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壮乡
壮美广西观后感

壮美广西观后感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文化而闻名。
在我的旅行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广西的壮美之处,让我对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将从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美食和旅游体验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自然景观1.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位于广西的北部,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我的旅行中,我有幸乘坐船只游览了漓江,被漫山遍野的奇峰怪石所震撼。
远处的山峦如笔直入云,近处的峭壁如刀削斧劈,而水面上的倒影更是美不胜收。
这片壮美的景色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仙境,让我忘却了尘世间的纷扰。
2. 南宁青秀山南宁是广西的首府,而青秀山则是其享有盛誉的自然景观。
我登上了青秀山的山顶,远眺城市的壮丽景色。
山上翠绿的树木和鸟语花香让我心旷神怡。
此外,青秀山还有各种动植物,孕育着丰富的生态系统。
在青秀山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人文风情1. 壮族风情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壮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
我在广西的旅行中有幸接触到了壮族的文化和风情。
壮族的歌舞、服饰和建筑都展现了他们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在壮族的节日中,我亲眼目睹了壮族人民的热情欢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独特文化。
2. 侗族文化广西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其中侗族是其中之一。
我邂逅了侗族的文化,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民居都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与侗族人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这让我对广西的人文风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美食1. 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广西的特色美食之一,我在旅行中品尝了正宗的桂林米粉。
细腻的米粉配上浓郁的汤底和各种配菜,令人垂涎欲滴。
每一口都带来了不同的口感和味道,让我对广西的美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柳州螺蛳粉柳州螺蛳粉是广西另一道著名的美食。
我在柳州尝试了正宗的螺蛳粉,被其独特的酸辣口味所惊艳。
细嫩的螺蛳搭配辣椒和酸汤,让人欲罢不能。
这是一道让我难以忘怀的美食,也是广西丰富的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旅游体验1. 线路规划在我的旅行中,我提前规划了旅游线路,以充分体验广西的壮美之处。
壮乡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运用

壮乡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运用幼儿教育不应局限在指定的教材、课本,《幼儿园纲要》要求: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挖掘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的对话”。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
1.开展壮乡本土课程的意义忻城县地处广西桂中中部,红水河下游,全县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辖6镇6乡132个行政村(社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8.94%,获评“广西园林城市”。
县内大理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藏量丰富,有“壮乡故宫”美称的莫土司衙署、秀丽的“小三峡”—红水河、遂意神秘湖、周安八寨起义古战场、北更壮族栏杆建筑群等景点。
农业产业有特色,盛产桑蚕、佛手瓜、金银花、珍珠糯玉米,享有“桑蚕之乡”、“佛手瓜之乡”、“金银花之乡”、“珍珠糯玉米之乡”等美誉。
让我们紧紧抓住这本土文化资源,带幼儿走进壮乡,体验古老而纯朴的民风,领略悠久的壮族历史文化底蕴。
二、本土文化实践运用的一些做法(一)创设良好的壮族文化教育环境。
装饰富有壮族传统特色的空间、墙面。
色彩鲜明、富有壮族特色的环境对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以壮族传统文化特色布置教室,唤起幼儿的壮族情感。
通过创设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环境,幼儿会体会到壮族文化的温馨,会萌生对壮族的爱与自豪感。
装饰图案则可采用序列交错、重复变化、完整造型、对称均衡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设计。
门、窗、天花板要充分利用起来,赋予它们浓郁的壮族气息。
如窗户上可以张贴窗花或大幅剪纸作品,或者用线条拉出具有壮族特色的方格窗棂,窗帘可选用壮锦图案布料,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从中获得有关壮族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
此外,走廊、楼梯口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布置。
可以将它们装饰成民间艺术品欣赏台、师幼作品展示台,用来摆放一些民族工艺品,或老师、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还可以装饰成幼儿操作台,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和展示的领地,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成果时的喜悦之情。
我为家乡代言演讲稿南宁

我为家乡代言演讲稿南宁
南宁,这座美丽的城市,是我心中永远的家乡,也是我为之自豪的地方。
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为我的家乡代言。
首先,我要说的是南宁的美食。
南宁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美
食文化,如著名的老友粉、鱼香肉丝、酸辣粉等,都是南宁人引以为傲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口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南宁的美食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成为了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次,我想代言的是南宁的人文景观。
南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有青秀山、南湖公园、南宁会展中心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南宁的自然风光,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南宁的人文魅力。
此外,南宁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壮族的歌舞、侗族的风情等,这些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
最后,我要代言的是南宁的发展成就。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南宁的发展成就让人们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这里工作、生活。
总而言之,南宁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深厚的人文
底蕴和巨大的发展成就。
作为南宁人,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愿意为南宁代言,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愿意为南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宁,我为你代言!。
打造自然人文老城 建设魅力水体壮(新闻稿)

富宁县建设局:张俊电话:0876―6122226邮编:663400打造自然人文老城建设魅力水体壮乡――对富宁县城实施老城区改造的思考和建议2005年11月,在富宁县召开的文山州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原中共文山州委书记张田欣在《走文山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讲话中指出:“特色是一个城镇的活力所在,只有拥有自身特色风格的城镇,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这个思路,富宁县在刚刚召开的中共富宁县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旧城改造,打造水体壮乡”的城市建设思路,这是富宁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州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创新,塑造特色,打造城市精品,提高城市品味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思路的提出,对于富宁县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步伐、打造云南东大门形象,树实树牢柔情富宁、休闲壮乡的城市品牌,实施特色旅游体系开发、实现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平衡新老城区城市功能结构布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宁县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富宁地处中越两国三省(区)十县结合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国境线长75公里,国道323线和正在建设的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重要门户,称为“云南省东大门”。
1992年以前,由于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富宁县城建设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状态,房屋破旧、街道狭窄,“脏、乱、差”现象突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富宁县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坚持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市,以市活商,以商带农”的发展路子,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造云南东大门形象”为目标,狠抓规划,量力而行,1998年启动了声势浩大的首次旧城改造,2000年进行城北开发,2002年实施城南建设,2004年全面推进南北片区协调发展。
城区面积已从1998年1.5平方公里增加到4.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83万人增加到3.8万人,城市化水平从7.5%上升到13.8%。
介绍南宁景点

介绍南宁景点
南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以下是一些南宁的景点介绍:
1.青秀山公园:这是南宁市的一个著名公园,被誉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
公园内有许多山峦,如青山、凤凰岭、帽子岭、雷劈岭等,林木青翠,岩幽壁峭,泉清石奇,云雾翻腾,江环如带。
每个月都有各种花展,还可以骑行、跑步。
2.南湖公园:这是南宁人最喜欢去的休闲游玩地之一。
一般来旅游的大都集中在南湖大桥那里,晚上有五彩灯光的瀑布。
3.民歌湖:民歌湖夜景很美,沿湖的各种餐吧酒吧咖啡厅也各具特色,小资情调十足。
4.广西民族博物馆:这是一座非常有特色、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规模很大,馆内通过大量图片影像和实物全方面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
5.凤岭儿童公园:这是重金打造的陆地和水上综合性休闲娱乐主题公园。
6.地王云顶观光景区:这是276米的绝对高度,可以在上面俯瞰南宁的夜景。
以上只是南宁众多景点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南宁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扬美古镇、南宁动物园、大王滩风景区等。
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能在南宁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倪洪进《壮乡组曲》创作技法研究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倪洪进《壮乡组曲》创作技法研究《壮乡组曲》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由著名钢琴家倪洪进创作。
这部作品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钢琴演奏的技巧,成为了许多钢琴爱好者学习与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倪洪进《壮乡组曲》的创作技法,从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和声与旋律的融合倪洪进《壮乡组曲》中的和声运用功不可没。
在这部作品中,倪洪进运用了许多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和声特点,如五度相生和声、属阶和声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他还融入了现代钢琴演奏的和声技巧,使得整个作品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除了和声外,倪洪进在《壮乡组曲》中还巧妙地融合了丰富的旋律元素。
他运用了许多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传统旋律,如悠扬的竹笛旋律、明快的二胡旋律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古老与神秘的魅力。
他的旋律构思也充满了现代音乐的创新与时尚,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倪洪进在《壮乡组曲》中的节奏与韵律变化也给钢琴演奏者带来了挑战。
他运用了许多特殊的节奏变化和韵律变化,如快速的音符连续、特殊的和弦跳跃等,使得整个作品演奏起来更加富有技巧与挑战性。
这些节奏与韵律变化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更有利于观众的欣赏和理解。
三、结构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倪洪进《壮乡组曲》中的结构与表现形式的统一也是其创作技法的一大亮点。
在这部作品中,倪洪进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与现代钢琴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与统一。
在结构方面,倪洪进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手法,如自由曲式、变奏曲式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古典音乐的韵味。
他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音乐的结构手法,如序曲式、套曲式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表现形式方面,倪洪进也充分发挥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魅力。
他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演奏技巧,如快速的手指技法、多变的音色变化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与具有感染力。
壮乡三月三见闻-人文民俗篇

壮乡三月三见闻-人文民俗篇壮乡三月三见闻-人文民俗篇美在壮乡,美在“三月三”。
“三月三”是展示壮族文化的“盛宴”,激情飞扬的原生态山歌、婀娜曼妙的舞姿、飘香四溢的五色糯米饭、浪漫多情的绣球、精彩纷呈的民族体育竞技……,让人惊喜,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恢弘壮观的“千人竹杆舞”。
上千根竹竿的敲击声随着鼓声节奏一同响起,有如春雷掠过,震撼大地,蔚为壮观。
上千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小伙在竹杆阵内和着鼓声欢起舞,向观众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舞步、不同队形的竹杆舞跳法。
千变万化、大气恢弘的热烈场面,精彩独特、别具一格的精彩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千人竹杆舞”用鼓阵、舞蹈造型与大型竹杆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融入铜鼓、蛙人、师公舞、壮族服饰、竹杆舞等特有的壮族文化元素,再现了骆越民族春耕播种繁衍生息的神奇传说。
大气磅礴的《骆越阡歌》。
壮族风情歌舞剧——骆越文化史诗《骆越阡歌》,是广西首部由壮族本土艺术家倾力打造的壮族大型节日庆典歌舞剧,汇集了壮民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俗文化。
歌舞剧分为“花王节”“牛王节”“三月三”“酒火节”“婚典”五大篇章,以“花王节”为脉络,以壮族“那”(田)文化为主线,以原生态的壮族风情歌舞为表现形式,反映壮族民间文化丰富的内涵,描述壮族骆越文化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悠悠古韵与神秘色彩。
其中有柔美的生命礼赞、原生态的祭祀求雨、壮家人欢快的劳作场面及动情的壮族婚嫁民俗。
展现了壮乡神奇的山水,优美动听的山歌,如诗如画的家园。
歌颂了壮乡人勤劳勇敢、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欢快激烈的“抢花炮”。
有着“东方榄球”之称的“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
抢花炮场上,几十名壮家汉子赤膊上阵,争相拼抢飞散在空中的花炮,有时宁可被十多名队员压在身下,也不让花炮从自己手中抢走。
一片“你追我赶,你扔我抢”的场景。
有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恨不得亲自上场参与其中。
新世纪壮乡傩舞的艺术特色探析

新世纪壮乡傩舞的艺术特色探析新世纪壮乡傩舞在舞蹈动作上具有独特的特色。
傩舞动作优美、灵活,充满力度和节奏感。
舞者舞动的手臂、腿部和腰部都要保持线条的流畅,并通过舞姿的起伏和转折,展现出独特的舞蹈美感。
傩舞还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和舞台形态的变化,通过运用舞蹈基本功的技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舞姿。
这些独特的动作特色展示了壮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世纪壮乡傩舞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傩舞的音乐多以壮族传统乐器为基础,如马头琴、笛子、口弦等。
音乐旋律通常激昂奔放,节奏明快,富有壮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
在表演过程中,音乐和舞蹈紧密配合,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展现出精准的舞蹈动作。
音乐的氛围和节奏感,为傩舞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世纪壮乡傩舞的服饰和面具更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傩舞的服饰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工艺,展现出壮族民间服饰的独特美感。
傩舞还常常使用面具来丰富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
傩舞面具通常由木雕或纸糊制成,造型生动丰满,栩栩如生。
面具不仅可以帮助舞者扮演傩神的形象,还可以突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氛围,增加舞蹈表演的神秘感和戏剧效果。
新世纪壮乡傩舞还具有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
傩舞不仅在祭祀仪式和民间节日中表演,还可以作为舞台演出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壮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单人舞蹈,傩舞还有团体舞蹈、对舞和合唱舞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演出形式,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舞蹈风貌。
新世纪壮乡傩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音乐、服饰和面具等艺术元素的结合,展现了壮乡傩神的形象和风采。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包括独特的舞蹈动作、民族特色的音乐、精美的服饰和生动的面具等。
傩舞的不同表演形式也丰富多样,使其成为壮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壮乡
----上思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蕾及舞鹿
结婚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可是却有一个地方,男方到女方家来迎亲,却招到女方亲朋好友放置各种障碍拦路,还得唱完山歌才能进村,这么新奇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场同期声)在迎亲的路上这些妇女唱的是什么歌,歌里又包含着什么含义呢?
(采访同期声盘清春)
(渐黑)
上思县位于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北麓,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
上思县地貌以丘陵为主,东南北面高山环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总人口23.1万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6%。
在这块美丽的壮乡土地上,有一种天籁之音被大伙广为流传,那就是上思本地的山歌,在这里,山歌的名字通称为“虽蕾”。
(采访同期声虽蕾传承人岳建宵介绍虽蕾有几种唱法)
眼前的这位老人名叫岳建宵,是上思县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已年过70的他,看起来比他实际年纪还要小很多,他说最主要的秘诀是保持心情愉悦,而他保持心情愉悦的方式就是唱“虽蕾”,老人说不管是在做农活,还是干家务,更或在艰苦的“文革”时期,他都不放弃唱“虽蕾”这个爱好。
(采访同期声虽蕾传承人岳建宵唱虽蕾的场合由来)
上思“虽蕾”是上思县壮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唱歌形式,流源已久,在壮族儿女的情怀里,唱山歌最能体现他们内心的想法,所以“虽蕾”的很多内容都跟爱情有关。
(现场同期声两个壮族男儿劳动归来在桥上看见两个壮族女孩对唱的现场同期声)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其实在壮族地区都有一些具有本地特点的山歌,那么上思县的“虽蕾”在唱法上和别地方的山歌有什么区别呢?
(采访同期声虽蕾传承人岳建宵我们这里的山歌没有字数要求,就是把一整件事情给叙述结束,就是说我们的山歌比别的地方都要长,如果故事长的话,可以唱一整个晚上)
除了与别的地方山歌不同之外,上思县的虽蕾在形式上还分有四种,分别是上思县公正乡地区的双保歌;二是上思县的思阳镇、叫安乡等地区的春牛歌,形式为七字上下句,也有四六句以及三五七字句等;三是在上思的平福乡、在妙镇等地区的“虽业”歌,第四个是上思南屏瑶族乡的“嗷嘎”,形式是七字上下句,那么这些歌曲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采访双保歌传承人吴兆年在文化馆操场上拍
摄的,双保歌是2个男的一起唱的他介绍双保歌的特点)(采访春牛歌传承人岳建宵他介绍业歌和春牛歌的特点业歌就是在村口大树下一个一个妇女上去唱的那种)
上思“虽蕾”的主要特征是以通俗易懂的壮族语言为表达形式,唱出人们心中所喜爱或所憎恨的人或事,句句工整对仗,而且讲究平仄、顺口,每句象诗而不同于诗的格律,唱腔圆润,以一唱一和或双唱双和为互唱互和,并且也有众唱众和的形式。
(采访同期声岳建宵徒弟卢虹彬)
除了“虽蕾”,上思“舞鹿”也是上思县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民间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
关于上思舞鹿,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采访同期声上思县文化馆副馆长凌仿)舞鹿是上思壮家少年儿童在春节期间一项有趣的活动。
舞鹿队一般由五六个小男孩组成。
两只小鹿,一人舞一只,可以随时轮换。
三个锣鼓手,均是小锣小鼓小钗。
鹿的组织者由大人担任,名叫东家,鹿身与锣鼓均由东家配备。
鹿头由新编的半截猪笼糊以沙纸而成,鹿角是两根树桠杈,鹿身用白布做成。
鹿头与鹿身都用彩色绘制。
(采访同期舞鹿传承人李参彬)
舞鹿作为上思县民间的一种习俗舞蹈,一般由锣鼓打击
乐伴奏,配以匍匐,定臀小跳,对拜,依次横排拜,碎步转身等动作组成,按四拍,六拍以及散拍的动作起舞。
(传承人现场教小朋友的同期声)
舞鹿一般是在大年初一至十五举行,大年初一一早,舞鹿队伍就给土地庙烧香表演之后,便到附近的村屯给各家各户拜福以迎接新年,舞鹿时,舞鹿人钻入鹿身中,随着锣鼓声雀跃而舞。
有时在庭院里,有时在堂屋中。
大人们把一些硬币零钱当作压岁钱赠与小孩,或掷在地上,或放在鹿嘴旁边,让鹿舔取,表演场面热闹非凡。
而到了正月十五,舞鹿队还要回到土地庙烧香表演才结束,如果是应主家邀请,为主家婚礼、祝寿、小孩满月或进新居等庆贺,则要在鹿头扎红花以示吉庆祥瑞,春节期间舞鹿队要做起鹿封仓的仪式。
(采访同期声游客)
传说,鹿和鹤一样,都是吉祥长寿的生灵,素有仙鹿仙鹤之称,自古以来,因“鹿”与“禄”谐音,所以,鹿又象征着富裕。
在传统的寿画中,鹿常与寿星作伴,以祝长寿。
如今,孩子们扮鹿装鹿向老人拜年,意在恭贺老人新年如意,长寿延年。
(采访舞鹿小孩韦永水)
上思“随蕾”和“舞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壮族祖先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对于认识研究壮民族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仿似天籁之音的“虽蕾”和充满神
秘视觉效果的“舞鹿”却濒临失传。
(采访同期声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雷爱新谈“虽蕾”和“舞鹿”的现状.)
为此,上思县县委县政府也多方出台多项政策,以此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同期声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雷爱新谈“虽蕾”和“舞鹿”保护措施.)
我们也希望,在更多人们的关心和关注下,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虽蕾”和“舞鹿”能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了解,也衷心祝愿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