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取保候审办理程序和法律依据
办理取保候审程序流程

办理取保候审程序流程一、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说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方式,保证自己在案件处理过程中随传随到,暂时不被羁押在看守所。
这是为了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羁押。
二、办理取保候审的一般流程。
(一)申请阶段。
1. 申请人。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他们可能处于被羁押状态,所以更多时候是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比如未成年人的父母等)、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或者辩护人(律师等)来提出申请。
2. 准备材料。
- 申请书:要写清楚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还要写明被申请人(也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基本信息。
重点是阐述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比如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不好,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合羁押;或者案件情节较轻,犯罪嫌疑人没有逃跑、毁灭证据等危险性等。
- 证明材料:如果是以生病为由申请,就要有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等材料;如果是因为案件情节较轻,可能需要提供一些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证据材料,像初步的和解协议(如果涉及到可以和解的案件类型)等。
(二)受理与审查阶段。
1. 受理部门。
- 一般是案件的办案机关受理取保候审的申请,比如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受理,在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院受理,在审判阶段由法院受理。
2. 审查内容。
- 办案机关会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同时,还会对案件的性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等进行全面审查。
他们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可能会再次犯罪、是否会干扰证人作证、是否会毁灭证据等情况。
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涉嫌暴力犯罪且有多次前科,办案机关可能就会对其取保候审申请更加谨慎地审查。
(三)决定阶段。
1. 决定主体。
-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有权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有决定权;在审判阶段,法院可以做出决定。
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
候审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按照一定
的流程履行相关手续,本文将详细介绍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首先,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
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地或者限制居住地,不得变更住所等。
同时,还需要遵守法院或公安机关的监督管理,接受监督人员的检
查和监督。
其次,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积极配合案件的
调查工作,如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出庭应诉等。
在此期间,犯罪
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犯罪,不得干扰案件
的调查和审理。
另外,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按时履行相关的
诉讼程序,如应到案件的开庭审理、听取判决等。
在此期间,犯罪
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保持联系畅通,及时接受法院或公安机关的通
知和传唤。
最后,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参加违法犯罪活动,不得接触受害人或证
人等。
同时,还需要遵守法院或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如不得变更
居住地、不得与他人串供等。
总的来说,取保候审后的流程是一个严格的法律程序,犯罪嫌
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案件的调查和审理,不得违法犯罪,不得干扰司法公正。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案件的顺
利进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2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2目录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三章回避第四章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第五章证据第六章强制措施第一节拘传第二节取保候审第三节监视居住第四节拘留第五节逮捕第六节羁押第七节其他规定第七章立案、撤案第一节受案第二节立案第三节撤案第八章侦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三节询问证人、被害人第四节勘验、检查第五节搜查第六节查封、扣押第七节查询、冻结第八节鉴定第九节辨认第十节技术侦查第十一节通缉第十二节侦查终结第十三节补充侦查第九章执行刑罚第一节罪犯的交付第二节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第三节剥夺政治权利第四节对又犯新罪罪犯的处理第十章特别程序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第二节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第三节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第四节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第十一章办案协作第十二章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办理第十三章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第十四章附则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1.了解取保候审的条件和规定: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取保候审的条件
和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在开始申请之前,个人需要了解所在地的相关法律
法规,以确保符合申请标准。
4.申请提交:一旦申请人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材料和文件,可以将其提
交给法院或其他相关机构。
申请文件通常包括一份正式的书面申请(由律
师代表或个人自行填写)和所有的支持文件和证据。
有些地区也可能需要
申请人缴纳一定的申请费用。
5.审查申请:一旦申请提交,法院或相关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查。
他
们会对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文件进行核实,并对其符合条件的程度进行评估。
此外,法院还可能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或文件,以支持其申请。
6.司法决定:最终的取保候审决定由法院根据申请人的情况、案件的
性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作出。
如果申请被接受,申请人将被取保候审,并
获得相关限制和条件的指示。
如果申请被拒绝,申请人可能需要寻求其他
法律措施或进行上诉。
7.遵守和履行条件:一旦申请成功并获得取保候审的决定,申请人需
要遵守所制定的限制和条件。
这可能包括每周定期报到、禁止离开特定地
区或国家、不接触指定人员等。
违反这些条件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并
可能面临其他法律后果。
总结起来,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包括了了解条件和规定、寻求法律顾问、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申请、审查申请、司法决定和遵守履行条件等步骤。
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因此申请人应该确保详细了解本
地的法律法规并遵守相关的申请程序和要求。
解除取保候审办理流程和程序是什么?

解除取保候审办理流程和程序是什么?解除取保候审办理流程是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审核同意后解除。
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
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解除取保候审办理流程和程序是什么?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出现违反义务的情况。
2、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3、若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4、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
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办案人员要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
如果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办案人员还要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
至此,解除手续办理完毕。
二、哪些情况下适用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被执行取保候审嫌疑人要遵守哪些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取保候审的流程

取保候审的流程候审拘留即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机关尚未作出刑事立案决定之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以保证其不逃避返回案件有关的工作单位或者不作影响案件侦查的行为。
以下是取保候审的流程。
一、取保候审申请的提交当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刑事拘留后,其家属或者代理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取保候审申请。
申请中需要详细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住址、家庭状况、职业等,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申请材料的审核相关部门会对取保候审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包括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
审核包括赴案召见、商场调查等手段,以评估犯罪嫌疑人是否适合取保候审。
三、取保候审的审批审核通过后,相关部门将提交审批程序,由审批机关根据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审批程序需要层层上报和审议。
四、取保候审的约定一旦取保候审得到批准,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或代理人需按照有关规定签订《取保候审保证书》并缴纳相应的保证金。
保证金的数额根据案情、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以及法律规定的最低和最高额度来确定。
五、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需按照约定到案指定的地点报到并配合做好案件相关的工作,否则将会受到保证金被没收的处罚。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不得跳出所指定的范围。
六、取保候审的监管和保留直接强制措施侦查机关会对取保候审期间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管,包括在随时监控并控制其行动,以防止其潜逃或破坏证据等行为。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犯新罪或者具备其他取保候审条件不适用的情形,侦查机关有权撤销取保候审决定,并采取强制措施。
七、取保候审的解除如果在侦查期限内,侦查机关作出了刑事立案决定,犯罪嫌疑人会被解除取保候审。
同时,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提交逃匿,销毁证据等行为,也将解除取保候审。
八、取保候审的特殊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急需救治,或者妇女在怀孕或哺乳期间等情况下,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取保候审作适当调整和特殊安排。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5)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5)18-07.解除取保候审1.解除条件。
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2.解除程序。
解除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依照以下规定办理,但变更为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的,或者移送审查起诉后人民检察院继续取保候审或者变更保证方式的,取保候审自动解除,不再办理解除手续。
自动解除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义务或者退还保证金;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依法处理。
(1)呈批。
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解除取保候审的,办案部门制作《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内容包括:简要案情及立案侦查情况,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取保候审的基本情况,拟解除取保候审的理由,决定解除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等。
(2)批准。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解除取保候审的,办案部门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
(3)送达。
侦查人员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交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执行机关或者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送达被取保候审人,让其在副本上签名(盖章)、捺指印,填写收到日期;有保证人的,将《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送达保证人。
执行机关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副本退回决定解除取保候审的机关,由决定机关存入诉讼卷。
参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章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1-56条、第58条、第60条、第65条、第7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4页《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98年5月14日公安部令第35号)第63-93条、第134-138条《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公通字〔1999〕39号)第2-26条《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高检会〔2000〕2号)第1-9条《关于如何没收逃跑犯罪嫌疑人保证金问题的批复》(公安部公复字〔2001〕22号)《关于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终止审理或者判决无罪的案件公安机关已采取的取保候审是否合法及应否退还已没怍的保证金问题的答复》(公安部法制局公法〔2003〕259号)《刑警办案须知》(公安部刑侦局公刑〔2006〕1114号)第218-245条第十九章监视居住19-01.监视居住的条件对已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监视居住:(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7)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
解除监视居住的相关法律法规

解除监视居住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17⽇修订)第五⼗⼋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被告⼈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个⽉,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有关单位。
第七⼗五条犯罪嫌疑⼈、被告⼈及其法定代理⼈、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被告⼈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对于⼈民法院、⼈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民法院、⼈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被告⼈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8年12⽉16⽇最⾼⼈民检察院修正)第七⼗⼆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
第七⼗三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审核,检察长决定。
第七⼗四条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机关,并将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
第七⼗五条犯罪嫌疑⼈及其法定代理⼈、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认为监视居住超过法定期限,向⼈民检察院提出解除监视居住要求的,⼈民检察院应当在七⽇以内审查决定。
经审查认为超过法定期限的,经检察长批准后,解除监视居住;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书⾯答复申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98年5⽉14⽇修正)第⼀百零⼆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负责执⾏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法律⽂书和有关材料,核实被监视居住⼈后,及时指定被监视居住⼈住处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执⾏。
犯罪嫌疑⼈、被告⼈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的,执⾏监视居住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原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除取保候审办理程序和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与及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呢?下文根据相关的法条分析,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种法律手续等,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1.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查,看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存在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
2.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种法律手续。
如果你儿子符合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承办人应当写出《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3.解除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约束。
第二十条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第二十一条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也没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审、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执行刑罚的同时,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应当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银行如数退还保证金,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
执行机关应当及时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退还保证金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其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第二十二条在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已经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移送至审查起诉或者审判阶段时,如果需要继续取保候审,或者需要变更保证方式或强制措施的,受案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
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对继续采取保证金方式取保候审的,原则上不变更保证金数额,不再重新收取保证金。
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受案机关仍未作出继续取保候审、变更保证方式或者更强制措施决定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受案机关。
受案机关应当在原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和移送案件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