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策略_易丽婧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1. 引言1.1 自由贸易港的定义自由贸易港是指在指定的区域内,享有特殊的税收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进驻,开展贸易和物流活动的地区。
自由贸易港通常设立在海港或空港周边,便于货物的进出口和转运。
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贸易便携化和贸易多元化,提升区域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政府在海南岛设立的自由贸易港,旨在推动海南岛经济发展,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海南投资兴业。
海南自由贸易港享有特殊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如零关税、自由兑换货币、简化贸易手续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贸易和物流环境。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望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还有望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等地区的贸易合作平台,促进地区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1.2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背景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的第12个自由贸易港,于2021年4月开放,标志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和岛屿省份,地处东南亚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设立,旨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海南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港口物流作为海南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发挥着关键作用。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具有诸多优势,例如依托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搭建内陆与海洋经济的桥梁,加速亚太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海南港口物流的发展策略也应当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相契合,立足长远发展,实现开放合作,实现高效快速的物流体系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为海南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海南港口物流的发展路径将在未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海南港口物流现状分析海南岛是中国南海的一个热带岛屿,地处东经108°36′—111°03′,北纬18°10′—20°10′,形如一片翡翠镶在南海之中。
自贸区背景下海南港口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

自贸区背景下海南港口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一、概述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海南的港口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产业将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自贸区背景下海南港口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二、海南港口产业发展现状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海南的主要港口包括海口港、阳江港、三亚港等,其中海口港是海南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具有深水良港优势。
随着自贸港政策的落地,海口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新建了多个现代化码头和航道,提升了港口的货运和航运能力。
2.港口业务发展海南港口业务主要以货物进出口贸易和客运业务为主。
随着自贸区政策的落地,海南港口的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亚港等港口也在发展客运业务,在接待国际游轮和邮轮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3.服务功能提升除了传统的货物装卸功能外,海南港口还不断拓展其服务功能。
海口港新建了国际邮轮母港,成为国际邮轮的必到之地,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4.港口产业形象提升自贸港政策的实施,为海南港口的产业形象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
海南港口逐渐走向国际化,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海南开放发展的窗口和支撑。
三、海南港口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海南港口产能过剩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规模化发展,使得部分港口产能出现了过剩现象。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港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港口物流运输成本高由于海南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港口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港口业务的竞争力。
如何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港口业务的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港口业务多元化不足目前,海南港口的业务主要以货物进出口贸易和少量的客运业务为主,并未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如何拓展港口业务,增加业务多元化,提升港口综合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海南港口产业发展优化策略1.加强港口产能调整对于产能过剩的港口,需要加强产能调整,统筹规划港口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海南省港航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海南省港航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海南省四面环海,省内经济属于典型的岛屿型,对外依存度高,最大特点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物流成本较高。
水路运输是海南省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全省进出岛货运量的90%和客运量的40%以上通过水运完成。
在海南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中,港航业具有重要的基础、先导和枢纽作用。
如果没有以此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交通支持,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十分困难。
因此,港航业对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劲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做大做强海南港航业,无疑是海南省克服空间阻隔,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海南港航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其建立面向东南亚的港航市场的进程。
1货源不足是影响海南港航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海南岛是我国第2大岛,因琼州海峡与内地相隔离,往返内地交通不便,加上自然资源丰富,与内地货物往来不频繁,且数量有限,加之人口数量少,生活、消费需求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外向型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以自给自足为主,货源生成需求不足,航运需求不旺盛;其港口和航运属于典型的外向拉动型,而非内需增长需求型。
因此,长期以来,海南港航业因货源不足、需求缺乏而发展缓慢。
建省以来,海南通过多方途径发展经济,港航业也随之逐渐发展,但受经济总量小、人口数量少、港口腹地范围狭窄、工业不发达等因素制约,港航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长期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2006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万t,而当时其他沿海地区港口发展迅猛,全国亿吨港口已达12个。
海南港航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海南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等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动物流业和港航业的发展。
海南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2009年实现万t的净增长。
在海南省多方努力、多渠道发展经济的背景下,海南港航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货源不足问题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总体方案解读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总体方案解读
本文旨在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总体方案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该方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
引言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政府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而制定的重要文件。
该方案的出台旨在推动海南成为开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方案主要内容
1. 产业发展:方案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具体举措,旨在培育海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2. 金融创新:方案强调加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
3. 开放体制:方案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 法治保障:方案明确了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化水平的目标,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参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方合法权益。
主要目标
1. 建设自由贸易港: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海南自由贸易
港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海南向国际贸易和经济中心迈进。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服务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等
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海南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金融支持: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
4. 提升法治水平: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提
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法治化水平。
结论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总体方案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制定了清晰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该方案,海南才能够实现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_张甜甜

2015年第37卷第3期总第249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物流论坛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5.03.003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张甜甜,马尹佩(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海南儋州571737)【收稿日期】2015-01-20【作者简介】张甜甜(1994—),女,大学本科,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摘要】海南省是位于我国最南端的一个岛屿海洋大省,其典型的岛屿经济类型使市场、技术、设备和人才等资源都需要岛外补给。
近几年,海南港口发展迅速,港口的运作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港口的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港口已经成为海南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中从海南港口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对海南港口做了详细的剖析,最后展望了海南省港口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海南;港口;现状分析;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5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03-0008-03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ort Development in Hainan□ZHANG Tian -tian ,MA Yin -pei (School of Applie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571737,China )【Abstract 】Located at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China ,Hainan province imports most of its needed resources such as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talents because of its typical island economy.In the past few years ,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ome ke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Hainan port indust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ainan port industry is now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sustaining Hainan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ainan port industry is made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difficulties lying ahead followed by an outline of the recent trends and prospect.【Key words 】Hainan ;port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1引言作为沟通国内外贸易的枢纽,港口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环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升级策略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升级策略汪苗苗(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港口是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为海南省各个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未来日益增长的经济贸易活动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对海南港口物流提出更高的物流服务要求。
近年来,海南港口物流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海南港■口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贸港建设需求,提出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海南整体港口物流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海南港口;港口物流;货物吞吐量中图分类号:F55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2-0006-03沿海港口是国内外沿海地区之间发展交通与贸易的主要枢纽,沿海港口在全球性经济贸易与运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沿海港口城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各沿海城市物流业发展产值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020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可以推动海南实现“以港带区、港区 联动”的发展目的,进一步实现自贸区与自由贸易的深度融合。
海南作为典型的岛屿型经济体,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海运是对外贸易、物资进出的主要运输方式,约98%的进出岛货物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
2020年1〜2月海南港口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26.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贸易总值为47.5亿元人民币,进口贸易总值为79.2亿元人民币。
未来日益增长的经济贸易活动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对海南港口物流提出更高的物流服务要求。
通过对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海南港口物流升级策略,以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需要,实现海南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

1引言1.1 研究的背景物流活动因产品交换开始浮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货物运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在所有物流活动中,港口物流活动占领很大的比例,对于海南省来说,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端,海南同时也是中国惟一一个位于热带的省份,海南在东面和南面分别和台湾、香港相邻,四面挨近港口,又属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区之内,与国际经济市场东南亚相接壤。
海南省内沿海港口有大小港口数十处,在港口资源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利用港口发展物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对于海南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港口物流向来占领着重要的位置,港口物流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海南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解决了海南大量的人口就业上的问题。
海南的港口数量相对较多,比较重要的包括海口港、三亚港等,它们在物流发展中占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笔者就海南主要港口的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所阐述的有关于海南的发展问题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鉴国内外在物流方面发展比较成功的经验。
通过本研究,找出影响海南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因素和提出对策建2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2.1 海口港海口港在海南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海南岛的北部海岸线。
海南省通过海口港对外进行各种运输与海外贸易,通过海口港与多个国家建立贸易来往。
除此之外,因为拥有优美的风景,海口港也是旅游胜地,每年游客往来量在140 万摆布。
海口港不单单指一个港口,他由马村港、秀英港、海口新港组成。
明确的组成结构进而实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统一来进行管理经营。
因此取得了不断进步。
在 2022 年时其集装箱的往来量达到了 134.66 万摆布,比去年增长了15.2%。
并且 2022 与 2022 年也有不断地增长。
到 2022 年突破到 140 万标箱往来。
如此快速的增长,达到了市政府指定的全年吞吐量的目标。
因此货物的吞吐量在一个港口业务往来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
海南省港口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海南省港口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策略作者:王欣桐蒋国洲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6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F55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2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港口作为海上运输的交通枢纽,是国家和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开放窗口。
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从海南港口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港口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港口发展经验,提出海南港口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海南港口经济经验策略分析一、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概况海南省全省海岸线1528公里,有68个天然港湾,其中大部分港湾可以建设港口,拥有发展港口城市和外向型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海南已开辟24个港口,随着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推进了洋浦港、海口港等港口工程扩建,全省形成了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亚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的格局。
海南港口群面向东南亚,辐射北部湾和东南沿海地区,是南海的海上门户,在“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014年海南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6.71万箱,同比增长22.06%;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8亿吨,同比增长8.38%。
海南正向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的目标迈进。
目前,海口港集装箱已开通28条内贸航线,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东北沿海主要港口及长江水系主要港口,海口港成为目前环北部湾六个港中,第一家年吞吐箱量突破百万标箱的港口,由此奠定了海口港作为环北部湾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二、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物流服务功能薄弱,临港工业发展滞后海南港口物流服务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网络。
临港工业发展滞后是影响港口物流服务功能薄弱的主要原因。
海南临港工业区的建设还在逐步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发达的临港工业区作为依托,港口物流业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的不完善是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经济浅析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策略易丽婧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是海南省成功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现状,从中找出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南省发展港口经济应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立区港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大型航运企业;建设智慧型港口、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重视航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港口经济;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491-02一、海南省港口发展概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特别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港口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港口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临港产业也快速发展。
目前海南省已形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格局。
截止2014年底,海南省拥有生产性泊位1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6个,总通过能力1.5亿吨,当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总量1.4亿吨,旅客1361万人次,集装箱162万标箱,汽车滚装378万标辆。
从《海南省主要港口近年货物吞吐量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海南省近五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提升,其中海口港发展尤为突出。
(见表1)二、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海南省港口经济与其他沿海省份仍然差距较大,仍未达到第三代、第四代现代化港口的要求,港口发展较为落后的总体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许多问题制约着海南港口竞争力的提升和港口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港口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全面建设,海南的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深水泊位相对较少,港口航道的专业化不足,降低了航运物流的整体效率。
截至2014年底,全省建成的1万至2万吨级泊位较多, 但5万吨级及以上公共码头泊位还仅有少数几个。
此外海南港口还存在着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未能实现多式联运的问题。
(二)港口直接经济腹地小,临港工业欠发达港口的经济腹地是指港口集散货物及旅客的范围,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基础。
海南省是一个岛屿省份,直接经济腹地仅限于岛内,经济总量较小,总体经济水平仍比较落后,产业基础依然薄弱,临港经济尚不发达,而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仓储园区的形成也较为滞后。
因此,港口和园区的联动发展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港口与产业、经济、城市功能之间也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港口功能划分不明确,港口间存在无序竞争由于经济腹地有限,以及港口功能划分不明确等因素,海南省各大港口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的局面,仍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甚至通过不断压低价格来争夺为数不多的货源,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海南港口群在泛北部湾港口群中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航运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海南省港口的资源整合、明确港口功能划分已是势在必行。
(四)泛北部湾港口群竞争激烈泛北部湾港口群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最便利的中转站,也是中国大西南地区的货物通往东盟国家的最佳通道。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功能趋同,多年来各港口之间一直竞争激烈。
与竞争对手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广东的湛江港等港口相比,海南港口在总体规模、管理技术、信息化水平、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均相对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五)港口信息化程度较低,配套功能单一海南省港口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网络协同等问题,使得信息难以共享,运作效率较低。
同时,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较低,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装卸、仓储等业务,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配套功能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业务的需求,制约了海南发展成为区域航运枢纽中心的进程。
(六)航运专业人才短缺目前海南航运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航运物流知识,对国内外航运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不足,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海南航运业发展的短板。
三、海南省港口经济发展应采取的策略(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为促进海南港口健康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海南港口的综合竞争能力,海南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资源整合。
2015年初,海口、洋浦两大港口已签署港口资源整合合作协议,应以此举为契机,加大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建设,并逐步铺开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实现海南省港口发展从各港独自为政向全省“一盘棋”格局的转变,争取建成以洋浦港、海口港为核心,以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为重要港口的现代大型组合港。
(二)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立区港联动机制表1 海南主要港口近年货物吞吐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份总计海口港三亚港八所港洋浦港其他沿海小港20109662577020089328254420111090565492049973101542012117927271215106832251320131013054241401685288020141416489152261400352598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年鉴2015》带农业、海洋装备制造、水上飞机制造、电力工程、海水化淡等。
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海口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区港联动机制,发挥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与港口的联动作用,促进港口向多功能、集约化发展,让港口与产业、经济、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大型航运企业海南应充分发挥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试行更为开放和宽松的船舶登记制度,吸引国际船舶到海南登记注册,争取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入驻海南。
通过大型航运企业的航线网络和客户资源,可以为海南港口带来货源,同时也可以增加海南港口的航班密度,拓展国内外航线辐射范围;此外更多国际班轮航线的开通,将吸引国内云贵川等西南省份的货物经海南港口中转出口,从而弥补海南经济腹地不足的先天劣势。
(四)建设智慧型港口,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港口发展的需求。
海南港口必须向新加坡、香港等著名港口学习,加快港航业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港航企业、货主、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海事、口岸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网络协同办理业务,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积极推动传统港口向第三代、第四代展高附加值的国际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集装箱租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五)重视航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人才促发展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保障。
当前,海南航运业正值快速发展时期,亟需大量港航专业人才。
政府首先应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港航专业人才落户海南。
同时要强化校企合作,争取在本地院校开展航运物流专业课程,并学生安排到航运企业进行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外,还要加强对现有港航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
航运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产业,通过培训可以使相关人员掌握最前沿的航运物流技术和航运企业管理经验,促进航运业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1]任兴源.21世纪中国港口发展的策略思考[J].中国港口,2000(7).[2]张国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港口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国情国力,2015(3).[3]李玉凤,徐冠宇.海南省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7).作者简介:易丽婧(1983-),女,湖南衡阳人,现工作于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的是能将资源全面整合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随着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郑州航空港区对技能人才培养与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等方面的高端人才需求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这种高级能、高素质的应用人才的匮乏已然成为制约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桎梏。
三、Apportunites ( 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为郑州打造国际化商都开启了多维度合作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将构造多边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各种区域合作的平台,这必将为郑州发育成国际商都提供强大的复合驱动。
将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建设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之中,为港区经济的发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获得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资源及行业发展要素,同时又为郑州航空港区内产品拓展市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为郑州融入世界经济的找到了一个关键突破口。
2.新常态助推郑州航空港建设开启新征程航空港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港发展的关联产业形成的一种高端产业形态,要求的产业类型层次高,有航空偏好性、附加值高这些特点。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高端产业、新型业态发展方向的支持,十分有利于港区的建设发展。
新一轮改革将会释放新的动力,全方位开放,特别是国家重视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这对航空区域建立开放型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国际化的航空都市来说非常有利。
四、Threats(威胁)1.区域竞争加剧 区域格局面临转变2014年,我国“千万级机场俱乐部” 成员24家,但是中西部地区进入“3000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机场只有成都双流机场一个。
2014年,在国内各机场中,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8.3%,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1.3%。
郑州新郑机场既面临国外机场的强大压力,又面临国内机场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郑州航空港区要有很大的发展,必须在结构上、产业发展层次上要有非常大的提升,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2.来自各方运输方式的冲击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一系列的通讯、能源等互联、互通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已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辐射省辖市的1小时交通圈和辐射周边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再加上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实行常态化运营,使得航空运输在中远距离的快速运输优势不断削弱,这些都给航空物流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五、结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发展临空经济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
实验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改善弱势条件,做大做强航空货运,构建特色临空产业体系,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1]和伟.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13(11).[2]任秀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J].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2014(6).[3]骆漫.基于swot分析的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5).作者简介:曹 莉(1980-),女,河南洛阳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