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安徽省高三历史4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历史4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 (共15题;共45分)1. (3分)(2019·吉林模拟) 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
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
这说明()A . 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 . 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 . 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 . 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2. (3分) (2017高一上·南安期中) 下面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
这应该是()A . 汉朝B . 唐朝C . 宋朝D . 清朝3. (3分) (2018高二上·黄陵期末)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见下图),它们的共同点是()A .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 .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 .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 .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4. (3分) (2020高一下·新乡月考) “顾向来洋船进口,俱由广东之澳门等处,其至浙江之宁波者甚少……近年乃多有专为贸易而至者。
…在国家绥远通商,宁波原与澳门无异,但于此复多一市场,恐积久留居内地者益众。
海滨要地,殊非防微杜渐之道。
”乾隆对英国商船北上宁波贸易的这一批示()A .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B . 促成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出台C . 出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 . 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5. (3分)(2020·泉州模拟) 表3 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表3的现象()A .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 . 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C .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6. (3分)(2020·抚州模拟) 晚清某学者在日记中写道:“康有为以变法执朝政,思抑太后以便己,其罪至大。
安徽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 . 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 . 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 . 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2. (2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史记正义》记载:“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
”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3.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 . 分封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察举制4. (2分) (2017高三上·邵东月考)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耕牛的极度缺少B . 精耕细作的需要C . 冶铁技术的落后D . 小农经济的局限5.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 . “立嫡以长不以贤”B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 (2分)《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参考答案:D2.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参考答案: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B解析: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A项错误;“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这里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平等、自由,B项正确;C项与题干信息“公理”的含义不符,C项排除。
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对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3. 下表数据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参考答案:C4. 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上述现象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参考答案:B5.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安徽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榆林模拟)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比较多。
具体如下:到战国时代,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其它礼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礼制形式渐趋规范B . 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 . 礼制与政治相结合D . 儒家学说地位上升2.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⑤C . ①②③⑤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A .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 .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 .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4. (2分)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 农业生产的衰落B . 自然经济的瓦解C .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 .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5. (2分)(2020·抚州模拟) 晚清某学者在日记中写道:“康有为以变法执朝政,思抑太后以便己,其罪至大。
余言康宜诛,法宜变,惟不能如康之浸欲变本,且漫无次序。
宜入告我皇太后、皇上,不可因噎废食也。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礼乐制度2. (2分) (2020高一下·厦门月考) 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 .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 . 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 .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 . 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3. (2分) (2017高二上·中牟月考)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 . 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 . 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C . 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 . 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4. (2分) (2020高三上·运城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A . 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B . 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C . 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D . 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5.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期中) 李鸿章率淮军出战太平军不久,就发觉太平军所以“猛不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
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A .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 . 天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C . 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6.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斯巴达面积达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30万;古希腊有很多人口不过一两万人的小邦。
安徽省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

安徽省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河北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各处多有出土。
其中,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并且越晚越注重装饰性与趣味性。
由此可知,这一变化()A . 反映出土地私有化的趋势B .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 . 加速民族交融和相互认同D .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2.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⑤C . ①②③⑤D . ①②③④3. (2分)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摇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这反映出()A . 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 .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C . 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 . 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4. (2分)右图为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一幅图画,根据图的内容及图中文字判断该图中的建筑是用来()A . 纺织B . 烧瓷C . 铸鼎D . 鼓风冶铁5. (2分)(2020·蚌埠模拟) 康有为曾言道:“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
”梁启超也说:“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铜习。
”据此可知,他们二人都主张()A . 召开国会商讨救国方案B .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C . 引进西学破除理学传统D . 兴建学会宜传救亡图存6. (2分) (2018高一下·嘉兴期末) 《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历史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历史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父重。
”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
凡事君,以为亲也。
”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据此可知,当时A.人伦关系与政治关系具有统一性B.移孝作忠成为主流思想C.忠孝观念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D.纲常思想日益深人人心25.两汉时期,司隶校尉集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监察权于一身,在朝会之时曾与尚书令、御史中水并称“三独坐”。
但是,这一时期有明确记载的45位司隶校尉中,遭贬遭杀者有28位,这些遭贬、遭杀者的罪状主要由御史中丞或丞相司直检举,间或有皇帝亲自巡视发现。
这表明,汉代A.司隶校尉位卑权重B.注重对监察权的管控C.重用酷吏治理朝政D.御史大夫丧失监察权26.唐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牛李党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则主张“地胄词彩者居先”。
门阀士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牛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B.进士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C.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斗争中合流D.党派斗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27.明中叶,在西北和塞北长城沿线一带,戍守官兵达七八十万之众。
这一地带,每年军队及其家属对于棉织品的消费在五六百万匹以上。
这些布匹,除少量征收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由朝廷委派官员去江南购买。
2020届高三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Ⅰ卷历史Word版含答案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历史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父重。
”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
凡事君,以为亲也。
”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据此可知,当时A.人伦关系与政治关系具有统一性B.移孝作忠成为主流思想C.忠孝观念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D.纲常思想日益深人人心25.两汉时期,司隶校尉集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监察权于一身,在朝会之时曾与尚书令、御史中水并称“三独坐”。
但是,这一时期有明确记载的45位司隶校尉中,遭贬遭杀者有28位,这些遭贬、遭杀者的罪状主要由御史中丞或丞相司直检举,间或有皇帝亲自巡视发现。
这表明,汉代A.司隶校尉位卑权重B.注重对监察权的管控C.重用酷吏治理朝政D.御史大夫丧失监察权26.唐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牛李党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则主张“地胄词彩者居先”。
门阀士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牛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B.进士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C.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斗争中合流D.党派斗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27.明中叶,在西北和塞北长城沿线一带,戍守官兵达七八十万之众。
这一地带,每年军队及其家属对于棉织品的消费在五六百万匹以上。
这些布匹,除少量征收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由朝廷委派官员去江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