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关于中断I/O方式和DMA方式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中断I/O方式请求的是CPU处理时间,DMA方式请求的是总线使用权

B.中断响应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DMA响应发生在一个总线事务完成后

C.中断I/O方式下数据传送通过软件完成,DMA方式下数据传送由硬件完成

D.中断I/O方式适用于所有外部设备,DMA方式仅适用于快速外部设备√

解析:解析:中断处理方式:在I/O设备输入每个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无需CPU干预,因而可使CPU与I /O设备并行工作。仅当输完一个数据时,才需CPU花费极短的时间去做些中断处理。因此中断申请使用的是CPU处理时间,发生的时间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之后,数据是在软件的控制下完成传送的。而DMA 方式与之不同。DMA方式: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在CPU与I/O设备之间,每次传送至少一个数据块;DMA方式每次申请的是总线的使用权,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直接送入内存的,或者相反;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才需CPU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3.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_______。Ⅰ.进程与进程Ⅱ.处理机与设备Ⅲ.处理机与通道Ⅳ.设备与设备

(分数:2.00)

A.Ⅰ、Ⅱ和Ⅲ

B.Ⅰ、Ⅱ和Ⅳ

C.Ⅰ、Ⅲ和Ⅳ

D.Ⅱ、Ⅲ和Ⅳ√

解析:解析:在单处理机系统(不包含多核的情况)中,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占用处理机,因此进程之间不能并行执行。通道是独立于CPU的控制输入/输出的设备,两者可以并行,显然,设备与设备之间也是可以并行的。

4.计算机开机后,操作系统最终被加载到_______。

(分数:2.00)

A.BIOS

B.ROM

C.EPROM

D.RAM √

解析:解析:基本常识题,系统开机后,操作系统的程序会被自动加载到内存中的系统区,这段区域是RAM。

5.下列选项中,在用户态执行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命令解释程序√

B.缺页处理程序

C.进程调度程序

D.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解析:解析:缺页处理和时钟中断都属于中断,在核心态执行;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内核进程,无需用户干预,在核心态执行;命令解释程序属于命令接口,是四个选项中唯一能面对用户的,它在用户态执行。

6.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用户态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

(分数:2.00)

A.系统调用

B.外部中断

C.进程切换√

D.缺页

解析:解析:本题关键是对“在用户态发生”(与上题的“执行”区分)的理解。对于A,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系统调用发生在用户态,被调用程序在核心态下执行。对于B,外部中断是用户态到核心态的“门”,也发生在用户态,在核心态完成中断过程。对于C,进程切换属于系统调用执行过程中的事件,只能发生在核心态;对于D,缺页产生后,在用户态发生缺页中断,然后进入核心态执行缺页中断服务程序。

7.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用户进程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操作是_______。Ⅰ.整数除以零Ⅱ.sin()函数调用Ⅲ.read系统调用

(分数:2.00)

A.仅Ⅰ、Ⅱ

B.仅Ⅰ、Ⅲ√

C.仅Ⅱ、Ⅲ

D.Ⅰ、Ⅱ和Ⅲ

解析:解析:需要在系统内核态执行的操作是整数除零操作(需要中断处理)和read系统调用函数,sin()函数调用是在用户态下进行的。

8.下列指令中,不能在用户态执行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trap指令

B.跳转指令

C.压栈指令

D.关中断指令√

解析:解析:trap指令、跳转指令和压栈指令均可以在用户态执行,其中trap指令负责由用户态转换成为内核态。而关中断指令为特权指令,必须在核心态才能执行,选D。

9.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都需要压栈以保护现场,中断处理一定会保存而子程序调用不需要保存其内容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程序计数器

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C.通用数据寄存器

D.通用地址寄存器

解析:解析:子程序调用只需保存程序断点,即该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中断调用子程序不仅要保护断点(PC的内容),还要保护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PSW。在第二篇中己多次强调:在中断处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寄存器是PC和PSWR。

10.内部异常(内中断)可分为故障(fault)、陷阱(trap)和终止(abort)三类。下列有关内部异常的叙述中,错误的_______。

(分数:2.00)

A.内部异常的产生与当前执行指令相关

B.内部异常的检测由CPU内部逻辑实现

C.内部异常的响应发生在指令执行过程中

D.内部异常处理后返回到发生异常的指令继续执行√

解析:解析:内中断是指来自CPU和内存内部产生的中断,包括程序运算引起的各种错误,如地址非法、校验错、页面失效、非法指令、用户程序执行特权指令自行中断(INT)和除数为零等,以上都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故A正确。这种检测异常的工作肯定是由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实现的,故B正确。内中断不能被屏蔽,一旦出现应立即处理,C正确。对于D,考虑到特殊情况,如除数为零和自行中断(INT)都会自动跳过中断指令,所以不会返回到发生异常的指令继续执行,故错误。

11.处理外部中断时,应该由操作系统保存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

B.通用寄存器的内容√

C.块表(TLB)中的内容

D.Cache中的内容

解析:解析:外部中断处理过程,PC值由中断隐指令自动保存,而通用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保存。

12.假定下列指令已装入指令寄存器。则执行时不可能导致CPU从用户态变为内核态(系统态)的是_______。(分数:2.00)

A.DIV RO,R1;(R0)/(R1)→a0

B.INT n产生软中断

C.NOT R0寄存器R0的内容取非√

D.MOV R0,addr把地址addr处的内存数据放入寄存器R0中

解析:解析:考虑到部分指令可能出现异常(导致中断),从而转到核心态。指令A有除零异常的可能,指令B为中断指令,指令D有缺页异常的可能,指令C不会发生异常。

13.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_______。

(分数:2.00)

A.系统调用√

B.中断

C.库函数

D.原语

解析:解析: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主要有两类:命令接口和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当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某种服务时,便调用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调用。库函数则是高级语言中提供的与系统调用对应的函数(也有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无关),目的是隐藏访管指令的细节,使系统调用更为方便、抽象。但要注意,库函数属于用户程序而非系统调用,是系统调用的上层。图1-2是Linux中

14.在支持多线程的系统中,进程P创建的若干个线程不能共享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进程P的代码段

B.进程P中打开的文件

C.进程P的全局变量

D.进程P中某线程的栈指针√

解析:解析: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因此,进程的代码段、进程打开的文件、进程的全局变量等都是进程的资源,唯有进程中某线程的栈指针是属于线程的,属于进程的资源可以共享,属于线程的栈是独享的,对其他线程透明。

15.下列关于进程和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不管系统是否支持线程,进程都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B.线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

C.系统级线程和用户级线程的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

D.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拥有各自不同的地址空间

解析:解析:在引入线程后,进程依然还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在用户级线程中,有关线程管理的所有工作都由应用程序完成,无需内核的干预,内核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

16.下列选项中,导致创建新进程的操作是_______。Ⅰ.用户登录成功Ⅱ.设备分配Ⅲ.启动程序执行(分数:2.00)

A.仅Ⅰ和Ⅱ

B.仅Ⅱ和Ⅲ

C.仅Ⅰ和Ⅲ√

D.Ⅰ、Ⅲ和Ⅲ

解析:解析:引起进程创建的事件有: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等。Ⅰ.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要为此创建一个用户管理的进程,包括用户桌面、环境等。所有的用户进程会在该进程下创建和管理。Ⅱ.设备分配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实现的,不需要创建进程。Ⅲ.启动程序执行是典型的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

17.一个进程的读磁盘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针对该进程必做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修改进程状态为就绪态√

B.降低进程优先级

C.给进程分配用户内存空间

D.增加进程时间片大小

解析:解析:进程申请读磁盘操作的时候,因为要等待I/O操作完成,会把自身阻塞,此时进程就变为了阻塞状态,当I/O操作完成后,进程得到了想要的资源,就会从阻塞态转换到就绪态(这是操作系统的行为)。而降低进程优先级、分配用户内存空间和增加进程的时间片大小都不一定会发生,选A。

18.下列选项中,会导致进程从执行态变为就绪态的事件是_______。

(分数:2.00)

A.执行P(wait)操作

B.申请内存失败

C.启动I/O设备

D.被高优先级进程抢占√

解析:解析:P(wait)操作表示进程请求某一资源,A、B和C都因为请求某一资源会进入阻塞态,而D只是被剥夺了处理机资源,进入就绪态,一旦得到处理机即可运行。

19.一个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仅有P1和P2两个作业,P2比P1晚5ms到达,它的计算和I/O操作顺序如下:P1:计算60ms,I/O80ms,计算20msP2:计算120ms,I/O40ms,计算40ms若不考虑调度和切换时间,则完成两个作业需要的时间最少是_______。

(分数:2.00)

A.240ms

B.260ms √

C.340ms

D.360ms

解析:解析:由于P2比P1晚5ms到达,P1先占用CPU

20.某系统正在执行三个进程P1、P2和P3,各进程的计算(CPLD时间和I/O

为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合理的进程优先级设置应为_______。

(分数:2.00)

A.P1>P2>P3

B.P3>P2>P1 √

C.P2>P1=P3

D.P1>P2=P3

解析:解析:为了合理地设置进程优先级,应该将进程的CPU时间和I/O时间做综合考虑,对于CPU占用时间较少而I/O占用时间较多的进程,优先调度能让I/O更早的得到使用,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显然应该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21.若某单处理器多进程系统中有多个就绪态进程,则下列关于处理机调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分数:2.00)

A.在进程结束时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B.创建新进程后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C.在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D.在系统调用完成并返回用户态时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解析:解析:选项ABD显然是可以进行处理机调度的情况。对于C,当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说明进程正在占用处理机,只要不破坏临界资源的使用规则,是不会影响处理机调度的。比如,通常访问的临界资源可能是慢速的外设(如打印机),如果在进程访问打印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那么系统的性能将是非常差的。

22.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综合考虑进程等待时间和执行时间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B.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C.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D.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解析:解析:在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中,选出响应比最高的进程投入执行,响应比R定义如下:响应比R=(等待时间撒行时间)/执行时间。它综合考虑了每个进程的等待时间和执行时间,对于同时到达的长进程和短进程,短进程会优先执行,以提高系统吞吐量;而长进程的响应比可以随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不会产生进程无法调度的情况。

23.下列选项中,满足短任务优先且不会发生饥饿现象的调度算法是_______。

(分数:2.00)

A.先来先服务

B.高响应比优先√

C.时间片轮转

D.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

解析:解析:高响应比优先算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任务长度和等待时间的调度算法,响应比=(等待时间+执行时间)/执行时间。高响应比优先算法在等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作业执行时间越短则响应比越高,满足短任务优先。随着长任务的等待时间增加,响应比也会变大,执行机会也就增大,所以不会发生饥饿现象。先来先服务和时间片轮转不符合短任务优先,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会产生饥饿现象。

24.下列调度算法中,不可能导致饥饿现象的是_______。

(分数:2.00)

A.时间片轮转√

B.静态优先数调度

C.非抢占式短任务优先

D.抢占式短任务优先

解析:解析:采用静态优先级调度时,当系统总是出现优先级高的任务时,优先级低的任务会总是得不到处理机而产生饥饿现象;而短任务优先调度不管是抢占式或是非抢占的,当系统总是出现新来的短任务时,长任务会总是得不到处理机,产生饥饿现象,因此B、C、D都错误,选A。

25.下列选项中,降低进程优先级的合理时机是_______。

(分数:2.00)

A.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B.进程刚完成I/O,进入就绪列队

C.进程长期处于就绪列队中

D.进程从就绪状态转为运行状态

解析:解析:进程时间片用完,可降低其优先级以让别的进程被调度进7、执行状态。B选项中进程刚完成I/O,进入就绪队列等待被处理机调度,为了让其尽快处理I/O结果,故应提高优先权。C选项中进程长期处于就绪队列,为不至于产生饥饿现象,也应适当提高优先级。D选项中进程的优先级不应该在此时降低,而应在时间片用完后再降低。

26.有两个并发执行的进程P1和P2,共享初值为1的变量x。P1对x加1,P2对x减1。加1和减1操作的指令序列分别如下所示。//加1操作//减1操作load R1,x//取x到寄存器R1中load R2,xinc R1 dec R2store x,R1//将R1的内容存入X store x,R2两个操作完成后,x的值_______。

(分数:2.00)

A.可能为-1或3

B.只能为1

C.可能为0、1或2 √

D.可能为-1、0、1或2

解析:解析:将P1中3条语句依次编号为1、2、3;P2中3条语句依次编号为4、5、6。则依次执行1、2、3、4、5、6得结果1,依次执行1、2、4、5、6、3得结果2,执行4、5、1、2、3、6得结果0。结-1不

可能得出。

27.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其初值为:boolean flag[2];int turn=0;flag[0]=FALSE;flag[1]=FALSE;

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则并发执行进程P0和P1时产生的情形是

_______。

(分数:2.00)

A.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B.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C.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D.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解析:解析:这是皮特森算法的实际实现,保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合理安全。该算法为了防止两个进程为

进入临界区而无限期等待,设置变量turn,表示不允许进入临界区的编号,每个进程在先设置自己标志后再设置turn标志,不允许另一个进程进入,这时,再同时检测另一个进程状态标志和不允许进入表示,这样可以保证当两个进程同时要求进入临界区时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保存的是较晚的一次赋值,则

较晚的进程等待,较早的进程进入。先到先入,后到等待,从而完成临界区访问的要求。其实这里可以想象为两个人进门,每个人进门前都会和对方客套一句“你走先”。如果进门时没别人,就当和空气说句废话,然后大步登门入室;如果两人同时进门,就互相请先,但各自只客套一次,所以先客套的人请完对方,就等着对方请自己,然后光明正大地进门。

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6.00)

28.综合应用题41-47小题。(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假定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0MHz,CPI为4,平均每条指令访存1.5次,主存与Cache之间交换的块大

小为16B,Cache的命中率为99%,存储器总线带宽为32位。请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

(1).该计算机的MIPS数是多少?平均每秒Cache缺失的次数是多少?在不考虑DMA传送的情况下,主存带宽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CPU的访存要求?(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平均每秒CPU执行的指令数为:80M/4=20M,故MIPS数为20;平均每条指令访

存1.5次,故平均每秒Cache缺失的次数=210M×1.5×(1-990/01)=300k;当Cache缺失时,CPU访问主存,主存与Cache之间以块传送单位,此时,主存带宽为16B×300k/s=4.8MB/s。在不考虑DMA传送的隋况下,主存带宽至少达到4.8MB/s才能满足CPU的访存要求。)

解析:

(2).假定在Cache缺失的情况下访问主存时,存在0.0005%的缺页率,则CPU平均每秒产生多少次缺页

异常?若页面大小为4KB,每次缺页都需要访问磁盘,访问磁盘时DMA传送采用周期挪用方式,磁盘I/O

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为32位,则磁盘I/O接口平均每秒发出的DMA请求次数至少是多少?(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题中假定在Cache缺失的情况下访问主存,平均每秒产生缺页中断300000×0.0005%=1.5次。因为存储器总线宽度为32位,所以每传送32位数据,磁盘控制器发出一次DMA请求,故平均

每秒磁盘DMA请求的次数至少为1.5×4KB/4B=1.5K=1536。)

解析:

(3).CPU和DMA控制器同时要求使用存储器总线时,哪个优先级更高?为什么?(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PU和DMA控制器同时要求使用存储器总线时,DMA请求优先级更高;因为DMA请求得不到及时响应,I/O传输数据可能会丢失。)

解析:

(4).为了提高性能,主存采用4体低位交叉存储模式,工作时每1/4个存储周期启动一个体。若每个体的存储周期为50ns,则该主存能提供的最大带宽是多少?(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4体交叉存储模式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为4×4B/50ns=320MB/s。)

解析:解析:本题综合涉及到多个考点: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存储器的性能指标、DMA的性能分析,DMA方式的特点,多体交叉存储器的性能分析。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83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数据结构部分(占60%) 【考试范围】 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物理存贮结构;特殊矩阵的存贮及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物理存贮结构。排序与查找算法;一些算法的设计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具体内容】 一绪论 1引言 2 什么是数据结构 3 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 4 算法的基本特征 5 算法分析相关概念 二线性表 1 线性表的概念,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基本操作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3 顺序表的插入删除算法,移动元素次数分析 4 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引出单链表的结构类型定义 5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先进先出单链表,后进先出单链表 6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不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生成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 7 单链表的算法: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删除指定值的结点;在指定位置删除一个结点; 8 单链表的合并:两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合并成一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 9 循环链表的概念,双向循环链表的概念,插入和删除结点 10 多项式的链表表示,算法思想 三栈和队列 1 栈的相关概念与特性 2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3 链式栈的基本操作 4 栈的应用 5 队列的相关概念

6 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 7 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 四数组 1 抽象数据类型数组的说明 2 数组的物理结构 3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对称矩阵与三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4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三元组顺序表与十字链表 5 稀疏矩阵的运算(转置算法) 6 广义表的概念:概念、物理结构、递归算法 五树与二叉树 1 树的有关概念 2 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 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 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树遍历的应用 6 树的存储结构 7 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8 树与森林的遍历 9 哈夫曼树 10、哈夫曼算法 六图 1 图的定义及术语 2 图的物理存贮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 3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遍历与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4 图的连通性问题:DFS与BFS生成树、强连通分量的求解,最小生成树 5 有向无环图及应用: 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6 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弗洛伊德算法 七查找 1 查找问题概述 2 顺序查找法 3 折半查找法 4 分块查找法 5 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6 平衡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7 B-树查找法和B+树查找法 8 键树查找法 9 哈希查找法

江苏省2016年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6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 A.科学计算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人工智能 2.X进制运算式(7)x+(11)x=(20)x,则X为 A.8 B.10 C.16 D.60 3.CPU中用来为后续指令的执行提供判断条件的是 A.缓冲寄存器 B.状态寄存器 C.程序计数器 D.累加器 4.程序控制类指令的指令周期包含的机器周期数至少是 A.0 B.1 C.2 D.3 5.指令长度通常为字节的整数倍,这体现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 A.兼容性 B.有效性 C.完备性 D.规整性 6. 32片Intel2114芯片(1024×4)组成的存储体,最多能够存储的汉字(机内码)个数是 A. 1K B.8K C.16K D.32K 7.CPU执行程序发生错误而引起的中断属于 A.软中断 B.硬中断 C.可屏蔽中断 D.非可屏蔽中断 8.微型计算机从硬盘读写文件,通常采用的数据传送方式是 A.程序查询 B.中断 C.PPU D.DMA 9.已知某显卡的显存容量为2MB,输出分辨率为1024×768,则该显卡输出的最大颜色位数为 A.8位 B.16位 C.24位 D.32位 10.连接CPU与北桥芯片的总线,其工作频率称为 A.主频 B.外频 C.核心频率 D.FSB频率 11.目前,常用于个人计算机且无须进行主从设置的硬盘接口是 A. IDE B.SATA C.PATA D.SCSI 12.可以对光盘反复进行写入、更改、删除等操作的刻录方式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 1、在1~20的整数中,_____是最小的奇数,_____是最小的偶数,其中质数有____ ___________,合数有______ _________。 2、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3、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_____,最小三位数是_____。 4、写出符合下面要求且互质的两个数。①两个都是质数___________ ②两个都是合数___________ ③两个都是奇数___________ ④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________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7、3.5立方分米=_____升=_____毫升 4020立方厘米=_____立方分米=_____毫升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______倍,体积扩大_____倍。 9、先将18和24分解质因数,再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8=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数的约数要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 ) 2、至少用8个相同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 ) 3、一个数能同时被2和3整除,这个数一定能被6整除。 ( )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与表面积相等。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 1、a÷b=9(a、b都是整数),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① a ② b ③ ab ④ 9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0立方米,长是8米,宽是5米,高是( )。 ① 15米② 24米③ 40米④ 3米 3、5和7都是35的( )。 ①质因数②互质数③公约数④倍数 4、把1米长的木料锯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原来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 ①2000立方厘米②15立方厘米③6000立方厘米④1.5立方分米 四、应用部分 1、小敏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长5米、宽3米,铺设了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

前言: IGCSE 国际考必考的内容。依照剑桥大学出版的教材同步编写的。 计算机其实就是一个“ 1. 获得输入数据; 2. 运算处理数据; 3. 输出新的数据;”的机器。 第一节二进制 1. 计算机的核心硬件包括: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Memory), 硬盘(Hard disc) ,显卡(Graphics card)。 这些硬件互相配合,接收输入的数据,然后进行运算再输出。 2.是通过什么来传送数据信号的呢? l 计算机采用的是电平信号。并且只有两种信号:高电平和低电平。 l 电平是个电压范围,规定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 l 因为只有两种信号,精确度就会比较高,不容易因为硬件的故障损耗,产生误差。能保证我发出去的信号,别人接收的时候是准确的。不会因为电路硬件问题导致输出的信号变弱,使得接收者接收了错误的信号。 l 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 3.二进制系统(Binary Systems) 计算机因为只能传输和识别高低电平两种信号,所以我们采用了1和0来表示信号,也就产生了二进制。 二进制说是满二进一的计数制度。这是根据计算机传输信号的特点而定制的。 4.二进制转换 十进制转化成二进制: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除以2。余数写在右边。然后从最后一个得到的商倒回去(商余数排列起来),得到的数就是二进制要表达的结果了

二进制转化十进制:2^(n-1) + 2^(n-2) + ...+2^0 第二节位和字节 1.保存数据的方式 计算机只能传送高低电平信号,所以需要采用二进制。内存保存数据的时候,也是要采用二进制的方式来保存的。 2.数据怎么断开,几位二进制数算做一个数据? l 保存一个二进制数据的内存空间称做“ 位(bit ),只能保存一个二进制数,并且值只有0或者1两种。 l 我们规定8位空间称为一个字节(byte)。 l 通常用字节来作为存储单位。正常情况下一个英文字符,一个整数数字都是占用一个字节。长整数,浮点数,汉字等占用两个字节。 第三节存储单位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A.main()->S(1)->S(0) B.S(0)->S(1)->main() C.m ain()->S(0)->S(1) D.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24,10,5和24,10,7 B.24,10,5和24,12,7 C.24,10,10和24,14,11 D.24,10,5和24,14,6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A VL树),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节点的度一定为2 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D.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G=(V,E),顶点集V={V0,V1,V2,V3},边集E={,,},若从顶点V0 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算法第二次选中但不是普里姆(Prim)算法(从V4开始)第2次选中的边是 A.(V1,V3) B.(V1,V4) C.(V2,V3) D.(V3,V4)

计算机专业对口升学综合试卷

《操作系统》第七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20*5分=100分) 1、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 A 、顺序码B、音码 C 、形码D、音形码 2、在Windows XP中,不能对文件进行的操作是() A、删除文件 B、复制文件 C、隐藏文件 D、最小化文件 3、桌面上能管理各种文件和文件夹的图标是() A、我的文档 B、网上邻居 C、资源管理器 D、我的电脑 4、关于WWW服务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B、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称为浏览器 C、WEB页面采用HTTP书写而成 D、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URL维持 5、下列能用媒体播放器播放的视频文件格式是() A、MP3 B、W A V C、MIDI D、A VI 6、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为65,小写字母y的ASCII码值是(). A、120 B、121 C、122 D、123 7、要在WORD文档中调用“排序”操作,应选择的菜单项是() A、插入 B、编辑 C、表格 D、工具 8、下列()不属于北桥芯片管理的范围之列。 A、处理器 B、内存 C、AGP接口 D、IDE接口 9、下列传输媒体中,受天气因素干扰最严重的是()。 A、微波 B、双绞线 C、光纤 D、红外线10、“令牌”适应于()网络中。 A、Ethernet B、Token Ring C、Internet D、无线局域网 11、下列顶级域名中表示非政府机构的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1d957166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d9571669.html, C. gov https://www.360docs.net/doc/1d9571669.html, 12、在多种数据交换技术中,能完成数据实时信的是()。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虚电路分组交换13、TCP/IP模型中,能支持WEB的HTTP、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和支持文件传送FTP等功能的是() A、应有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链路层 14、下列IP地址中,属于大型网络的IP地址是( ) A、192.168.100.10 B、133.134.135.136 C、127.138.140.250 D、10.20.30.40 15、要进入DOS编辑环境,应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的命令是() A、IPCONFIG B、MSCONFIG C、REGEDIT D、CMD 16、计算机启动时,能引导系统自检等工作的芯片是() A、内存芯片 B、BIOS芯片 C、南桥芯片 D、北桥芯片 17、下列资源中不能设置为网络共享的是() A、CD-ROM B、打印机 C、文件夹 D、显示器 18、若有如图1所示存储结构,且变量定义为struct node{int data;struct *next;}p,q,r;若要实现图2所示的存储结构,可选用的赋值语句是() A、P=r; B、p=q->next C、p->next=q D、p->next= q->next 19、设有如下程序段: char s[]=”hello”,*ps=s; 执行上述程后*(ps+5),的值为………………………………………………() A、’o’ B、’\0’ C、’o’的地址 D、不确定的值 20、以下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include #include viod main()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综合试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 积累运用(28分) 、请把词语写正确,写规范。(5分) xi u s e w u r u d u j i f印g d e h d o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打“V”。(3 分) 痴迷(zh i ch i ) 剥落(b o b ao )挑战(ti ao ti a o)折本(zh e sh e)放肆(S 1sh 1 )家古包(me ng me ng)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入句中。。(6分) 4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作家塑造了一个的严监生;“凤辣子”就是,她是古典文学名著里的一个主要人物。 5、《猴王出世》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孙悟空;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6、我会写一幅叠字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实践(7分) “网络”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上网”的看法,注 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40字左右)(5分) 网络上虽然有用之不完的资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的时间,不要只顾在网上流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当把上网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而不应该沉迷网络。 (网络有很多的用途,有很多有利的内容,但是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使用网络,这样才不会让爸爸妈妈误解网络,,误解我们!) 四、按要求填成语和歇后语。(6分)1、今年,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很多村民连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难,这时,党和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 门翻山越岭,将水送到村民家中,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了三国故事我不禁想起、 等歇后语。 3、铃,铃,铃,上课铃响了,你瞧,王老师________________ ,踏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你听,王老师说话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 ,尤其是当我们犯错时,王老师总是__________________ 地教育我们,怪不得同学们都喜欢她。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1、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改为转述句) 2.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改写成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3.雨下得很大。(改写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4通过技术革新,我们工厂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显著增加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课文回放(15分)1、《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我”发现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本学期,我们领略了的草原风光,认识了在洪水中的老汉,机智果敢、善 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杰奎琳,______________ 晏子。我还知道,德国人这种 的境界是颇的。“,”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 3、《将相和》一文选自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中的“将”指的是 _________ ,“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 ,课文共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阅读与理解(20分) (一)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得 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1分) 2、在文中括号内用“V”选择恰当的词语。(1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肯定句。(2分) 4、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2分) (二) ①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赞美过它的艳丽,有多少画家描绘过它 2、没有什么比()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激 雪中送() 艰苦()绝风雨无() ( 移山 任劳任() 扶危()困百折不() ( )公)汤 蹈火 1、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 当人们赞美花儿艳丽,果儿香甜时,绿叶却毫无怨言,仍一声不响地继续默默地工作着;是绿叶,吸收二氧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排序)-试卷2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排序)-试卷2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采用简单选择排序,比较次数与移动次数分别为( )。 (分数:2.00) A.O(n),O(log 2 n) B.O(log 2 n),O(n 2 ) C.O(n 2 ),O(n) √ D.O(nlog 2 n),O(n) 解析:解析:简单选择排序的关键字比较次数KCN与对象的初始排列无关。第i趟选择具有最小关键字对象所需的比较次数总是n—i—1次(此处假定整个待排序对象序列有n个对象)。因此,总的关键字比较次 最坏情况是每一趟都要进行交换,总的对象移动次数为RMN=3(n一1)。 3.就排序算法所用的辅助空间而言,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B.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C.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D.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排序的空间复杂性。堆排序辅助空间为O(1),快速排序为O(log 2 n),归并排序为O(n)。应选A。 4.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25,48,16,35,79,82,23,40,36,72),其中,含有5个长度为2的有序表,按归并排序的方法对该序列进行一趟归并后的结果为( )。 (分数:2.00) A.16,25,35,48,23,40,79,82,36,72 √ B.16,25,35,48,79,82,23,36,40,72 C.16,25,48,35,79,82,23,36,40,72 D.16,25,35,48,79,23,36,40,72,82 解析:解析:对于(25,48,16,35,79,82,23,40,36,72),(25,48)和(16,35)归并的结果为(16,25,35,48)。(79,82)和(23,40)归并后的结果为(23,40,79,82),余下的两个记录不归并,所以一趟归并后的结果为(16,25,35,48,23,40,79,82,36,72),本题答案为A。 5.已知10个数据元素为(54,28,16,34,73,62,95,60,26,43),对该序列按从小到大排序,经过一趟冒泡排序后的序列为( )。 (分数:2.00) A.16,28,34,54,73,62,60,26,43,95 B.28,16,34,54,62,73,60,26,43,95 √ C.28,16,34,54,62,60,73,26,43,95 D.16,28,34,54,62,60,73,26,43,95 解析:解析:冒泡排序每趟经过比较、交换,从无序区中产生一个最大的元素,所以选B。 6.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时,元素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 (1)25,84,21,47,15,27,68,35,20 (2)20,15,21,25,47,27,68,35,84 (3)15,20,21,25,35,27,47,68,84 (4)15,20,21,25,27,35,47,68,84 其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 )。(分数:2.00) A.直接选择排序√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参考提纲 一、考察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45分、操 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 三、考察范围 数据结构: 【总体要求】 “数据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结构分析、设计、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线性表、树与二叉树、图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基本操作,以及基本操作在不同的物理结构上的实现,并能够对操作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 V A 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1.复习内容 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定义,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 2.具体要求 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数据结构的物理结构 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性能评价(时间复杂度) (二)线性表(大题考点) 1.复习内容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2.具体要求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线性表的应用 (三)栈和队列(选择题考点) 1.复习内容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 2.具体要求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应用 (四)串 1.复习内容 串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模式匹配算法 2.具体要求 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串的顺序存储结构 串的链式存储结构 模式匹配算法 (五)数组和广义表

4、计算机专业理论试题

2010年青岛市对口高职第一次模拟考试 计算机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SATA接口不用于连接()。 A.软驱 B.光驱C.DVD-ROM D.硬盘 2.BIOS芯片是一块()芯片。 A.RAM B.DRAM C.FLASH ROM D.SRAM 3.若光驱与硬盘共用一条数据线,将光驱设置成()有利于整个系统的传输。 A.主盘 B.从盘C.主从盘皆可 D.系统盘 4.计算机安装前,释放人体所带静电的原因是()。 A.防止击穿内部主板B.防止击穿集成电路 C.防止击穿显示器D.防止人被电击 5.显卡的刷新频率主要取决于显卡上()的转换速度。 A.RAMDAC B.ROM C.VRAM D.CACHE 6.用于存放数据和运算的中间结果的是()。 A.主存 B.外存C.闪存 D.硬盘 7.网卡的英文缩写是()。 A.DC B.SD C.NIC D.SPD 8.单页打印成本最高的是()。 A.针式打印机 B.热敏式打印机C.激光打印机 D.喷墨打印机 9.Award BIOS保存改变后的CMOS设置并退出的快捷键是()。 A.F7 B.F6 C.F10 D.F5

10.关于Award BIOS 自检响铃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长两短说明显示器或显卡错误B.一长三短说明内存条出错 C.一长九短说明键盘控制器错误D.一长一短说明电源有问题 11.下列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安装包进行安装B.手动安装 C.系统检测自动安装D.直接复制文件到驱动程序文件夹12.Windows系统还原的对象可以是()。 A.只能是系统盘B.可以是系统盘,也可以是其他逻辑盘C.只能是系统盘以外的磁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扫描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不包括()。 A.防抖动 B.感光元件C.色彩位数 D.接口类型 14.下列连接线中不分方向的是()。 A.RESET B.HDD LED C.SPEAKER D.POWER LED 15.要发挥Windows Vista的优越性能,对硬件环境的要求不包括()。A.64位双核处理器B.2G内存 C.50G硬盘D.128MB以上的显存 16.作为一个图像设计师,选购计算机时重点关注的部件是()。 A.内存B.显卡和显示器C.硬盘D.主板 17.关于操作系统的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默认回收站空间的大小B.尽力增加系统的还原点 C.关闭淡入淡出、滑动打开等视觉效果 D.减少虚拟内存的大小 18.下列有关磁盘分区说法错误的是()。 A.磁盘分区就是把一个物理硬盘分成若干个逻辑磁盘 B.利用磁盘分区可以把软盘分成若干个逻辑磁盘 C.新硬盘使用前需要分区和格式化 D.一块物理硬盘最多可以分为24个逻辑磁盘

新版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电子计算机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 计算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工具。“21 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 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2 月,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 分 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 ENIAC 体积非常庞大,其占地面积为170 平方米,总重量达30 吨,如图1-1 所示。机 器中约有18 800 只电子管、1 500 个继电器、70 000 只电阻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40 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 000 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 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 倍。这台计算机的功能虽然无法与今天的计算机相比,但它的诞生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事件,展现出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图1-1 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 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却并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2 ?大学计算机基础 的思想。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ENIAC 的开发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1946 年6 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于1952 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 的240 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 计算机结构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结构。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ENIAC 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 和当时的软硬件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1 所示。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第一代 1946~1957 第二代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现在 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器 延迟线、磁芯、

20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 A . main()->S(1)->S(0) B. S(0)->S(1)->main() C. main()->S(0)->S(1) D . 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 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 . 24, 10,5 和 24,10, 7 C.24, 10,10 和 24, 14, 11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B. 24, 10, 5 和 24, 12, 7 D. 24,10, 5 和 24, 14, 6 (AVL 树) ,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 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根节点的度一定为 2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D .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 G=(V,E),顶点集 V={V 0,V 1,V 2,V 3} ,边集 E={,,}, 若从顶点 V 0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 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 )算法第二次选 中但不是普里姆( Prim)算法(从 V 4开始)第 2 次选中的边是 A . (V1,V3) B. (V1,V4) C. (V2,V3) D. (V3,V4)

计算机专业期末试题

12级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入答卷处) 1.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三类,它们是( ) A.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B. 广播式网络、移动网络、点——点式网络 C. X.25、ATM、B—ISDN D. LAN、MAN、WAN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连网计算机系统的() A. 硬件共享 B. 软件共享 C. 数据共享 D. 资源共享 3.在OSI的( )使用的互联设备是路由器。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以下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 A.112.213.12.23 B.210.123.23.12 C.23.123.213.23 D.156.123.32.12 5.下列给出的协议中,属于TCP/IP协议结构的应用层协议是( ) A. UDP B. IP C. TCP D. Telnet 6. Windows2000网络操作系统在客户机配置网络时应该遵循的基本顺序为 ( ) A.配置网络标识→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安装与配置TCP/IP协议 B.安装与配置TCP/IP协议→安装网卡驱动程序→配置网络标识 C.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安装与配置TCP/IP协议→配置网络标识 D.配置网络标识→安装与配置TCP/IP协议→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7.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A. 调制解调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集线器 8.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Telnet C、FTP D、HTTP 9.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A. 工作站 B. 网卡 C. 网络服务器 D. 网络互连设备 10.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协议 B.介质 C.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11.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A. TCP/IP B. TELNET C. IPX/SPX D. NETBEUI 12.下列那一种陈述是真实的?() A. 对应于系统上的每一个网络接口都有一个IP地址 B. IP地址中有16位描述内容 C. 位于美国的NIC提供具唯一性的32位IP地址 D. D类地址仅用于多投点传送 13.以下IP地址中,属于A类地址的是() A.52.213.12.23 B.210.123.23.12 C.223.123.213.23 D.156.123.32.12 14.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的连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系统属于()。 A. 计算机网络 B. 终端分时系统 C.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D. 多机系统 15.()因素在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费用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A. 网络距离 B. 拓扑结构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试卷

五年级语文课堂综合练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等第: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guǒ xié tān kāi láo yù lún kuò jīng xīn dòng pò ( ) ( ) ( ) ( ) ( ) shāi xuǎn dào suì x ī gài yù hán rì yè jiān chéng ( ) ( ) ( ) ( )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曝.晒(bào)栖.息(qī)深涧.(jiàn)储.备(ch?) B. 警.卫(j?n)割.草(gē)官吏.(lì)砌(qì)成 C.乳.白(l?)擎.住(qíng)跪.着(guì)酷刑.(xíng) D. 蝴蝶.(dié)屐.齿(jī)朴.素(p?)酿.造(ni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一组是() A.嫌弃船舱倚靠花瓣 B.凛列伫立生涯篱笆 C.坟墓胳膊洗漱嫁接 D.轿子帐子冲峰舟铜弋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栖.息的住所(停留) B.无稽.之谈(滑稽) C.排空而至.(到达) D.倾.诉见闻(倾倒)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娓娓而谈 ....惯了,可别怪没人相信你。 B.美军的炮灭十分猛烈,但彭总处之泰然 ....,坚持上一线指挥大战。 C.这位当年在二战中所向披靡 ....的五星上将,在朝鲜战场上竟也沦落到一败涂地。 D.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 ....的老套。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是( ) A.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以后要早到!” B.张伯伯搞不清哪里是自己儿时玩耍的地方。 C.音乐会上,艺术家们演奏了“二泉映月”蓝色多瑙河”等著名的音乐作品。

计算机基础知识 Word 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章 WORD20 第四章 EXCLE2000 第五章 PowerPoint2000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网页第八章信息安全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计算机的组成 - 硬件 §1.3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式§1.4 计算机软件§1.5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一、ABOUT COMPUTER … 二、计算机的发展 三、多媒体计算机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高速、自动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自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起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相对于人类传 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的第二文化—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能干什么?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学习、办公、娱乐、设计、排版、金融、炒股、医疗、购物、通讯……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 信息处理能力倍增 2.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3. 信息的速传使人类互相间时空“缩短” 4. 信息产业称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5. 科技人员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而对科技的投入相对增加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1900个电子管,重30t,占地约167m2 运算速度5000次/秒,只能存储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不能存储程序 第一台计算机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 B 最早的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 1946~1950 EDVAC 美国冯· 诺依曼 ★1947~1949 EDSAC 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 (EDSAC是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1946年,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并提出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