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拟设备是指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分数:2.00)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3.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____。

【兰州大学2005年】(分数:2.00)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C.虚拟设备名D.设备序号4.____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分数:2.00)A.SPOOLing技术B.虚拟存储技术C.覆盖与交换技术D.通道技术5.关于SPOOLing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分数:2.00)A.SPOOLing技术是缓冲技术的应用B.SPOOLing技术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C.SPOOLing技术是一种设备驱动技术D.SPOOLing技术提高了独占设备的利用率6.CPU输入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扣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____。

【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分数:2.00)A.并行技术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拟技术7.DMA方式是在____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北京理工大学2002年】(分数:2.00)A.I/O设备和主存B.两个I/O设备C.I/O设备和CPUD.CPU和主存8.通道是一种____。

【苏州大学2002年】(分数:2.00)A.号用计算机B.外部设备C.内存缓冲区D.外存缓冲区9.有关设备管理概念的下列叙述中,____是不正确的。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综合题(总题数:7,分数:14.00)1.已知一图如下图所示:(1)写出全部拓扑排序;(2)以V1为源点,以V8为终点,给出所有事件允许发生的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并给出关键路径;(3)求V1结点到各点的最短距离。

【北京邮电大学2000五(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键路径有3条,长17。

各事件允许发生的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略。

V1→V2→V6→V8,V1→V3→V5→V7→V8,V1→V7→V8→V1→V4→V5→V8 (3)V1结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距离为:2,3,6,12,10,15,16。

)2.(1)对于有向无环图,叙述求拓扑有序序列的步骤;(2)对于以下的图,写出它的四个不同的拓扑有序序列。

【南开大学1998二(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对有向图,求拓扑序列步骤为: 1)在有向图中选一个没有前驱(即入度为零)的顶点并输出。

2)在图中删除该顶点及所有以它为尾的弧。

3)重复1)和2),直至全部顶点输出,这时拓扑排序完成;否则,图中存在环,拓扑排序失败。

(2)这里使用形式化描述方法,当有多个顶点可以输出时,将其按序从上往下排列,这样不会丢掉拓扑序列。

这里只画出从顶点1开始的所有可能的拓扑序列,从顶点3开始的拓扑序列可类似画出。

)3.有向图的拓扑排序能否用图的深度搜索模式来查找?若能,请简述方法;若不能,请简述原因。

【西北大学2000二、8(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可用于拓扑排序。

山东省高校等考(CCT)一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历年真题试卷

山东省高校等考(CCT)一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历年真题试卷

山东省高校等考(CCT)一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所谓多核心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 )。

A.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器B.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器C.在主板上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器核心D.在一个CPU基板上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处理器并通过并行总线连接起来正确答案:D2.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为字,一个字的长度通常是( )。

A.16个二进制位B.64个二进制位C.与微处理器的芯片型号有关D.32个二进制位正确答案:C3.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下面与CPU概念最不等价的是( )。

A.微处理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C.中央处理器D.主机正确答案:D4.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属于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

A.信息管B.过程控制C.人工智能D.科学计算正确答案:A5.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是( )。

A.获取信息B.利用信息C.生产信息D.提高或扩展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答案:D6.为了避免混乱,十六进制在书写时常在后面加上字母( )。

A.“H”B.“A”C.“D”D.“B”正确答案:A7.习惯上,CPU与( )组成了计算机的主机。

A.控制器和运算器B.内存储器C.运算器D.控制器正确答案:B8.下列各种进制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 )。

A.6BHB.1011011BC.94DD.1310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系统用于执行用户键盘操作B.操作系统是源程序开发系统C.操作系统可以编译高级语言程序D.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正确答案:D10.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11011>440B.110<62HC.DBH=219D.2370=10011110B正确答案:C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即人类行为的社会化,是人类创造功能和创造成果的最高和最普通的社会形式B.文化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的整体性的创造力的表现C.文化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D.文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正确答案:C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m阶B树定义要求的是_______。

A. 根结点最多有m棵子树B. 所有叶结点都在同一层上C. 各结点内关键字均升序或降序排列D. 叶结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2. 在一棵高度为2的5阶B树中,所含关键字的个数最少是_______。

A. 5B. 7C. 8D. 143. 已知一棵3阶B-树,如下图所示。

删除关键字78得到一棵新B-树,其最右叶结点中的关键字是_______。

A. 60B. 60,62C. 62,65D. 654. 在一棵具有15个关键字的4阶B树中,含关键字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A. 5B. 6C. 10D. 155. 为提高散列(HaSh)表的查找效率,可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___。

Ⅰ.增大装填(载)因子Ⅱ.设计冲突(碰撞)少的散列函数Ⅲ.处理冲突(碰撞)时避免产生聚集(堆积)现象A. 仅ⅠB. 仅ⅡC. 仅Ⅰ、ⅡD. 仅Ⅱ、Ⅲ6. 用哈希(散列)方法处理冲突(碰撞)时可能出现堆积(聚集)现象,下列选项中,会受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的是_______。

A. 存储效率B. 散列函数C. 装填(装载)因子D. 平均查找长度7. 已知字符串S为“abaabaabacacaabaabcc”,模式串t为“abaabc”。

采用KMP算法进行匹配,第一次出现“失配”(s[i]≠t[j])时,i-j=5,则下次开始匹配时,i和j的值分别是_______。

A. i=1,j=0B. i=5,j=0C. i=5,j=2D. i=6,j=28. 若数据元素序列11,12,13,7,8,9,23,4,5是采用下列排序方法之一得到的第二趟排序后的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_______。

A. 冒泡排序B. 插入排序C. 选择排序D. 二路归并排序9. 对一待排序序列分别进行折半插入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两者之间可能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69.96.40.5的IP分组,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_______。

A. S1B. S2C. S3D. S42. ARP协议的功能是_______。

A. 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B. 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C. 根据域名查询IP地址D. 根据IP地址查询域名3. 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类型是_______。

A. 路由重定向B. 目的不可达C. 源点抑制D. 超时4. 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_______。

A. PPPB. IPC. UDPD. TCP5. 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net1,16>,则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B. 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C. 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D. 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6. 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是_______。

Ⅰ.中继器Ⅱ.集线器Ⅲ.网桥Ⅳ.路由器A. 仅Ⅰ和ⅡB. 仅ⅢC. 仅Ⅲ和ⅣD. 仅Ⅳ7. 下列关于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Ⅰ.运行路由协议,设置路由表Ⅱ.监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分组Ⅲ.对收到的IP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 分组不丢失Ⅳ.根据收到的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A. 仅Ⅲ、ⅣB. 仅Ⅰ、Ⅱ、ⅢC. 仅Ⅰ、Ⅱ、ⅣD. Ⅰ、Ⅱ、Ⅲ、Ⅳ8.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_______。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综合题(总题数:35,分数:74.00)1.(1)试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二叉树:1)先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2)中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3)先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4)中序序列与层次遍历序列相同(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分别为DBEAFIHCG和DEBHIFGCA,画出这棵二叉树。

【东北大学1999六(4分)】【东南大学2000一、4(6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顺序是“根一左子树一右子树”,中序遍历“左子树一根一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是“左子树一右子树一根”,根据以上原则,本题解答如下:1)若先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则或为空树,或为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

2)若中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则或为空树,或为任一结点至多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

3)若先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则或为空树,或为任一结点至多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

4)若中序序列与层次遍历序列相同,则或为空树,或为任一结点至多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

(2)由中序序列DBEAFIHCG和后序序列DEBHIFGCA)解析:2.分别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二叉树。

(1)前序和中序遍历结果相同;(2)前序和中序遍历结果不相同而是相反;(3)中序和后序遍历结果相同;(4)前序和后序遍历结果相同。

【四川大学2004】【烟台大学2007四、2(8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空二叉树满足题目要求,若二叉树非空,则(1)前序和中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叉树是任一结点无左子女; (2)前序和中序遍历结果不相同而是相反的二叉树是任一结点无右子女; (3)中序和后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叉树是任一结点无右子女; (4)前序和后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叉树是只有根结点。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线性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线性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线性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静态链表中指针表示的是( )。

【中南大学2003二、2(1分)】(分数:2.00)A.下一元素的地址B.内存储器的地址C.下一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D.左链或右链指向的元素的地址解析:2.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

【电子科技大学2012一、3(2分)】【福州大学1998一、8(2分)】【南京理工大学2005一、13(1分)】(分数:2.00)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解析:3.在n个结点的线性表的数组实现中,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1)的操作是(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二、1(1分)】(分数:2.00)A.访问第i个结点(1≤i≤n)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2≤i≤n)√B.在第i个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1≤i≤n)C.删除第i个结点(1≤f≤n)D.以上都不对解析:4.(1)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

所以,它存取表中第f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2)静态链表中能容纳的元素个数的最大数在表定义时就确定了,以后不能增加。

(3)静态链表与动态链表在元素的插入、删除上类似,不需做元素的移动。

以上错误的是( )。

【南京理工大学2000一、3(1.5分)】(分数:2.00)A.(1),(2)B.(1) √C.(1),(2),(3)D.(2)解析:5.静态链表与动态链表相比,其缺点是( )。

【北京理工大学2006九、5(1分)】(分数:2.00)A.插入、删除时需移动较多数据B.有可能浪费较多存储空间√C.不能随机存取D.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静态链表首先要定义一个一维数组空间,每个数组元素有两个分量,一是数据元素的值,二是指针。

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下标),插入和删除时只需修改指针,不移动数据。

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解析」2017年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解析」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D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解析] ENIAC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

从第二代计算机才开始引入高级程序语言BASIC和ForTran等,所以D是错的。

2、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A___。

A.1946年B.1952年C.1959年D.1962年[解析]参考p.23、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C___。

(请看解析)A.集成电路B.晶体管C.大规模集成电路D.电子管[解析]请记忆:第一代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三代分别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参考p.2和p.3)。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时代,其划分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构成元件”。

4、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__D__。

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解析]略5、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__D__。

A.元材料B.工艺水平C.设计水平D.元器件-----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解析]略二.计算机的分类6、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分类是依据___B___。

(请看解析)A.功能和用途B.处理数据的方式 ---- 有两种:处理数字的和处理模拟数据的(声音属于模拟数据)C.性能和规律D.使用范围[解析]参考p.4。

目前学习、办公和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也有一些场合使用模拟计算机。

如果电子计算机按使用范围分类,则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参考p.4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关于中断I/O方式和DMA方式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分数:2.00)A.中断I/O方式请求的是CPU处理时间,DMA方式请求的是总线使用权B.中断响应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DMA响应发生在一个总线事务完成后C.中断I/O方式下数据传送通过软件完成,DMA方式下数据传送由硬件完成D.中断I/O方式适用于所有外部设备,DMA方式仅适用于快速外部设备√解析:解析:中断处理方式:在I/O设备输入每个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无需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 /O设备并行工作。

仅当输完一个数据时,才需CPU花费极短的时间去做些中断处理。

因此中断申请使用的是CPU处理时间,发生的时间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之后,数据是在软件的控制下完成传送的。

而DMA 方式与之不同。

DMA方式: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在CPU与I/O设备之间,每次传送至少一个数据块;DMA方式每次申请的是总线的使用权,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相反;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3.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_______。

Ⅰ.进程与进程Ⅱ.处理机与设备Ⅲ.处理机与通道Ⅳ.设备与设备(分数:2.00)A.Ⅰ、Ⅱ和ⅢB.Ⅰ、Ⅱ和ⅣC.Ⅰ、Ⅲ和ⅣD.Ⅱ、Ⅲ和Ⅳ√解析:解析:在单处理机系统(不包含多核的情况)中,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占用处理机,因此进程之间不能并行执行。

通道是独立于CPU的控制输入/输出的设备,两者可以并行,显然,设备与设备之间也是可以并行的。

4.计算机开机后,操作系统最终被加载到_______。

(分数:2.00)A.BIOSB.ROMC.EPROMD.RAM √解析:解析:基本常识题,系统开机后,操作系统的程序会被自动加载到内存中的系统区,这段区域是RAM。

5.下列选项中,在用户态执行的是_______。

(分数:2.00)A.命令解释程序√B.缺页处理程序C.进程调度程序D.时钟中断处理程序解析:解析:缺页处理和时钟中断都属于中断,在核心态执行;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内核进程,无需用户干预,在核心态执行;命令解释程序属于命令接口,是四个选项中唯一能面对用户的,它在用户态执行。

6.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用户态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

(分数:2.00)A.系统调用B.外部中断C.进程切换√D.缺页解析:解析:本题关键是对“在用户态发生”(与上题的“执行”区分)的理解。

对于A,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系统调用发生在用户态,被调用程序在核心态下执行。

对于B,外部中断是用户态到核心态的“门”,也发生在用户态,在核心态完成中断过程。

对于C,进程切换属于系统调用执行过程中的事件,只能发生在核心态;对于D,缺页产生后,在用户态发生缺页中断,然后进入核心态执行缺页中断服务程序。

7.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操作是_______。

Ⅰ.整数除以零Ⅱ.sin()函数调用Ⅲ.read系统调用(分数:2.00)A.仅Ⅰ、ⅡB.仅Ⅰ、Ⅲ√C.仅Ⅱ、ⅢD.Ⅰ、Ⅱ和Ⅲ解析:解析:需要在系统内核态执行的操作是整数除零操作(需要中断处理)和read系统调用函数,sin()函数调用是在用户态下进行的。

8.下列指令中,不能在用户态执行的是_______。

(分数:2.00)A.trap指令B.跳转指令C.压栈指令D.关中断指令√解析:解析:trap指令、跳转指令和压栈指令均可以在用户态执行,其中trap指令负责由用户态转换成为内核态。

而关中断指令为特权指令,必须在核心态才能执行,选D。

9.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都需要压栈以保护现场,中断处理一定会保存而子程序调用不需要保存其内容的是_______。

(分数:2.00)A.程序计数器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C.通用数据寄存器D.通用地址寄存器解析:解析:子程序调用只需保存程序断点,即该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中断调用子程序不仅要保护断点(PC的内容),还要保护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PSW。

在第二篇中己多次强调:在中断处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寄存器是PC和PSWR。

10.内部异常(内中断)可分为故障(fault)、陷阱(trap)和终止(abort)三类。

下列有关内部异常的叙述中,错误的_______。

(分数:2.00)A.内部异常的产生与当前执行指令相关B.内部异常的检测由CPU内部逻辑实现C.内部异常的响应发生在指令执行过程中D.内部异常处理后返回到发生异常的指令继续执行√解析:解析:内中断是指来自CPU和内存内部产生的中断,包括程序运算引起的各种错误,如地址非法、校验错、页面失效、非法指令、用户程序执行特权指令自行中断(INT)和除数为零等,以上都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故A正确。

这种检测异常的工作肯定是由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实现的,故B正确。

内中断不能被屏蔽,一旦出现应立即处理,C正确。

对于D,考虑到特殊情况,如除数为零和自行中断(INT)都会自动跳过中断指令,所以不会返回到发生异常的指令继续执行,故错误。

11.处理外部中断时,应该由操作系统保存的是_______。

(分数:2.00)A.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B.通用寄存器的内容√C.块表(TLB)中的内容D.Cache中的内容解析:解析:外部中断处理过程,PC值由中断隐指令自动保存,而通用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保存。

12.假定下列指令已装入指令寄存器。

则执行时不可能导致CPU从用户态变为内核态(系统态)的是_______。

(分数:2.00)A.DIV RO,R1;(R0)/(R1)→a0B.INT n产生软中断C.NOT R0寄存器R0的内容取非√D.MOV R0,addr把地址addr处的内存数据放入寄存器R0中解析:解析:考虑到部分指令可能出现异常(导致中断),从而转到核心态。

指令A有除零异常的可能,指令B为中断指令,指令D有缺页异常的可能,指令C不会发生异常。

13.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_______。

(分数:2.00)A.系统调用√B.中断C.库函数D.原语解析:解析: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主要有两类:命令接口和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当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某种服务时,便调用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调用。

库函数则是高级语言中提供的与系统调用对应的函数(也有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无关),目的是隐藏访管指令的细节,使系统调用更为方便、抽象。

但要注意,库函数属于用户程序而非系统调用,是系统调用的上层。

图1-2是Linux中14.在支持多线程的系统中,进程P创建的若干个线程不能共享的是_______。

(分数:2.00)A.进程P的代码段B.进程P中打开的文件C.进程P的全局变量D.进程P中某线程的栈指针√解析:解析: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

因此,进程的代码段、进程打开的文件、进程的全局变量等都是进程的资源,唯有进程中某线程的栈指针是属于线程的,属于进程的资源可以共享,属于线程的栈是独享的,对其他线程透明。

15.下列关于进程和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分数:2.00)A.不管系统是否支持线程,进程都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B.线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C.系统级线程和用户级线程的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D.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拥有各自不同的地址空间解析:解析:在引入线程后,进程依然还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

在用户级线程中,有关线程管理的所有工作都由应用程序完成,无需内核的干预,内核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

16.下列选项中,导致创建新进程的操作是_______。

Ⅰ.用户登录成功Ⅱ.设备分配Ⅲ.启动程序执行(分数:2.00)A.仅Ⅰ和ⅡB.仅Ⅱ和ⅢC.仅Ⅰ和Ⅲ√D.Ⅰ、Ⅲ和Ⅲ解析:解析:引起进程创建的事件有: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等。

Ⅰ.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要为此创建一个用户管理的进程,包括用户桌面、环境等。

所有的用户进程会在该进程下创建和管理。

Ⅱ.设备分配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实现的,不需要创建进程。

Ⅲ.启动程序执行是典型的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

17.一个进程的读磁盘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针对该进程必做的是_______。

(分数:2.00)A.修改进程状态为就绪态√B.降低进程优先级C.给进程分配用户内存空间D.增加进程时间片大小解析:解析:进程申请读磁盘操作的时候,因为要等待I/O操作完成,会把自身阻塞,此时进程就变为了阻塞状态,当I/O操作完成后,进程得到了想要的资源,就会从阻塞态转换到就绪态(这是操作系统的行为)。

而降低进程优先级、分配用户内存空间和增加进程的时间片大小都不一定会发生,选A。

18.下列选项中,会导致进程从执行态变为就绪态的事件是_______。

(分数:2.00)A.执行P(wait)操作B.申请内存失败C.启动I/O设备D.被高优先级进程抢占√解析:解析:P(wait)操作表示进程请求某一资源,A、B和C都因为请求某一资源会进入阻塞态,而D只是被剥夺了处理机资源,进入就绪态,一旦得到处理机即可运行。

19.一个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仅有P1和P2两个作业,P2比P1晚5ms到达,它的计算和I/O操作顺序如下:P1:计算60ms,I/O80ms,计算20msP2:计算120ms,I/O40ms,计算40ms若不考虑调度和切换时间,则完成两个作业需要的时间最少是_______。

(分数:2.00)A.240msB.260ms √C.340msD.360ms解析:解析:由于P2比P1晚5ms到达,P1先占用CPU20.某系统正在执行三个进程P1、P2和P3,各进程的计算(CPLD时间和I/O为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合理的进程优先级设置应为_______。

(分数:2.00)A.P1>P2>P3B.P3>P2>P1 √C.P2>P1=P3D.P1>P2=P3解析:解析:为了合理地设置进程优先级,应该将进程的CPU时间和I/O时间做综合考虑,对于CPU占用时间较少而I/O占用时间较多的进程,优先调度能让I/O更早的得到使用,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显然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