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双边贸易概述
中国与新西兰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现零 关税① 与发达国家签署第一个F?协议 , 。 I A 其象征
意义或许更 为巨大 。本文 主要 分析 中新两 国双 边贸 易关 系 , 并提 出促进双边 贸易发展 的对策建议 。
一
l. 亿美元历史最高水平。双边贸易总额则一直呈 58 3 增长 的态势 ,从 20年 的l.1 美元增长 为20 年 01 1 亿 7 07
所 谓 双边进 出 口商品 结构 是指 各种 商 品在 双边 进出 口中的比重 , 分 比表示 。 用百 该指标可 以有助 于
图1 0 1 20 年 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 易情况 0~07 2
4 0
更加 清楚 地 了解 各 种商 品在对 外贸 易 中的重要 性 ,
一
种产 品在 进出 口所 占 比重越 高则 越重要 0另一方
的前 十位商 品分 别为8 章服装 及衣着 附 件 、6 电 4 7章 信 及声 音的 录制 及重放装 置设 备 、5 办公 用机 械 7章 及 自动 数据 处 理设 备 、 章 杂 项制 品 、7 电力 机 8 9 7章 械、 器具及其 电气零 件 、 章纺纱 、 6 5 织物 、 制成 品及有 关 产 品 、9 金属 制 品 、 8 6章 7 章陆 路车 辆 ( 包括 气 垫
Wa g Y n ln ,L u P n n o go g i e g& Ja gS u h in h z u [ b t c]C iaa dN w Z a n aes o gcm l na t i t a t d ,S od f o A sr t hn n e el d hv t n o pi t i i bl e l r e O i i go rb t a a r me ry n a r a ts o h
() 1式所示 , 中I 其 表示 贸易 密集度指数 , . 国向j x. 为i 国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投资环境概览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投资环境概览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深化合作,越来越多企业和投资者掘金其中并找到合作机会。
在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坚持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质量,增强对外开放,打造良性外循环系统,与沿线国家共同摸索更加完善的发展模式和贸易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且有意义。
我们梳理了部分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沿线国家,将其双边贸易、行业投资情况概述于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东盟新加坡:据中方统计,2018年双边贸易额828.8亿美元,增长4.6%。
以单个国家/地区计,在东盟内新加坡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8年,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和矿产品。
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商品: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
我对新投资涉及所有主要行业,从累计投资金额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和贸易业。
其中,我投资占新吸收外资比重相对较大的行业包括建筑业、贸易业和房地产业。
新对华投资涉及所有主要行业,从累计投资金额来看,主要为:金融保险业占79.25%,批发零售贸易业占12.68%,制造业占4.6%,专业科技服务业占1.86%,房地产业占0.84%。
新加坡采取的投资优惠政策主要是为了鼓励投资、出口、增加就业机会、鼓励研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及使整个经济更具有活力的生产经营活动。
如对涉及特殊产业和服务(如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区域总部、国际船运以及出口企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优惠或资金扶持等。
政府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基本上可以和本土企业一样享受。
马来西亚: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马来西亚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5位,在东盟地区仅次于新加坡。
2018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机电及交通设备、矿产品和化学品,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及交通设备、工业制成品和杂项工业品。
“双边”:自由贸易的新热点

r gi a c n m i r up n a c r e on l o o c g o si c o — e d n ewi ac t hab ltr lr eta ea 9 e iaea fe r d  ̄" — e m e s gn b t t o i nt i ed y he w s des c n e n d. o c r e Durn ep ro ffe i g t e d o r e h i c p t ls ,t ia e a r e ta e a ia i m he b l t r lfe r d a re e t s em o t o g e m n wa t h s c mm o nWa y o e k n r eta ef rc u t e f fs e i g fe r d o o n r so i
t ef l w i gf c o s h l o o n a t r : 1 W TO uliae a r d y — , m tlt r lta e s s tr a e w hal n s e f c sne c le ge . n
tff n o tff a re s b t e a t a dn n— t f rir . e we n a b
挑战。
体 化 的 一 种 重要 形 式 ,通 常 是 指 国
家 、地 区或 区域 经济 集 团 之 间 通 过
些 区域 性 大 自由 贸易 区 计 划 的 受
阻 ,双边 自由贸易以一种新 的姿态
再 度扮 演 全 球 自由贸 易 的 主 角 ,并 已成 为 新 世 纪 之 初 世 界 经 济 领域 内 出现 的 最 引人 瞩 目的 现象 之 一 。
新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甚 嚣 尘 上 ,如今 年 出现 的美 国对 进 口钢 材 强制 实施2 1 0 条款 和 美 国提 高 农 产 品 补 贴 就 是典 型事 例 。 同时 , 由于全 球化 带 来 的 负 面影响 日益显现 反全球化浪潮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双边贸易概况分析

鏗ST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瓶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文章首先对2007-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概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供需缺口增大,同时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接着分析2007-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双边贸易情况,得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贸易合作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应加深双边的能源贸易合作,加强能源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形成新型能源格局$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双边贸易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和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速却跟不上消费的增速,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当前能源供求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的能源贸易的,在寻求能源贸易上也提供了新的。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概况当前,中国一次能源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这对济的发展,没有的。
上,中国能源供不求,能源发和有提。
、中%非、东%中等是油气能源的地,是全能源的中。
的生产消费,上国的生产大于消费,有较大的能源出口力。
,是全能源出口增长的,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供源地。
(一)石油概况1.中国石油供需情况紧张,对外依存较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经济的增于能源消。
2018(BP世界能源》的出,中国在2017油为35,占世、比例1.5%,产比为18.3,油储备水平较低,难以同步中国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速*由表1可知,近10年中国石油产量维200百万左右,有较大的涨幅,2017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91.5百万,仅世生产比例4.4%,但消费表12007-2017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百万吨油当量;%)年份中国产量世界总产量产量中国占世界比重中国消费量世消费量消费中国世比进口依存度2007186.33954.2 4.71370.74039.19.1849.74 2008190.43999 4.76378.140229.4049.64 2009189.53892.6 4.87392.83950.39.9451.76 20102033981.4 5.10448.5407611.0054.74 2011202.94009.5 5.06465.14117.111.3056.37 2012207.54120.8 5.04487.14167.911.6957.40 20132104125.3 5.09508.14219.512.0458.67 2014211.44223 5.015284252.612.4259.96 2015214.64355.2 4.93561.84331.612.9761.80 2016199.74377.1 4.565744408.613.0265.21 2017191.54387.1 4.37595.54469.713.3267.84已增长至595.5百万,占世界消费总量比例13.3%,同时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67.84%,可见当前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中国济的发展,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石油的生产产量也已难以满当前巨大石油消费需求,因此我国石油对将进一步增大*2.沿线国家石油资源丰富,出口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资源储量丰富,全球的几大石油国都国*由2018版(BP世能源鉴》的,截至2017年底,国油1349,世油58.7%,沿线国油世界比超一半,石油备充足*国的层面,排在前5位的国是、伊朗%沙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详见图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8经济观察1997. 2007和257年探明储甘布■中东■中團美洲・北姜洲图$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单位:百万吨油当量;%)表2 2007-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年份沿线国家 产量世界总产量沿线国家产量 占世界比重沿线国家 消费量世界总消费量沿线国家消费量占世界比重20072203.53954.255.731110.94039.127.5020082277.8399956.961148.5402228.5620092203.13892.656.601168.13950.329.5720102269.73981.457.011203.5407629.5320112366.64009.559.021251.54117.130.4020122395.54120.858.131292.64167.931.0120132376.94125.357.621323.24219.531.3620142397.9422356.781358.64252.631.95201524964355.257.311380.94331.631.8820162598.54377.159.371420.64408.632.2220172583.34387.158.8814454469.732.33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年底消费总量为1445百万吨,占 世界比重32.33%。
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1 4 — 0 0 1 3 — 0 2
1 引 言
自1 9 9 0年 建 交 以来 , 中 国一 新 加 坡 ( 以下简 称 中新 ) 的 双边 贸易往来频 繁 , 中一新 经贸 合作 机制 不 断健 全 , 双 边 经 贸 关 系 发 展 迅 速 。2 0 0 8年 1 0月 中 国与 新 加 坡 签 署 了《 中 国 新 加 坡 自 由贸 易 区 协 定 》 , 中新 贸易 往来 进一 步 紧密 。 目 前, 新 加 坡 为我 在 东 盟 第 三 大 贸 易 伙 伴 、 第 一 大 出 口市 场 和 第 四 大 进 口市 场 。作 为 东 盟 与 中 国 体 系 内 唯 一 与 中 国 另 外 建 立 自由 贸 易 区 的 唯 一 国 家 , 地 理 战 略 地 位 突 出 的 新 加 坡 与 中 国 之 间 的 贸 易 有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而 针 对 中新 贸 易 问题进行 研究后 , 发 现 两 国 之 间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产 业 内 贸 易 关系 , 本文选取 联合 国商品 贸易统 计数 据库 《 国 际 贸 易 标 准 分类 》 第 二 次修 订 本 ( 以下 简称 S I T C) 有 关 中 新 贸 易 的 近 十 年 的数 据 , 通 过对 中新产业 内贸 易情 况 的分析 , 归 纳 特 点 并 给 出建 议 。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 年第 1 4期
中新两国贸易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

中新两国贸易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一、中新商品贸易研究综述近年来,中新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中新贸易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空间的研究。
天津大学汪波教授从定性角度开展了新加坡加强对中国经济的动因分析,他认为根源在于中新两国经济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以及美目欧的经济衰退。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及其研究生韩剑通过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的实证分析,指出中新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王玉主通过对中新贸易结构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指出进出口贸易向少数产品集中是中新贸易最显著的特点。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毅教授总结了近年来新加坡对华投资在规模、结构及地区分布的积极变化,分析了新加坡对华投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存在的隐忧。
文章指出,由于近期周边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和两国国内的有利因素,新加坡对华投资的前景令人乐观。
二、中新商品贸易实证分析1、两国贸易概况中新经贸合作长足发展,合作的领域日益广泛,合作的机制逐步健全,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的内容与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日趋紧密。
中国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外资来源地,位居东盟各国之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达到266.8亿美元,比1990年的25.32亿美元增长9.54倍,年均增长18.32%,比中国同期全部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0.44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从新加坡进口总额达到139.97亿美元,比1990年的8.57亿美元增长15.32倍,年均增长22.08%;中国向新加坡出口总额达126.9亿美元,比1990年的19.74亿美元增长5.43倍,年均增长14.21%。
随着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世界贸易市场的变化,研究期内的中新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变化,已从原来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工业品和深加工品为主。
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印 度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
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7%;自印度进口1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2.4%。
中方顺差93.9亿美元。
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电机、有机化学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蚕丝、特种机织物等,自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矿砂、钢铁、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珠宝、棉花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公司在印度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39.6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290万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580.5万美元。
2007年,印度对华投资项目78个,实际使用金额3404万美元。
二、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一)贸易管理制度及其发展1.关税制度(1)关税管理制度《1962年海关法》和《1975年海关关税法》是印度关税制度的基本法律。
印度财政部下属的中央销售税及关税委员会负责关税的制定与调整,并在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公布当年的主要关税调整情况。
《1975年海关关税法》规定了进出口商品海关关税分类、适用税率及具体征税办法。
印度关税大部分为从价税。
关税主要包括基本关税、附加关税、特别附加关税等。
(2)关税水平及其变化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出台降低关税政策,2006—2007财政年度平均最惠国适用关税已经从2001—2002财政年度的32.3%降至15.8%。
A.《2007—2008财政预算》2007年2月28日,印度财政部发布的《2007—2008财政预算》对关税进行了调整,下调了部分关税高峰,并对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进行了调整。
关税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非农产品的关税高峰从12.5%下降至10%。
大多数化学品及塑料制品的关税从21212.5%下降至7.5%;次级钢的关税从20%降至10%。
所有炼焦煤(不论是否含灰粉)都实行免税进口;聚酯纤维和纱、MEG、PTA和DMT等原材料的关税从10%下调至7.5%;挖掘机免税进口;滴灌灌溉设备、农用洒水车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关税从7.5%下调至5%。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概述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概述“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其目的是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提升。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一)合作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合作主要涉及到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技术服务、工程承包等领域。
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既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市场融合、协调发展。
(二)贸易规模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了约1.12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约1131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其中中国对东盟、南亚、中亚、中东和欧洲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2%、1.9%、3.1%、3.5%和7%。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三)贸易拓展中国积极倡导双边贸易的拓展,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投资合作,拓展贸易渠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截至2017年11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已经签署了16份自贸协定,其中有8份已经实施,另外8份已经达成共识。
同时,中国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合作,推进产业合作,积极扩大服务贸易。
(一)贸易结构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变化,新的形势和挑战层出不穷。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由资源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的经济转型。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能够帮助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有助于提升营商环境和加速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三)优化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也是优化区域发展和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区主要码头泊位如下:
码 头 类 别 泊位(个) 岸线长(m)
丹戎马葛 岌巴 巴西班让 三巴旺 裕廊 12 28 17 7 12 3279 4772 2704 1187 2384
最大水深 (m)
13.2 14 10.6 11.6 13
2005年中国、新加坡贸易额 达331.5亿美元
据商务部网站报道,2006年1月19日,我国海关公布统计数据, 2005年,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331.5亿美元,在东 盟各国中居首位。 根据海关的数据,2005年,新加坡从我国进口166.3亿美元, 增长31.1%;新加坡对我国出口165.2亿美元,增长18%。 海关分析指出,2005年,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我国与新加坡 的双边贸易以331.5亿美元位居东盟各国之首,马来西亚以307 亿美元位居次席,泰国218.1亿美元,菲律宾175.6亿美元,印 度尼西亚167.9亿美元,分列3~5位。我国与前5个成员国的累 计进口达1200.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值的 92.1%。 在世界各国对我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排名表中,新加坡均列 第 8。
中新双边贸易概述
组员: 何巧仪 张竹余 钱嘉怡 陈璇娜
双边贸易关系发展
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新 加坡一直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传统市场,在中国 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关 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1990年10月两国外 交关系的建立,使两国的贸易有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华人 在新加坡人口中占76.2%,他们大多与中国大陆有亲缘关 系,乡土意识极浓,团结协作精神强,是我们最诚实的贸 易伙伴,也是未来中新贸易发展的基础。
新加坡港口
新加坡港SINGAPORE地处国际海运洲际航线上,是亚太 地区最大的转口港。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之一,新加坡港共有25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各主要港口, 约有80个国家与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 出该港。港口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可以修理世界 上最大的超级油轮,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 港口实行 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如对中转货物提 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以吸引世界 各国船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2008年中新贸易概述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08年中新 双边贸易额为648.1亿美元,增长6.5%。其中, 新加坡对中国出口311.0亿美元,增长7.5%; 自中国进口337.0亿美元,增长5.7%;新方逆 差26.0亿美元,减少12.6%,中国为新第二大 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进口来 源地。
2008-2010年1-9月新加坡输中国 前6名商品情况
上述商品占输中 国所有产品出口 额的比重分别为 43.54%、 14.50%、 13.48%、7.70%、 5.86%、2.25%。 电机、电汽设备 (HS:85)占据市 场主要份额。
表13 新加坡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章)
(2010年1-6月)
1,474
82.8
15.7
84 39 29 90 38
1,998 728 502 304 219
14.5 86.0 104.3 11.6 46.0
13.3 7.9 6.0 2.0 1.9
光学、照相、医 疗等设备及 零附件
杂项化学产品
19
谷物粉、淀粉等 或乳的制品; 195 糕饼
1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8.4
1.1
2011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 800亿美元
据新加坡媒体日前报道,根据新方统计,2011年 中新双边贸易额增长6.4%,达到1014亿新元(约 合805亿美元)。
2011年1-5月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 同比增长7.2%
据新加坡统计,2011年1-5月,中新双边贸易总 额为326.46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新加坡 对中国出口169.08亿美元,同比增长8%;从中国 进口157.38亿美元,增长6.3%。中新双边贸易在 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10.33%,中国继 续保持为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
6.5 -0.8 -16.1 -13.0 1.1 55.2 121.1 121.6
2008-2010年1-12月前6国输新进 口额总体情况
上述各国占新加坡同期进 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1.69%、 11.22%、10.83%、 7.86%、5.96%、5.80%。 中国是新加坡第三大贸易 伙伴,在新加坡对外贸易 总额中的比重为10.5%。 中国在新加坡的进口市场 份额在逐年上升,从08年 10.54%,到10年10.83%。 而美国在新加坡的市场份 额在逐年下降,从08年的 11.70%到10年的11.22%。
2011年11月我国从新加坡进出口 贸易总额统计
进口原产国 (地) 进出口(千美元) 出口(千美元) 进口(千美元)
出口最终目的 国(地)
11月
1-11月
11月
1-11月
11月
1-11月
新加坡
5488810 58034836 3273860 32641698 2214950 25393138
中国和新加坡现在双边贸易现状,可以看待出 中国与新加坡的情缘,体现出华人大国的重要 性和依附性。
组员 陈璇娜 钱嘉怡 张竹余 何巧仪
HS编码 章 85 商品类别 总值 电机、电气、音 像设备及其 零附件 2010年1-6月 17,148 7,212 上年同期 11,550 4,226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同比% 48.5 70.7 占比% 100.0 42.1
27
矿物燃料、矿物 油及其产品; 2,695 沥青等 核反应堆、锅炉、 2,288 机械器具及 零件 塑料及其制品 有机化学品 1,353 1,026 339 319
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 和矿产品,2008年合计进口262.0亿美元,占新加坡自中 国进口总额的77.8%。除上述产品外,运输设备和化工产 品也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其中运输设备 进口增幅达85.0%,是其进口增长最快的商品大类,在新 加坡进口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十分难得。总体来看,金融危 机对新加坡对外贸易影响较大,其进出口增幅在2008年 内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
新加坡与中国保持着长期密切的贸易关系。近年来,双边贸易持 续稳定增长。 2001年-2008年中新双边贸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同比%)
进出口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金额 109.3 140.2 193.5 266.8 331.5 408.6 471.5 524.4 同比 1.1 28.2 38.0 37.9 24.2 23.2 15.4 10.5 中国出口 金额 57.9 69.7 88.7 126.9 166.3 231.9 296.3 323.0 同比 0.6 20.2 27.3 43.1 31.1 39.4 27.8 7.9 中国进口 金额 51.4 70.5 104.8 139.9 165.2 176.7 175.2 201.4 同比 1.6 37.1 48.7 33.5 18.0 7.0 -0.8 14.9 中国顺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