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疯狂作废发票.

合集下载

定额发票销毁原因范文

定额发票销毁原因范文

定额发票销毁原因范文英文回答: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quota invoices: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quota invoices. Firstly, quota invoices are only valid for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Once the validity period expires, these invoices become useless and need to be destroyed. This is done to prevent any misuse or fraudulent activities using expired quota invoices.Secondly, there may be errors or mistakes on the quota invoices that make them invalid or unusable. For example,if there are incorrect details such as wrong amounts or incorrect billing in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stroy these invoices and issue new ones with the correct information.Furthermore, quota invoices may need to be destroyeddue to changes in business operations or policies. If a company decides to change its invoicing system or adopt new technologies, the old quota invoices may no longer be compatible or necessary. In such cases, it is morepractical to destroy the old invoices and start using the new system.Another reason for the destruction of quota invoices is to maintain confidentiality and protect sensitive information. Quota invoices often contain confidential business details, such as pricing information, customer details, and trade secrets. When these invoices are no longer needed,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properly destroyed to prevent any unauthorized access or misuse of this sensitive information.In conclusion, the destruction of quota invoices is necessary for various reasons, including the expiration of their validity period, errors or mistakes on the invoices, changes in business operations or policies, and the need to protect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中文回答:定额发票销毁的原因:定额发票销毁有几个原因。

发票管理存在的风险与措施

发票管理存在的风险与措施

发票管理存在的风险与措施
发票管理涉及到财务和会计等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与发票管理相关的风险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虚假发票:
风险:可能存在制作或伪造虚假发票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损失。

措施:引入有效的发票验证和审批流程,使用数字化系统记录和存储发票信息,以及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关系。

二、错误发票:
风险:发票上的错误,如数量、价格、税率等错误,可能导致支付错误的金额。

措施:实施仔细的审查程序,使用自动化系统进行核对,培训财务团队以提高发现错误的能力。

三、滞后发票:
风险:延迟收到或处理发票可能导致账务不准确,影响财务决策。

措施:确立清晰的发票接收和处理流程,定期监控未处理的发票,使用自动提醒系统。

四、发票丢失:
风险:丢失发票可能导致无法提供对账、报销或税务要求的证明。

措施:使用电子化的发票管理系统,实行备份和存储政策,确
保发票得到妥善保存。

五、合规性问题:
风险:发票未符合法规和税收要求可能导致罚款或法律问题。

措施:确保发票符合当地法规和税收法规,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

六、信息安全:
风险:纸质或电子发票的信息可能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窃取。

措施:引入加密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

通过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使用技术工具和加强员工培训,组织可以降低与发票管理相关的风险,确保财务和会计过程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发票作废勿任性,后果很严重【税收筹划技巧方案实务】

发票作废勿任性,后果很严重【税收筹划技巧方案实务】

只分享有价值的经验技巧,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发票作废勿任性,后果很严重【税收筹划,税务筹划技巧方案实务】
发票作废的正常原因
1. 开具错误
2. 销货退回
3. 销售折让
4. 服务中止
发票作废的非正常原因
1. 恶意隐瞒收入
2. 恶意串通,销售方违规作废,接票方虚列成本
3. 涉嫌虚开发票等
发票作废的正常原因大家是比较好理解的,着重给大家摆一摆发票作废的非正常原因!
1.恶意隐瞒收入
这其实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比如一家小个体当月发票已经开具了31000啦,为了不上税,老板与顾客协商将已开具的票作废,下月重开,将当月发票开具金额降入30000以下,达到不上税的目的。

2.恶意串通,销售方违规作废,接票方虚列成本
销售方与接票方在有真实业务的前提下恶意串通,销售方将开具的部分发票违规作废(未收回发票联),接票方将发票联虚列成本,达到偷税目的。

3.涉嫌虚开发票
部分违法企业从事虚开发票勾当,但为了避免出现税收风险疑点或者销售额、税负异常波动引起税务机关怀疑,将部分发票进行作废,以平销、微利达到虚开发票的目的。

税务机关的查处方式。

财税实务:专用发票开具作废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建议

财税实务:专用发票开具作废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建议

专用发票开具作废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建议
在金税工程专用发票数据采集中,国税基层部门普遍反映专用发票作废率偏高,一般情况下不低于5%,有的月份甚至高达10%以上。

通过分析专用发票作废高的原因,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强化专用发票开具管理。

 一、专用发票作废的主要原因
 经调查,产生作废专用发票的主要原因有:
 (一)正常作废。

纳税人在开具专用发票过程中,因录入错误、原始信息有误等原因,造成开具专用发票作废,纳税人在防伪税控系统内进行作废,经报税系统,转入交叉稽核系统。

经调查,正常作废发票占作废发票总量的70%左右。

 (二)因空白发票缴销造成作废发票。

由于税收征管系统不允许退票,造成纳税人只能通过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对税务机关缴销的专用发票进行作废处理,增加了交叉稽核系统中作废发票数量。

经调查,此类作废发票一般占作废发票总量的18%左右。

 (三)新办企业和变换开票人员的企业,由于开票人员操作不熟练,调整打印错误,也经常出现作废发票的情况。

经调查,此类作废发票占作废发票总量的10%左右。

公司发票管理制度问题

公司发票管理制度问题

公司发票管理制度问题一、问题背景发票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交易的重要凭证。

良好的发票管理制度能有效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避免财务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公司的发票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公司发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1. 发票丢失发票作为公司的重要凭证,一旦丢失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按时报销或遭受税务查处。

在公司管理中,发票丢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2. 发票造假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伪造公司的发票,造成公司财务损失,并影响公司的声誉。

发票造假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

3. 发票管理混乱由于公司规模较大或管理不当,发票管理可能会变得混乱,导致发票的索取、存储、归档等环节出现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还可能造成公司财务风险。

4. 发票使用不当有些员工可能会滥用公司的发票,用于私人消费,导致公司财务损失。

同时,一些员工可能会不了解发票的正确使用方式,导致公司税务风险增加。

5. 发票报销流程复杂在一些公司中,发票报销流程可能会过于繁琐,需要经过多重审核批准,导致报销周期延长,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6. 发票存储方式不当公司可能没有建立合理的发票存储体系,导致发票难以查找和管理,给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三、问题解决方案1. 规范发票管理制度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发票的索取、存储、使用、归档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责任人,规范发票管理行为。

2. 强化发票保管和审核公司应建立安全有效的发票保管制度,将发票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明确谁有权限使用和处理发票。

同时,对发票进行定期审核,防止发票丢失或被滥用。

3. 提高员工发票管理意识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发票管理培训,使员工了解发票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增强员工对发票管理的重视度。

4. 简化报销流程公司应优化发票报销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报销效率,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并减少员工的工作负担。

企业为何疯狂作废发票

企业为何疯狂作废发票

企业为何疯狂作废发票?2户企业从2014年7月注册成立到今年5月5日,合计作废发票5398份,作废金额高达5.71亿元犯罪嫌疑人避开常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将视线对准监管相对薄弱、量刑相对较轻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采取月初领票开具,月底打印开票清单用于次月领票,报税申报时作废电子信息的方式虚开,基本规避了目前税务机关常规的监管措施。

由于发票月底才作废,收票企业当月底前通过国税局网上系统查询发票状态正常便入账,隔月一般不会重复查询。

在不定期风险排查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也很难发现异常。

今年5月4日,桐乡市国税局政策法规部门的税务人员在专项风险排查中发现,某建材公司每个月领用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由25份逐渐增加至400份,但是,发票领用数增加后,该公司申报销售收入与之前相差不大。

这一异常情况立即引起了税务人员的警觉,经过进一步查证发现,该公司2014年7月才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陆某是江苏省泰兴市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几乎每个月月初都有领用发票的记录,但奇怪的是,一到月底,该公司就会通过开票系统将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大量作废,此举显然不符合经营交易常规。

为何开了发票又作废,而且数量金额突然剧增?带着疑问,桐乡市国税局随即对全市企业开票情况展开全面排查。

另一家建材公司就此进入了税务人员的视线。

同样于2014年7月注册成立的某贸易公司,大量作废发票的做法与某建材公司如出一辙。

税务人员向票面上的部分受票企业询问核实,证实了他们收到的确为已通过系统作废的发票。

税务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截至今年5月5日,2户企业从成立开始合计已作废发票5398份,作废金额高达5.71亿元。

这2户疯狂作废发票的企业背后到底有何牵连?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税务人员初步判断,这些被作废的发票可能涉嫌虚开,一起以“建材贩子”为中间人的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件开始浮出水面。

企业实际经营者到底是谁?使用虚假身份的犯罪嫌疑人再次前来购票时,税务人员不动声色地确认了其长相等信息根据案件情况,桐乡市国税局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将案件移交至稽查局。

严查作废发票!税务局刚明确!即日起,发票必须这样作废,否则罚款比税多!

严查作废发票!税务局刚明确!即日起,发票必须这样作废,否则罚款比税多!

严查作废发票!税务局刚明确!即日起,发票必须这样作废,否则罚款比税多!一公司因作废了两张发票引起了税务机关长达10个月的稽查:最终定性:对该公司开具的2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定性为违规作废行为,造成的少缴税款的行为定性为偷税!不仅需要补缴增值税、所得税,还需缴纳高额罚款及滞纳金。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作废发票?什么情况不能作废?发票作废有哪些红线不能碰?违规作废发票有啥后果?今天我们一起说说!注意了!发票作废风险巨大!很多企业一到月底,发现进项不够了,就开始大量作废发票,认为反正税务是以票控税,作废发票降低销项似乎是最明显的节税方式。

殊不知,现金税四期+增值税风险防控预警系统+大数据,只要你敢违规作废,税局就敢查你!违规作废票风险巨大,严重的可能会移送司法机关!(1)补缴税款(2)加收滞纳金(3)罚款(4)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警惕!发票作废这4个风险点赶紧自查1.免征额附近大量作废发票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号规定,原小规模免征额为月10万或季度30万,现小规模免征额调高到月15万或季度45万。

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额就随着免征额临界点浮动,人为控制开票额作废发票,这样不想引起税局的注意都难。

已有公司因在临界点作废发票被税局稽查:2.小规模认定标准附近,作废发票根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是年销售500万元以下,只要销售额超过500万就会被税务局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

很多纳税人为了享受小规模优惠,人为的作废发票以控制销售额不超过500万,以后再这样操作,小心被税局秋后算账!3.大额或大量作废发票一般情况下,企业作废发票情况是比较少的。

如果突然在某个月大额或大量作废发票,税务很可能怀疑企业有可能隐瞒收入、恶意调整销售税少交税款的可能性!4.作废发票和重开发票一模一样税务都是大数据比对!千万别把开发票、作废发票当儿戏!发票代码、号码、金额、税额、价税合计、开票日期、销货单位名称及纳税人识别号、购货单位名称及纳税人识别号、受托方纳税人地址、开户银行、银行账号和委托方纳税人开户银行、银行账号,这些都是比对的重点。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的原因说明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的原因说明

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的原因说明1.发票填写错误: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开具时,需要填写一些核心信息,如购买方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开票日期、货物或劳务名称、数额等。

如果这些信息填写错误,超过了一定的错误数额,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国家税务机关有权作废该发票。

2.发票伪造: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税收监管,会伪造发票来虚增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成本,以此减少应纳税额。

国家税务机关对这种违法行为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一旦发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刻作废并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3.发票遗失或丢失:企业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后,需要妥善保管。

如果发票遗失、丢失或被盗,企业应及时向国家税务机关报备,并申请作废该发票。

国家税务机关在核实情况后,可以为企业重新开具一张新的发票,同时作废之前的发票。

4.发票超过有效期限: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效期限通常为6个月。

一旦发票超过有效期限,国家税务机关将不再承认该发票的有效性,企业需要申请作废并重新开具一张新的发票。

5.发票与实际交易不符:增值税专用发票要求与实际交易情况一致,包括货物或劳务的名称、价款、税额等。

如果存在虚报发票、虚开发票等行为,国家税务机关将予以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发票涉嫌违规操作:企业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如使用专门的发票打印设备、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等。

如果企业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如擅自改变发票内容、私自印制发票等,国家税务机关将有权作废发票并追究相关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作废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项重要的纳税监管措施,其实质是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票行为进行监控和约束,以保证税收的公平合理。

企业在开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发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导致发票作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为何疯狂作废发票?
2户企业从2014年7月注册成立到今年5月5日,合计作废发票5398份,作废金额高达5.71亿元
犯罪嫌疑人避开常见的增值税专用发
票,将视线对准监管相对薄弱、量刑相对较轻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采取月初领票开具,月底打印开票清单用于次月领票,报税申报时作废电子信息的方式虚开,基本规避了目前税务机关常规的监管措施。

由于发票月底才作废,收票企业当月底前通过国税局网上系统查询发票状态正常便入账,隔月一般不会重复查询。

在不定期风险排查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也很难发现异常。

今年5月4日,桐乡市国税局政策法规部门的税务人员在专项风险排查中发现,某建材公司每个月领用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由25份逐渐增加至400份,但是,发票领用数增加后,该公司申报销售收入与之前相差不大。

这一异常情况立即引起了税务人员的警觉,经过进一步查证发现,该公司2014年7月才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陆某是江苏省泰兴市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几乎每个月月初都有领用发票的记录,但奇怪的是,一到
月底,该公司就会通过开票系统将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大量作废,此举显然不符合经营交易常规。

为何开了发票又作废,而且数量金额突然剧增?带着疑问,桐乡市国税局随即对全市企业开票情况展开
全面排查。

另一家建材公司就此进入了税务人员的视线。

同样于2014年7月注册成立的某贸易公司,大量作废发票的做法与某建材公司如出一辙。

税务人员向票面上的部分受票企业询问核实,证实了他们收
到的确为已通过系统作废的发票。

税务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截至今年5月5日,2户企业从成立开始合计已作废发票5398份,作废金额高达5.71亿元。

这2户疯狂作废发票的企业背后到底有
何牵连?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税务人员初步判断,这些被作废的发票可能涉嫌虚开,一起以“建材贩子”为中间人的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件开始浮出水面。

企业实际经营者到底是谁?
使用虚假身份的犯罪嫌疑人再次前来购票时,税务人员不动声色地确认了其长相等信息
根据案件情况,桐乡市国税局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将案件移交至稽查局。

检查人员进一步分析2户企业的相关数据发现,从2014年7月到今年4月,这2户企业存在将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发票联给受票企业后,又将该发票的电子信息作废的行为。

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销售仅有9.8万
元,且没有进项税额申报抵扣,存在未购进货物的可能。

上述行为已涉嫌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

从作案手段和登记信息来看,这2户企业很有可能是由同一团伙操控。

该局及时将涉案线索移送至桐乡市公
安局经侦大队。

税警双方成立了专案组。

公安部门发现,注册登记的陆某、张某两个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均为虚假信息。

除了公司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是真实的,其他信息均为伪造,检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这时,“2户企业每个月第一个工作日上午购票”这一重要信息成为整个案件的转机。

专案组决定顺水推舟,诱敌深入。

今年6月初,犯罪嫌疑人再次前来购票时,税务人员不动声色地确认了其长相等信息。

经过对办税服务厅及犯罪嫌疑人的车辆、高速卡口等视频资料的比对,确认浙江台州临海市的徐某和三门县的林某分别为某建材公司及某贸易公司的实际经营者,也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至今年6月下旬,
税警双方做了大量内查外调工作,案情渐渐明朗。

从已掌握的证据看,某建材公司及某贸易公司在无真实业务的情况下,采取月初开票、月底作废的手段,虚开发票共计6000余份,票面涉案金额高达6.5亿元,受票企业遍
布全国各地,受票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近200家,保守估计将直接造成发票收受方企业所在地数千万元巨额税款流失。

请君入瓮,一举擒获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一早
来到办税服务厅购买发票,可公安人员尚未到位,税务人员急中生智,称网络故障,布下疑阵拖住犯罪嫌疑人
是到收网的时候了。

专案组成员精心设计了一套布控方案,“请君入瓮”。

按照计划,税源管理单位将2
户企业的票种鉴定删除,并在各办税服务厅贴出公告,明确未进行网络升级的企业购票必须到指定窗口办理。

同时,安排人员在信息中心实时进行视频监控。

对于这一切,犯罪嫌疑人徐某和林某毫
无知觉。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他们仍准备继续作案。

今年7月1日早上8点刚过,徐某、林某就来到办税服务厅,等候购买发票。

关注他们已久的税务人员立即识破了其身份。

但由于犯罪嫌疑
人到来时间早于事前专案组的估计,公安布控抓捕人员尚未完全到位。

办税服务厅负责人急中生智,通知信息中心立即掐断网络,并告知现场纳税人,网络出了故障,请大家耐心等候。

犯罪嫌疑人毫无防备,公安布控人员到
位后,办税服务厅及政策法规科的两名税务人员,协助公安人员将犯罪嫌疑人按倒在地。

同时,在信息中心监控的税务人员及时向公安人员通报另一嫌犯的位置,将其一举抓获。

随后,民警截获一辆本田轿车,从车内查获2台电脑、2台打印
机和4张无线上网卡等作案工具。

面对确凿证据,徐某和林某对结伙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交代,2人是台州老乡,利欲驱使之下,密谋策划开公司“卖发票赚钱”。

为掩人耳目,他们用虚
假身份信息分别注册成立公司,申领增值税普通发票,利用微信和互联网发布消息招揽客户,通过支付宝收款、快递送货的方式,在无真实业务的情况下虚开发票,以低价出售给相关客户,并从中获利近百万元。

为了躲避侦查,他们采用“流
动开票”的方式,IP 地址变动频繁,检查人员不易掌握其行踪。

当天,桐乡警方将涉嫌虚开发票罪的徐某、林某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点评:打击发票违
法重在风险防控
点评人:桐乡市国税稽查局局长沈永才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有2个特点。

一是手段新颖。

本案为团伙作案,
犯罪嫌疑人互相配合,通过微信宣传,利用支付宝收款,交由快递送发票,买卖双方互不见面,提高了自身“安全性”,且利用专业工具实行“流动开票”,IP 地址变动频繁不易定位抓捕。

二是方式隐蔽。


罪嫌疑人避开常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将视线对准监管相对薄弱、量刑相对较轻的增值税普通发票,采取月初领票开具,月底打印开票清单用于次月领票,报税申报时作废电子信息的方式虚开,基本规避了目前税务机关常规的监管措施。

由于发票月底才作废,收票企业当月底前通过国税局网上系统查询发票状态正常便入账,隔月一般不会重复查询。

在不定期风险排查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也很难发现异常。

本案得以顺利破
案,除了税警合力、精密布控外,还在于税务机关采取了2个有力措施。

一是风险防控。

信息化手段在本案前后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特别是前期,税务机关利用数据排查发现某建材公司开票情况与申报情况不
匹配,而全面风险扫描又使税务机关发现了另一涉案的某贸易公司,本案就此浮出水面。

二是应急管理。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到来时间早于事前专案组估计,公安布控抓捕人员尚未就位,税务人员立即启动应急
机制,关闭通信网络,造成系统故障假象,促使犯罪嫌疑人等待,同时维持办税服务厅秩序,在未造成其他纳税人恐慌的情况下等待公安人员到来,共同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本案也警示税务机关,不能忽视增值税
普通发票日常管理。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出现不符合经营交易常规现象的企业开展风险分析,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信息,加强评估分析和稽查工作,防范不法分子通过虚开方式非法牟利,给国家造成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