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寻找生命的意义

合集下载

《活着》生命的真实与意义

《活着》生命的真实与意义

《活着》生命的真实与意义活着,这个简单而又平凡的词汇,却承载着生命的真实与意义。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深刻揭示了生命的可贵与人性的残酷。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活着》中生命的真实与意义。

第一,生命的真实。

小说以农民福贵为主角,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

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他的妻子相继去世,儿女相继离开家乡,他也失去了土地和家产。

然而,尽管遭受了无尽的痛苦,福贵依然坚守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的深情,他活得真实而坚定。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小说中真实地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揭示了人类在逆境中所展现出来的顽强精神。

第二,生命的意义。

《活着》通过描述福贵的生命历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

福贵在追求生活的物质和精神上从未放弃过,尽管他失去了一切,但他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小说中的福贵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在为生活而奋斗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他明白了生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关爱家人、关心社会,为他人的幸福努力奋斗。

这样的生命观念不仅感动了读者,也给予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第三,生命的真实与意义相结合。

小说中的福贵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遭遇,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家庭的深情。

他的生命不仅是真实的,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通过福贵的故事,读者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真实面貌,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同时也不禁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福贵的经历呼唤着人们关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

《活着》这部小说通过福贵的命运,深刻反映了生命的真实与意义,引导了读者对生命的独特体会。

生命的真实在于面对逆境时的坚守与勇敢,生命的意义则在于不断追求幸福与关爱他人。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从福贵的故事中找到人们对于生命的思索和对于人性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活着》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认识生命的真实与意义。

读《活着》,探寻生命的意义

读《活着》,探寻生命的意义

悦探寻生命●侯沛林 【编者按】我们常常会思考活着的意义,为名?为利?抑或是为情义?余华却告诉我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一句话推荐】在迷茫时找到活着的方向,在绝望时看到活着的希望。

【作家作品】先锋作家余华《活着》的作者余华虽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却享誉世界。

1960年出生的他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工作。

1983年余华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

1987年余华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短篇小说,从此他便以一种先锋派的姿态进入当代文坛并开始他引人注目的文学创作生涯。

在20世纪80悦读汇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大三时,我是含着泪读完《活着》这本书的。

而今重读此书,我虽仍会对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心生悲悯,但与大学初读此书时对他的极度同情却大不相同,因为我从福贵苦难的一生中更多地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乐观,同时也读懂了生命的淡然。

《活着》的艺术感染力,一部分来自作者巧妙地选取了第一人称叙述的角度——由主人公福贵讲述自己的生活。

这让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仿佛身临其境,聆听眼前的老人作为读者,能获得这种走进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人公自我叙述带来的极强感染力。

聆听福贵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会感慨命途多舛、世事难料。

对福贵来说,他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有许多的快乐和幸福。

但在读者看来,福贵的一生,是充满了不幸的一生,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一生。

由地主阔少爷到败光全部家当成为一穷二白的人,他气死了自己的父亲;进城给母亲抓药时被抓了壮丁,差点成了战争的炮灰;从战场上死里逃生后回【阅读指径】聆听福贵讲述自己的故事侯沛林悦读汇阅读余华的《活着》,百般滋味在心头。

福贵年轻时的放浪妄为令人切齿;中年时在与命运顽强的抗争中目睹亲人一个个离去,令人心酸;年老时一无所有,最终与一头羸弱的老牛相依为命,又令人悲悯。

解读余华《活着》的生命意义

解读余华《活着》的生命意义

解读余华《活着》的生命意义余华是80 年代崛起的先锋小说家,余华的作品充满了大量的暴力、死亡和苦难。

《活着》是一部关注人生苦难及苦难中生命个体生存意义和态度的作品。

小说主人公富贵经历了坎坷的一生。

他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的离他而去,他以平淡的语调叙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们的悲惨命运。

看似无所谓,实则内心承载着巨大的痛楚。

他在承受了亲人们远去后的悲伤中隐忍的生活着,并且还可以真切地回忆起亲人们的死亡过程,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活,面对死亡的顽强而执着的生活态度。

一.活着就要学会承受余华长篇小说《活着》中的所谓“活着”,实际上是在苦难中挣扎,是痛苦地生存,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的承受一生中的不易。

突发的、毫无预见的灾难与苦痛只能学会承受。

活着不仅要学会承受生命旅程中的愉快与幸福。

也要学会承受艰难与苦难。

小说主人公福贵的生命实际上也就是说对于世界的残酷,人生的悲剧完全理解、认识了以后,以一种不惊不喜的平常态度、宁静心情来对待生活。

主人公富贵看似戏剧性的人生实则充满着很强的真实性。

余华在这里警示人们要珍视生命,要包容生命出现的一切苦难,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二.活着就要学会隐忍主人公富贵在抗战爆发后,输光了家产00 亩田地,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父亲在痛骂儿子一顿后,变卖了家产,还清了儿子的赌债,但也因此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掉入粪缸死了。

不久,母亲重病,福贵在为母亲进城请医的半路上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两年后回到家中时,得知母亲早已病故。

医生为了救县长的女人,儿子有庆在献血时因超量抽血而丧失生命。

女儿凤霞虽然脑筋不好使,但是勤劳、心底善良,嫁给了城里搬运工的二喜,生活平淡而踏实,但不久却死于难产。

不久富贵的妻子家珍也离开他。

女婿二喜时常到家里帮忙干活,日子还算清闲,只是好景不长,二喜在工作时意外死亡。

而与他最后唯一能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却因吃豆子太多被活活撑死。

《活着》: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活着》: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活着》: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引言《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活着》中呈现出来的关于生命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读者对自身存在和价值观念的启发。

主体1. 生命的脆弱性在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族衰败、饥荒、战争等种种苦难,揭示了生命在面临困境时显得脆弱不堪。

作者通过描述福贵一家面对饥饿的折磨和死亡威胁时,向读者展示了个体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会做出怎样惊人且感人的努力。

2. 生存与希望尽管受到巨大苦难的折磨,福贵仍然坚持活下去,并寄托着希望。

这表明即使在最困难和绝望的境地,人们依然有能力保持乐观并找到希望。

小说中福贵的选择与坚持给了读者对生命的重要启示:即使条件再差,人们也能够通过不屈的意志和信念来寻找生存和希望。

3. 生命的价值《活着》还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小说以福贵一家为例,通过他们在各种困境中不断努力求生的故事,展示了生命才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财富。

而且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作者通过揭示福贵一家成为剥削对象、受尽苦难的过程,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并珍惜每一个生命。

4. 自我反思与内心追求小说通过福贵一家在遭受苦难时对自身价值观念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目标的态度。

通过描述主人公经历种种痛苦后忠诚于亲情、友情以及追求光明与正义等原则,读者被激励着认真审视并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和理想。

结论《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揭示生命的脆弱性、生存与希望、生命的价值以及自我反思与内心追求等主题,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对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

通过福贵一家的故事,我们被提醒要以敬畏之心看待每一个生命,感悟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并积极寻求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活着》生命之意义

《活着》生命之意义

《活着》生命之意义《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活下去。

小说通过揭示生命的真正意义,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无尽追求和珍视。

小说一开始,福贵是一个贫穷但快乐的农民,他整天忙碌于田地间,生活平淡而充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福贵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他的父亲逐渐年迈,家庭基础渐渐不稳固,还遭遇了自然灾害和战乱的蹂躏。

福贵损失了亲人、失去了财产,甚至要忍受被绑在树上被疯狗追咬的折磨。

然而,福贵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和珍视。

他以拾草根为生,为了活下去,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设法在战乱中偷吃马粪。

这真实地诠释了生命的最底线,对他来说每一口气息都是一个奇迹。

他拒绝消极抱怨,依然努力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小说通过福贵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生命不仅仅是自然法则,更是一种无尽的奇迹。

福贵的经历表明,生命中的各种苦难和挫折,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宝贵。

而当福贵多次面临死亡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财富或者地位,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小说中的一场悲剧,福贵的女儿连连去世,使福贵陷入痛苦和绝望中。

他失去了一切,包括亲人和希望。

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再次选择活下去。

他用鱼苗照顾自己,给自己一个新的生活目标,希望可以在鱼养殖中找到庇护。

这再次证明了人类对生命无限的爱和对希望的无尽追求。

通过描写福贵的一生,余华呈现出生命坚韧性和对意义的探索。

福贵经历了战争、饥荒和失去亲人,他失去了几乎一切,但他没有放弃生命的意义。

相反,他通过努力和坚持,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展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总结起来,《活着》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福贵的一生,展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福贵身上的坚韧和对希望的追求,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也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坚持。

《活着》:生命的意义与人生感悟

《活着》:生命的意义与人生感悟

活着:生命的意义与人生感悟简介《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出版。

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小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内容概述1. 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诸多苦难,从而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深思。

在逐渐失去家庭、土地和亲人的过程中,他开始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又珍贵。

这使得读者不禁反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与机遇。

2. 生活困境中的尊严与坚韧小说中描绘了福贵在各种苦难面前展现出来的坚韧与尊严。

无论是被剥夺土地、失去家庭或者身体衰弱,在面对这些困境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

这带给读者一个重要启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境,保持尊严与坚韧都是我们面对生活必备的品质。

3. 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小说中,福贵与他的女儿养家糊口、相依为命,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

这种深厚的亲情关系使人感动,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家庭的重要性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展现了福贵与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朋友和爱人之间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通过描写这些关系,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际关系对于人生意义和快乐的影响。

4. 死亡与生存的探讨《活着》也不回避对死亡这一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小说中各种悲剧性事件发生后,福贵仍然坚守着活下去的信念。

通过描写福贵在重重考验下如何坚持并勇敢面对死亡,读者可以思考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否有无尽可能以及活着本身是否是一种价值。

结语《活着》以其真实而深刻地刻画人类的喜怒哀乐,向读者传递了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类存在本身的意义。

小说以其深邃的主题和真实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细细品味与思考。

活着读后感——生命的意义与坚韧

活着读后感——生命的意义与坚韧

活着读后感——生命的意义与坚韧《活着》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余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福贵从曲折的命运中不断艰难生存的故事,同时也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坚守。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福贵的遭遇所触动,对生命的价值和坚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福贵的父亲去世为起点,福贵面对家庭的变故,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

他吃尽了苦头,经受了痛苦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无论是家族的衰落、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还是妻子的离去和女儿的离世,他都坚持着生活,奋力生存下去。

福贵的经历给我上了一堂生命的课程,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拥有怎样的地位、财富或者荣誉。

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但他从未低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渴望。

他一直相信,生活的价值在于坚守。

无论生活对他如何残酷,他都勇敢地面对并坚持下去。

他的坚韧精神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享受幸福,更多的是在于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面对困境和挑战。

福贵的坚韧不仅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他对家人的关爱和承担责任的态度上。

他在妻子离世后,一直尽力守护着女儿,尽管后来女儿也离世了,但他依然不放弃生活。

他从妻子和女儿身上得到了力量,因为在他心中,家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

福贵对家人的情感让我深感温暖和感动,也让我明白了爱与坚韧之间的联系。

同时,福贵的遭遇也让我思考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命运,生命的转瞬即逝让人不禁想要珍惜。

福贵的亲人纷纷离世,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敏感。

我们身边的人可能随时离去,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对生命充满感激和敬畏之心。

《活着》这部小说给予了我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通过福贵的故事,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懂得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在挫折中不轻易放弃。

总而言之,《活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坚韧的重要性。

《活着》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活着》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活着》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引言《活着》是由余华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农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考验。

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思考,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感悟。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着《活着》这本小说展开,探讨这些启示和感悟。

1. 生命的宝贵《活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而为人们所熟知。

主角福贵在生活的种种困境中苦苦挣扎,并且亲眼目睹了家人的死亡,这使得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福贵的经历,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的一生都是非常宝贵的,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还是在顺遂的生活中,都应该懂得珍惜并充实自己的生命。

2. 勇气和希望《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痛苦,但是却从未放弃希望,始终保持着坚韧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

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苦难,都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寄托希望于未来。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勇气和希望,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别离和人性的考验《活着》中,福贵经历了种种离别,不仅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儿女。

这种别离引发了人性的考验,让福贵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丑陋面,福贵的儿子癞蛤蟆为了活命选择了背叛父亲。

这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在面对别离和考验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改变。

4. 亲情的重要性《活着》这部小说中,福贵对于家庭的亲情表达了极高的重视。

无论在何种困境和磨难面前,他始终不放弃对家人的思念和照顾。

小说通过描述福贵与妻子、儿女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并且告诉我们,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的增加,人们常常忽略了亲情的真正价值,而《活着》提醒了我们应该重视和珍惜家庭中的亲情。

5. 生活的无常性《活着》以揭示生命的无常性为主题。

主人公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变故和灾难,从富裕到贫穷,再到生活的极度困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着》,仅仅为了活着
——寻找生命的意义
理工平台0901班范恒桢3090000208
【摘要】
《活着》中福贵对于死亡和生活的态度都在告诉着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其实就是好好活着。

这些都引到着我们去探索,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思考呢?
【关键词】
生命的意义苦难活着人性
从余华的《活着》到张艺谋的《活着》,从白纸黑字到光影声音。

不一样的形式确实同样的冲击。

看着电影里葛优的那双眼睛,觉得那道目光直直的刺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如果说从这双眼睛里我看到了什么,或许就是一个小人物内心最直接的独白:活着,能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活着吧。

还是先从电影说起吧。

战争年代的福贵大少爷,天性懒惰嗜赌,欠龙二的一屁股赌债让徐家到他这一代彻底一贫如洗,老父气死,他只能靠皮影自食其力。

后来,他被国民党拉了壮丁,两年后再回到家,母亲也去世了,女儿哑了,龙二被定成地主,执行枪毙,家珍和福贵决定重建他们的生活。

再后来,有庆的死,凤霞的出嫁,馒头的出生,凤霞的死……死死生生之间,悲悲喜喜不断,随着电影剧情的不断发展,我的心也是起起落落。

看着这些回想起余华的原著,不禁要感叹张艺谋导演的分寸和艺术,他准确的从原著中抽离了内涵和精神,又成功的避免了让最现实的那一面直接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想想原文中那个与老牛共度晚年的福贵,一生见证了六个亲人的别离,这是一种何等的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啊!
看完了电影,一个问题很自然映入脑海,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而人,又为什么活着呢?看完了电影,我们又能够得到哪些启发,能做些什么呢?这里,希望能够从一些表面的现象剖析其中深层次的内涵。

“活着是一种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正像余华自己说的那样,他相信,在那些底层农民和市民中,“绝望”是不存在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恰恰对于这些人来说,生存的过程其实是不断遭遇苦难甚至死亡的过程。

再看看福贵吧,他不断的遭遇亲人的死亡,可以说死亡是他生命里无法摆脱的悲剧。

但每一次亲人的死亡,对于他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都是福贵对于生命的一种直接体验。

而面对着所有的痛楚,福贵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眼泪。

最终,在原著里面,
由于经过了太多的苦难见过了过多的死亡的他渐渐变得坦然、平静。

生存是苦难的,但每一个人都拥有他自己化解苦难的方式,直面苦难,福贵并没有因为凄惨的一生而拒绝活着,他坦然的承受了命运和死亡,或许,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姿态。

“人的理想、抱负,或者金钱、地位等等,仅仅是认得欲望或者理智扩张时的要求而已,人的生命本身是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的,人的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对抗死亡!《活着》是余华和张艺谋共同选择的一个由死亡连缀的生命悲剧,直接的将主人公置身于生与死的搏斗和抉择中,以此来考量人保持“活着”的基本的生命信念。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发现一切的人生追求也好,人生抱负也好,都显得那么苍白,因为当一个人真正受到死亡和生存威胁的时候是根本不会去追求所谓的金钱与名利。

但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反映出一个人以生拒死的勇气和卑微表面下充沛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才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体现。

正像余华自己说的那样:“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就是福贵,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最本真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活着”恰恰反映了存在主义的一大命题,为了“活着”,可以把生活的高度降下来,也正是有了这种态度,人的生活才免于彻底的毁灭。

从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我想也应该主动思索,尤其是对社会现状和生活态度的反思……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我想都存在着难能可贵的思考。

在那个自然灾害、政治灾难并存的时代,对人性恶的拷问无疑变得十分有力量,金钱是滋生人性恶的温床,而饥饿又给了恶一个看似正义的理由。

当今社会,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毫无顾忌的宣扬着人性恶,人类本真的美好被他们摒弃和漠视,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我想提倡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正是作品的现实意义。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我们应该对社会弱势群体存在一个怎样的态度,他们对于苦难和灾祸没有能力去抵御,那么只能选择沉默和忍受。

从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反映的现象在宣扬生命顽强坚韧的同时,对于社会也做了无情的批判。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而当自上而下的俯视成为习惯,视这些生命为“草芥”成为资本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人性就会荡然无存,这个社会的利令智昏就会完全颠覆人性善的一面。

好在电影最后给了人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尾,其实当人们都能卸去伪装,用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生命在自己身上的本真和存在时,一切都会变得很坦然,社会也会少很多急功近利。

而正是在这种不断对抗死亡和苦难的审视自身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一条人类精神超越历史,超越生命艰难的自我救赎之路,找到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屈服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余华. 《活着》
[2]姜飞. “活着”——过程和意义
[3]张炎. 以生拒死以死求生——《活着》的生存哲学
[4]昌切. 苦难与救赎
[5]王益. 活着——永远的追问
[6]《从余华到张艺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