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报告讲解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关目标水体的水质情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

本次水质监测针对特定水体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采样和测试,以全面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

二、监测方法2.1 采样方法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采用了标准的水质监测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点位的选择和数量根据水体特性和监测需求进行了合理规划。

2.2 分析方法采用了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通过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指标一: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生物生存和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水体中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健康。

3.2 指标二:pH值pH值是表征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水中生物生存、有机物降解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结果显示,水体的pH值处于理想范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 指标三:氨氮氨氮是一种重要的水质污染指标,其超标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未达到警戒线,表明水体的氨氮污染情况较为轻微。

3.4 指标四:总磷总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总磷含量过高,可能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

监测数据显示,水体中总磷含量未超出限值,属于正常范围。

3.5 综合分析综合以上指标的监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较为轻微,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基于本次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目标水体的水质整体较好,但仍需持续关注,保持定期监测的频率。

2. 需加强水体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避免潜在的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

3. 鼓励公众关注水质问题,提倡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加强。

五、参考文献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标准(GB 3838-2002)2.水质监测与分析技术手册,水利出版社,2018以上报告仅为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不代表最终评价和决策结果。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一、引言湖泊是我们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水体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了解湖泊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报告通过对某湖泊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湖泊水质进行评估和预警。

二、监测内容本次湖泊水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温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监测。

1. 温度湖泊水体温度的监测结果显示,水温在春夏季节较高,秋冬季节较低。

其中,较高的水温容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2. 溶解氧湖泊的溶解氧含量是衡量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湖泊的溶解氧含量整体较高,水质较好。

3. 氨氮氨氮是湖泊中常见的有机氮,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次监测发现,湖泊中的氨氮含量较低,水质良好,但仍需要继续关注。

4.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引发湖泊蓝藻水华等问题的原因。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湖泊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较低,水质状况较好。

三、分析与评价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湖泊水温变化较大,较高的水温容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

2. 湖泊溶解氧含量较高,水质较好,但仍需注意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湖泊氨氮含量较低,表明湖泊中有机氮物质较少,水质良好,需要继续关注氨氮源的输入。

4. 湖泊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较低,预示着湖泊水质状况较好,但也需要继续做好监测和管理。

综上所述,本次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质整体上保持较好的状况。

但仍存在潜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湖泊水质,确保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四、建议措施基于本次湖泊水质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价,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强水域环境保护,减少湖泊受污染源的影响,避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发生。

2. 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加强湖底沉积物的管理和修复,增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报告

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报告

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对特定区域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水质检测的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分析和结论。

二、检测目的和范围本次水质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该区域的水质状况,包括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如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检测范围涵盖了河流、湖泊、地下水等主要水源类型。

三、检测指标和方法(一)物理指标1、温度:使用温度计在现场进行测量,记录水温的变化情况。

2、色度:通过比色法对比标准色阶,确定水样的颜色程度。

3、浊度:采用浊度仪测量水样中悬浮颗粒对光线的散射程度。

(二)化学指标1、 pH 值:使用 pH 计测量水样的酸碱度。

2、溶解氧(DO):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3、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反映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4、氨氮:通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氨氮的含量。

5、总磷和总氮:分别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三)微生物指标1、菌落总数: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水样中细菌的总数。

2、大肠菌群:通过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存在和数量。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一)物理指标结果分析1、温度:检测期间,水温在_____至_____之间波动,温度的变化可能受到季节、气候和水源类型的影响。

2、色度:大部分水样的色度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水样的颜色较为清澈,无明显的污染迹象。

3、浊度:部分水样的浊度较高,可能是由于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如泥沙、藻类等。

(二)化学指标结果分析1、 pH 值:水样的 pH 值在_____至_____之间,基本处于正常范围(65 85),表明水体的酸碱度较为稳定。

2、溶解氧(DO):部分水样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气,或者水流缓慢导致氧气交换不足。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水质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监测方法、结果及其意义,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关水质状况的信息。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测试指标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采样我们采集了多个水样品进行监测,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采样地点涵盖了不同的水源,包括自然水体、供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等。

2.2. 检测指标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常规的检测指标来评估水质,包括但不限于溶氧量、悬浮物浓度、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水体的微生物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物负荷等关键信息。

2.3. 实验分析采集的水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精确的分析。

我们使用了标准的水质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监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监测和分析,得出以下水质监测结果:3.1. 溶氧量水体的溶氧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表明水体中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2. 悬浮物浓度悬浮物浓度略高于标准限值,可能与降雨量增加、土壤侵蚀等因素有关。

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控制,以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表明水体受到了农业和城市污水等源的影响。

过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3.4. 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 结论通过水质监测,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水体的质量状况。

鉴于监测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悬浮物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土壤侵蚀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2. 加强农业和城市污水等源的管理和处理,降低营养物质输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3. 持续监测和评估水体质量,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将保护水体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

水质检测报告

水质检测报告

水质检测报告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为了确保供水安全,本次水质检测旨在综合评估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水质。

二、检测方法本次水质检测采用标准的水质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测试包括以下项目:pH值、浊度、溶解氧、总氮、总磷、重金属含量等。

每个项目的检测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和测量。

三、结果与分析1. pH值pH值用于评估水体的酸碱度,结果显示水样的pH值为7.2,处于中性偏碱性范围,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要求。

2. 浊度浊度是评估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水样的浊度为5 NTU (浊度单位),低于饮用水标准的10 NTU,水质清澈,符合要求。

3. 溶解氧溶解氧是评估水体中氧气的含量,结果显示水样的溶解氧为8 mg/L,符合饮用水要求的5-10 mg/L范围。

4. 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评估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水样的总氮含量为0.3 mg/L,总磷含量为0.05 mg/L,均在饮用水标准范围内,水质良好。

5.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评估水体中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测试结果显示水样中铅、汞、镉、铬的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水质无重金属污染。

四、结论根据本次水质检测结果分析,水源地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要求。

然而,为了确保供水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水质的稳定性,建议做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物进入供水系统。

2. 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3. 加强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供水管道清洁,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五、参考文献[在这里列出参考文献,不包含链接]六、致谢感谢参与本次水质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以上为水质检测报告的内容,经过严格测试和分析,水质评估结果表明供水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对公众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希望本次检测结果能对相关部门和公众有所帮助,为提高和保护水质做出积极贡献。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水质环境的监测,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质环境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对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三、实验步骤1. 采样:选择不同水域进行采样,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并尽量避免污染。

2. 测定溶解氧:使用溶解氧仪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反映水体的氧气供应能力。

3. 测定pH值:使用pH计测量水样的酸碱性,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越高表示碱性越强。

4. 测定浊度:使用浊度计测量水样的浑浊程度,浊度值越高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质越多。

5. 测定COD: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6. 测定氨氮、总氮和总磷: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别反映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水样的监测和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1. 溶解氧含量:在河流和湖泊水样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说明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充足;而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受到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2. pH值:不同水域的pH值有所不同,河流水样的pH值接近中性,而湖泊水样的pH值稍高,可能受到藻类的影响。

地下水的pH值较稳定,接近中性。

3. 浊度:河流和湖泊水样的浊度较高,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的悬浮物质,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地下水的浊度较低,说明水质相对较清洁。

4. COD:河流和湖泊水样的COD值较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多,可能受到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的COD值较低,说明水质较为清洁。

5. 氨氮、总氮和总磷:河流和湖泊水样中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较高,可能受到农业和工业废水的影响。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水质环境监测为目标,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了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水样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质改善。

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水样采集与处理: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样点进行采集,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处理。

2.化学指标监测:测定水中的溶解氧(DO)、氨氮(NH3-N)、总磷(TP)和总大肠菌群的含量,并根据国家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3.微生物指标监测:采集水样后,使用培养基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的测定,并进行定性鉴定。

4.物理指标监测:测定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

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指标监测结果:根据测定结果,水样A的溶解氧浓度为8.5mg/L,低于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水样B的氨氮浓度为0.3mg/L,超过了标准限值;水样C的总磷浓度为0.05mg/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D 的总大肠菌群数目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2.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经过培养基培养后,水样A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为10^4CFU/m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B和水样C中检测不出大肠杆菌;水样D中大肠杆菌含量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3.物理指标监测结果: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水质监测与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取的水样中,存在部分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超过国家水质标准的情况,说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通过监测水样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可以对水质进行准确评估。

出水水质指标检测报告

出水水质指标检测报告

出水水质指标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本次检测针对出水水质指标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以下是检测结果及相关分析:
1. pH值:
经测定,出水的pH值为7.2,处于中性区域。

pH值适宜范
围为6.5-8.5,该结果表明出水水质pH值在正常范围内,符合
相关标准要求。

2. 溶解氧(DO):
测定结果显示,出水的溶解氧含量为7.5 mg/L。

溶解氧是衡
量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重要指标,其适宜范围通常为5-10 mg/L,该结果表明出水的溶解氧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3. 氨氮(NH3-N):
检测结果显示,出水的氨氮浓度为0.2 mg/L。

氨氮是反映水
体氮污染程度的指标,水质标准对氨氮的限制浓度通常为0.5 mg/L,该结果表明出水的氨氮水平在合理范围内,符合水质
标准要求。

4. 总悬浮物(TSS):
经测定,出水的总悬浮物含量为20 mg/L。

总悬浮物是评价
水体浑浊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的水体总悬浮物含量通常在
30 mg/L以下,该结果表明出水的总悬浮物水平较低,水体相
对较清澈。

5. 总大肠菌群:
经检测,出水中未检出任何总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是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应为阴性。

该结果表明出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已经达到卫生要求,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综上所述,根据对出水水质指标的检测结果,出水水质良好,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报告姓名:李紫学号:2013021181 班级:13级化学班目录1、白龙潭简介2、水质监测的意义3、监测的对象及目的4、水样的采集及保存5、水质指标测定5.1流速5.2电导率5.3 PH值5.4总碱度6、心得体会7、参考文献取样地:白龙潭采样日期:2016年3月20日小组成员:李运美、姬翠玲、马露楠、向艳、杨琪、李紫、周茂杰、万志焕、赵敏一、白龙潭简介1、地理位置:位于玉溪市东北的龙马山下,距州城约10公里。

2、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水文:水体自身清澈、清凉气候:玉溪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内温度变化不大,一般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差在10度之间,以春秋气候为主,冬夏短而春秋长。

这里夏季不热,6-8月的月平均温度不过20-21℃,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2℃;冬季不冷,最冷的12月和1月份的平均温度也在9℃左右。

玉溪的降雨不多,年平均降雨量约800-950毫米,雨日130-150天,光照条件较好,年平均日照时数有2100-2300小时。

地质、地貌:玉溪地处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脉纵横,河湖众多,山地、峡谷、湖泊、盆地相间,海拔高差悬殊,地貌极其复杂。

而白龙潭地处龙马山下,是山地。

3、周围居民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情况因其地处州城外约10公里外,比较偏远,周围有少数居民,周围没有污染。

二、水质监测的意义1、可为确定水质标准提供数据,具有法律意义;2、判别水质情况,预报水质的污染趋势;3、为不同用途的用水提供水源;4、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建立模型和数据推导);5、可鉴定生产工艺和净化设备的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三、监测的对象及目的1、水质监测对象此次我们监测的是地处州城外约10公里的白龙潭,在龙马山下,且周围并没有工厂等污染源,我们取的是出水处。

2、质监测目的一般而言,经常性监测地表水及地下水是为了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监视性监测生产和生活过程排放的水是为了使其达标排放;应急监测之事故监测是为了采取应急治理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这次的水体监测目的,一方面是环境监测课程的要求,是对我们平时监测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加强我们自主实验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我们对环境监测一般工作程序的理解,尤其是对水质监测方案的掌握。

四、水样的采集及保存1、采集前的准备⑴、选择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对采样器具的材质要求:化学性能稳定,大小和形状适宜;不吸附待测组分;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采样前要清洗干净。

聚乙烯塑料容器用于测定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无机物的监测项目,玻璃容器用于测定有机物和生物等监测项目。

这次,限于实验条件及时间要求,我们统一用玻璃瓶采样,塑料瓶盛水。

出发前贴上水样1、水样2 、水样3、水样4及相关信息的标签。

⑵、采样详细过程因为是一条溪流,水深低于5米,所以取一个点,因为其是流动水,所以在同一个地点取水四瓶。

图为小组在采集水样。

2、水样的保存因为条件有限,并没有冷藏,放在了宿舍阴暗处。

五、水质指标测定(一)、流速测定日期:2016年3月20日长度L=12米时间t=11秒则v=L/t=1.091m/s(二)、电导率原理:由于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值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A(cm2)成反比。

即:R=ρL/A。

由于电极面积A和间距L都是固定不变的,故L/A是一常数,称电导池常数(以Q表示)。

比例常数ρ称作电阻率。

其倒数1/ρ称为电导率,以K表示。

S=1/R=1/ρQ S表示电导度,反映导电能力的强弱。

所以,K=QS或K=Q/R。

当已知电导池常数,并测出电阻后,即可求出电导率。

步骤:1. 开机预热5分钟;2.调节温度值到室温20°C,调节电极常数:1.02203.水样电导率测定: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电极,插入待测液中测定,待稳定后读出电导率值,平行测样四组,求平均值,记录如下表格。

测定日期:2016年3月21日中午测定地点:玉溪师院6教物化实验室仪器规格:DDSJ-318电导率仪电导常数:1.0220室温:20°C 压强:83.3×10³pa测定了四瓶水样,每瓶测定三次,数据记录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间接推测离子成分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分析讨论:通过多次测定,该水的电导率约为380 us·cm﹣¹,说明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导电杂质,水的硬度相对较大。

(三)、PH值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即PH=-lga(H﹢)。

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pH值的计算中【H+】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有时也被写为【H3O+】,水合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近似计算。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pH=7的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这是因为水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自然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水的离子积常数)始终是1×10-14,且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1×10-7mol/L。

pH值小说明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溶液酸性强,而pH值增大则说明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故溶液碱性强。

所以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pH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

在非水溶液或非标准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pH=7可能并不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要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种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pH为中性的值。

如373K(100℃)的温度下,pH=6为中性溶液。

数据记录测定日期:2016年3月24日测定地点:玉溪师院6教分析实验室分析讨论:该地方的水呈中性偏弱酸性。

(因测定条件有限,只能粗略测定其PH值。

)(四)、总碱度:通过计算可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

但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是无实际意义的。

A.原理中和1升水样所需酸的毫摩尔数称为碱度,我们把碱度分为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氢氧化物碱度及不挥发性弱酸盐碱度几种。

一般滴定到PH=8.3时所测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用P表示。

继续滴定至PH=4.6时所测的碱度称为甲基橙碱度,用M来表示,总碱度T=M+P。

酚酞碱度的测定移取100.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用C HCl=0.0500mol/L标准液滴定由红色至无色,刚好褪去,计下HCl的消耗量V1,mL。

甲基橙碱度的测定在测定过酚酞碱度的水样中,加4滴甲基橙指示剂,用C HCl=0.05000mol/L标准液滴定至橙色,记下HCl的消耗量V2,mL。

结果计算以mg/L(以CaCO3)表示的水样中总碱度按下式计算:总碱度=(V₁+V₂)×C HCl×50.04×1000/100(本实验V₁=0)以mg/L(以CaCO3)表示的水样中甲基橙碱度按下式计算:甲基橙碱度(mg/L)=总碱度(mg/L)-酚酞碱度(mg/L)V—水样的体积,mL;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V1—滴定酚酞碱度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2—滴定甲基橙碱度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100.08—碳酸钙的摩尔质量,g/moLB.仪器和药品仪器: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250mL)洗瓶药品:烘干后的碳酸钠固体0.05mol/L HCl溶液酚酞溶液甲基橙水样四瓶C.操作步骤⑴HCl的标定①称量0.5311g碳酸钠固体,溶解,移液,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②移取25.00mL碳酸钠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滴入1-2甲基橙,呈黄色;③用配置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黄色变为橙色即可,记录数据。

(平行滴定三次。

)⑵总碱度的标定①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摇匀。

当溶液呈现红色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退到无色,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用量(P)。

若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无色,则不需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可直接进行第2项操作。

②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3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

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止,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用量。

⑶数据记录①HCl浓度的标定由于我们小组取出水样后滴入酚酞指示剂,水样没有变成红色,因此没有测酚酞碱。

补充:碳酸钠取用量的计算2HCl +NaCO₃=2NaCl+CO₂↑+H₂O2 1CV m/M13m = CV(HCl) M2V=20.00-25.00ml m=0.053-0.06g(扩大10倍,配置成250ml溶液,取25.00ml即可。

)②总碱度的测定分析讨论:总碱度排序:206.8,206.8,206.8,206.8,209.0,209.0,210.0,211.1,211.1,211.1,211.1,213.2 (213.2为最大可疑值)。

检验:X n=213.2 X₂=206.8 X n-₂=211.113Q=213.2-211.1/213.2-206.8=0.328查表得,当n=12时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时,Qα=0.546,Q<Qα,故最大值213.2为正常值。

六、心得体会由于实验室开放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次实验进行得十分紧张,加之条件有限,与平时安排的实验相比,实验效果不是很好,实验数据不够理想。

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

从采样到测定,都是自己去做。

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

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

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七、参考文献(1)《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2)《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主编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