器设备,用于对眼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它结合了多种检测功能,能够帮助眼科医生对各种眼部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综合验光仪的功能用途。

首先,综合验光仪可以进行视力检查。

通过调节仪器的镜头和切换不同的测试图标,可以测量患者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各种散光的度数。

这对眼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视力检查可以帮助他们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

其次,综合验光仪还可以进行眼压测量。

眼压是评估眼睛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眼压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通过综合验光仪的压力计装置,眼科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患者的眼压,以便及早发现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综合验光仪还可以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

角膜是眼睛的前表面,以其曲率决定光线在眼球中的聚焦位置。

通过综合验光仪测量角膜地形图,眼科医生可以评估角膜的形状和曲率,检测是否存在角膜偏心、角膜变形或角膜曲率异常等问题。

此外,综合验光仪还可以进行眼睛底部照相。

通过在仪器中搭载相机设备,眼科医生可以获得患者眼底的高清影像,包括视神经头、血管、黄斑和视网膜等结构。

这对于及早发现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疾病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进行自动验光。

综合验光仪可以通过自动操作来测量患者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数,有效地节省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

通过自动验光,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眼睛数据,为配镜提供准确的参考。

另外,综合验光仪还可以检测眼部运动协调性。

通过综合验光仪的陀螺仪装置,可以查看眼球运动的轨迹和眼球协调性,评估患者的双眼协调性和眼外肌功能。

这对于早期发现斜视、眼球运动异常等问题非常重要。

综合验光仪还可以进行眼前节的检查。

眼前节是眼球内部的前部结构,包括晶状体、虹膜、睫状体等。

通过综合验光仪的放大镜和照明装置,眼科医生可以检查和评估患者眼球前部的健康状况,发现晶状体浑浊、虹膜畸形等异常情况。

医学验光配镜全面眼视光检查项目

医学验光配镜全面眼视光检查项目

医学验光配镜全面眼视光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验光前的检查项目,一般包括裸眼远视力、戴镜远视力、裸眼近视力、针孔远视力。

2、主眼检查
两只眼同时工作时所起的作用常不相同,其中一眼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占优势,成
为视觉工作的主要负担者,此眼称为主导眼。

主眼检查可帮助视光师在双眼无法平衡时,让主导眼保持清楚。

3、电脑验光
重庆科视视光中心指出,是客观验光法的一种,利用红外线光源及自动雾视装置达到放松眼球调节的目的,采用光电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检查屈光度。

4、双眼视功能检查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的验光,属于主观验光,可得到被检者的屈光度数。

由专业视光师对眼位、调节、集合、同时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整个过程需要15~20分钟。

5、睫状肌麻痹(散瞳)
使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从而得到真实的屈光度数。

常用于儿童、青少年和经视光师诊断需要者。

6、检影验光
检影验光全称为视网膜检影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

视光师用检影镜将一束光线投射到被检者眼屈光系统直达视网膜,穿过检影镜窥孔观察由视网膜的反射光,根据影动情况找到中和点,判断被检者屈光不正度数。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一)——调节幅度检查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被检者远距全矫,在40 cm处使用近点卡,合适照明,近用瞳距;遮盖非测试眼,让被检者注视比他的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行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将视标慢慢移近(速度为2cm/s)被检者直至视标变模糊。

衡量从病人镜片平面到视标的距离再折算成屈光度即调节幅度,并正确记录;遮盖。

已测眼,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另一只眼。

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被检者远距全矫,在40 cm处使用近点卡,标准照明,近用瞳距,双眼打开;遮盖非测试眼,让被检者注视比他的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行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眼前每三秒增加-0.25D 的镜片,边加边询问视标是否变模糊了,如果模糊在3-5秒内恢复,可以继续增加屈光度,但如果超过5秒仍没有恢复,停止测试。

调节幅度=所加的负度数总和+工作距离屈光度(2.5D),并正确记录;遮盖已测眼,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另一只眼。

调节幅度的正常值随年龄而不同。

最小调节幅度公式D=15-年龄/4,低于这个值,同时有视疲劳症状,一般表现为调节不足。

使用双眼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使用双眼立体视检查图(人民卫生出版社金贵昌),受检者手持红蓝滤色眼镜,放在视力矫正的双眼前,红色片在左、蓝色片在右),使用第四部分《立体视锐度检测图(检查图7~17)》,指导被检者在良好的照明下,距离图40CM双眼同时看图,找出被检者能看到的最小视差的图,参照P28检查图答案记录视锐度秒数。

可以这样描述检查结果:使用双眼立体视检查图(人民卫生出版社金贵昌)检查,正常一般在100″以上。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融像性集合范围水平融像性集合范围检查:远距水平融像性集合范围双眼视孔调整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和远用瞳距;将双眼旋转棱镜“0”标记位置于垂直方向,注视5米远处单个远视标(最佳视力上一行);以2△/s的速率在双眼前增加BI棱镜,分别记录下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模糊点)、视标变为两个(破裂点)的值,并以同样的速率减少BI棱镜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又变为一个(恢复点)的值。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隐斜检查-推荐下载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隐斜检查-推荐下载

综合验光仪做视觉功能检查方法隐斜检查马氏杆(Maddox rod)检查水平隐斜法被检查者两眼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右眼前置一水平向马氏杆(RMH),左眼处于打开状态(0)注视远处或40cm处的点光源,询问其看到的点与线的相对位置关系测量过程中要间断遮盖一眼,充分打破融合正位眼所见:点线重合,如下图:线在右侧,点在左侧:如下图。

同侧性复视,内隐斜患者所见,加BO△测量内隐斜的量线在左侧,点在右侧,如下图。

交叉性复视,外隐斜患者所见,加BI三棱镜测量外隐斜的量垂直向隐斜视的检测被检查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右眼前置一垂直向马氏杆(RMV),左眼处于打开状态(0)注视远处或40cm处的点光源,询问其看到的点与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点线重合,说明不存在垂直隐斜如线在上方,点在下方,为左上隐斜在右眼前加底向上的三棱镜测量左上隐斜的量如线在下方,点在上方,为右上隐斜在右眼前加底向下的三棱镜测量右上隐斜的量Von Graefe法测水平远/近隐斜标准照明;以受试者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字母作为视标(远距在5米、近距在40厘米处);右眼前放置12BI左眼前放置6△BU,12△BI作为测量镜;询问受试者是否看到右上左下两个视标,如果不是,予以调整;对受试者以适当的语言进行检查的指导;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棱镜度;第一次对齐后向同方向转动棱镜直至患者又看到两个视标;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直;标准记录两次对齐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以及作出判断。

远距垂直向隐斜的测量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远用瞳距让患者闭上双眼,将旋转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视标为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让患者注视左上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右下方的视标逐渐减小右眼的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水平向对齐,记录此时右眼棱镜的底向的度数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患者又见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棱镜底向和度数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光及视功能检查
传统验光的诉求点 医学验光的目的 陈海明
可编辑版
1
传统验光和医学验光的基本差别
传统验光: 追求视力的清晰、配戴无不舒、减少投诉率 医学验光: 结合视功能检查,给出个性化的验光处方;
追求视物清晰、舒适;持久阅读;并有一 定的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可编辑版
2
验光准备工作
1、问诊 (1)了解戴镜史 (2)了解有无眼病史 (3)了解患者的用眼习惯 (4)了解患者是否有异常现象出现(如视
(不采用负镜法) 参考最小调节幅度可以判断是否低常 正负相对性调节:先NRA、再PRA 调节灵敏度:全矫、必要时单双眼都检查;
可编辑版
13
视功能检查注意点
集合功能检查注意点 隐斜视检查和AC/A通常采用VON GRAEFE 检查法 调节不稳定的患者,查AC/A时需要双眼同时增加-
1.00和+1.00各检查一次斜视度,再把两个结果相 减除以2. 隐斜视,屈光参差的患者做视功能检查,需先排除 单眼抑制。
1、雾视 2、A 3、红绿视标 4、交叉柱镜 5、再次MPMVA 6、双眼平衡 7、双眼终点
可编辑版
6
注意点
1、雾视的方法:先单眼后双眼,将它觉验光的结 果置入综合验光仪后,在此基础上增加正镜度数, 直到视力低至0.2左右,先右眼后左眼;
(1)遮盖左眼,嘱患者注视0.2行视标 (2)增加右眼正镜,直至能模糊分辨0.2行视标 (3)打开左眼、遮盖右眼,重复以上步骤 (4)打开双眼,嘱患者注视0.3视标,模糊分辨
疲劳) (5)了解患者的就诊目的及视觉需求
可编辑版
3
准备工作
2、它觉验光: 检影或电脑验光 3、眼位:远近眼位 近—远 4、眼球运动 5、角膜曲率(指导选择镜片、早期发现角
膜异常)
可编辑版
4
工具应用
它觉验光:检影或电脑验光 自觉验光:综合验光仪+插片法
可编辑版
5
综合验光仪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可编辑版
7
注意点
若能清晰看到0.3视标,双眼同时增加+0.25, 直至模糊为止;
(5)时间:3~5分钟
(6)视力保持不变,雾视结束,若有提高, 则双眼再增加+0.25D,保持视力模糊0.3.
2、MPMVA
(1)单眼MPMVA,红绿视标一样清晰或绿 色视标略清晰(查最佳矫正视力)
可编辑版
8
注意点
可编辑版
18
分析
集合不足? 调节不足?调节滞后?
1、该患者调节幅度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最低 调节幅度
2、调节滞后
3、调节灵活度下降,调节刺激(负镜)时, 调节反应明显不足;
4、NRA正常,PRA低下也提示调节力储备少; 以上均提示是功能性调节不足
可编辑版
19
分析
为什么集合功能也提示不足? 调节功能引起的假性集合功能不足
原因和诊断双眼视功能异常 时机:屈光不正矫正之后 调节功能检查 1、调节幅度 2、调节反应 3、正负相对调节
可编辑版
11
视功能检查
4、调节灵敏度 集合功能检查 1、隐斜视 2、AC/A 3、集合近点 4、正负融像范围 5、聚散灵敏度
可编辑版
12
视功能检查注意点
调节功能检查注意点 调节幅度:通常采用移近法或者移远法
可编辑版
15
病历讨论
患儿,13岁,女,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出 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平时注意 力不集中,阅读速度慢、记忆力差,近视 度数增长快。无全身疾病,近期无全身用 药史。检查结果如下:
可编辑版
16
检查结果
远: 映光:正位 交替遮盖:几乎不动 近:映光:正位 交替遮盖:约-5圆周度 眼球运动:正常 散瞳后验光再次复诊 屈光度数如下:OD:-1.75DS;OS:-2.00DS;
矫正视力均为1.0 调节幅度(amp):OD:+8.00DS OS:+8.50DS BCC:+0.75DS
可编辑版
17
检查结果
NRA:+2.50DS PRA:-0.75DS FLIPPER(40CM、2.00) OD:2cmp/1min OS:2cmp/1min 双眼均为负镜通过困难 远隐斜:1三棱镜度底朝内 近隐斜:12三棱镜度底朝内 AC/A:5 集合近点:15CM 近 BI :×/17/12 BO: 5/13/7
可编辑版
14
工作注意点
提高工作效率,综合验光仪,在单眼MPMVA阶段采 用单列视力表,到最佳视力时需要打开整行视标。
交叉柱镜阶段没有调整柱镜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掉再次MPMVA。
主述无不适、第一阶段远近眼位均为正位,知道 患者原来度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不需要检查 视功能。
根据视功能检查的结果再来调整屈光矫正度数
(2)双眼MPMVA 避免绿色视标清晰,红色 视标略清晰,特殊情况除外(弱视、视功 能异常)
终点检查 (1)红绿视标? (2)1.0视力? (3)更小更黑?
可编辑版
9
注意点
(3)注意倾斜角,顶点距离,镜片雾气
可编辑版
10
视功能检查
包括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 意义:视疲劳产生、近视度数加深较快的
调节滞后和调节不足的差别 注意:假性近视 ?调节过度?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比例 调节不足—集合不足
可编辑版
20
处理
1、配镜坚持戴(足矫) 2、FLIPPER2.00D训练、晶体操训练、聚散 球训练;(调节结合集合训练)。 3、2个月复查;
可编辑版
21
可编辑版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