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红楼梦选读仍说疯话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题:分析人物形象类

名著阅读《红楼梦》: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面对刘姥姥的扮丑自嘲,在场众人笑态各异,但曹雪芹却对宝钗不着一字。
有人推测,此时薛宝钗应是“欲笑而抑住不笑”,请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推测成立的理由。
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
请据此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中任选一人简要分析。
3.“红楼二尤”花开并蒂,殊途同归。
有人评价,她们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爱情选择,但依旧是相同的人生结局。
请联系《红楼梦》原著,具体阐释该评价。
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
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这段话中的“这个人”是谁?在书中,颦儿与其堪称师徒,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展现出二人怎样的形象?5.近日“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一些俏皮话和慰人的话被广大网友挑选出来进行模仿创作。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仿林式创作:①平日里我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了,怎么别人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②你的关心,是独我一份的,还是他人都有的,若不是独我一份的,那这份关心不要也罢。
③迟到五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哟,已经上课了啊,是我来的不巧了。
”④早上公司遇到老板:“早知你今个儿要来,我便不来了。
”请选择以上仿作中的一句,简要说说该句是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个场景,并概括当时林黛玉的心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红楼梦》情节简写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红楼梦》情节简写情节简写姑苏城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着一位名叫贾雨村的穷书生,他受乡宦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
只因他贪赃枉法,不上一年就被革了官职。
他来到扬州,做了巡监御史林如海的幕客,教林女黛玉念书。
过了一年,林如海妻去世,林黛玉由贾雨村护送,到了京都荣国府,贾雨村因此得到黛玉舅父贾政的帮助,不上两月,便复职选任金陵应天府,从此,官运亨通。
京都贾家是显赫的贵族,有荣国府、宁国府两座府邸。
黛玉住进荣国府后,外祖母贾母疼爱她,与表兄贾宝玉相处得也十分亲密,晚上住在一起,白天也一道玩耍。
过后不久,从金陵来了一封信,说舅母王夫人的同胞妹妹薛姨妈的儿子打死了人,应天府正在审理。
但没过几天,薛姨妈却带着儿子和女儿薛宝钗进了荣国府。
原来应天府知府是贾雨村,他见薛家是皇商,又与贾府有亲,便徇情枉法,不再追究凶手。
薛宝钗比贾宝玉年长一些,有一只能同宝玉的通灵玉配对的金锁。
她到贾府后处处随分从时,不像黛玉孤僻自傲,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下的喜欢。
黛玉对此深感苦恼,常与宝玉发生口角,暗中伤心落泪。
宝玉被送到家塾读书。
父亲贾政不时要宝玉背诵《四书》,要求十分严格。
宝玉惧怕父亲,就像老鼠躲避猫儿一样,但贾母却非常娇惯孙儿,把宝玉看作是自己的心肝。
过了几月,林如海身染重病,黛玉被送回了家。
黛玉去后不久,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死去。
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王熙凤被请去协助管理宁国府。
在送殡的那天,王熙凤住在馒头庵,庵中老尼求王熙凤办理一件退婚案,为了图别人三千两银子,王熙凤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
宁府丧事办完之后,林黛玉因父亲去世,无所依靠,又被接回贾府。
不久,被选入宫的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贤德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
于是贾府在荣、宁二府之间丈量出三里半的地面,开始修建省亲别院,历时半年多建成,耗费了大量银钱,单采买戏子和服装道具一项就花银三万。
关于《红楼梦》解读及脂砚斋批语之我见

最近的日子颇热闹。
先是一位老同学对我解读《红楼梦》的文章进行发难,认为我只要叙述书中事实便成了,不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因为《红楼梦》所包含的东西太深奥,太广泛,不是我这个半调子水平都算不上的人可以解读的。
我这个老同学是个倔驴子,如果与他辩论,不能够彻底的征服他,便会被他纠缠不休。
而《红楼梦》的解读则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各不相让,而我又是不善言谈的,既不愿屈服于不认可的言论之下,也不愿让自己的一家之言凌驾其他言论之上,因而我只是哼哼哈哈、不痛不痒的敷衍几句,虽没有承认同学的理念,也没有反驳同学,但却腹诽的很。
我认为,凡读书,只要不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毫无主见的人,不管什么观点,不管观点是对是错,心中总是会有一个的。
我们不是傻子,不会别人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思考的自觉,除非脑子被什么禁锢了,才会什么都不想。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想不想,脑子都会自觉的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得出一个结论来。
而这一切,也不是能够以自己的意志而转移的。
况且,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自己的脑子岂不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了。
接着又有网友质疑我对《红楼梦》的解读,说我不懂《红楼梦》,说'百年来,《红楼梦》一直被号称红学家的人肆意歪解……″说什么'将以书面形式正式宣告胡适、周汝昌的“胡说”时代终结!”其实,这网友这样说我本来没有觉得什么,人经历不同,角度不同,各有看法也是情理之中,一部《红楼梦》,吸引无数人,观点越多,看法越众,越能体现《红楼梦》的魅力。
这也是我喜欢《红楼梦》的所在。
但是,其人仅仅凭着脂砚斋批语中的一句'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便认定不把《红楼梦》看做历史去研读便是错误的观点,我就不敢苟同了。
毕竟《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
把它当做小说去看这才是最基本的,最正确的态度。
《红楼梦》也许有历史的影子。
但哪一部小说没有历史的影子呢?可以说这世上没有一部小说的社会背景是真正的架空的。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每回内容概括人教版语文.doc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每回内容概括人教版语文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每回内容概括●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
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
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
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
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
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
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
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
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
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
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芝国府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
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高考语文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将《红楼梦》列为必读书目。
语文学界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的论文也已有多篇。
张安群(2018)在指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教学中主要总结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8项内容:三则神话故事、四则现实故事、如实描写真人、宝黛钗爱情纠葛、林黛玉诗词赏读、日常生活细节、小说语言艺术、后四十回的价值。
是迄今所见《红楼梦》整本书教学点的一个集中汇总。
笔者在指导众多教师进行《红楼梦》整本书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红楼梦》阅读兴趣点低,学生大多用影视作品代替阅读。
其次,教师在组织《红楼梦》教学时,教学内容易偏离书中主要内容。
再次,教师对《红楼梦》的主题认识深度不够,学生容易将此书理解成一本爱情小说。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红楼梦》后,重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抓住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艺术价值和主旨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引领学生梳理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命运,从而达到体会小说主题的目的。
一、前五回为纲领,勾连情节内容在具体阅读指导的环节中,很多教师不约而同让学生利用小说回目熟悉书中情节,并安排教学活动。
中国古典小说“回目”本身就是章回小说的一大特征,每一章回就是一个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巧用章回可以起到熟悉小说情节的重要作用。
《红楼梦》小说结构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书中的前五回内容总括全书,通常被称为“小红楼”,所以在精读全书的过程中前五回内容应着重分析,并且用以勾连全书的内容。
1. 巧用回目,读熟情节教师通过学程监控学生的阅读状况时,可以及时地布置章节阅读的作业,主要包括自拟章节标题和缩编故事情节两个任务。
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每个章回的主要故事情节,并且自己拟出标题,以起到熟悉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目的。
《红楼梦》全书120回,每个回目概括了本章的2个要点,除第十七、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外,等于全书回目119条,所以等于作者自己总结238个小标题。
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话说秦邦业父子专候贾家人来送上学之信。
原来宝玉急于要和秦锺相遇,遂择了后日,一定上学,打发人送了信。
到了这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收拾停妥,坐在床沿上发闷。
见宝玉起来,只得伏侍他梳洗。
宝玉见他闷闷的,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喜欢了?难道怕我上学去,撂的你们清冷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的话!念书是很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候儿想著书,不念的时候儿想着家,总别和他们玩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
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好歹体谅些。
”袭人说一句,宝玉答应一句。
袭人又道:“大毛儿衣服,我也包好了交给小子们去了。
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
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
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
”宝玉道:“你放心,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你们也可别闷死在这屋里,常和林妹妹一处玩玩儿去才好。
”说着,俱已穿戴齐备。
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
宝玉又嘱咐了晴雯、麝月几句,方出来见贾母,贾母也不免有几句嘱咐的话。
然后去见王夫人,又出来到书房中见贾政。
这日,贾政正在书房中和清客相公们说闲话儿,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去。
贾政冷笑道:“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经。
看仔细站腌臜了我这个地,靠腌臜了我这个门!”众清客都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二三年就可显身成名的,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
──天也将饭时了,世兄竟快请罢。
”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了一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
贾政看时,是宝玉奶姆的儿子,名唤李贵的。
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东西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攸攸鹿鸣,荷叶浮萍”。
(完整版)红楼梦-最全红楼梦诗词鉴赏

最全《红楼梦》诗词鉴赏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chang huang)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
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chi).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
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sun)头对不上卯(mao)眼。
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
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
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36《红楼梦》(2130回)梗概 赏析 知识点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21-30回)●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梗概】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
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
【评析】评析点一:平儿替贾琏遮丑,反映了平儿的通达与机灵。
其实,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
评析点二: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同样是赌气,但袭人与黛玉的赌气不同: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梗概】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
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
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
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
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
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评析】评析点一: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反映了他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烦忧的心态。
评析点二: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如:元春之谜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暗示她命运不通达,探春之谜暗示她日后远嫁,惜春之谜暗示她将来为尼的归宿,宝钗之谜暗示她孤凄寡居的结局。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梗概】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
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心减了八九;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
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
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京剧)包括生、旦、净、丑 及其外在特征。
二、预习检测
• 宝玉“厌恶科举、不喜名利”表 现在哪里?
• 周围的人都有哪些人规劝宝玉读 书考取功名?
二、预习检测
• 对于身边的人的规劝,宝玉态度 如何?
三、课文梳理
• 宝玉说了什么话让袭人觉得是疯话?
仍说疯话
学习目标
• 通过阅读本文,体会宝玉人物个性。 • 体悟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为官信条的否定。
学习重难点
• 体会宝玉玩世不恭、厌恶官场的性格特点。 • 通过宝玉的疯话理解他的人物形象。
新课导入
• 本课通过宝玉与袭人的对话,再次表明了宝玉 对官场深深地厌恶,而旁人却认为他所说的是 “疯话”,在这一回中对宝玉的形象刻画又深 入了一层。
作业布置
• 欣赏《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 阅读《红楼梦》,说说宝玉无心科举,
厌恶官场在哪些情节中也有体现。
谢谢!
• 你怎么看待宝玉的议论?为什么说这些议 论是“疯话”?
四、思考与回答
•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宝玉厌恶仕途?
• 在这一回合中宝玉脾气依旧不改,可见 上回打罚虽重,却收敛甚微,你认为是 为什么?
课堂练习
•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到“文死谏,武死 战”?
• 想一想,宝玉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特点 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