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古诗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 分)(一)(6 分)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宋]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本诗与《过零丁洋》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6 分)吴宫怀古[ 唐] 陆龟蒙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释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为怀古诗,两首诗歌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三)(6 分)春晚[ 南宋] 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这首诗的尾联既用典、又是借景抒情,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赏析此联的妙处。

(6 分)(四)(6 分)①漫成[ 唐]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 注释] 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 ”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理解性默写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D.望西都..(指长安)3.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

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含答案)

九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 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3.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 含答案)

【九下】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

“雁去”紧承“秋来”,“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

“四面边声连声起”写四处回荡的音响。

“千蟑里”点明“孤城”的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长烟”“落日”写“孤城”的景色;一个“闭”字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

这三句围绕着“孤城”描绘了一幅迥异于中原乡土的“塞下秋来”的荒凉画面。

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句转入抒情。

在羌笛悠悠、寒霜满地的边塞,人们夜不能寐,将军头发白了,战士流下思乡的眼泪。

全词苍凉悲壮,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鉴赏】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

1.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返。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7.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诗词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左牵黄,右擎苍,(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13.身不得,男儿列,( )。

[秋瑾《满江红》]14.(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5.(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16.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18.忆昔午桥桥上饮,(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9.古今多少事,(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0.( ),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2.身向云山那畔行,( )。

[纳兰性德《浣溪沙》]23.(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24.遥看是君家,( )。

[《十五从军征》]25.兔从狗窦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3)负箧曳展()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5、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分)6.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上联:先达□□□□传□□□□上联:弟子□□□□成□□□□[二]《出师表》节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3)若.无兴德之言.. (2)深入不毛(4)以彰.其咎(5)以咨诹.善道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三)、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1)今齐地方.千里:(2)皆以.美于徐公:(3)以光.先帝遗德:(4)引喻失义..: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的进言有相似之处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

(3分)4、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3分)(三)曹刿论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四)《曹刿论战》《出师表》【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无得一项是()A.小大之狱(案件)B.亲贤臣,远小人(亲近)C.又何间焉(参与)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咨臣以当世之事B.肉食者谋之则汉室之隆C.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D.其乡人曰望其旗靡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甲】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甲】文依据:【乙】文依据:5.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2分)(五)《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