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历史第第21课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第21课学案

九年级历史第21课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赵岳鸿学生姓名:班级: 学号: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一、预习导航1.在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

3.三国同盟分别是国、国、等国;三国协约分别是国、国、等国.两大集团形成后,展开,。

4.一战的导火线是5.一战开始的标志是年,。

6.一战中的著名战役是年,战役,被称为“”。

7.一战的结果:年,历时四年多的一战以失败告终。

8.一战的性质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对吗?说明理由.3.甲: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乙: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战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4.一战的结果怎么样?产生了哪些影响?5.一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年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 双方的利益不同B 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C 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3.有人认为一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是()A 三国同盟的形成B 三国协约的形成C 萨拉热窝事件D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4.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B 美国对德国宣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 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作战D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5.下列史实不属于一战影响的是()A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B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C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因为()A 战争武器先进B 战争进程速度快C 作战范围广泛D 战争的残酷性7.材料列宁曾说世界是第一次被瓜分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当今世界威逼和平的六大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惧主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展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第一次:一战宣告19世纪初期拿破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终结,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

第三次:苏联解体、华约解散终止了战后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两极格局告终,世界向多极化方向进展。

※※※推动或制约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因素:科技的进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和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一次,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等合理要求,但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支配下。

第二次,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

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2,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进展趋势及其缘故。

当今世界格局由两级进展为“一超多强”。

美国不管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目前,美国仍将保持唯独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连续下去。

然而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进展的趋势不可幸免的。

多极化的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差不多初见端倪。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进展速度加快,在专门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他们不情愿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操纵,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猛烈,资本主义世界显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次世界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重点)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一、一战原因(P131-133)1、在的推动下,______世纪末______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阶段。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和争夺霸权,结果形成了两大的军事侵略集团,即、。

3、1914年,______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二、一战过程(P133)1、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

1916年的__________战役,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1917年,_________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加入方面作战。

三、一战结束(P134)________年11月, _______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合作探究】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阴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1.根据材料一填空:1913年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国家是、,而它们所占殖民地的位次是、,这从而反映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材料二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显然是针对的。

最终形成和两大敌对集团。

3、试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准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2.19世纪末,某国外长在议会发表演讲时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国家、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历史九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历史九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历史九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结果及影响。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自主学习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__________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塞尔维亚宣战。

、、、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国力量大增。

1918年11月,无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合作探究课本129页思考与讨论达标测试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其中由英国、法国和俄国建立的是A.三国协约B.华沙条约组织C.三国同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015·西)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A. 奥匈帝国和英国B. 德国和法国C. 意大利和俄国D. 德国和英国3.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D.凡尔赛体系确立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5.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详细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

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如,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一战的爆发;
911事件引发美伊战争等等
提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2.“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列宁选集》第732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学导重点及方法
重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7分钟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将你存在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先交流教师导读问题再交流“我的问题”。
2.交流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导读单小组问题处。
3.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生成全班问题。
4.各小组从老师标注好的问题中选择本组能够解决的或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答案、思路、拓展准备展讲,展讲不能照读教材。
难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是交战双方的主要目的,这也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问题预设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一、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认识。

二、基础感知。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下列各题的空格。

(一)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总趋势:走向缓和,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世界安全的威胁:(1)因素:霸权主义、、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恐怖活动。

(2)表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美国发动战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背景:(1)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中国和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方向发展。

4、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推动因素:(1) 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

它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5)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勢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5、不结盟运动:1961年,运动正式成立。

其意义是: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6、中国的努力表现在:(1)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3)反对各种形式的霜权主义和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问题导学。

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自主学习课本,并思考回答。

1、分析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原因和霸权主义的表现。

部编历史九下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导学案

部编历史九下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导学案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3)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世界多极化趋势?
2.分小组进行进行探究后,学生汇报成果,达成共识。
(1) 美国的政策:霸权主义政策。 影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也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2)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设计意图:
1.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教师出示的导学学案,使学生整体把握教材,梳理知识结构。
2.通过图表、历史文献等,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乐趣。
3.通过分组分析讨论“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什么政策?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
成立: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影响重要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 _。
(2)如何应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_ 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___ _、包容互鉴、___ _的精神 ,共同维护___ _。中 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 _
(2)威胁着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____ __、_____ __和____ __、___ ___,威胁着世界安全。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事件):
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__ ___为首的__ ___打着“__ ___”的幌子,越过__ ___,对__ ___进行轰炸。
(3)各种力量的崛起:欧盟成立后,欧洲的___ ___进 一步增强,__ __ _进一步提高,在__ ____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日本也在积极谋求____ ___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____ ___显著增强。__ ___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______,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___ ___,力求在____ ____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__ ___发展的一支___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形成的目的?双方的主要竞争者是哪两个国家?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分别是指哪些国家?
4、在欧洲列强争夺的角逐中,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5、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自学导航
一、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一战爆发后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国力量大增。

1918年11月,无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二、合作学习
1背景
2概况
(1)时间
(2)导火线
(3)开始标志
(4)作战双方
(5)著名战役
(6)规模:空前
战场
参战国
(7)结果
3性质
4影响
巩固练习
1、三国协约指的是那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集团()
A、英、法、俄
B、德、意、奥
C、英、意、奥
D、英、俄、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3、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A、奥匈帝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在()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5、“一战”中有一场战役,双方损失了近100万人,巨大的伤亡使这场战役被成为“绞肉机”,它是指()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滑铁卢战役
6、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那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
D、反法西斯同盟
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一支新军种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海军陆战队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分割世界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9、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匈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0、一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一方的某国背弃德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该国是()
A、奥匈帝国
B、意大利
C、俄国
D、法国
11、上题现象反应的实质问题是()
A、该国一向背信弃义
B、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D、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13、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
D、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
二、非选择题
8、请回答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什么时间结束的?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
(2)我们应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摘自德国外长1899年12月的一次会议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任何人”“他人”所指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A、上面这段材料反映了德国将推行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河北中考演练
(11)22.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反法西斯同盟
D.华沙条约组织(10)25.下列发明,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是()A.珍妮机B.改良蒸汽机C.耐用电灯泡D.坦克
(09)17.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

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说明()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惟一手段
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
(08)26.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07)17.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中国爆发五囚爱国运动
D.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2)31.探究问题。

二战后的德国历史连续书写了成功。

它吸取德国法西斯化的教训,完成了文明进化,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它抓住机遇实现了统一。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债务危机,也没有对它造成损伤。

2011年它的经济增长率在欧洲最高,并超过了美国。

“德国是欧洲的德国”,1989年统一前夕,德国曾经向欧洲这样承诺。

今天,随着欧洲与德国实力的消长,这个承诺还算数吗?前不久,93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疾呼:当前德国政治存在失去方向的风险,绝对不能走上民族自私自利的路,那条路越走越窄。

千万别忘了,欧洲人对德国有着怎样的历史疑虑,多么害怕它以自我为中心。

德国绝不能因为经
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地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

――摘编自王剑南《当德国再次强大》,载《世界知识》2012年第2期
(1)19世纪后期,德国因为经济强大,就“理所当然”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

为此它组建了哪一军事侵略集团?(2分)最终给德国造成了什么恶果?(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