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篇1设计:西塘镇中心夏雅萍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2e7aa23c1ec5da51e2701d.png)
第一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乘”。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等词的含义,领略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解题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2、揭题: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出示课题,齐读)3、交流资料:你了解秦兵马俑吗?(引导学生从题目意思、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地点、意义等方面介绍)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1、过渡:有人去过陕西临潼,亲眼领略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吗?今天,跟随作者拨开历史的尘埃,来领略秦兵马俑的神奇和壮观吧!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友情提醒”。
出示“友情提醒”:①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多音字。
②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词句段反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1)字音:擎、拱是后鼻音;吏、拟的声母分别是“l”“n”“战车千乘”的“乘”读“shèng”(2)字形:擎(借助字意记忆字形)(3)词意:铜戈(在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兵器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习首尾两自然段。
(1)过渡、提问: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初步领略了这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的风采。
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读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写下阅读感悟。
(4)交流:预设: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体会到秦兵马俑极其珍贵。
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享誉世界”体会到秦兵马俑名扬海外。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含12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秦兵马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在朗读中感悟1、2自然段,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1、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人类凭着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万里长城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去领略一下这座地下王国的壮观景象。
2、解题,读课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相机简单板书:在哪里?什么样?有哪些过渡: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举世无双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战车千乘勇武干练戴金冠披铠甲穿战袍蹬战靴挽发髻握铜戈擎利剑拿盾牌执缰绳持弓箭⑴ “举世无双”找近义词: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⑵ “鸟瞰”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和“看”的意思相近的词语?⑶ 理解“所向披靡”。
⑷ 都是描写神态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神态的词语?⑸ 读准多音字“乘”(理解)、“干”。
⑹ 开火车读,加点的字都是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3、在第一遍读课文前,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4、交流:相机出示:⑴ 在哪里: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这是课文第一小节中告诉我们的。
这一小节还介绍了什么?齐读第1小节。
相机出示:⑵ 什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句子)找得真准,用曲线划下来。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兵马俑 铠甲 战靴 严峻 弓弩手
临潼 队伍 发髻 驭手 颔首
拱形 军吏 铜戈 驾驭 模拟
鸟瞰 翘起 擎着
•举世无双 •南征北战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战车千乘
所向披靡 神态自若 若有所思 绝无仅有 目光炯炯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分段
• 第一部分(1):写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 土的地方。
• 第二部分(2):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十分 宏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Hale Waihona Puke
马俑
秦兵马俑 形 体 健 壮 , 跃 跃 欲 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车兵俑 弓弩手 马俑
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威武凝重 勇猛善战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齐读第十自然段,想想这一段 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 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 服。
•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精读第三部分(3到10自然段), 找出过渡句,体会它承上启下
的作用。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 鲜明。
• 边读课文,边观看下列图 片,让我们来一起总结各
种兵马俑的特点,你来试 一试!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秦,指的是秦代;佣,指古代殉葬的偶像; 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 和战刀的偶像。
1974年,陕西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 时,在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 兵马俑陪葬坑,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 从中出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人 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 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秦兵马俑》第1课时

14 秦兵马俑
14
秦兵马俑
秦代 官兵和战马模样的陶俑
给秦始皇殉葬的官兵和战马模样的陶俑。
有关资料
14 秦兵马俑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 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 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 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兵马俑,为秦始皇陪葬用的,制作成军队官 兵和战马模样的陶俑。
有关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
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
性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大型 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 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 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
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 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
风靡 翘起 严峻 史乘
我会读
gǒng lì
xuē gē qíng guì nǐ
拱 吏 靴 戈 擎 跪 拟
拱形 军吏 马靴 铜戈 擎着 下跪 模拟
我会读
yù kàn tǒng shuài zhēng mǐ
享誉
nǔ
鸟瞰
hàn
统一
bì n
率领
kǎi
征战
kuí
风靡
bó
弓弩
chèn
颔首
鬓发
zhuó
铠甲 魁梧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
严峻
擎着
翘起
跪下
临潼
模拟
鸟瞰
发髻
统率 驾驭
驭手
战袍 征程
颔首
蹬着 缰绳
军阵
雕塑 弓弩手
我会读 举世无双 恢宏气势 身材魁梧 肩负重任 神态自若 若有所思 雄兵百万 享誉世界 南征北战 头戴金冠 身披铠甲 张弓搭箭 殊死拼搏 战车千乘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课件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 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 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 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 多,共有6000个左右。
列数据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 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 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是(过渡 )句,
起( 承上启下 )的作用,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是承上,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启下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过渡句往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鸟瞰
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 “规模宏大”呢? 面积之大 数量之多 气势恢弘
微微颔首 南征北战 享誉世界 久经沙场 跃跃欲试
神态自若 所向靡
举世无双 殊死拼搏 绝无仅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非常稀有。
惟妙惟肖:肖:相似。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争。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达的地方,一切障碍 全被扫除。
跃跃欲试:急于要行动的样子。形容急切的想 试试。
作比较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 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 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 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 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 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 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的大军。
最新《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品)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4、产生积极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引导新课课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你还有印象吗?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一些词语?【人山人海气势磅礴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
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示“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你先学,我再教!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一”:(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
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尝试完成课后练习2。
【可以给重要的字注明意思,也可以说说词语的意思,至少理解2个。
】(3)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1)我会读。
鸟瞰临潼统帅战靴颔首发誓气概身材魁梧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久经沙场整装待发昂首挺胸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目光炯炯绝无仅有惟妙惟肖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神态自若A.自由读。
15 秦兵马俑 第一课时

14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西安的图片,师介绍:西安,古时称为长安,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作为中国十多个王朝的国都,是展示中国历史的舞台。
1974年3月,沉睡在西安临潼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兵马俑破土而出,整个世界震惊了。
(出示俑图)2.解题意,设疑,生介绍相关资料。
3.小结:秦兵马俑的破土而出,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秦俑馆建馆20多年来,先后有900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人士参观。
100多位外国元首前往西安参观。
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吸引了一批有一批的游人?让我们一起走近秦兵马俑(板书:秦兵马俑)(结合过渡句,了解课文是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
)二、完成活动三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呢?进入活动三小组汇报时,师相机补充:1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威武雄壮的军阵,仿佛正从烟尘滚滚中迎面而来。
精锐的前锋,排成3列横队,2 1 0 个武士俑,身穿战袍,手持弓弩,背负箭囊。
横队的后面紧跟着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骑兵和战车组成的40路纵队。
队伍整肃,战马昂首嘶鸣,整个兵马俑坑充满了临战气氛。
)2 总结写作方法:这一段较多地运用了数据来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介绍一号坑时,注意从坑的大小、兵马俑的数量、人们走近大厅的所见所感几个方面来介绍,显得具体清楚。
3.引读:兵马俑规模宏大。
作者先总体介绍三个俑坑……然后重点介绍一号坑,大小……兵马俑的数量……人们走进大厅的所见所感……三、随堂练习【检测反馈】1.选择正确读音。
鸟瞰(kàn gǎn)军吏(lì shǐ)驾驭(yù nǔ)颔首(hán hàn)撒开四蹄(sā sǎ)战车千乘(chãng shâng)2.课文是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单元
课时
教学
具
审核
人
14.秦兵马俑
4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难点
初步感悟文中语言,了解课文内容。
教法
学法
朗读感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导入:你知道秦兵马俑吗?它是我们祖国伟大的奇迹,你对它了解多少,能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能把自己的预习收获汇报一下吗?
二、自主探究。
注意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2)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找出难理解的句子。
(3)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三、合作释疑。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课文中写了什么事?有哪几件事,分别通过那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3、课下收集整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中,以让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入手,让学生凭着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切身感受这是祖国伟大奇迹。
指导学习方法,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祖国有自豪感,充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交流中铺展开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积累他们的知识。
教学反思
3、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事。让学生通过几句话概括,或者用课文中的句子。
四、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3、形近字辨析:
4、描红临写:
5、评价:
学生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哪儿不像,指导他把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