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外生命

合集下载

太阳系外的行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

太阳系外的行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

太阳系外的行星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太阳系外的行星,探索它们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在人类长久以来的探索和科学研究中,我们深知地外生命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和希望。

虽然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明确发现地外生命,但是我们不断探索太阳系外行星,并在其中寻找着希望的蛛丝马迹。

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天文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开始从观测红外线光谱、准确测量光度变化等多个角度来发现太阳系外行星。

截至目前,科学家已确认了数千颗太阳系外行星,让人类更加相信地外生命的存在可能性。

二、行星的生命居住区研究发现,行星的生命居住区是存在地外生命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个居住区通常指的是距离行星的中心适当距离内能够将表面水维持在液态的区域。

这种液态水的存在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因此,科学家们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时,也主要关注这些行星是否位于类地行星的生命居住区。

三、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研究在探索太阳系外行星中,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气象建模方法,了解行星的大气成分和表面环境等信息。

这些研究揭示了许多行星在地理和气候上与地球相似程度,从而让人们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更加乐观。

四、化学寻找地外生命的希望针对地外生命的可能存在性,科学家们也通过分析行星大气中的化学成分来探索生命的迹象。

例如,有机分子的发现、氧气和甲烷等气体的存在等,都被视为潜在的地外生命存在证据。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进一步关注这些化学特征,以寻找更直接的地外生命迹象。

五、行星探测任务的实施随着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研究进展,国际上也相继开展了多个行星探测任务,旨在进一步了解这些行星的特征和潜在的适居条件。

例如,美国的开普勒探测器和土卫六的探测任务,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太阳系外行星的重要信息和有力证据。

六、太阳系外行星的未来展望虽然地外生命的存在仍然是科学难题,但通过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研究,我们正逐渐满足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和希冀。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天空中的星星充满好奇,它们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孕育着生命的奇迹?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外生命搜索成为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努力寻找宇宙中的生命迹象,试图解开这个谜团。

地外生命搜索的第一步是确定搜寻的范围和方法。

目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搜索:一是直接探测其他星球的大气和表面,寻找生命活动的迹象;二是监听可能来自地外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在直接探测方面,火星无疑是研究的焦点。

火星的表面曾经存在液态水,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火星车和轨道探测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如甲烷的季节性变化,这可能暗示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存在。

此外,欧罗巴、恩克拉多斯和泰坦等太阳系内的卫星,由于其地下海洋的潜在存在,也成为了搜寻生命的热点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无线电搜寻地外文明(SETI)项目,则是尝试接收可能由地外文明产生的无线电信号。

例如,阿雷西博望远镜在波多黎各的观测站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这方面的先驱。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分析前所未有的数据量,提高了发现人工信号的机会。

尽管这些努力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确切的发现,但它们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每一次探索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新理论的提出,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支持。

然而,地外生命搜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它需要昂贵的资金支持、国际合作以及对潜在错误的容忍。

科学家们必须严谨地区分地球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与真正的地外生命迹象。

未来,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能会派遣更多的探测器,甚至是人类自身,直接探索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星体。

同时,随着对遥远系外行星大气成分的分析技术日益成熟,我们或许能够在其他恒星系统中发现生命的证据。

地外生命搜索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探索之旅,它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和科技的极限。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无疑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位置的理解。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焦点之一。

虽然地球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生命,但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地球之外是否也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生命?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不仅仅是对宇宙的探索,更是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深入思考。

地球之外的生命存在可能性从地球独特的条件出发,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之外存在其他生命体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首先,我们知道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系和行星,每个星系中都有大量行星,这个范围如此之广,让我们相信地球上可能不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

其次,地外生命并非所有都需要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相同,可能是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存在。

而且,在地球上极端环境下也发现了极端嗜温菌、嗜盐菌等极端微生物,这表明生命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所以,在宇宙浩瀚无垠的空间中,各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为地外生命提供了可能栖息之所。

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目前寻找地外生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行星探测器人类通过制造各种类型的行星探测器来对其他天体进行勘测。

比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

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分析这些系外行星是否符合孕育生命的条件。

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搜索地外文明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收集并分析信号,寻找可能来自地外文明的迹象。

行星表面探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登陆探测任务计划在其他星球上实施,以探查这些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这将提供更多关于其他星球环境和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信息。

地外生命对人类意义重大如果真正找到了地外生命,将会在科学领域和哲学领域引发巨大震撼。

首先,在科学方面,地外生命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关宇宙和生命起源相关问题的答案,推动整个科学领域向前跨出一大步。

而在哲学方面,则会激发人类更深层次对于自身意义和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结语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科学家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但相信随着技术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终将揭开这个宇宙中更为神秘面纱,找到真正意义上失散多年的“亲戚”。

科学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及寻找方法

科学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及寻找方法

科学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及寻找方法1. 引言1.1 概述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话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宇宙的更深入了解,科学家们开始逐渐寻找地球外生命的可能性,并致力于研究相关的探测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形式以及外星生命存在的条件与潜在场所等方面进行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除了引言部分外,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2部分将介绍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包括其理论基础、可能存在的形式以及存在的条件与潜在场所;第3部分将讨论目前已知的地外生命探索方法和技术,如太空探测器、行星探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射电望远镜等;第4部分将介绍当前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地外生命探索使命与计划,如火星及木星卫星探索计划、外行星观测项目等;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地外生命研究的方向,以及对人类带来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介绍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科学家们已有研究成果与探索计划的概述,希望能够增加对地外生命存在性的认识,并增进人们对宇宙奥秘的理解。

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大众对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促进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2. 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2.1 外星生命的理论基础在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可能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

根据现有科学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同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宇宙是巨大而无限的。

宇宙中有无数颗恒星和行星,每一颗行星都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其次,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常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并在数十亿年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这表明即使条件相对艰苦,也仍然可能诞生并发展出外星生命。

此外,通过对已知太阳系以及其他类似地球行星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得知在适宜条件下存在液态水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始终需要保持谨慎和开放心态。

虽然地球上存在着极为复杂且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但我们不能排除在其他环境下形成完全不同类型生命体的可能性。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最复杂的存在之一。

人类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而地球作为我们唯一熟知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让人类开展了诸多关于地球内生命起源的研究。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地球之外是否也存在生命?这个问题正激励着我们走向太空,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

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地外生命,指的是除地球以外,在其他行星或类地天体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人类研究地外生命并非没有依据。

首先,在地球上有许多极端环境下能够存活的生物,如极端嗜热细菌、嗜盐细菌等,这表明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能存在。

因此,如果在星际空间中发现与地球上生物有相似特征的天体,也就意味着那里很可能存在着生命。

其次,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类地行星,它们拥有液态水、大气层和温度适宜等条件,这些条件或许可以满足生命存在所需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系外行星中发现液态水意味着该行星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潜在条件。

总体来说,地外生命的存在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基于科学研究和推测得出的可能性。

人类已经开始尝试寻找地外生命的线索,希望能够在宇宙中找到新的生命形式。

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为了寻找地外生命的蛛丝马迹,科学家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积极进行太阳系外行星探测。

通过透过望远镜观测行星表面特征、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无线电信号等方式,我们可以探测到其他星系中存在类地行星或具备适宜生命存在条件的天体。

这些探测手段为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重要工具支持。

行星表面探测任务除了远距离观测外,人类还致力于发展能够在行星表面进行探测的任务。

例如,“火星车”是人类派遣到火星表面进行勘测和采样的探测器,“月球车”则是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勘测和实验的工具。

通过这些探测器,人类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其他行星表面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生物痕迹。

外星文明信号搜索寻找地外文明也是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通过监听来自宇宙中未知来源的信号来尝试捕捉外星文明可能发出的信号。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

地外生命搜索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心是永不满足的,而在这浩瀚无垠的星辰之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生命的可能一直激发着我们的想象与探索。

地外生命搜索,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推动着我们认知的边界。

科学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利用射电望远镜,我们可以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微弱信号,尝试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

通过探测其他星球大气成分,我们寻找生命的化学指纹——比如氧气、甲烷和水蒸气。

这些方法虽然间接,但却提供了诱人的线索。

火星曾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目标。

它的河流床和矿物沉积暗示了古老的水流活动,为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环境提供了证据。

探测器如好奇号和毅力号正在其表面和地下进行深入的化学分析,寻找生命的痕迹。

科学家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系的边缘,冥王星和柯伊伯带。

这些冰冷的区域可能隐藏着由水、氨和甲烷组成的海洋,或许有未知的生物在其暗流中游弋。

而在更远的外太空,围绕着其它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成为了新的焦点。

特别是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它们距离母星适中,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有可能拥有液态水。

开普勒和苔丝等空间望远镜已发现数千颗这样的系外行星。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开发了更为直接的生命探测技术,比如将微型生命探测芯片搭载在探测器上,直接在火星或其他星球的表面寻找生命的分子迹象。

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甚至让我们幻想未来能够识别出非地球起源的遗传物质。

然而,地外生命搜索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它还涉及深奥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如果发现了地外生命,无论其形态如何原始,都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它可能会根本改变我们对生命、宗教和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认识。

地外生命搜索是一场融合了最尖端科技和深刻哲学思考的探险。

每一次望远镜的观测,每一次探测器的发射,都是我们向着未知迈出的一大步。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与宇宙中的邻居握手,共同讲述星河间的故事。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生命的起源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与探索。

地球上亿万年的演化留下了生命多样性的壮丽画卷,但我们是否孤独,是否孤独地在宇宙中游弋呢?这个问题激发着人类对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探求。

本文将从生命的起源和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生命的起源地球生命的起源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唯一宜居星球,人类的生命源自地球。

根据科学研究,地球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早期地球。

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原核生物,随后逐渐演化为真核生物,从而诞生出数以百万计的物种。

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地球生命仅是宇宙生命的微小部分。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生命在宇宙其他角落的蛛丝马迹。

在太阳系中,土星的土卫六的冰月恩凯拉笼罩着液体海洋,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

而地外行星、系外行星等地方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生命形式。

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外星生命的形式外星生命的形式可能和地球生命大相径庭,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地球生命相似。

科学家们设想外星生命可能是基于碳的,也可能是硅基生命,又或许是利用不同元素构建的生命形态。

人类需要开拓想象,去拓展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能。

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寻找外星生命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

科学家通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仪器设备扫描宇宙,寻找外星文明的信号。

另一方面,通过深空探测器探索太阳系外行星、彗星、冰卫星等天体,寻找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地外生命的存在性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之大,地外生命的存在是很有可能的;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复杂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宇宙中的孤例。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的深入,或许会有更多的答案浮出水面。

结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之外的生命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热爱探索未知,渴望了解宇宙中的奥秘。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找到答案,生命的起源和地球之外的生命将揭开更多迷人的面纱。

通过对生命的起源和寻找地球之外生命的探讨,我们或许能更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寻找地外生命

寻找地外生命

来自地球的图片
B面有116幅图画和照片:几何图形圆、太阳系在银河 系中的位置、地球大气层的化学成分、DNA图、人体 图解、地球的海洋、河流、沙漠、林木、大陆、山脉、 花卉、昆虫、鸟类、兽类、海洋生物; 人类在吃饭、工作、玩耍图像和不同民族的图画; 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美国旧金山的金门桥以及联 合国大厦等人类工程成就的图像; 太空行走中的宇航员、日落黄昏美景等。其中有两张 关于中国的照片,一张是八达岭长城,另一张是中国 人的家宴吃饭情景。
月球未见“广寒宫”
查遍水星水无踪
“维京”梦断金星路
“海盗”双双两手空
未来在太阳系内寻找地外生命
1、到哪去寻找? 2、寻找什么? 3、用什么寻找?
1、到哪去寻找?
首选目标是火星,其次是木星的卫星欧 罗巴、土星的卫星泰坦、彗星、流星体 和微流星体。 在火星上寻找生命,主要集中于现在或 过去曾经有水的地方,如古湖泊和古河 道;富含酸的次表面区域,这些区域适 合于化学能自养型群体的生存;永冻地 区和热液喷口地区。
地球上的男人和女人
人的手及X光照片
“旅行者”号目前的状态
“旅行者”1/2号分别于1988年11月和1989年 10月离开太阳系,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银 河系其他恒星飞去,大约要过14.7万年和55.5 万年,才能分别到达另一个恒星世界。 Voyager-1 Voyager-2 到地球的距离(AU) 91.283 73.248 速度(km/s) 20.441 27.929 (相对于地球)
生命的主要种类
archaea古细菌 bacteria细菌 eukaryotes真核生物 viruses病毒 人类属于真核生物
为什么要寻找地外生命
是科学上的最大秘密和挑战 有助于加深对生命起源与演变的认识 提高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 探索地外文明,有助于人类更深刻地认 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破除伪科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需要探测极其微小的多普勒频移。 要达到的精度:±1米/秒
质量越小的行星越难被探测到。
目前通过多普勒效应发现的最小质量 行星其质量是地球的7.5倍,公转周期为 1.94天。
恒星HD 12661具有2颗类木行星: 质量分别是木星质量的2.5倍和1.9倍; 公转周期分别是262.4天和1635.7天;
横轴:轨道周期(Orbit Period,以天为单位); 纵轴:功率(Power);
进行傅立叶分析后,能看到两个明显的周期, 分别为14.6天、14年。
恒星55 Cancri的视向速度的傅立叶频 谱(Fourier Power)(续1),据此发现 了第三颗行星,其公转周期为44.29天。
恒星55 Cancri的视向速度的傅立叶频 谱(Fourier Power)(续2),据此发现 了第四颗行星,其公转周期为2.795天。
恒星55 Cancri的视向速度的傅立叶频 谱(Fourier Power)(续3),据此发现 了第五颗行星,其公转周期为260.1天。
我们将55 Cancri系统与太阳系进行 比较,发现两个行星系统很相似,均有多 颗行星及一个较宽的间隙(译注:在太阳 系内,这里是小行星带)。
拥有5颗行星的55 Cancri系统示意图。
在太阳系内搜寻(包括火星、木星及 其卫星等),还没有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
现在我们将视野从太阳系转向银河系……
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探测恒星摆动是 搜索系外行星的方法之一,恒星的摆动来 自于行星的引力作用。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恒星光谱的多普 勒效应搜索系外行星。
寻找系外行星的世界上最大望远镜: 利克天文台望远镜、凯克望远镜、英澳望 远镜。
当发现一个类地行星后,我们接下来会 做些什么呢?
地外文明探索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ETI)
新射电望远镜:正在建设中的艾伦射电望 远镜阵列,位于拉森山脉,将搜寻来自地外文 明的无线电波。(左图)
你会把望远镜指向何处?当然是锁定宜居 的类地行星。(右图)
地球幸运地拥有智慧生命所需要的水量。 地球的0.03%是水,它们来源于早期撞击地球 的小行星和彗星。
类地行星水量:小于0.01%为沙漠;大于 0.05%则为泽国。
大部分岩态行星不是沙漠就是泽国—没 有技术生命(Technological Life)。
智慧也会随时间演化吗?如果是,物种 将变得更聪明。
许多新发现的行星不是太热就是太冷,不适合 生命生存。一个宜居的行星应该位于距离其主恒星 合适的位置处,称为“宜居带”(Habitable Zone),在此区域内生命有机体不会被损坏。在我 们的太阳系内,水星白天的温度太高而夜晚的温度 又很低,冥王星则昼夜处于冰冻状态。 同时,行星的轨道要比较接近圆形,否则它与 恒星间的距离将不是太近就是太远。
两颗行星有微弱的相互作用。
利克和凯克望远镜观测到的恒星55 Cancri 的视向速度变化情况。 横轴:时间(Time,以年为单位), 纵轴:视向速度(Velocity,米/秒); 摘自Fischer等人2007年发表的论文。
利用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研究 行星的公转周期。这是恒星55 Cancri的视向 速度的傅立叶频谱(Fourier Power)。
开普勒计划(Kepler):将首次系统地搜寻类 地行星。 空间干涉测量项目(Space Interferometry Mission,SIM):将寻找近距类地行星,并测量它们 的质量和轨道。 类地行星搜索者(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 TPF):探测近距类地行星,分析其化学组成以寻找 生命迹象。 此外还有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探索行星形成之谜。
目前已知的多行星系统有27个,多行星 系统看来是普遍存在的。
已发现的215颗系外行星的轨道偏心率统计图。
横轴:轨道半长经(Semimajor Axis),以天文单位(AU, 即日地的平均距离)为单位,纵轴:轨道偏心率 (Orbital Eccentricity)。
圆轨道的偏心率为0,右下角的蓝十字表示地 球。可见这些行星中,非圆轨道比圆轨道更普遍, 它们的平均偏心率为0.25。导致非圆轨道的原因 在于行星之间的相互引力作用。 在距离主恒星2.5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 以外,行星的轨道偏心率仍然偏高。可见,具有 圆形轨道的行星只占很少数。
微生物的生命要素: 行星(Planets)、 有机分子(Organic Molecules)、 液态水(Water)、 能量(Energy)(恒星、潮汐力和地热 等能源……)。
分子生物学家认为:“单细胞生物在宇 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的银行系中会有很多智慧生命吗?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有300亿颗恒星有自 己的行星系统,其中有一半比地球老。 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比例为多少?悲 观者认为:百万分之一。 那么在银河系中应该会有数千个拥有 高级文明的行星系统。
开普勒探测器的搜寻天区:天鹅座 (Cygnus)和天琴座(Lyra)附近天区。
寻找近距离类地行星的空间干涉测量计划 (Space Interferometry Mission,SIM),将对 近距(50光年以内)恒星进行观测,探测它们是 否拥有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
精度(Precision):百万分之一角秒。
生物学定律:是否也是放之宇宙而皆准? 水是地球生命所必须的,宇宙中的所有生 命形式都需要水吗? DNA分子是生命的唯一解码吗? 生命演化一定要往高智慧的方向发展吗?
或许智慧只是庞大的生命系统中某一个细 小分支而已,还存在着数以百万的其他生命形 式。
目前在整个宇宙中,我们只了解地球 上的生物学。我们还需要找到更多的样 本—或在太阳系中,或在更远的宇宙深 处……
黄石国家公园的喷泉图片:酷似一口 沸腾的大锅,温度达到了沸点(Boiling Temp)。
黄石国家公园的沸泉,温度达到了沸 点, ph值为2。 细菌和藻类却在那里繁衍不息。
生命可以在0~75摄氏度、酸度很宽的环 境下繁衍。
一种嗜酸的淡水单细胞红藻(Cyanidium Calderium)在摄氏65度以上、pH值小于5的 自然环境中也能存活。 还有一种叫Zygogonium的绿色丝状藻类 也喜欢酸性环境。
昆虫将学会数学,猫咪将能够演奏肖邦 的乐曲。 或许,智慧并不被生命特别偏爱。
如果50亿年中会出现1000个文明,那么每 个文明的平均持续时间需大于500万年,才可 能会有两个文明同时共存。
典型的文明社会持续时间有多长呢? 不妨假设人类在100年里生存下来的几率 是0.9999,那么在50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的存 活概率将是0.007。
这是一幅艺术家笔下的太阳系外行星图像。 地球尺度大小的行星可能是相当普遍的, 但是适宜居住的行星占多少呢? 生命存在又需要哪些必须条件呢?
地球上最“恶劣”的地方之一—美国黄 石国家公园,是否适合生命生存? 这里有: 沸腾的喷泉(Boiling Geysers) 酷寒的冬季(Freezing winter) 硫酸(Sulfuric acid)
寻找地外生命
Geoff Marcy
2008年10月12日
银河系直径大约10万光年,其中分布着 大约2000亿颗恒星。 物理学定律:宇宙各处均相同。 引力、电场和磁场、量子理论等物理规 律是普适的;原子和分子的物理结构是一样 的;宇宙中各处的二氧化碳分子也都是相同 的。那么,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应该也不是 唯一的!
类地行星搜索者(TPF)
图中的白色亮斑是一颗高倍放大后的恒 星照片(Star at High Magnification), 类地行星(Earth-like Planet)被淹没在 星光之中,只有把恒星的光芒遮蔽之后,它 才会显露出来。有3种设计方案正在研究中。
类地行星搜索者(TPF)与达尔文计划(Darwin)均 是拍摄太阳系以外的“地球”。 威力强大的“太空巨眼”能屏蔽恒星的强光, 捕捉到黯淡的地球尺度大小的行星。 特殊的光学设计:能使星光减弱到十亿分之一。 光谱研究将揭示行星大气中诸如二氧化碳、水 蒸气、臭氧和甲烷等气体的相对含量,由此来衡量 行星的可居住性。
探测方法:测量由(类地)行星的引力作用 所引起的主恒星摆动。 空间干涉测量望远镜对银河系内天体质量和 运动的观测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
SIM(空间干涉测量计划) 探测方法:测量由行星的引力作用所 引起的主恒星摆动。 目标:发现首个类地行星,并确定其 质量和轨道。
SIM(空间干涉测量计划) 目标是拍摄围绕其它恒星公转的类地 行星照片;分析其物理性质和可居住性; 它的温度,化学组成,是否具有液态水和 陆地?
这幅图展示了应用多普勒效应方法探 测到的215颗具有较详细观测资料的系外 行星(exoplanet)的质量分布。
横坐标:行星的质量,以木星质量(JupiterMass)为单位;纵坐标:数目。
我们可以看出,图的左端行星数目较 少,原因是质量越小的恒星越难被探测到。
美国宇航局的三大行星探索计划目标是:寻找 像地球这样的外星世界。
科幻电影《星球迷航》剧照。
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地球之外的智慧生命 月球:没有发现外星飞船、坠毁的残骸、用作纪 念用的碑或地标; 火星:没有访客或部落聚居的痕迹; 地球:是一个颗年龄为40亿岁的可爱行星……, 不过也没有外星人来此定居。
100多架望远镜:没有观测到外星飞船; 夜空:没有发现外来飞船造成的伽马射线,也没 有机器人探测器围绕太阳系飞行。
开普勒计划
当行星公转时,会周期性地遮挡在恒星 之前,使恒星的亮度变暗。开普勒项目将根 据这一原理来搜索类地行星。开普勒预期将 发现首个类地行星,并研究大约有多少比例 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开普勒空间卫星预计 于2009年4月发射。
开普勒空间卫星将寻找岩态行星,将 对10万颗恒星进行巡天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