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中学作文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一、审题今年作文材料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以哲理性材料命题。
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最后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等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
两者的连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要之,“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由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此次阅卷,要抓住三个字:善,活,妙。
这是“智慧”的特质。
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
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 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江苏)讲解

2015广东高考高分作文:用眼去看用心去听原题回放: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广东考生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
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
”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
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
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
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
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作文题目】根据以下作文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作文评析】今年作文材料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以哲理性材料命题,但也类同去年一般虽是新材料作文却有点话题作文的意味,只是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和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状况。
最后的省略号是提示考生,还应作多方面的深层次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狡诈”“狡猾”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
两者的连接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要之,“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精神、独特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阅卷中要抓住三个字:善、活、妙。
这是智慧的特质,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
【佳作评点】维也纳的智慧一考生维也纳是个很聪明的城市。
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这个城市,带给这个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喧嚣,维也纳没有城墙没有法令,却拥抱一切。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坐落于此,带来的是欧洲各国的大企业,流出的是每日数以亿计的财富。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特约点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
“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
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
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
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
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
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
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
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的境界

三一文库()〔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的境界〕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智慧的境界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题目】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优秀范文】▲智慧的境界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
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
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
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
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
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
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
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
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
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
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
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
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
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解析】(1)李雪阳老师: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以“智慧”为话题,看上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智慧可以是古人以盐窥天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今人南水北调的集思广益,还可以是文人骚客纵情山水不以世俗为念的旷达胸怀;同时智慧不应仅仅属于人类,蚂蚁搬家、蜥蜴变色....。
这些小精灵们身上也包含了太多人类需要学习的智慧;而自然界本身就是智慧的存在,生态循环、生生不息,这种超乎想象的智慧更是让人类惊叹不已....。
智慧,应当是“智力”和“慧心”的结合,没有慧心的智力会像潘多拉盒子一样为这个世界带来祸害和灾难。
另外,智慧的结果一定作用于当时当地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正如材料所说的“智慧同大自然一样,有它自己的本色”,它不为时间打动,不被空间左右,它像宝石一样静静地待在那儿,不管我们是否发现。
(2)黄祎雯老师: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依旧沿用了前两年的多角度立意的形式,但相比于去年的“青春不朽”而言,这次的“智慧”的可选角度更加多元化,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给出的智慧是一种“经验”、“能力”、“境界”、“本色”等角度切入立意,也可自选新的角度切入——大部分考生在审题上是不容易跑题或偏题的,但是很难深入。
文体的选择上,如果是议论文,学生最好是能够选定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后,整理好思路以递进式的结构把立意深入地阐释,并不推荐学生把材料中的几个点作为分论点并列论述,因为如此一来,每个点都没有办法明确、完整、深入的解读,文章也会留下让立意站不住脚的BUG;如果是写散文,学生要能够为自己的立意找到契合的意象,由实入虚,升华文章主题,适合写“境界”或者“本色”,而“经验”、“能力”这种比较“接地气”的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太好升华,散文便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就藏在房间里(精选20篇)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就藏在房间里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就藏在房间里(精选2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就藏在房间里篇1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将收获璀璨的星光;错过了冬天的雪花,你将收获初春的气息……——题记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洒在身上,让人有些慵懒。
躺在摇椅上的我,随手翻开一本充满青春气息的书,一张泛黄的照片悄然滑落,我弯腰,拾起。
才赫然发现那是闺蜜留给我的回忆。
只见照片背面写着:“放弃,看似舍,实为得!”这是谁留下的?我沉思着,悄然间走进了岁月的长廊,翻阅着生命的相册,去重温那美好的回忆……“你看你笨的,真是个榆木疙瘩。
”桂花树下,传来一声声呵斥。
只见两个女孩坐在树下,被随风吹落的花瓣包围着,好似人间仙子。
原来是闺蜜再给我讲解卷子上的错题。
我们俩儿相识七年,一直形影不离!我们一起努力。
一起拼搏,可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在我的心间:为什么她的学习一直比我好?即使我和她一样努力,但却始终赶不上她的脚步。
“想什么呢?快点儿过来!”她怒气冲冲的对我吼道,我尽管不耐烦,可还是臣服于她的怒吼中。
“你看,这道题首先要提公因式,再用公式法进行分解。
”她指着卷子上的错题耐心地讲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说完就做了起来。
她看到我认真的模样,满意的点了点头就上楼了。
我一看到她远去的身影,心就痒了起来,总想着去花园中玩。
最终,还是敌不过内心的想法,抛下手中的作业奔赴到花海中。
桂花的香气笼罩在天地之间,芬芳甜蜜的花香让人留连忘返。
树枝上,缀满了嫩黄色的小花,轻轻拉下树枝,嗅着大自然专属的花香,令我陶醉不已。
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评共5页

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评【原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综合评述】在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人们行色匆匆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们对“智慧”进行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一定的启示性意义。
“智慧”的特质有三点――善,妙,活。
其中,“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催生“奸猾”和“狡诈”;“妙”,是智慧的归宿点,从古到今所有智慧的结晶给人的感觉必定是精巧、美妙、圆满、通达;“活”,则是“善”与“妙”这两点间连结的桥梁,也是必由之径,如果没有智慧的“活水”的淘洗和推进,所有的经验、能力、境界便不能与时俱进,只会慢慢老去,而“活”的具体表现就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当然,写作此文并不要求考生对上述几方面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
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能写“活”,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灵气和智慧。
高考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只是一种“约定”和“限制”,否则考生就会信马由缰,失却“同一条起跑线”,无法“大比”。
但是扣紧“材料”写什么,怎么写,却是大家的自由。
尽管作文的文体要求是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但今年的考场作文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议论文比记叙文更易于上手,多数考生对生活缺乏细致的体验和感悟,加之考场写议论文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而惯性的飞舟是难以阻遏的。
其实,写好议论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积淀和睿智的表达。
究竟什么是“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
“分”解和剖“析”所拟定的论点所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
然而,令人颇感遗憾的是,今天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似乎“中心论点”一旦确立便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特约点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
“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
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
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
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
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
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
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
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
其实,800余字的临场议论文只须精选一个“事例”,作者的精力应当集中于剖析这一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从不同的层面敲打它。
若用多个事例,则必须处于不同层次,不能骑着马儿在平坦的草原上溜达,要么跃上山巅,要么跳下大海。
至于引述名言,绝对不能多,更不能滥;多了就自己剥夺了自己的发言权,滥了就等于说废话。
今年,不少考生开篇就是“周国平说”,说什么?说“智慧引领生活”。
这句话,几乎每一位高三学子都说得出来,何必恭请周先生来帮忙呢?阅卷者只能一声长叹。
据我们所闻,当今有一些中学让学生在考前大背“名人事迹”,大诵“名人警句”。
这种做法有害而无益,应当更除。
本版着力推介的八篇“议论性”作文,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不浮光掠影,面是稳准狠地点击“穴位”;不铺陈死板板的套话,而是生气灌注,努力将道理讲活。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以“一只晶莹剔透的蝉蜕”为由头,盘活了生命和智慧的“大气度”,相当机智。
《庄子的智慧》,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叙带议,精选了三个小生命:鱼、蝶、龟,皆与庄老先生休戚相关、灵犀互启,而且视点有异,富于变化,同样将哲理说活了。
《“倔”与“笨”的力量》,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朱东润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江衍振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收拾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中国,咱们慢慢来》,属于“时评”,有讽有颂,针对性较强;有病呻吟,不玩飘浮的“风雅”。
此文的由头也很巧妙:“水词”,水词的“废”而不废。
很有一点意思,令阅卷人眼睛一亮。
《生活智慧和城市景象》、《智慧之光》两篇,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比较新颖的话题,顿时秀出成千上万的老生常谈。
《智慧的境界》、《大智若愚》两篇,长于层层析理,能从“穴位”打进去,触动相关的“经络”,可嘉。
愿我省中语界细心审视一下以上“议论性”优作,以利来者,并改变高中生“议论”不景气的局面。
我们期待来年。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夏雨初霁,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
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
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
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
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
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
“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
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
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
“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
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
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
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
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
“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
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
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
”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庄子的智慧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
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
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
”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
“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
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
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
”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
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
“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
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
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
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
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
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
”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
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
“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
”我俯下身子。
“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
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
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
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
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
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
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倔”和“笨”的力量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
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
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
“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
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
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
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
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
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
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
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
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
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
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
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中国,咱们慢慢来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
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
从舜至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