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课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05
人生发展与变化的哲学启示
人生发展的过程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 婴儿到老年,经历着不同的成长
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和成长。
过程性意味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 阶段,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
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生变化的必然性
人生充满了变化,无论是外部 环境还是个人内在因素,都处 于不断变化之中。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行动,努力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逆境挑战着人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需要人们具 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和发展的 催化剂,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顺境与逆境的相互转化
顺境和逆境是相互依存、相互 转化的关系,没有顺境就没有 逆境,没有逆境也就没有顺境 。
在顺境中如果过于自满、不思 进取,就可能导致逆境的出现 ;在逆境中如果能够坚持不懈 、积极应对,就可能迎来顺境 的到来。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否定 之否定规律,即事物在自我否 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 展。
02
变化的本质
变化的普遍性
总结词
变化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不断变 化之中。
详细描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四季更替、生物演化等 。人类社会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演变等 。
03
顺境与逆境的哲学思考
顺境的意义
顺境是指人生中顺利、安逸、舒适的阶段,它能够 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在顺境中,人们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 现自我价值和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修订版 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修订版 ppt课件

2020/12/2
2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故事
新生婴儿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这当 然离不开实验。期间,他几乎每天忙于 实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甚 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 曾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意,有什么 意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 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13
怎么把握发展含义: 第一、把握发展的实质,树立科学发展观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漫画
发展不能以过度开发、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 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要发展一定 要上产值保增长 呀
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保增长” :
2020/12/2
2020/12/2
15
16
2020/12/2
16
故事
流行就是好的吗?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音乐会, 可是音乐会的节目刚演出不久,赫尔岑就十分厌烦地用双手捂住耳朵, 打起瞌睡来了。这时女主人对赫尔岑的举动感到很奇怪,便推了赫尔 岑一下,问他:“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指着 演奏的地方讲:“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2020/12/2
20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故事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1962 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导弹时,导弹飞出去刚100来米就来 了一个“倒栽葱”。1988年11月1日,中国长城公司和 美国休斯公司签定了使用中国火箭运载美国卫星的合 同。我们曾两次试验,两次失败。而当航天人以为万 事俱备,在1991年3月22日电视直播发射“澳星”时, 火箭却在亿万观众期待中原地不动。我国航天人在遇 到挫折时,处变不惊,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 向着既定的正确目标迈进。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了飞向太空的历 史性跨越。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借助恐龙化石,考古学家们还原了侏罗 纪世界。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推测未来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1)意识活动(能动性)的特征 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决 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决能
定动
作作
把用 用
握 意识的
思 能动性

的 方要
奥 妙
法求 论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特点
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0、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发展
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错误。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 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 人脑想象的结果。
错误。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 相互依存。
错误。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 在。

哲学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哲学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C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此正确的理解 有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 事物作出了反应 ③具体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抽象思维则可以脱 离客观事物,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 对未来的预测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 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学前 提 ③人的意识
⑵意识是劳动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①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 ②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2、从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 是人 脑的 机能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现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依赖于物质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 是物 质世 界长 期发 展的 产物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 材料二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将存在看作是人的感觉 的产物,这就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将感觉、意识当作是第 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 材料四五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观 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当作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 般状态。”——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 念的东西是紧紧地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依赖于存在的,即使是荒谬的观点、 255页。 臆想的东西,也不过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凭空创造"。人的意识对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一否认了意识与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关系。表象、思维都离不开物质器 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观念来自于客 官——人的大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 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 观,又是对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其根据之一,就在于意识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 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根据现代科学提供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 的事实,说明了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从无生命的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 反映特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发展,从动 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三个阶段。 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材料三、四、五说明了意识的本质问题。 请问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 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 感应、感觉、 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 质基础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 提
思考: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 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 物心理能自发产生意识吗?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狼孩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 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 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 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 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 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 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大的有 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 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 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 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 觅食。
C

二、判断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 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 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 ) × 4、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理论是人 脑思维的产物。( )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 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 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主观想象。( )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 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
C.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
出新的形象新概念
6、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 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 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增加,不是重复。
发展的实质
含义: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 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早知道只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百喻经》中讲了一个寓言:有一个人饿了,狼吞 虎咽地吃了一个饼,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 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吃到一半,饱 了,这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 明地说 “我今天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吃 的六个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应该只 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人应如何正确看待逆境?
• (1)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 强者无惧逆境。
• 例: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故事,他个子不高,但有句很 著名的话:天塌下来有高佬顶着。
• (2)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促使人反省自己的缺 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的成 长。
• (3)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失败经验,使人越变越聪明。中 国古训:“吃一堑,长一智”
•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前进中有曲 折,曲折中有前进。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有 顺境和逆境。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案例1
《哈佛女孩刘亦婷》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1996级(1999届) 学生。她在高中的班主任是李晋蓉。于1999年 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8月1日赴 美国留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 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刘亦婷根据她 “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 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 读研究生。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 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 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 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根源、来自、
源泉;
客观存在
通过实践 作用于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 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点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高3意)意昂识总识的之对精指,人神导意体可识人 人生以具的的理催有行实人活能为践动向动具上把有,性调萎,意的节靡它识理和的是中念控精对制神物变作则质成用会的。使能(现人动意实悲的识的观反与东、映人西消的,沉关又,系对丧)物失质斗具志有。能 动的反作用。 (4)(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哲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

哲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
人脑的功能
说话 嗅
阅读 运动
听 视觉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 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人脑是怎样进行意识 活动的呢?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
明天考试 人类所特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Lesson 5 : Grasp the mystery of thinking
教师:XXX

意识的本质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onsciousness
前景提要
自然界 整个世界 人 类 社 会
物质世界
人的思维
意识世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铁片生锈
岩石风化
第一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含羞草
向日葵
第二阶段 生命物质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阶段: 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感觉和心理
人脑
产生
意识
原材料
意识的反映对象和内容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品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思考
人类迄今为止都没有真映,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
思考
※ 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正确的意识——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 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 识,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 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 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 物做出了反映, 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 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板书设计
小结: 小结: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意识? 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从起源看, 展的产物; 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 、从生理基础看, 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机能; 物质系统 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从内容看, 映象。 映象。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产生意识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思考: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思考: 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 对动物说“ 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 能不能使动物“ 对动物谈“ 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 色变” “色变”?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 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 ——人脑 人脑。 官——人脑。
返回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 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偏偏只有 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 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呢?
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 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 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 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 ——人脑 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 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 机能。 机能。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五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节: 第一节: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思考: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思考: 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
试举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些反应表现? 试举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些反应表现?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思考: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思考: 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 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 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关于这 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 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 意识, 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一感觉, 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 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 能动的反映。 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 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 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 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 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 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 了意识。 了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 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 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反映对象: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产品(意识)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 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而内容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 的精神
劳动、 劳动、社会交往 ——人脑、语言 人脑、 人脑 简单 反应 应激 反应 感觉和 心理 人类 意识
人脑为什么不同于动物的脑? 人脑为什么不同于动物的脑?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脑结构图
运动
感觉 身体觉知 听觉 阅读
视叶
嗅觉
返回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思考: 思考: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 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 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 构造,还是在机能上, 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 简单。因此, 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 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的复杂 性不会超过人脑。 性不会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在脑的机能上, 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 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 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 成一定网络系统, 成一定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 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 语言区, 的劳动。 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 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以上探究说明了什么? 以上探究说明了什么?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产生意识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五个探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五个探 36 究活动。思考: 究活动。思考: (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 (1)离开了客观对象, 离开了客观对象 人类的意识? 人类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对象,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 离开了客观对象 神观念? 神观念?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怎样来理解这一点? 怎样来理解这一点?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 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两种。 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 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 两种: 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 体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反射, 体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 这是任何动物所共有的; 统,这是任何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 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 是人所特有的。 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 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1)从内容上来看, (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 从内容上来看 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 自生的, 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 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 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 能产生人类意识。 能产生人类意识。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 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 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 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 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 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 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 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 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岩石 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 的精神
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 感觉和 人类 应激 反应 心理 意识 反应
(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 (生物学前提) 生物学前提)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 的反应特性 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 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 动物, 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 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 还具有感觉的能力, 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 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 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 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 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 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 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 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 器官。因此, 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 生物学基础。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