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学知识要点-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等内容。
(一) 货币发行1、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银行券化的纸币或纸币化的银行券),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收兑黄金、白银、外汇等方式投入流通的。
货币是一种债务凭证,它是货币发行人即中央银行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负债,当中央银行是接受国家政府委托、代替国家政府发行货币时,那么,货币发行便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作代表)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负债。
因此,货币发行便成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之一。
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必须满足也只能满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对货币所提出的客观需求。
这要求中央银行做到两点:第一。
货币发行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引起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并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第二,货币发行也不能过少,否则,就会妨碍国民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使一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因缺少货币使国民经济达不到应有的速度。
3、为达到上面两方面的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规定有自己的发行制度。
在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就是规定银行券发行的黄金或白银准备。
在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时期,则有多种情况,既有规定金银准备的,也有规定有价证券或外汇准备的,还有规定最高发行限额的等等。
4、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国一国家的货币发行制度也时有变化,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基本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银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保证准备阶段,第三阶段是管理通货阶段。
这些阶段演化与交替的经济根源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5,中央银行发行基金与现金的联系与区别:(二) 代理国库1、作为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国家政府都要赋予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职责,财政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中央银行代理(在某些情况下,中央银行会委托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再代理)。
同时,有些国家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的存款,也是由中央银行办理的。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重点+非重点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简答5个方面(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简答初建时期,各国的中央银行主要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法律赋予集中货币发行权和对其它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及资金支持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的。
普及发展时期,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是对原有的银行进行改组和加强;而新成立的国家,解放的殖民地国家等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并借鉴欧美中央银行的经验。
基本设立时期的特点: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集中掌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扩展时期的特点:1.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这个时期,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是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币值,重建或整顿币制而专门创设的。
一般称之为人工创设型中央银行。
2.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
这一时期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通货膨胀问题。
3.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将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机构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具有双重属性:银行性与机关性。
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分析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第4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PPT)

30 2021年12月25日 由16%调低至15.5%
31 2021年1月12日 由15.5%调高至16%
32 2021年2月25日 由16%调高至16.5% 33 2021年5月10日 由16.5%调高至17%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34 2021年11月16日 由17%调高至17.5% 35 2021年11月29日 由17.5%上调(shànɡ diào)至18%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简化(jiǎnhuà)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对政府的债权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 存款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发行债券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国外负债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政府存款
其他资产
自有资金(资本项目)
其他负债
第二页,共三十七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cún 业务 kuǎn)
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4.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中央银行为了特定 的目的,对非金融机构发放特别贷款而形成的存款; 在我国主要是机关团体存款〔100%上缴中央银行〕
5. 特种存款: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信贷资金营运(yínɡ yùn)情况及宏观调控需要,向 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3. 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4. 存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一〕 存款(cún kuǎn)准备金的涵义 自存准备金〔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二〕 准备金存款业务的根本内容
4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2) 现金在货币发行中的地位
购物 个人 ② ⑤ ④ 回笼 中央银行 ③ 工资 ② 企业 ③ ⑤ ① 发行
商业银行
现金投放:工资、提取存款、采购农产品、企业管理支出等 现金回笼:商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税收、存款等。
货币发行
货币回笼
4.1.2 货币发行的原则
2) 作用:
满足社会商品流通扩大的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筹集资金,满足履行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需要。
4.1.1 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
1、货币发行的含义
3)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收入及独立性的影响; 对中央银行负债及能力的影响,使其负债规模大幅度
各国经济货币化、金融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发 展程度各不相同,证券准备发行的控制和管 理比较困难。 如果金融市场比较落后,通过公开市场发行 货币就会受到限制。 一般来说证券数量与经济景气是顺周期的, 货币发行可能导致顺周期的货币政策。
4.1.3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3. 发行准备的比率
1) 两层含义
货币发行
存款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 资本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
4.1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
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发行已成为中央 银行专属的垄断性业务,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类型、 原则、准备制度等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控 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实现稳定物价、稳定币值的政策 目标。
4.1.1 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
•情况一:有的国家财政部可以直接发行货币。
•情况二:赤字货币化,财政部向中央银行举债或发行债 券。
4.1.1 货币发行的含义和种类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知识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知识首先,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发行货币。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负有发行和管理国家货币的职责。
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来满足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维护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性。
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法定货币,具有法定的支付能力和货币属性。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行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其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还包括吸收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向商业银行、政府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以满足中央银行的资金需求。
存款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负债来源,是中央银行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不同类型的存款方式吸收存款,形成存款负债。
另外,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还包括发行债券。
中央银行可以发行各类债券来筹集资金,满足中央银行的财务需求。
债券是中央银行向债券持有人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具有一定的票面价值和利息。
通过发行债券,中央银行可以获取资金,同时债券还可以作为市场的流动性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者的资金配置。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会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进行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还可以通过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引导投资者的资金配置,影响经济的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还需要注意风险控制。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涉及大额资金的筹集和运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中央银行需要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通胀压力、资金流动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中央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债券市场波动的监测和评估,确保负债业务的稳健运行。
总体来说,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吸收存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满足中央银行的财务需求。
新版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课件.ppt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货币发行机构
目前,经办和管理货币发行业务的部门,原 则为一级人民银行机构设立一级货币发行部 门和一级发行库。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四)我国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人民银行 发行库
出
入
库
库
︵
︵
发
回
行
笼
︶
︶
商业银行业务库
现
现
金
金
投
归
放
行
市场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五)发行基金
①坚持双人管库、同进同出制度
②坚持检查制度
③坚持日结库制度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3.发行基金运送管理 ①坚持保密制度 ②坚持双人押运制度 ③坚持交接制度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4.反假币管理
5.人民币出入境限额管理 2005年新修改的法规规定,中国公民出入境、
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由 原来的6000元调整为20000元。 总体来看,对限额及管理办法呈逐步放宽的趋 势。
1.含义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 币。
2.来源 (1)人民银行总行所属印制企业按计划印制解
缴总行发行库的新人民币;
(2)开户的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业务库缴存 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回笼款。
精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项目
相同点
不 同 点
中央银行发行基金与流通中现金的联系与区别
中央银行发行基金
(六)损伤券的销毁
损伤券的销毁是指按规定程序对流通后回收的 人民币损伤券进行整理、检查后移送销毁点 销毁,并将销毁的损伤券从发行基金库存帐 上予以注销的全部工作。
第四章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简介

〔2〕设置的目的不同——发行库因发行货币需求 而设置,业务库因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需求而设置;
〔3〕业务对象不同——发行库的业务对象是普通 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业务库的业务对象是企业、居民 等社会的普通客户;
〔4〕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发行库保管的是〝发 行基金〞,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已发行的货币〕;
3、交割或拒绝:对合格的发行抵押物如数交割,并 换给同等数量的现金;对不适宜的发行央求,或不合格 的抵押品〔局部或全部〕有权予以拒绝。
4、回笼交割:经过流通回到各联邦储藏银行的货币, 由联邦储藏银行送还本储藏区〝货币发行代理人〞,同 时,〝货币发行代理人〞将现在央求人递交的抵押品作 退还交割。
一个发行顺序即完毕。
2、两种性质的货币发行:
〔1〕货币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 行依据国民经济开展的客观需求添加货币供 应总量。
〔2〕货币财政发行——是指中央银行因补 偿财政赤字而添加的货币流通量。
二、货币发行的渠道与顺序
〔一〕货币发行的渠道
中央银行经过〝展开再贴现、存 款、购置证券、收买黄金、外汇等业 务活动〞的〝渠道〞,将货币注入流 通,并经过异样的〝渠道〞反向组织 货币回笼。
超额预备金存款的构成,普通由以下5个方 面:〔1〕法定存款预备率下调后,超越法定 存款预备率构成的预备金存款;〔2〕商业银 行等金融机构多缴存的预备金存款;〔3〕借 入储藏构成的预备金存款;〔4〕非借入储藏 构成的预备金存款;〔5〕清算结余构成的预 备金存款。
〔二〕中央银行预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存款预备金= 〝自存预备〞+〝法定预备金〞 =〔〝库存现金〞+〝超额预备金〞〕 +〝法定预备金〞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7dcc223186bceb18e8bba9.png)
第一篇: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内容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其投放基础货币,产生负债的业务。
负债业务包括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等内容。
资产业务是指其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
第二篇: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商业银行管理学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的重要基础。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具体分类,如下:1.贷款业务(1)公司客户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贷款,项目贷款,银团贷款,房地产贷款(2)个人客户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其他贷款。
其中个人其他贷款又包括消费贷款,短期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助学贷款。
(3)信用卡贷款包括个人透支贷款,单位卡透支贷款。
(4)贸易融资贷款包含信用证贷款(进、出口),押汇(用票据贷款)。
2.票据业务包含承兑业务,贴现业务(用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3.债券投资业务中央银行的融资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券,次级债和境外债务。
4.金融同业业务同业拆出,存放央行,存放同业。
5.其他贷款业务抵押,待处理。
通过网上的搜索,我找到了另一种系统的分类方法:1.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银行为应付存款提取而保存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准备金的总称。
储备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未达款项和托收中现金以及坏账准备金等。
2.信贷资产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
贷款是按一定利率和确定的期限贷出货币资金的信用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项目,在资产业务中所占比重最大。
按保障程度(风险程度),贷款可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贴现)贷款。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而无须提供担保品而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银行凭借客担保人的双重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987年10月 上调到12%
4 1988年9月 进一步上调到13%
(1989年,进一步规定专业银行需在13%的法定 准备金以外,再缴存5%的备付金)
5 1998年3月21日 由13%下调至8%,对存款 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6 1999年11月21日 由8%下调至6%
25 2008年5月20日 由16%调高至16.5% 26 2008年6月15日和25日 由16.5%上调至
17.5% 27 2008年9月25日 由17.5%调低至16.5%** 28 2008年10月15日 由17.5%调低至17% 29 2008年12月5日 由17%调低至16% 30 2008年12月25日 由16%调低至15.5% 31 2010年1月12日 由15.5%调高至16% 32 2010年2月25日 由16%调高至16.5% 33 2010年5月10日 由16.5%调高至17%
3. 我国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业务及其特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确定 ♫存款准备金的构成:1998年之前,由存款准
备金和备付金存款两部分组成 ♫人民银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 ♫准备金存款的计提:实行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以及旬末和月末分别计算基期的方法
1 1984年 企业存款20%,储蓄存款40%,农 村存款25%
简化的中国人
对政府的债权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 存款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发行债券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国外负债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政府存款
其他资产
自有资金(资本项目)
其他负债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1. 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通过调 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准备金数量)
16 2007年6月5日 由11%上调至11.5% 17 2007年8月15日 由11.5%上调至12% 18 2007年9月25日 由12%上调至12.5% 19 2007年10月25日 由12.5%上调至13% 20 2007年11月26日 由13%上调至13.5% 21 2007年12月25日 由13.5%上调至14.5% 22 2008年1月25日 由14.5%上调至15% 23 2008年3月25日 由15%上调至15.5% 24 2008年4月25日 由15.5%调高至16%
2. 货币发行的两种性质:
♫ 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增加现金流通量。在经济发行条件下,货币投 放适应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增长的需要,既满足 经济增长的需要,又避免货币投放过多。
♫ 财政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 发行。财政发行所增加的货币容易导致市场供 求失衡和物价上升。
第二准备:也称“保证准备”,是指银行最 容易变现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 库券及其他流动性资产。
法定准备金使商业银行等交纳存款准备金 的机构丧失了本可以获利的机会,起到了 一种“税收”的作用。
8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降低了法定准备金 率;
瑞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也已 完全取消了法定准备金。
1. 政府存款:国库持有的现金及各类本外币 存款
2. 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有的国家将其纳入准 备金存款业务,有的国家单独作为一项存款 业务;主要用于清算
3. 外国存款:外国央行或外国政府存款,用 于贸易结算和清偿债务
4. 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中央银行为了 特定的目的,对非金融机构发放特别贷款而 形成的存款;在我国主要是机关团体存款 (100%上缴中央银行)
2. 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 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 4. 有利于政府融通资金,保持货币稳定
1. 吸收存款的原则具有特殊性
——强制性
2. 吸收存款的动机具有特殊性
——宏观调控
3. 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4. 存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一) 存款准备金的涵义 ♫自存准备金(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二) 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按存款类别、 金融机构的类型等)
♫2.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资产的内容
♫3.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日平均 余额法、旬末余额法和月末余额法)
存款准备金资产在西方国家有第一准备和第 二准备之分:
第一准备:也称“现金准备”,主要包括库 存现金、同业存款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
5. 特种存款: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营运情况及宏观调控需要, 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第二节 货币发行业务
1. 货币发行的双重含义:
♫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 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从过程来看);
♫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 回笼的数量(从结果来看)。
34 2010年11月16日 由17%调高至17.5% 35 2010年11月29日 由17.5%上调至18% 36 2010年12月20日 由18%上调至18.5% 37 2011年1月20日 由18.5%上调至19% 38 2011年2月24日 由19%上调至19.5% 39 2011年3月25日 由19.5%上调至20% 40 2011年4月21日 由20%上调至20.5% 41 2011年5月18日 由20.5%上调至21% 40 2011年6月20日 由21%上调至21.5%
7 2003年9月21日 由6%上调至7% 8 2004年4月25日 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普
通金融机构由7%上调至7.5% 9 2006年7月5日 由7.5%上调至8% 10 2006年8月15日 由8%上调至8.5% 11 2006年11月15日 由8.5%上调至9% 12 2007年1月15日 由9%上调至9.5% 13 2007年2月25日 由9.5%上调至10% 14 2007年4月16日 由10%上调至10.5% 15 2007年5月15日 由10.5%调高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