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第一章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思维导图全书大纲整理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思维导图全书大纲整理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思维导图全书大
纲整理分享
化学必修二相比于化学必修一提升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需要更准确的把握。

在【知犀思维导图】PC端中创建新的文件,将中心主题命名为:高中化学必修二。

确定各个二级主题,不断的往外延伸就可以了。

在需要扩展的知识点中我们加入超链接,可以查看到更多分享内容。

T2
首先是我们的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这章主要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三个方面的内容,跟以往先易后难的课本布局不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最不能忽略且必须掌握的内容,需要同学们集中大量精力去掌握。

通过总结知识点,填充进节点中,充实导图内容,完成第一章节思维导图的制作。

我们来看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

这一章的内容太多,导致学习难度加大。

其中,知识点是考试中经常考的。

一定要把知识点记在心里。

在思维导图中,本章的地图是由知识点的简明概括而成的。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章你会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了解和学习身边的有机化合物,熟悉它们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特点。

这些知识点会是后面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导游图的制作中需要更细致的梳理。

地图的最后一部分,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一章的内容很容易理解,只要熟悉该章的重点知识,在思维导图中做好分类,方便学生后续的复习和使用即可。

全套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全套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目录
Unit 1 Cultural repce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Unit 3 Computers Unit 4 Wildpfe protection
Unit 5 Music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目录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目录
Unit 1 pving well Unit 2 Robots
Unit 3 Under the sea Unit 4 Sharing
Unit 5 Travelpng abroad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目录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 Unit 2 Cloning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Unit 4 Making the news Unit 5 First aid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目录
Unit 1 art Unit 2 Poems Unit 3 a healthy life Unit 4 Global warming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
高中英语
思维导图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 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全套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目录
Unit 1 Friendship Unit 2 Engpsh around the world
Unit 3 Tracel journal Unit 4 Earthquakes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高一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必修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必修二

高一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必修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中,必修二是一个重要的学期,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准备了以下思维导图,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动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1.2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1.3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4 地球上物体运动的规律- 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2. 动能、功、功率2.1 动能的概念与计算-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2.2 功的概念与计算- 功与力、位移和夹角的关系2.3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功率与功和时间的关系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原理 - 弹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电学3.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相互作用- 电场的定义与计算3.2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3.3 电流、电阻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 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 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3.4 磁学基础- 磁场的定义与性质-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 洛伦兹力与磁场的关系4. 光学4.1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 光的反射规律与光的成像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计算- 光的色散与光的分光4.3 光的衍射与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现象与衍射的条件- 光的干涉现象与干涉的原理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整理知识结构,快速回顾重点内容。

希望以上的思维导图能够为你的物理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祝你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 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7.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规律: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 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至今
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中数学必修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数学必修二

高中数学必修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数学必修二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A A AB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外研版-必修二-module1-reading-and-culture-corner思维导图课件

外研版-必修二-module1-reading-and-culture-corner思维导图课件

ZhouKai(1)
saw him__h_e_a_d_i_n_g_…
ZhouKai's mother
eyed__a_n_x_io_u__sly asked__W__h_e_r_e…
said he would___c_a_tc_h__a cold
ZhouKai
said he would___b_e__fi_ne opened went and did as___h_e_w_a_s__told
fres_h___ fruit and vegetables
healthy f_o_o_d
havef_is_h__ 4 times a week
Does Zhou Kai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innot much _fa_t__ or __s_u_g_a_r your opinion? Why?
现在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其逻辑主语是:句子主语 相当于: When /while I was playing football. 1). ___S_t_u_d_y_i_n_g_h_a_r_d__,you’ll succeed sooner or later.(努力学习).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报时), I heard the door bell
3.Which word means usual or ordinary? _________ normal
4.Which word means leader?
captain
5.Which word means worried about something that may happen?
anxious

2019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1章-思维导图【3】(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1章-思维导图【3】(含答案)

化学·必修2(人教版)1.(双选题)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解析:根据O与F没有负价,可知X为O,其右边相邻的为F,又因为Y、Z、W、R是短周期元素,所以Y 为Na,Z为Al,W为S,R为Cl。

根据周期律,可知答案选得B、D两项。

答案:BD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3.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结构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已知:NH3分子结构属于三角锥形)解析:N与O之间形成的是极性键;由N—N—N键角为108.1°说明4个N不在一个平面,其结构为三角锥形,相当于NH3结构中3个H原子换成3个NO2;由N原子平均化合价为+3可知该物质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由分子式,可知15.2 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原子总数为6.02× 1023。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解析:离子键的作用还包括静电斥力,故A项错;HF、HCl、H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项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并不是含氧酸的酸性,故C项错。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豌豆特点人工杂交过程拓展:玉米、果蝇特点不同类型生物的杂交过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过程探究(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两个小桶-分别是雌雄生殖器官球的数量抓取注意事项可模拟产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题型判定相对性状杂交过程分析假说-演绎法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判定显隐性---杂交、自交判定纯杂合---自交、测交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连续自交/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连续自交最后淘汰曲线、公式连续自由交配/连续自由交配并逐代淘汰子房与果实形成果皮(子房壁)、种皮(珠被)--母本受精卵---种子致死配子合子1/2问题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联系的问题(安哥拉兔)喷瓜验证分离定律3:11:1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过程(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现象与对应问题亲本型重组型区分亲本基因型与亲本型区分重组基因型与重组型做出假设(注意雌雄数量关系不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范围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进行对比基本题型判定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种类问题区分一个精(卵)原细胞和一个个体产配子种类配子间结合方式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概率问题求某个子代基因型概率求某子代是一具体表现型种类求纯合子和杂合子概率(1-.. )常见比值问题自交9:3:3:1以及变型测交1:1:1:1以及相应的变型注意判断题连锁和互换问题患病问题系谱图与电泳结果相结合的题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部分)具体过程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图形、曲线以及与有丝分裂类似过程的区分受精作用定义意义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推论原因推论的具体内容摩尔根--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果蝇过程假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3节 伴性遗传定义(混淆点)性别决定方式XYZW染色体数目决定的--雄峰X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蝗虫、蟋蟀(雌:XX、雄:X0)发育过程中性别转变:黄鳝温度影响性别:青蛙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特点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应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DNA与RNA的异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人物:格里菲斯材料:小鼠肺炎链球菌种类以及特点S型细菌R型细菌实验过程推论曲线体外转化实验人物:艾弗里方法: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过程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人物:赫尔希、蔡斯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材料:T2噬菌体T2噬菌体的特点结构获得带有标记大肠杆菌方法获得带有标记的T2噬菌体方法搅拌的目的离心的目的搅拌不充分的影响保温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的影响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产物质的原因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第2节 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科学界--4种碱基威尔金斯、富兰克林:获得DNA的衍射图谱沃森、克里克-推测--DNA是呈螺旋结构查哥夫A = T,G =C沃森、克里克:DNA呈双螺旋DNA的结构结构“五四三二一”氢键不是化学键,形成不需要酶G、C越多,热稳定性越强每个双链有2个游离的PP连接一个或者两个脱氧核糖计算原则:碱基互补配对第3节 DNA的复制推测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数据人物:梅塞尔森、斯塔尔材料:大肠杆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过程结论DNA复制过程定义时期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意义拓展:复制叉、冈崎片段第4节 基因通常是局域遗产信息的DNA片段基因与DNA的关系(3个资料)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DNA分子特点基因描述基因、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RNA的结构RNA的种类(转录产物)以及作用转录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过程遗传信息的翻译定义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翻译实质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种类终止密码子种类特点区分启动子、终止子与密码子区别反密码子翻译过程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分裂能力高度分化复制型RNA逆转录型RNA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总述: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间接途径内容:典例皱粒豌豆直接原因:淀粉分之酶异常-保留水分效果差根本原因:基因突变白化病直接原因: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区分:白化病和白头发根本原因:基因突变拓展:喝酒红脸和白脸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内容示例: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生物体细胞多种性状的形成---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管家基因--呼吸酶基因奢侈基因表观遗传--基因转录不同-蛋白质形成含量不同-表达结果哦不同例子小鼠毛色柳穿鱼定义特点作用机理思维训练:表型模拟(典型)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例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细胞癌变(内容变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注意事项定义概念解析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意义基因重组定义类型意义拓展--基因组编辑第2节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定义种类染色体数目变异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区段为基数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组定义每一套非同源染色体组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在箭头右边,不能把相同离子合并在一起,应逐个写。箭头左方相同微粒可
啦 以合并
㈠共价键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2.构成共价键的粒子:原子 3.相互作用:电性作用 4.成键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 5.存在:非金属单质(除了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的化合物、复杂离子,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 子的化合物,如HCl) 6.分类:①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②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两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相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七周期三短四长锕系镧系 十六族七主七副Ⅷ族 0 族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同位素:具有相 同质子数不同中 子数的原子(如 H、D、T) 元素周期表
1-1元素周期表
碱金属 元素
相似性: 硬度小, 密度小, 金属性强, 熔沸点低, 最外层1e元素的性质 与原子结构 递变性:随着原子序 数的增加,密度变大 (钠钾例外),熔沸 点降低,金属性增强 递变性:随着原 子序数的增加, 非金属性减弱
• 元素金属性强若判断
•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 出H2难易程度; • 2.金属间的置换;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碱性强弱; •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 5.金属活动顺序表
• 元素非金属性强若判断
• 1.单质与H2反应难易程度 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程度; • 2.非金属间的置换;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酸性强弱; • 4.非金属阴离子离子还原 性强弱 • 5.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由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可能有共价键(NaOH) 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有共价键
※半径规律 原子半径:同周期原子从左到右半径以此减小,同主族原子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离子半径:①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②同种元素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大,半径越大
1-3化学键 一 化 学 键
离子键
金属键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反应本质:是 旧的化学键断裂和 新的化学键生成的 过程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①共用电子对要画在成键两原子之间 ②没有“[ ]”和电荷符号
㈡离子键 1.定义: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构成离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离子键的实质:静电间的引力和斥力 4.成键原因:①原子之间相互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 ②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 ③成键后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5.存在: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 多数盐类以及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项目 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化合价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同周期(左→右) 递增 递增 相同 递减 依次增大,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递增 同主族(上→下) 按周期元素数递增 相同 递增 递增 相同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递减
二、电子式 1.原子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用“ · ”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H· ;· Mg· 2.离子电子式:①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②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 ] 及“ 电荷数 ”。
③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就是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合并而成。 3.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原子A的电子式 + 原子B的电子式→化合物的电子式 注:①不能把“→”写成“=”;
相似性: 非金属性 强,可与 金属,水, 氢气反应, 最外层7e-
※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 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弱; 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