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感悟体会
《成语故事》读后感600字(通用14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成语故事》读后感600字(通用1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600字(通用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故事》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一本叫《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时而让我兴奋,时而让我嚎啕大哭,时而让我又惊又喜,时而让我……这本书有许多成语,成语里面的故事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活灵活现。
让一个个生动的成语故事映入我的脑海里,有的人简直是个饕餮,比如秦桧,是南宋著名奸臣,内外勾结,陷害忠臣岳飞,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他去世后,世人把秦桧夫妇像铸成跪像,赤身长跪于岳飞坟前,遭到了世人唾骂;有的人却心地善良,比如陶侃,东晋人,他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去世后,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受世代人祭拜,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有的人却足智多谋,比如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发明家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有的人强词夺理,比如郭默……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少成语的来历,比如拔帜易帜,讲的是刘邦的手下,张耳带着士兵攻击赵国是怎样胜利的故事,意思是拔掉其他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多比喻取而代之;黔驴技穷,这个故事描写的很生动,驴看着很生猛,其实没有什么本事,被虎活活咬死,也揭露了一个真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现在多用于一个人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还有很多很多成语:四面楚歌、狐假虎威、邯郸学步、四大皆空等等。
写作文时,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成语从我脑子里跳出来,仿佛在说这时个时候用我最合适。
如果大家对《成语故事》这本书感兴趣,强烈推荐大家看看!《成语故事》读后感2《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成语故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读《成语故事》这本书,不禁让我对成语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瑰宝之一,既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底蕴的结晶。
通过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收获了一些宝贵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成语故事给我展示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璀璨和深厚。
每个成语故事都源自古代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比如《成语故事》中的“井底之蛙”就讲述了一个蛙跳井里,以此来比喻眼界狭窄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古人对知识和见识的重视,呼吁我们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又如《成语故事》中的“画饼充饥”故事讲述了一个人饿到画饼来填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实事求是。
这些成语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形象,使我对中华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其次,成语故事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概括一种普遍的规律或道理。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深刻认识到言之有物的重要性。
比如《成语故事》中的“不识抬举”,讲述了袁守诚不敬帝陛所受的惩罚,使人们记住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不明白得到赏识的人表示敬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激他人的赏识和帮助。
又如《成语故事》中的“大跌眼镜”,讲述了一个人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事情而瞪大了眼睛的故事。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学会预测和防范可能的风险和困难。
这些成语故事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启示我们在相似的场景中应如何应对,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此外,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就是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
成语是一种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有限的语句传递出丰富的意义。
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富有意义的成语。
比如《成语故事》中的“九牛二虎之力”,尽管只有七个字,却能够形象地表达力量的巨大和让人难以抵挡。
又如《成语故事》中的“开门见山”,通过四个字直接把话题点明,不拐弯抹角,让人迅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五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五篇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学习成语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还可以悟出很多的道理,所以学习成语的故事有很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故事读后感(一)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当我重新翻开这本厚重的《成语故事》,指尖轻捻着泛黄的纸张,一缕缕沁人心脾的书香令我再次沉醉。
与儿时不同,再次翻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成语故事》,我不再是草草略过,只了解故事人物和情节,而是仔细领悟,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与体会。
其中,《邯郸学步》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常用来形容盲目模仿他人不成,反而丢掉了原有的技能的人。
今日再读,竟觉得这位寿陵少年固然可笑,而故事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中等人才,可他缺乏自信心,常常感到事事不如别人。
因此,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
可见他十分没主见,才会在听到路人谈论邯郸人走路姿势十分优美时,义无反顾地去学习。
然而,这只是寿陵少年犯的第一个错。
第二个错就是他的方法错了。
如果这个少年一心一意地模仿,而不是三心二意地“跟在这个后面学几步,再跟在那个后面学几步”,他是有可能学成的。
但这个少年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学步不成,却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步伐都忘记了。
以至于故事最后,寿陵少年只能爬着回去,成为了千古笑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寿陵少年真能学步成功,回到自己的家乡,以一种优美但全新的走路姿势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定会是与众不同的人,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指点、评价,反而会使他受到困扰,效果适得其反。
由此我联想到当今社会:盲目追星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由此引发的事件可不少。
多少人疯狂地模仿明星衣着、发型、言行举止,甚至为了看一场演唱会而争得头破血流,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将目光转向校园,上百个“寿陵少年”不顾自身条件和家庭情况,一味模仿、追逐所谓的“潮流”,形成了攀比之风。
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10篇

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10篇我从小就爱听故事,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范文一《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
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范文二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
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成语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小学作文范文三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成语故事心得体会(精选13篇)心中有不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故事心得体会1最近大家读书了吗?我可是没有偷懒,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古代发生的一些故事,在故事中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成语,还帮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学到更多的知识,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觉得最有趣的故事是班门弄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巧匠,姓公输名般,世称“鲁班”。
鲁班发明很多东西,像钩拒、攻城使的云梯等等,连鲁班自己的家也是自己设计出来的。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小木匠拿着一把小斧子从鲁班家的门前路过,对门前的老人们说:“别看我这把斧子不起眼,但是,无论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子这么一敲,就能敲出非常好看的花型!”老人们根本不相信,觉得他太能吹牛。
回答道:“就凭你这一个人,恐怕不行吧?”“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可是鲁班的徒弟呢!”老人们哈哈大笑,笑眯眯地说:“这就是鲁班的家呀!”小木匠听了,红着脸惭愧的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生活中我要做个谦虚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大家也不要像书中的小木匠那样呀!成语故事心得体会2在我的小书桌上一直摆放着一本厚厚的《成语故事》,经过这一个暑假的阅读,我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它里面装着成千上万的精选成语,而且每一个成语之后,都有一个介绍成语意思的趣味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明白成语意思,也能让我更熟练地运用成语。
成语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在古代战国时期时就被人们所应用,直到今天,它还是流传不息。
不少人在里或是说话时都喜欢用上一些成语。
成语为什么经过这上千年也没有被时代淘汰呢?因为成语可以使一大串字词的意思缩成几个简简单单的字,浓缩就是精华。
读成语故事的收获

读成语故事的收获成语是汉语中的特色之一,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而读成语故事,则是了解和学习成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阅读成语故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首先,读成语故事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往往融合了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哲学道理,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
比如“亡羊补牢”,通过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补救错误的故事,寓意着及时补救错误,防患于未然。
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智慧。
其次,读成语故事激发了我的联想和想象力。
成语故事往往富有情节,通过对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的描写,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比如“画蛇添足”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蛇时,因为觉得画得不够完美,就在蛇身上加上了腿,结果画蛇添足,画蛇失足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成语的幽默和生动,还激发了我的联想和想象力,让我对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入。
再次,读成语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哲理,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讲述一些道德规范和处世哲理。
比如“杞人忧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担心天会塌下来而忧心忡忡的故事,寓意着多虑无益。
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领悟到了一些处世哲理,还受到了一些道德规范的熏陶,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读成语故事让我对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而通过读成语故事,我对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不仅了解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领悟到了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总之,读成语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激发了我的联想和想象力,让我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是一扇了解成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阅读成语故事,让自己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诠释了许多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在这些故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了解了许多人生哲理。
“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亡羊补牢”则让我明白了,犯错误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此外,这些故事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成语,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成语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它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0篇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0篇《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想必大家都看过《成语故事》书,我也不会例外,因为,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
我看完此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有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和求学求知篇。
每一篇都给我们了一种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对我们敦敦教诲。
这本书里面有些故事里的人犯的错误看起来很蠢,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然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有时也会犯这种错误。
这本书警告我们不要犯那上面故事里的经典错误事,也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心胸狭窄做事不顾后果,更不能像故事里的坏人一样明知故犯。
这本书还能教会我们好多好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塑造一个优秀的我们。
这本书有些经典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到的,可是,我们仍然有可能照样“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等等。
难道这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不!那都是我们自己一时的不慎而铸成的错误。
我们读了这本书的故事后,会更清楚的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训,这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我个人认为《成语故事》是一本很棒的书,也是我们成长中必读的书,它会使我们更加优秀。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感恩父母>、<成语故事>这两本书,我十分喜欢<成语故事>,因为这本书看起来个性有意思,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字我认识了,也学会用了,却不明白它们从何而来,比如"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这个寒假,我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
妈妈让我到成语故事里去寻找答案。
带着疑问,我打开了书,哈哈,这下它们的来历我全明白了!我就说一下"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因为他养的猴子很贪食,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来教训猴子。
一天,他对猴子说:"明天给你们吃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
"猴子听了发起怒来,他又说:"好吧,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感悟体会
(一)
最近大家读书了吗?我可是没有偷懒,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古代发生的一些故事,在故事中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成语,还帮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学到更多的知识,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觉得最有趣的故事是班门弄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个巧匠,姓公输名般,世称“鲁班”。
鲁班发明很多东西,像钩拒、攻城使的云梯等等,连鲁班自己的家也是自己设计出来的。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小木匠拿着一把小斧子从鲁班家的门前路过,对门前的老人们说:“别看我这把斧子不起眼,但是,无论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子这么一敲,就能敲出非常好看的花型!”老人们根本不相信,觉得他太能吹牛。
回答道:“就凭你这一个人,恐怕不行吧?”“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可是鲁班的徒弟呢!”老人们哈哈大笑,笑眯眯地说:“这就是鲁班的家呀!”小木匠听了,红着脸惭愧的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生活中我要做个谦虚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大家也不要像书中的小木匠那样呀!
(二)
今天,爸爸给我一本《成语故事》书。
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怀着好奇的心开始阅读起来。
在这本书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精卫填海》。
故事讲得是女娃化身为鸟,名字叫精卫,它立志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小小的精卫一次只能投几颗小石子,什么时候才能填平大海?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
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人类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那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惧怕,知难而进,永不放弃。
我相信“勤能补出”。
这就是“精卫填海”给我的启示。
(三)
姥姥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我读后,感觉非常好。
《成语故事》里面是有很多个小故事组合成的。
老师曾经告诉过我,成语故事都是小故事,大道理的。
昨天我读了拔苗助长的故事,是说一个人总是觉得他地里的禾苗长得非常地慢,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可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壤没有水分,全部干枯死掉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
律。
比如说拔苗助长的故事,禾苗需要时间、水分和养分、阳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长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就是规律。
而那个人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一定会失败的。
我们做事情不能像故事中的人那样,要符合自然界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