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与相关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用了百瑞的发酵碳源、滤鱼多后,养户普遍反映就是池塘水质变嫩、爽,鱼虾进食变好,长得健康快大,感叹产品神奇之时,我们也需要明白,生物絮团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用明理(滤鱼多)大量生物蛋白前后对比图前后一、生物絮团的定义:(1)利用微生物把水体中氨氮、亚硝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进行絮凝成絮团颗粒,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物。

(2)可以作为鱼虾的营养补充,可以提升虾的免疫力、抗病力。

并且还是一种很好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尤其是磷的来源,因此饲料成本也有效降低,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

影响生物絮凝形成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量· 溶解氧· 有机碳源(C:N)· 温度· pH值二、生物絮团的理论基础有研究证实许多细菌表面带负电荷,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使得细菌分散在水体中,当这些负电荷由于某些原因被中和,细菌就产生絮凝。

也有实验认为,导致细菌絮凝的原因还可能是高分子架桥造成的,架桥包括了盐桥、物理作用、直接化学键作用等。

除此之外,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粘多糖、蛋白质等也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中存在大量的异养细菌,这些细菌参与了生物絮团的絮凝过程。

生物絮团形成过程是水体中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氨氮以及外源添加的有机碳源、消耗一定的溶氧和碱度,转化为异养微生物自身成分的过程。

此外,异养细菌的生长速度约是硝化细菌等自养细菌的10 倍。

生物絮团对氨氮的异养氨化明显高于硝化反应。

传统的水产养殖中,水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和饲料,这些碳无法满足异养微生物生长所需,而且,水体中的氮经常会由于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处于较高水平,若此时添加额外碳源,异养微生物就会同化水体无机氮转化为自身蛋白,同时作为食物被水生动物摄食,并能够净化养殖水体。

三、生物絮团的生态功能在养殖池塘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物絮团中的细菌转化氮、磷等养殖自身污染物质成为菌体蛋白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净化了水体;二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碎屑、残饵和排泄物等均可以通过细菌粘附聚集成生物絮团的一部分,进入养殖生物的食物链,提高物质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饲料系数。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概述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悬浮物进行团聚和沉降的技术,其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絮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技术特点生物絮团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环保性1.:生物絮团技术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无需添加化学药剂,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高效性2.:微生物能够迅速团聚悬浮物形成絮凝物,由于微生物具有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粒。

节能性3.: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絮团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能源,节约了能源消耗。

稳定性4.:经过优化设计的生物絮团技术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废水中的波动能够做出快速响应。

低成本5.: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废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费用。

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净化对虾养殖需要保持水质清洁,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等,有效提高水质。

饵料保存对虾养殖中,合理使用饵料对虾的生长至关重要。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颗粒物,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

病害预防对虾养殖中常常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威胁。

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病原体,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提高对虾的健康状况。

水产养殖循环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水产养殖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防止养殖环境恶化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处理废水,可以避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保护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

结论生物絮团技术以其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对虾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善对虾养殖的水质状况,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相比,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模式管理要点

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模式管理要点

技术学堂TECHNOLOGY FORUM074·《当代水产》 2020·7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速度快、盐度适应范围广、易管理等特点,在我国已推广近30年,近些年,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因气候、水质、管理等因素,导致对虾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低下。

届时,不少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如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养殖设备先进、水质环境可控、产品质量可追溯等特点。

俗话说“养虾即养水”,水质环境一直是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水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如曹煜成、徐武杰、孟庆武、范鹏程等提出生物絮团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实现零换水养殖。

这一模式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真正应用好且养殖成功的却不多。

鉴于此,结合我司在湛江东海试验基地的实践经验,现将工厂化生物絮团零换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管理要点总结如下,以供水产养殖者和科技人员参考。

1 养殖条件概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最早是在北方,由原来的大菱鲆、美国红鱼等工厂化养殖池改造养殖。

本试验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前身是对虾种苗生产车间,每个车间有10个方形圆角的水泥池(5m×5m),池底为平底,池中间和池边设有两个排污口,原有的进水系统、排污系统及水质过滤系统保留,仅改造曝气管道系统。

2 曝气系统改造所有生物絮凝系统都需要水流持续运动以保持高氧含量防止絮团沉降。

曝气系统的布局和曝气量尤为重要。

本试验采用纳米管爆气,纳米管布局上采用池中用圆形气盘,池边直列排布的方式。

爆气系统使用罗茨鼓风机供气,爆气功率在10W/㎡以上,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模式管理要点■ 刘丽燕 刘建军(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让池中水体充分流动起来,防止絮团形成沉积死角。

3 碳源的选择和添加方式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是通过添加碳源培养异养细菌,净化水质,从而达到整个养殖过程水体环境稳定,实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目的。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4 2 2
的提高, 有利于形成细菌聚合物— — —生物絮团。 在调节水体中的 C / N比方面, 可参考以下公式 A v n i m e l e c h , 1 9 9 9 ) : ( H= ( f e e d× N N ) / 0 . 0 5 △C f e e d× e x c r e t i o n 式中: H 为池塘中所需要碳水化合物的添 △C 加量; f e e d为投喂给养殖生物的饲料量; N 为饲料 f e e d 中的 氮 含 量 ( 如3 0 %蛋白质饲料含有 4 . 6 5 %的 氮) ; N 为养殖生物排泄氮占投喂饲料氮的比例 e x c r e t i o n ( 一般为 5 0 %) ; 0 . 0 5为 常 数, 由以下数字计算得 0 . 0 5= 5 0 % ×4 0 %/ 4 ; 其中, 5 0 % 是所添加的碳 出: 水化合物的含碳量; 4 0 %是微生物转化效率; 4是微 / N比。 生物中的 C 按此公式推算, 使用 3 0 % 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H =( f e e d×0 . 0 4 6 5×0 . 5 ) / 0 . 0 5 =0 . 4 6 5× △C f e e d , 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 4 6 . 5 %的碳水化合物( 此 时投入物质的 C / N比为 1 0 . 7 5 ) , 才能使异养细菌同 化养殖生物所排放的氮成为微生物性蛋白质。
1 , 2 1 1 L U OL i a n g ,Z H A N GJ i a s o n g ,L I Z h u o j i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 S o u t hC h i n aS e a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F i s h e r yS c i e n c e s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3 0 0 ,C h i n a ; 2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 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H a r b i n 1 5 0 0 7 0 ,C h i n a )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总有一种适合你!概述: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陷入困局,不少养殖户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模式。

宝典君整理了一下,这些模式有的具有地域特点,有的具有创新特色,有精养也有混养,混养品种也比较多样化。

主要集中在海南琼海长坡镇一带,这些淡水养虾的池塘大部分都是由罗非鱼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积大都在3亩左右。

有条件的养殖户会把土塘铺上地膜,配备其他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设施。

如果池塘条件达不到自动排干效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会拿着吸污管到池塘人工吸污。

投苗的时候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过油罐车从海边运到池塘。

海水的盐度在18-21度之间,需要通过河流、水库或者是打井抽淡水淡化,把盐度**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7-13万尾/亩。

放苗一周之后,等虾苗适应了池塘的水质,就开始慢慢抽淡水,根据虾塘实际情况,每天抽几公分,一直抽到卖虾为止。

等虾收成之时,池塘的水也就几乎没有盐度了。

淡水养虾生产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个月,就能够达到30-40支的规格。

而冬造虾则需要100天左右。

今年的40支/斤的虾价格都能够维持在23元/斤以上,当地一造虾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亩1000斤的收益也能到达16000元。

二、鱼虾混养土塘,没有铺地膜、排污等设施,池塘的条件相对落后。

一般来说,一口3亩左右的虾塘都会混养500-1000尾不等的海水鱼,海水鱼的品种有新斑、龙胆以及珍珠龙胆。

“鱼投放的规格都在10公分以上,这样鱼才能吃到病残弱的虾。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5万-8万尾/亩,把苗投放到池塘里面20天左右,才把鱼苗放进池塘。

而虾收成之后,鱼一般不会卖掉,先在池塘暂养着,等到自家哪一口池塘的虾苗标够了20天,又从新放到池塘中去,一直轮着来使用。

大部分养殖户饲料投喂以虾料为主,并不会选择投喂鱼料。

万宁鱼虾混养一天投喂三餐为主。

**餐早上7点左右,而中午他们并不投喂,第二餐则已经是傍晚的5点左右,晚上9点再喂第三餐。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生物絮团养虾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它利用生态系统建立、光合作用和微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使虾养殖过程更加自然、环保、高效。

以下是生物絮团养虾技术的要点:
1. 绮团菌的培育:绮团菌是生物絮团养虾中的重要微生物,它
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胶体,形成虾苗喜爱的结构。

因此,养殖前应该培育足够的绮团菌,以确保虾苗养殖过程中有充足的生物絮团。

2. 水质管理:水质是生物絮团养虾中的重要环节。

养殖前应该
对养殖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良好。

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以保证虾苗的健康成长。

3. 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生物絮团养虾技术需要有经验丰富的
养殖人员,他们应该了解虾的生长规律,懂得如何管理水质、控制养殖密度、喂养虾苗等技术。

4. 适宜的养殖环境:生物絮团养虾需要适宜的养殖环境,例如
适宜的水温、光照和氧气含量等。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虾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5. 确保虾苗的种质:在生物絮团养虾过程中,虾苗的种质非常
重要。

应该选择优良的虾苗种质,以确保虾苗能够健康成长。

同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虾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养殖技术,它能够有效提高虾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只有掌握了上述技术要点,才能够成功地进行生物絮团养虾。

南美白对虾茵相养殖模式及关键控制点 - 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茵相养殖模式及关键控制点 - 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茵相养殖模式及关键控制点-养殖技术通过利用海水养殖闲置车间,使用菌相养殖模式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无公害工厂化养殖,对其关键控制点进行研究探索。

现阶段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多以藻相养殖为主,但藻相养殖不易控制,藻类死亡容易产生藻毒素,易对南美白对虾形成危害,从而造成死亡,而且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药物来控制病害,而菌相养殖模式全程不需要使用药物,主要依靠活菌来控制水体环境以及病害。

1基础设施以对虾育苗池或者海参、扇贝等育苗车间作为养殖场地。

育苗车间应满足具有良好的可见光以及通风设施。

养殖池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长方形,要求池深在1.5m左右。

每个养殖池都设有加水、排水、增氧充气管道。

溶解氧的含量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充气系统包括鼓风机、充气管道、气石或气管。

气石充气建议使用悬空垂入水体,建议2~4个/m2气石均匀分布,如使用充气管建议做成圆盘状,均匀布设在养殖池底。

为保证养殖工作正常进行,充气机应配备两台以上,以供备用和轮换使用。

2养殖过程2.1前期准备2.1.1养殖池消毒前期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或者三氯异氰尿酸带水浸泡消毒,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水排出并晾干,使用前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而后可直接使用。

2.1.2水处理首先将养殖用水从外海将海水抽入蓄水池进行暴晒,暴晒完成后将海水抽入至车间内经过砂滤,通过热水交换器将水温加热至29~30℃。

进行曝气储存,用作车间加、换水水源,进至车间内时由紫外线进行消毒。

2.2苗种选择及投放苗种采用SPF虾苗,进场时期可为P4—P5期,进场后首先对虾苗进行特定病毒的检测。

经检测对虾虾苗不携带病毒,携带弧菌数量在可控范围之内投放初期一个养殖池可以投入10万~15万尾。

2.3菌相培养虾苗进入养殖池以后就要开始大量培养活菌,目的是抑制藻类及其他有害菌类的繁殖。

池内的水色是由大量活性菌所生成。

布苗前三天至后五天在池中大量投放活菌制剂,活菌制剂主要种类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

深入探讨!对虾养殖中生物絮团技术!

深入探讨!对虾养殖中生物絮团技术!

深⼊探讨!对虾养殖中⽣物絮团技术!⽼师您好,我这边准备构建⽣物絮团,是否能对构建⽣物絮团知识给出的⼤体操作。

不知⽼师可否再补充点关键知识?您好,我们对⽣物絮团技术在实践中的了解也并不多,⽬前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只是在我们的⼀些⼯⼚化和⾼位池养殖客户中,出现过⽣物絮团现象,所以,将此类案例拿来探讨⼀下,出现类似⽣物絮团现象的客户,存在以下⼀些共同的特点:1.有底曝⽓设备,同时曝⽓频率⽐较⾼,极端的是24⼩时曝⽓,这符合⽣物絮团对溶解氧要求⾼的特点,毕竟我们要培育的是由⼤量微⽣物细胞组成的絮团,⽔体中的含菌量是极⾼的,这肯定是需要较多的溶氧的;2.这些客户⽤乳酸菌的量和频率也⽐较⾼,更重要的是,同时泼洒的糖(葡萄糖,红糖,或糖蜜)量也⽐较⾼,这也符合微⽣物⽣长繁殖需要较⾼的碳氮⽐的原理和特点;3.这些客户都是⾼密度养殖的多,这意味着投饵料巨⼤,⽔体中存在含量较⾼的总氮,配合经常泼洒糖碳源,所以,形成⽔体中不仅碳氮⽐⽐⼀般⽔产养殖户⾼,⽽且碳和氮的总量也⾼的特点,⽔⾊明显偏深和浓;这样,在⽔体中形成有机碎屑(微⽣物菌胶团的附着点)的机会也更多,所以,更容易引发⽣物絮团的形成;4.这些客户的⽔体理化指标中,看似⽔⾊浓厚,但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并不超标,⽽PH值普遍偏低,这些特征也符合⽣物絮团理论,即因为海量的微⽣物絮团,往往⽔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不会超标,同时,由于藻类少,光合作⽤弱,增氧靠曝⽓,所以,PH值也是偏低的;所以,要形成⽣物絮团,是需要⼀定的条件的,甚⾄我认为应该是⽐较苛刻的条件的,并不是每⼀个⼈都能做得到极致的,但是其实,我们并不⼀定要做到极致,我们可以做到半⽣物絮团就可以了,极致的⽣物絮团,往往只是室内⼯⼚化养殖才能做到的;⽽且这种⽣物絮团,需要⽐较精细的⼈⼯维护,不适合粗放的养殖管理,要计算糖的泼洒量,和菌的泼洒量的掌握,以维持海量的菌不断地有营养供给它,但⼜不能过多的供给(供给量过多过快,也会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也不能过少的供给(供给营养的速度过慢过少,则会造成⽣物絮团的崩溃),所以,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这些客户中,出现⽣物絮团,也只是偶尔的出现,过⼀段时间⼜消失,过⼀段时间⼜出现了,只能解释成为,条件适合时会出现,条件不适合时消失了;在外塘⾼位池中,⽣物絮团还存在与藻的共⽣和竞争关系,藻类与⽣物絮团竞争有限的微量元素,和竞争有限的总氮,⽽在能量的获得上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光能,菌要的是有机或化能),在碳源的获得上也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氧化碳,菌要的是糖碳),存在竞争关系的微量元素和氮,主要来⾃于对虾饲料中,以及适当的⼈⼯泼洒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添加氮源;水体中投入5PPM用100目搓料袋搓洗好的虾片;步骤二、添加有益菌;投入氮源12小时后,在水体中投入5PPM的冻干EM菌;步骤三、添加碳源;投入10PPM的赤砂糖;步骤四、完成生物絮团培育;经过48小时暴气增氧的培育,形成生物絮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培育成本较低,周期短,只需20天左右即可;可用于为南美白对虾提供绿色食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添加氮源;
水体中投入5PPM用100目搓料袋搓洗好的虾片;
步骤二、添加有益菌;
投入氮源12小时后,在水体中投入5PPM的冻干EM菌;
步骤三、添加碳源;
投入10PPM的赤砂糖;
步骤四、完成生物絮团培育;
经过48小时暴气增氧的培育,形成生物絮团。

技术说明书
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生物絮团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同化、硝化、反硝化等作用,生物絮团对养殖过程残饵粪便及等对养殖生物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高效转化吸收,实现养殖水质净化,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生物絮团培养大多采用定期添加碳源的方式,通过控制C/N大于15,使得异养微生物在生物絮团中占优势,对养殖水中有害物质的处理以同化作用为主。

这种方式对碳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且培训周期长。

【技术内容】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其可以解决背景技术涉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添加氮源;
水体中投入5PPM用100目搓料袋搓洗好的虾片;
步骤二、添加有益菌;
投入氮源12小时后,在水体中投入5PPM的冻干EM菌;
步骤三、添加碳源;
投入10PPM的赤砂糖;
步骤四、完成生物絮团培育;
经过48小时暴气增氧的培育,形成生物絮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培育成本较低,周期短,只需20天左右即可;可用于为南美白对虾提供绿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南美白对虾用的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添加氮源;
水体中投入5PPM用100目搓料袋搓洗好的虾片;
步骤二、添加有益菌;
投入氮源12小时后,在水体中投入5PPM的冻干EM菌;
步骤三、添加碳源;
投入10PPM的赤砂糖;
步骤四、完成生物絮团培育;
经过48小时暴气增氧的培育,形成生物絮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培育成本较低,周期短,只需20天左右即可;可用于为南美白对虾提供绿色食品。

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