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栖息地

河流沿岸是两栖动物的另一半水生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 物资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河流沿岸的植被、石头和草丛为 两栖动物提供了遮蔽和繁殖的场所。
03
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温度适应性
冷温型两栖动物
温带型两栖动物
适应低温环境,通常分布在高山、高 原等寒冷地区。
适应温带气候,分布广泛,可在多种 温度条件下生存。
特征
两栖动物具有适应水生和 陆生生活的特征,如四肢 发达、皮肤湿润、肺呼吸 等。
两栖动物的分类
无尾目
如青蛙、树蛙等,无尾目 两栖动物通常体型较小, 适应多种环境。
有尾目
如蝾螈等,有尾目两栖动 物通常体型较大,适应特 定环境。
蚓螈目
如蚯蚓等,蚓螈目两栖动 物通常生活在地下,适应 土壤环境。
两栖动物的特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两栖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的栖息 地有助于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使各种生物能够共同 生存和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为人 类提供更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同时为后代留下丰富的 生态遗产。
当前两栖动物栖息地面临的问题
生境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使 得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不断丧失和破碎化。
植食性两栖动物
以植物为食,具有较强的消化植 物纤维的能力。
杂食性两栖动物
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性食物,具有 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04
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保护
保护两栖动物栖息地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两栖动物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地有助于维护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两栖动物

2两栖动物知多少

9.西班牙博提克的产婆蟾: 产婆蟾照理应是雌性癞蛤蟆的称呼, 但实际执行产婆任务的却是雄性,在 雌蟾排出一长串透明的卵带后,雄蟾 就排出液体,使卵带里的一个个黑色 的卵子受精,并把长长的卵带缠绕在 自己腿上,趴在浅水塘里一动不动地 哺育孵化。这个物种有1.5亿年的进化 史。
10.加德纳岛的塞舌蛙:
这大概是世界上体型最袖珍的 蛙,成年蛙的体长只有 11 毫米, 相当于一个图钉的直径。
8.智利达尔文蛙: 这种小型蛙生活在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它们抚育幼蛙的方式与众不同--雄蛙用舌 头将蝌蚪卷进喉咙,让蝌蚪在那里生长。 当蝌蚪长到大约1厘米长时,雄蛙便张开嘴, 让蝌蚪们跳出去。由雄性来抚育幼蛙成长。 这个物种的发现直到1980年前后才被正式 确认,但还没有人拍摄到活体照片。
2.肯尼亚萨嘎拉蚓螈: 蚓螈是一种无足 目两栖动物,没有腿,是现存唯一完全没 有四肢的两栖动物,也基本无尾或仅有极 短的尾,头部两侧有触须,可以探测捕食大部分时间都 在4米深的地下度过,是2003年才在印度被发现 的。 4.南非鬼蛙:南非鬼蛙因为在南非骷髅峡谷的 人类坟场被发现而得名。 5.洞螈:洞螈是蝾螈(又称火蜥蜴)的一种, 它们没有眼睛,皮肤是透明的。在光照下肤色 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它可 以通过气味和电感能力捕捉猎物,并在不进食 的情况下生存10年。 6.墨西哥无肺蝾螈 :一种极度濒危的蝾螈,它 没有肺,完全靠皮肤或口腔呼吸。 7.马达加斯加彩蛙:一种色彩艳丽的蛙,当受 到威胁时身体膨胀,能在垂直的岩壁上爬行。
第二课 两栖动物知多少
谜语
身穿绿衣服, 挺着白肚皮, 瞪着大眼睛, 蹲在荷叶上, 捉起虫来顶呱呱。
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里生活,又 能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至今已生存了 几百万年,现存约2500种,除了南极和格 棱兰岛以外的任何地区都有两栖动物,但 大多分布在较潮湿的热带或亚热带,绝大 多数两栖动物是有益的,主要是消灭农田 害虫,也可做药用或食用。
两栖动物ppt-人教版课件

2
3
第八章 两栖动物
重大审云 阳 申学
李洋刑
一 、常见的两栖动物 (一)青蛙
、生洁习性 (1)环境:稻田、沟渠、池塘的水边
(2) 以冬眠度过严冬
(3)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外界环境温 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7
!
青蛙的外部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表现:
与水生生活相道的有8
与 陆生生 活 相道 应 的 有:
8
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有:头呈三角 形;皮肤有粘液;后肢趾间有蹼。
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有:皮肤湿润, 可以辅助呼吸;感觉器官发达;有 四肢,且后肢发达。
9
3、 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肺: 一对,红色,圆锥形,不发达。
过程:外界的空气 鼻孔 一 鼻腔
肺
气管→喉头
பைடு நூலகம்二氧化碳
皮肤:辅助呼吸。
后肢:强大,适于在陆地上跳跃;趾间有蹼,
适于游泳。
前肢:支撑身体的作用。
16
勤
奋 书 山 有 路 勤 为 径
学 海无涯苦作舟
17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 体生活在水中, 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 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13
再见
14
成蛙交配
卵 孵化
蛙 的一生
尾巴萎縮 變態
蝌蚪
長前腳
長後腳 15
观察的部位和方法步骤
体形
身体分部
摸一摸青蛙的皮肤, 有什么感觉
个
一 口腔
因此,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10
循环系然
两栖动物名词解释

两栖动物名词解释
两栖动物是一类具有适应在水和陆地两个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
它们有独特的生理特征和适应策略,使它们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进行生活活动。
两栖动物通常有四肢,身体被覆盖着特殊的皮肤,这种皮肤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和陆地上保持湿润。
这种特殊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氧气。
一些两栖动物还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如肺部或鳃,用于在陆地或水中呼吸。
两栖动物的营养来源也因物种而异。
有些两栖动物是捕食者,以昆虫、小型鱼类或其他小型动物为食。
而另一些两栖动物则以植物、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为主食。
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也很多样化。
一些两栖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衍后代,这些卵通常在水中孵化。
而另一些两栖动物则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它们在体内孵化卵并生下幼崽。
两栖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青蛙、蝾螈、鲵、螈、树蛙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作为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又作为环境中的指示物种。
许多两栖动物也具有药用价值,因为它们体内含有许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化合物。
总之,两栖动物是一类独特的动物,具有适应在水和陆地两个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特殊特征和生活方式。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
许多好处。
动物生物学-两栖动物

蛙类的捕食及食物
发达的 舌能迅 速伸出 掠捕食 物,口 腔腺能 湿润食 物
蛙 的 消 化
系 统
(6)呼吸系统
1.蝌蚪与水生两栖类成体的主要呼吸器官 是鳃和皮肤
2.陆生种类的幼体鳃呼吸, 成体以肺呼吸 结构简单,壁薄,囊状, 内表呈蜂窝状
3.气管:短,在近喉 处形成喉气管腔
咽式呼吸
其腹面有膀胱。尿液经泄殖腔倒流入膀 胱,膀胱除储存作用外还有重吸收水分 的功能。水盐平衡调节。
(11)生殖系统
(1)雄性:精巢(1对)——输精小管——肾— —输尿管——储精囊——泄殖腔
(2)雌性:卵巢(1对)——输卵管——泄殖腔 (3)脂肪体:雌雄生殖腺附近的黄色指状突起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生活史中有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 •小蝌蚪找妈妈
助呼吸 2.皮肤裸露,角质化程度低,不能完全防止水分蒸
发,生活环境受到限制 3.水中繁殖,体外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生长发育 4.变温动物,具有休眠习性。 5.五趾型附肢较原始,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
运动能力不强
两栖动物未彻底摆脱水对它的束缚,只 能生活在近水的潮湿环境或淡水中,在缺 水或高盐环境中无法生存,因此两栖动物 是脊椎动物中种类较少、分布最狭窄的动 物。
(9)感官
眼:
A.具活动的下眼睑和瞬膜,有哈氏腺
B.角膜凸出,晶体近圆形而稍扁平,距角膜
较远,适于远视
C.有晶体牵引肌,能牵引晶体前后位移,调
节视力。有辐射状的脉络膜张肌,能协助水晶体
牵引肌的调节
感觉器官
电子蛙眼 生物仿生
耳:比鱼类具有很大的进步.
A.首次出现了中耳,有鼓室、鼓膜、耳柱骨、 卵圆窗,其中鼓室和耳柱骨分别与鱼类的喷水孔 和第二对咽弓同源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一、两栖动物的特征两栖动物是指在它们的一生中都能够在两个不同的生境中生活,即水中和陆地上。
它们通常有以下特征:1. 外形特征:两栖动物的身体通常较为扁平,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的游动。
头部较大,眼睛相对突出,有利于观察周围环境。
它们的四肢较为发达,有指甲或蹼,适合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上爬行。
2. 呼吸方式: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灵活多样。
在水中,它们通过皮肤上的气孔吸取氧气,并可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在陆地上,则主要通过肺部呼吸空气。
3. 水生和陆生阶段: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水生和陆生两个阶段。
它们在水生阶段通常以卵为起始,孵化后成为蝌蚪,通过鳃进行呼吸;在陆生阶段,它们经过变态过程,体型逐渐变化为成体形态,适应陆地生活。
4. 繁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
有些物种通过内受精,雌性在陆地上产卵,雄性在其上面排精;有些物种则通过外受精,雄性在水中排精,雌性通过游动吸入精液进行受精。
5. 适应能力: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它们可以在水中捕食水生昆虫和小鱼等,也可以在陆地上觅食昆虫、蚯蚓和小型爬行动物等。
二、爬行动物的特征爬行动物是指一类四足动物,包括蜥蜴、蛇、鳄鱼和龟鳖等。
它们通常有以下特征:1. 外形特征:爬行动物的身体通常呈长条状,四肢相对较短,适合在陆地上爬行。
它们的身体表面通常覆盖着鳞片,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伤害。
蛇类则没有四肢,身体呈圆筒状,适合在地面上滑行。
2. 呼吸方式:爬行动物通常通过肺部进行呼吸。
它们通过鼻孔吸入空气,然后将氧气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一些爬行动物也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但这种方式相对较少。
3. 水分调节:爬行动物的皮肤通常比较干燥,不具备保持水分的能力。
因此,它们需要定期饮水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一些爬行动物还可以通过皮肤上的腺体分泌粘液,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4. 繁殖方式:爬行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
有些物种通过内受精,雌性在陆地上产卵,雄性在其上面排精;有些物种则通过外受精,雄性在雌性身上排精,雌性在体内受精,并产下活体幼体。
两栖动物生物学

一、体型
• 1.蚓螈型(蠕虫型),鲵螈型,蛙型
• 2.分部: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鼓膜后缘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头部:口裂宽,外鼻孔1对,眼大,具眼 睑。 雄体口角具声囊(水栖种类、蟾蜍等无) 四肢:后肢>前肢
二、皮肤
• 组成: • 表皮:由数层细胞构成,表面轻微角质化,防 止水分过度蒸发,包括角质层和生长层 真皮:较表皮厚,皮肤内有皮肤腺(粘液腺和 毒腺) 真皮内具有色素细胞,产生保护色 皮肤下与肌肉间有很大的淋巴间隙。
脊椎动物学
两栖动物
(Amphibian)
主要内容
1 2
3 4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
两栖纲的躯体结构概述
两栖类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什么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就是能在水、陆两种环境中 生活的动物吗?
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 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 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1] 。 •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 鳃呼吸; • 2. 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 • 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 • 皮肤辅助呼吸 •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 ,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 双循环; 5. 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 有羊膜;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刺激雌雄双方排出生殖细胞 ,还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 受精率; 9. 有脊椎。
• 3.成体是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两心房一心 室(幼体单循环,一心房一心室); • 4.成体用肺呼吸,幼体用鳃呼吸,少数种类 终生保留鳃; • 5.大脑半球出现了原脑皮,是嗅觉的功能。 脑神经10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14年9月10日总第课时备课组:生地生政组备课教师:金兴旭
课题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周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说出两栖动物常见种类。
3.关注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认识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会归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C.死亡的昆虫D.装死的甲虫
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鰓;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
C、鰓;皮肤D、鰓;气管
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鰓B、后肢C、尾巴D、肺
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
B、前肢游泳,后肢跳跃
C、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游泳
2、说说鱼类的主要特征?
【新课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说出两栖动物常见种类。
(3)关注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一:认识两栖动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阅读课本第25页第一段明确一下两个问题
1、青蛙是什么动物?
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有什么不同
自学指导二:认识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1、感觉:有眼睛,眼睛后面有(鼓膜)
2、运动: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依靠四肢(跳跃也能划水)。
3、呼吸: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4、生殖: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
自学三: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阅读课本p26页熟记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3.教师强调的问题:
(1)青蛙的外形和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A、游泳B、感受刺激C、呼吸作用D、防止病菌侵入
5、请将下列青蛙和鱼的有关叙述用线连起来。
青蛙体表覆盖鳞片并分泌黏液
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鱼幼体生活在水中布置作业】
【当堂达标】
1、处于下列哪种状态的动物,最容易被青蛙捕食( )
A.低空飞行的蚊子B.静止不动的蝗虫
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
5、青蛙不能成为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离不开水
C、皮肤辅助呼吸
D、前肢短小
6、(1)蛙的发育经历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和[④]________四个时期。
(2)这种发育方式叫做___________。
1、学生看青蛙的图片,认识的形态结构特点。
A.青蛙的身体颜色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保护色)
B.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湿滑)
C.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D.生理功能(感觉、呼吸、运动、生殖)
(3)②时期的青蛙幼体用_______呼吸,生活在水中。
(4)④时期的青蛙用_________呼吸,_________辅助呼吸。
【课后反思】
***********
(2)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跟踪练习】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A、水生→两栖→陆生
B、外鳃→内鳃→肺
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2、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蝾螈B、娃娃鱼C、蟾蜍D、中华鲟
3、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鲤鱼B、大鲵C、甲鱼D、鲸
4、青蛙的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和其他覆盖物,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这有利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片,认知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探究学习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复习回顾】
提问:1、什么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