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3)(K12教育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3)(K12教育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3)(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不同级别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的天体系统宇在中宙地位的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球置在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宇太阳系的宙普通行星中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位太阳系的特殊形星置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液态地球上有水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3、出现极光、 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向自西快,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东恒公星一个转年慢北逆南月初)较远日点( 7逆2、地球自转的意义(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00分20时 11为E80时,则10为E60:例如.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15个经度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24个时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概述-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 气候与水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发展- 经济与地理正文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地球上的经纬度和时区划分2.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与特点- 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3. 地壳与板块构造- 构造运动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板块边界的分类与特点4. 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 地貌的分类与特征- 内力与外力对地貌的影响- 地貌与区域差异的关系5. 气候与水文地理- 气候要素与气候区划-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文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6.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与人口密度的意义- 人口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城市化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城市与乡村发展的比较7. 经济与地理-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论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涉及了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与板块构造、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气候与水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以及经济与地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气候与水文地理的关系、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上2期分别给大家制作和分享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思维导图,得到了很多粉丝的转发和收藏,也给我后期制作其他章节思维导图的信心。

采用imindmap软件将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能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有助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3个小节的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点。

我们将其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水体的分类(类型和关系),另一个是水循环。

其中水循环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水循环的类型、环节,还有一个河流的微专题(河流补给类型和河流特征)。

第二个知识点是:洋流。

主要掌握洋流的特征、类型、分布和影响。

概念:洋流作为海水3种运动(波浪和潮汐)形式之一,是一种常年相对稳定并且有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成因:盛行风(最主要的)、海陆位置和地转偏向力。

类型:按照成因划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按照性质划分为寒流和暖流。

暖流从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反之为寒流。

分布规律: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洋流空间分布规律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至于洋流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气候、生物、航运和海洋污染等方面。

第三个知识点则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问题,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对策。

如在水资源空间分布方面,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水资源世界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这两个地区面积比较大,而且河流数量较多,降水丰富区也较多,所以径流量大);而大洋洲最少(大洋洲西北部和中部地区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也只有墨累河一条大型的河流,所以径流量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供参考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供参考

【关键字】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比较自转公转2、地球自转的意义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1页:引言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页: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形状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占71%。

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

第3页: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第4页: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地球上的气候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第5页: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6页:地球上的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松散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土壤的类型包括壤土、砂土、粘土等。

土壤对植物生长、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7页: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生物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8页: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8页)第9页:人口与环境人口是地球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
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
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3)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3、地球公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赤道平面 如 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黄道平面 。

如 2
黄赤交角为 23°26′ 度。

如 b (选填a 、b )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运动。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90°-纬度差
依次写出图中各点所代表的节气及日期:A、冬至(12月22日)B、近日点(1月初)
C、春分(3月21日)
D、夏至(6月22日)
E、远日点(7月初)
F、秋分(9月23日)
练习题: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4)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9)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以将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四、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纵波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横波
只能通过固态。

2、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3、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B表示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

4、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5、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大气逆辐射)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最常见的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上升(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下沉(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练习题:
1、在下面左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
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2、右图向正确的是(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