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全及解释成语⼤全及解释 成语有很⼤⼀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下来的,在⽤词⽅⾯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是⼀种现成的话,跟习⽤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化中⼀颗璀璨的明珠。

下⾯是⼩编精⼼收集的成语⼤全及解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洞若观⽕:形容看得清楚明⽩。

2、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

3、⽿濡⽬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形之中受到影响。

4、⽿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5、⽿提⾯命:表⽰长辈的谆谆教导、不⽤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6、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7、翻云覆⾬:⽐喻反复⽆常或玩弄⼿段。

8、繁⽂缛节:⽐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缛礼。

⽐喻疑神疑⿁,妄⾃惊慌。

9、⽅枘圆凿:形容格格不⼊ 10、⽅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时不会终⽌。

11、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团。

12、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地⽤功读书或努⼯作。

13、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14、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15、奉为圭臬:把某些⾔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16、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17、浮光掠影:⽐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的光和掠过的影⼦⼀样,⼀晃就消失了。

18、⾼谈阔论:⼤发议论,多含贬义。

19、隔靴搔痒:⽐喻说话作⽂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20、各⾏其是:各⾃按照⾃⼰以为对的去做。

21、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形容⼼存怨恨。

(⼀般指⾃⼰对某些事不满) 22、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多含惋惜意) 23、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艺作品。

24、孤注⼀掷:把所有的钱⼀下⼦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喻在危急时把全部⼒量拿出来冒⼀次险。

25、⽠⽥李下:经过⽠⽥,不弯下⾝来提鞋,免得⼈家怀疑摘⽠;⾛过李树下⾯,不举起⼿来整理帽⼦,免得⼈家怀疑摘李⼦。

四字成语赏析

四字成语赏析

四字成语赏析
四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一些四字成语的赏析:
1.“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兔子的聪明与机智。

它意味着预备多种避难之所,以防不测。

这也比喻人为了避免灾祸,应有多方面的准备。

2.“老马识途”:此成语通过马对道路的熟悉,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能够指引他人。

它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

这些成语不仅富有动物形象,还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经验。

通过赏析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也能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文化底蕴。

中国成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成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国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简洁、精准、生动、形象等特点,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成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中国成语的文化内涵中国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例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成语,意思是小事情也可以导致大的灾难,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细节的重视和对于危机的警惕性。

再比如,“一鸣惊人”,意思是一次突出的表现可以让人们记住你,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突破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中国成语的历史意义中国成语不仅承载着文化内涵,还具有历史意义。

许多成语都是从历史事件或人物中衍生而来,它们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意思是烧书杀儒,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程度。

再比如,“铁杵成针”,意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勤奋、耐心和毅力的崇尚。

三、中国成语的教育意义中国成语不仅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还具有教育意义。

它们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许多成语都是从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它们可以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活和面对挑战。

例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不要忘记最初的目标,才能始终如一地前行。

再比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具有教育意义。

它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以固定的词组形式来表示特定的含义或描述特定的情境的。

成语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解释。

1. 四面楚歌(形容处境孤立,四面受敌)出自《史记》:“楚围王发,救不得,围斩之。

诸将因散,走保琅邪。

”形容被四面合围,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2.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表示全心全意、专注于一件事情。

3. 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出自《列子》:“舜将漆彭亩,隐沟而伏,决疑而徇;树石之中而水涌,虚地而方舟浮;标物而存兽之情,所以失兔。

”比喻坐等运气好事降临。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的经验是后事的借鉴)表示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以指导应对将来的事情。

5.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情)比喻做了不必要的事情,弄巧成拙。

6. 马到成功(取得成功非常迅速)成语出自《晋书·刘琨传》:“琨窘急尽万里之任;崎岖险阻,跨骋几易其马。

”比喻赶路走得快,比喻事情处理得非常迅速而顺利。

7.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显露无疑)比喻真相大白,事情真相显露无疑。

8. 胸有成竹(心中有明确的计划或办法)比喻做事有周详的预料和准备。

9.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比喻一举行动,同时达到两个以上的目的。

10. 青红皂白(真实的原因或情况)表示明明白白的真相或原因。

11. 不可救药(已无法挽救)形容问题非常严重,无法挽回。

12.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非常宝贵)比喻时间非常宝贵,每一刻都应该珍视。

13. 心血来潮(因兴致来决定,心情改变)形容突然想起来,灵感一来就做某件事。

14. 叶公好龙(喜爱但不熟悉的东西)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对其一无所知。

15. 七上八下(形容不安定,心情紧张)形容心情焦虑、坐立不安的样子。

16. 触类旁通(通过类比推理)通过类推、类比别的同类事情加以推知。

17. 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比喻在懂行的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本领。

成语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成语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成语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这些成语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通过一段短小精悍的故事,将深刻的道理传递给后人。

在这些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智慧。

一、成语故事中的智慧启示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启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成语中的“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事情发生了差错,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能等到事情恶化才后悔莫及。

而成语中的“落井下石”则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境,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趁机加以打击。

这些成语故事中的智慧启示,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各种处境和困难。

二、成语故事中的文化传承成语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将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例如,“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给人们描述了如何使得一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故事背后蕴含的教育意义与述求,都表达了中国画的哲学和艺术观念。

另一个例子是“守株待兔”,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人们学会了用勤勉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机遇。

这些成语故事既是我们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们人生智慧的启示。

三、成语故事中的社会风貌成语故事讲述了古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故事和风貌。

比如,“飞蛾扑火”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轻信他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感情的追求和执着。

成语中的“望梅止渴”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回忆美好的事物来鼓舞自己。

这些成语故事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四、成语故事中的美学价值成语故事带有浓厚的美学价值,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出深邃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成语的形象化和比喻化,更是增加了文学的魅力和趣味性。

例如,成语中的“锦上添花”描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给人带来愉悦和兴奋。

这样的美学性质使得成语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与中国文化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其短小、凝练、形象、富于想象力的特点,往往能够在极其简洁的文字表述中,传达出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并且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许多成语都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这些成语不仅表达了一种言语形式,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悠久而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古代,成语常被用于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之中,成为一种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表现形式,被加以广泛的运用和普及,成为了一种中国文化的代表,因此,成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具有深深的文化渊源,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典、伦理、哲学、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于中华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成语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思虑周密,定不失仪”,“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都是儒家思想的象征和发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信许多人都熟悉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成语其实来自中国的孔子,它表达了一种仁爱主义的思想,即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都应该相互友爱,和平共处,而这种信念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此外,在古代中国,人们往往通过成语来传播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比如寓言故事中常见的成语“东施效颦”,就是一种诙谐调侃的方式,旨在批评模仿、盲从和虚荣。

成语也是中国文化中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风俗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

例如,流传至今的“不撒欢子不成男儿”,“姑娘领头,不怕嫁不出去”,“顶天立地”的成语,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和人文风俗,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

此外,成语中还包含着许多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这些典故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龙马精神”中的“龙马”,刻画出了古代文人要“为民请命”的永不放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面红耳赤”则来源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关于洁身自好、直言不讳、拒绝妥协等的美德观。

形容非遗的成语

形容非遗的成语

形容非遗的成语
1.传承久远: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已久,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独具特色:非遗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3. 富有创意:非遗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创意和表现形式。

4. 精湛技艺:非遗的传承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传承的人们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技巧。

5. 民间智慧:非遗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传承的人们通过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6. 经典之作:非遗作品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7. 承载情感:非遗作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情感记忆,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8. 文化遗产:非遗作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 1 -。

与语言有关的四字成语

与语言有关的四字成语

与语言有关的四字成语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中华文化中,四字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语言有关的四字成语,带领读者一起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言简意赅言简意赅是指言语简单明了,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话就是言简意赅的典型例子。

言简意赅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言简意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二、字斟句酌字斟句酌是指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仔细斟酌每一个字词,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就是字斟句酌的典型例子。

字斟句酌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地传递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字斟句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在商务谈判、演讲发言等场合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指通过言语和行为来引导他人,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

”这句话就是言传身教的典型例子。

言传身教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培养和引导下一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言传身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人,塑造自己的形象。

四、字里行间字里行间是指在文字中,通过字句的组合和排列,表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脂砚斋云:‘咱们这些人,字里行间,哪个不是个猥琐人呢?’”这句话就是字里行间的典型例子。

字里行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字里行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2、识记:不断积累并梳理成语,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3、理解: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4、综合应用:梳理高考考过的重点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学法指导】
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实践法
【学习课时】1—2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

当依依难舍的深情化为天长地久的思念,我只想刻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别来无恙?年轻的心渴望着一鸣惊人,渴望着像盖世无双的一代天骄那样,创建赫赫有名的丰功伟业,于是有恃无恐、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去做前程无量的美梦。

当步步为营、志在必得的雄心在红尘俗世中被一次次摔打历练,方明白久负盛名的背后其实是颗苍老疲倦的心,而拥有一份贤妻良母般的温暖才能令远行的航船有备无患,即使风浪滔天也能豪情万丈、其乐无穷地奋斗!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
有一篇学生作文这样写道:
我的家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一团和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
教师讲述:可见,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同学来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交流讨论: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1、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
2、汉语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
(二)实践总结:成语的运用
1、做下面的游戏
(1)六畜成语
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

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
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亡___补
牢 __鸣___盗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 ___不宁
(2)量词填一填
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
形单影___ 人___桃花___水车薪___大不掉金榜___名单枪___
马一___散沙六___清静一___之雅金___玉叶门当___对金___玉律舍___逐末有___不紊信___雌黄杯___狼藉守口如___
2.成语接龙比赛。

分别以“水滴石穿”和“政通人和”为开头,让两个小组展开成语接龙比赛,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多又对为优胜者;再以“高山流水”和“枯木逢春”为开头,再请另两个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三)归纳总结:成语与文化
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

汉语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

根据平时关于成语的积累,小组分工,填写下表。

三、作业布置
附《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参考答案
1、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面:
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
五是外来文化,如公德无量、火中取栗。

2、汉语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
有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有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

(1)六畜成语
塞翁失马顺手牵羊偷鸡摸狗汗牛充栋狗尾续貂亡羊补牢鸡鸣狗盗
人仰马翻羊入虎口鹤立鸡群鸡犬不宁
(2)量词填一填
形单影只人面桃花杯水车薪尾大不掉金榜题名单枪匹马一盘散沙六根清净
一面之雅金枝玉叶门当户对金科玉律舍本逐末有条不紊信口雌黄杯盘狼藉
守口如瓶
成语举例
衣食类衣冠楚楚凤冠霞帔纨绔子弟布衣蔬食残羹冷炙山珍海味钟鸣鼎食粗茶淡饭箪食瓢饮衣锦还乡花天酒地布裙荆钗脍炙人口狼吞虎咽
住行类登堂入室窗明几净雕梁画栋高枕无忧金碧辉煌鲁殿灵光美轮美奂蓬门荜户瓮牖绳枢跋山涉水车水马龙披星戴月登山临水颠沛流离
动物类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鹤立鸡群凤毛麟角飞蛾扑火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如鱼得水惊弓之鸟一丘之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趋之若鹜莺歌燕舞
植物类岁寒三友势如破竹雨后春笋姚黄魏紫春兰秋菊藕断丝连桃红柳绿指桑骂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荆斩棘投桃报李良莠不齐
兵器类自相矛盾折戟沉沙大刀阔斧刀光剑影唇枪舌剑一箭双雕横槊赋诗枕戈待旦图穷匕见炮火连天丢盔卸甲强弩之末
枪林弹雨盘马弯弓
礼俗类彬彬有礼知书达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八拜之交五体投地张灯结彩秦晋之好洞房花烛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入土为安断发文身披麻戴孝
文学类春秋笔法点铁成金韩海苏潮行云流水元轻白俗红豆相思
红叶题诗人面桃花旗亭画壁七步之才梅妻鹤子郊寒岛瘦江郎才尽洛阳纸贵
艺术类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滥竽充数煮鹤焚琴长袖善舞手舞足蹈粉墨登场梨园弟子画龙点睛妙手丹青双管齐下力透纸背颜筋柳骨
科学类斗转星移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炉火纯青百炼成钢半斤八两锱铢必较刀耕火种钻木取火风云莫测雷霆万钧水滴石穿病入膏肓沧海桑田
法律类法不阿贵令行禁止明镜高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铁面无私赏罚严明格杀勿论屈打成招以身试法绳之以法执法如山有案可稽杀一儆百
教育类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傅众咻有教无类薪尽火传名落孙山青出于蓝断机择邻言传身教
治国类长治久安富国强兵国泰民安革故鼎新道不拾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力挽狂澜疮痍满目政通人和分崩离析半壁江山民怨沸腾生灵涂炭
做人类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相忍为国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人面兽心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
吮痈舐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作业
1.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直接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成语:居心叵测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成语:铤而走险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成语:郎才女貌
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成语:每况愈下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孙悟空变戏法──无中生有
2、猜谜语
哑巴说话(打一成语)谜底:指手画脚
变奏为春(打一成语)谜底:偷天换日
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谜底:无独有偶
举棋不定(打一成语)谜底:下落不明
滥竽充数(打一成语)谜底:随声附和
不折不扣(打一汉字)谜底:听
3、成语对联
请写出空缺的一联上联:守株待兔下联:缘木求鱼
上联:引狼入室下联:放虎归山、
1、成语错用解析
a、“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原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夜景观建设”,属于用词不当。

b、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c、成语“鲜为人知”意为“很少被人知道”。

原文列举这棵“千年杜鹃王”的发现地的海拔、树围、树龄等数据,并不是为了强调这棵树“很少被人知道”,而是说这棵树“极其少有”或“非常神奇”。

d、琳琅满目,一般用来比喻书籍或工艺品等好的东西很多;而原句却用它来形容“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豪华”,显然用词不当。

e、“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说说笑笑,和平常一样。

而原文是说我们在夜晚的宁静气氛中非常自在,无拘无束,这里应用“谈笑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