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分类

园林分类
园林分类

中国园林的分类方法

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由此可见,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按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如下:

一、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园林。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浓厚,往往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它的产生开辟了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并影响到整个园林艺术,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

寺观园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寺观外园林,即在寺观外围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以经营,形成以寺观本身为主体的园林。二是寺观内部园林绿化。三是在寺观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

寺观园林的特点:一是寺观园林有一定的公共性,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私有性。寺观对广大的香客、游人、信徒开放。二是寺观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三是寺观园林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重视因地制宜,因势制胜,大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四是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五是注重超脱尘俗的精神审美功能。

4.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大贾,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陵寝园林是历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的,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总体观察是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二、按其地理位置和造园方式划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1.人工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上,尤以城

镇内的居多,它们的规模从小到大,包括的内容亦相应的由简到繁。

人工山水园的造园要素当中,建筑是由人工营造的自不待言,即便山水地貌亦出于人为,花木全是人工栽植,鸟兽亦为人工驯化。因此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造园手法丰富多彩,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2.天然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立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围起来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利用原始动植物,再配以人工繁育的花木鸟兽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作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

三、其他分类方法

中国园林还可以按其活动对象分为带有公共游览性质的风景名胜园林、寺庙园林和纯属私有性质的帝王宫苑、私家园林。按其地域划分为北派、江南派和岭南派。但是这些类型从本质上还是归属为第一种分类方法——按从属关系分。由前面的分类类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还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下面我们将以私家园林为例来进一步讲述中国园林的分类:

1.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

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

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与此同时也最终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

2. 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

2.1.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很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也往往较大,密度常达30%以上,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散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还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园林建筑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中汲取精华。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及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修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纯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当然,就园林的总体看来,流于过分琐碎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

2.1.1 扬州园林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而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能于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

休园休园在新城流水桥畔,原为宋代朱氏园的旧址,占地五十亩,是一座大型宅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虽不划分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比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而不幽,不行其疏而不密,不见朴则不文,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园内建筑很少但已开始用游廊串连景点的做法。

影园影园在旧城墙外的护城河——南湖中长岛的南端,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造园艺术当属上乘。影园的面积很小,大约只有五亩左右,选址却极佳。它以

一个水池为中心,成湖(南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靠东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障隔开来,北面的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全部开敞以便收纳园外远近山水之借景。园内树木花卉繁茂,以植物成景,还引来各种鸟类栖息,建筑疏朗而朴素,各有不同的功能。总之,此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

个园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大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

个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的后面。从宅旁的“九巷”进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树,夏日浓荫匝地,倍觉清新。往前向左转经两层复廊便是园门。门前左右两旁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进门绕过小型假山叠石的屏障,即到达园的正厅“桂花厅”。厅之南丛植桂花,厅之北为水池,水池驳岸为湖石孔穴的做法。水池的北面,沿着园的北墙建楼房一幢共七开间。两端各以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之景。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脉往楼前延伸少许,把楼房的庞大体谅适当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叠高约6米。楼之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高约7米,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辑之势。个园的东南隅建置三开间的“透风漏月”厅,厅侧有高大的广玉兰一株,东偏为芍药台。厅前为半封闭的小庭院,院内沿墙堆叠雪石假山。

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它们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怡淡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 ,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这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的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墙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1.2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在今日保存者为数最多,且亦最为完整。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为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它的代表作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

拙政园拙政园在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明嘉庆时王献臣因大宏寺废地营别墅,是此园的开始。

拙政园占地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拙政园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十之八九皆临水而筑。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的拙政园系该园主要部分,西部为补园,东部为明王中心——归田园居。中部远香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亦是全园的主景,它是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的四面厅,厅外荷香香远溢清,因此故称为远香堂。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可见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两岛,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

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结构质朴大方,端正稳重,周围遍植枫、柳、松、竹交相辉映。亭上有明代画家倪元璐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两旁石柱伴以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一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此亭位于岛之最高处,又居园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的自然山林风味。总而言之,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

网师园网师园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来几经兴废。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网师即渔隐,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光绪年间,园主人大官僚又重加修建而成今日之规模。

网师园负廓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廓之趣。它占地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邸宅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矫厅和第二进大客厅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园门设在第一进的矫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宅由此门入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出入。

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它的主体部分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小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援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林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网师园的建筑高达30%,但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昂然生机。

2.2 岭南园林

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完整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

余荫山房余荫山房精巧别致。二门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是点题之作。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总的看来,建筑体量稍嫌庞大。它的建筑极其精美。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

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常见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小型叠石和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少数水池的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园林建筑由于气候炎热必需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上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以装修、雕塑、细木雕工见长。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就园林的总体而言,要求通风良好则势必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物体量偏大,楼房又较多,故略显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岭南园林地近澳门、广州,又是粤海关之所在,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园林受到西洋的影响也就会更多一些。不仅某些局部和细部的做法如西洋式的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甚至个别园林的规划布局亦能看到欧洲规整式园林的摹仿迹象。

2.3 北方园林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这时期北京私家营园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于北京内外城的宅园兴建于这个时期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据有关文献记载估计约为一百五六十处,保存到五十年代有五六十处,其中尚不包括王府花园和会馆花园在内。王府花园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们的规模一般比宅园大,规制也稍有不同。会馆花园的内容与私家园林并无差别。

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叠山用石以当地所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亦属浑厚格调。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冬天叶落,水面结冰,很有萧瑟寒林之感。规则布局的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当然也就赋予园林以更为浑厚浓重的气度。比较著名的有一亩园、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清华园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为李伟。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壑,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清华园规模宏伟,风景秀丽。

勺园勺园在清华之东面、下游。大约建成于万历年间,稍晚于清华园。园主人为米万钟。勺园比清华园小,建筑也比较朴素疏朗。勺园虽在规模和富丽方面比不上清华园,但它的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后者略胜一筹。勺园的总体规划着重在园水成景,水是园林的主题。它也是一座水景园。利用堤、桥将水面分隔为许多层次,成堤环水抱的形势,建筑物配置成若干群组,与局部地形和植物配置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各景区之间以水道、石径、曲桥、廊子为之联络。建筑物外形朴素,很像浙江农村的民居。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五烈河的西岸,占地约五百六十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园内的平原、湖泊、山岳成三足鼎立的布列;山岳峰峦起伏,山形秀美,虽不

太高峻却颇有气势;平原摹拟塞北草原;湖区犹如江南水乡。把塞外和江南的风光,名山大川的胜概汇集于一园之内。园林景观是以突出自然风致为主,建筑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把绝大部分的建筑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再分散配置于全园之内。建筑的形象比较朴素雅致,所谓“无刻桷丹楹之费,有林泉抱素之怀”以便谐调于山庄的风貌特色。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造园手法,从而为当代园林艺术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精神文化意境。

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

《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园林苗圃是繁育和培育苗木的基地,随着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建立,园林苗圃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对不同类型园林苗圃的功能和类别没有科学的划分,导致一般生产性苗圃、以大树囤积行为为主的非法苗圃、观光型苗圃甚至休闲度假区等性质不同的园林绿地相互混淆,这直接造成政府扶持资金发放、土地利用、租赁和资产融资评估等过程中社会公共资源的流失。特别是土地(包括林地)流转后土地利用性质的界定,增值税改革后对农产品的免税政策和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企业的税务抵扣,等等必须通过一定的标准对园林苗圃中一般生产性苗圃和观光型苗圃进行划分。因此,对园林苗圃合理定位,科学标准化的界定不同生产性质的,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搞森林城市建设等生态提升工程的基础工作之一。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制定是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5﹞122

号)要求,由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制定。河南省林业厅于2015年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签订编制协议。 三、编制过程 1、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选点包括信阳市潢川县、许昌市鄢陵县、郑州市中牟县三个地区。对10家园林苗圃企业做了详细调查,对20家园林苗圃企业做了一般调查。主要对园林苗圃基本情况、管理机制、发展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 2、内业资料整理 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将园林苗圃分 为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两种类型,并对“园林苗圃”、“生产型园林苗圃”、“观光型园林苗圃”、“生产分区”、“种类规模”进行了定义。结合相关数据确定生产型园林苗圃和观光型园林苗圃的分类指标、检测方法、分类规则。 3、征求意见 完成园林苗圃分类技术标准初稿后分别向省种苗站、省林业工作站、信阳市园林局、河南创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平顶山宜林苗圃有限公司、等主管部门、业务单位征求意见。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1、使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园林苗圃,用于河南省内园林苗木花卉生产单位获得政策性优惠、土地利用、租赁和资产融资

(整理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填空题 1.按园林树木用途分类,园林树木常分为()、()、()、()、()。 2.自然式植篱按其观赏特点可分为()、()、()、()。 3.树种规划要做如下的规划(),重点树种,主要树种,()、()等。 4.绿篱可分为(),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等。(1') 5.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系统有()、()。 6.园林树木常见的花叶系列主要有()、()、()。 7.四大观果树种有()、()、()、()。 8.柔荑花序的树种有()、()、()、()。 9.果形奇特的树种有()、()、()、()。 10.常年异色叶树种()、()、()。 11.在校园内识别的树种中,其冬态特征有典型的叶痕叶迹的树种有()、()、()、()。 12.世界五大行道树是()、()、()、()、()。 13.常见的果色系列有()、()、()、()。 14.能够进行专类园布置的树种有()、()、().因为这些树种有()、()的特点。 15.依据光照对生态类型的影响,可将树木分为()、()、()树种。 16.根据树木对土壤肥沃程度的要求,可将树种分为()、()、()。 17.校园内叶具异味的树种有()、()、()、()、()。 18.水景园中常用的临水树种有()、()、()、()、()、()。 19.岁寒二友”指()与()。 20.在所学习的园林树木中,具有叶片异形现象的树种有()、()、()、()。 21.叶脉的脉序也是鉴别树种的依据,学过的树种中,网状脉树种有(),羽状脉树种有(),三出脉植物有(),掌状脉树种是(),弧形脉树种是(),有边脉的树种是()。 22.观春花秋实的树种有()、()、()、()。 23.园林树木按叶性分类可分为()、()、()、()。 24.园林树木按干性分类可分为()、()、()、()、()。 25.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可分为()、()、()、()、()、()。 26.校园冬景中可观干皮的树种有()、()、()、()、()。 27.著名的东北三大硬阔叶树种为()、()、()。 28.校园内具枝刺的树种有()、()、()、()、()。 29.常见的旱生植物景观有()、()、()。 30.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的科学。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汇总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 一、园林树木学定义 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可以用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所有的木本植物,可以在园林绿化、风景区、疗养地以及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 2、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栽培和园林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贡献 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具有明显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丰富多彩 4.特色突出 我国有很多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鸽子树(珙桐)、水杉、银杉等等。 桂花品种繁多,有四季桂类和秋桂类,秋桂类又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 松树有2针: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3针:白皮松,云南松,火炬松

5针:华山松,乔松,红松,日本五针松 先叶开花的植物:梅花贴梗海棠海棠花李桃苹果(蔷薇科)、迎春(木犀科)、蜡梅(蜡梅科)、玉兰天目木兰白玉兰紫玉兰(木兰科)等花卉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它们的花芽分化是在前一年夏季进行的,形成后花芽进入休眠,第二年春季就能开花了;同时由于这些花木花芽生长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需要的气温要低,因此在早春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花芽先进行生长而开放,等气温升高后,叶芽才开始萌发而展开,就形成了先花后叶的现象。针叶树和阔叶树树形的不同:阔叶林长得比较高大,针叶林相对要瘦小,纬度越低,树木可以长得越高. 阔叶树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类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叶脉成网状,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类:银杏、柏杨、垂柳、榆树,常绿类:小叶榕、山玉兰、广玉兰、白兰花.针叶树是树叶细长如针,叶子大多为针形、鳞形或刺状,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柏本、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及其它针叶树种。 杉科植物中适宜于水中的植物:秃杉水杉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 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园林分类

中国园林的分类方法 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的明显的人工印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由此可见,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按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如下: 一、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园林。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浓厚,往往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常将有代表性的第宅、寺庙、名胜集中并在园林中再现出来。一般以主体建筑作为构图中心统帅全园,建筑常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较为庄重、色彩富丽堂皇。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随意布置的较少。另外,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类

个人愚见不外乎园林中的那几种造园要素,山石、园林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等那些在学校已经让老师给耳朵磨出茧子的东西,且因势利导地将其组织在一起而创造出的一些景致,也可说是一种排列组合。这些要素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尤其是植物。园林、园林,贵在其中有一个林字,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决不可缺少的、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现在的中国园林人要想在世界园林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是不的两个体系,不同就不同在对园林的诠释上,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定胜天,这也就造就出西方园林中的大的绿地模纹和类似凡尔赛宫的被剪成圆柱体的树木排成的树阵的出现,而中国的园林中出现大块的模仿山势的假山,曲折的小路,以及四季多变且模仿自然植物群落中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的植物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手法是西方园林所不能匹敌的,不光是造景本身,其中所蕴含的寓意也会让人有一番回味。像南方私家园林中最常见的竹与石的搭配,白墙上攀爬的枯藤等等,无一不让人觉得很有嚼头,还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恭谦,松柏的傲骨,牡丹的富贵等等,植物在这里被古人们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是中式园林中的又一层含义,这是西方园林所欠缺的。 在九十年带初的中国园林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运用西方现代园林中有关平面构成技法所造就的一大批广场,游园,其中一广场为最。出现了中国园林所没见过的树阵,大草坪、大模纹、大面积广场铺装(据说还有能和天安门广场面积差不多的)等新的造景手法,并风靡一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开始纷纷效仿。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技法却没了踪影,荡然无存。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园林人终于有所醒悟,这还得亏是日本现代园林给我们提的醒。日本古典园林完全是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它不是单纯的抄作业,要不日本的现代园林很可能也是大广场,大草坪了。他兼收了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了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糅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现代园林景观 ,摒弃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小家子气,加入了西方园林中的恢宏大气(但不是傻、大、粗),很适合现代城市的口味,不显得十分突兀。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 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②,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②。因此特别强调精神,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主体的思、品、悟;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及文化传统的原由③。 我们都知道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必然牵涉到"意境"一词,"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④。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却认为:"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故能写真感情、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园林树木种类表

序号中名科名识别要点习性观赏特性及园 林用途 适用地区图片 1 五针松松科叶针状,长 约3厘米至 5厘米,细 弱而光滑, 每5枚针叶 簇生为一小 束,多数小 束簇生在枝 顶和侧枝 上。中性,较耐 阴,不耐 寒,生长慢 针叶细短,蓝绿 色;盆景,盆栽, 假山园 长江中下游 地区 2 雪松松科。常绿乔木, 树冠尖塔 形,大枝平 展,小枝略 下垂。叶针 形,质硬, 灰绿色或银 灰色,在长 枝上散生, 短枝上簇 生。弱阳性,耐 寒性不强, 抗污染力 强 树冠圆锥形,姿态 优美;园景树,行 道树 华南地区 3 圆柏柏科常绿乔木, 幼树树冠尖 塔形,老树 宽卵球形。中性,耐 寒,稍耐 湿,耐修剪 幼年树冠狭圆锥 形;园景树,绿篱 东北南部, 华北至华南

4 铺地柏柏科高达75cm, 冠幅逾2m。 枝干贴近地 面伸展,小 枝密生。匍 匐枝悬垂倒 挂。阳性,耐寒丛生状,干支向四 周斜展;庭园点缀 长江流域, 华北 5 刺柏柏科树皮灰褐 色,纵裂, 呈长条薄片 脱落;树冠 塔形,大枝 斜展或直 伸,小枝下 垂,三棱形。中性,耐 寒,稍耐 湿,耐修剪 树冠圆锥形;列 植、丛植作风景林 长江流域、 华北 6 罗汉松罗汉 松科树冠广卵 形。叶条状 披针形,先 端尖,基部 楔形,两面 中肋隆起, 表面暗绿 色,背面灰 绿色,有时 被白粉,排 列紧密,螺 旋状互生。 半阴性,喜 温暖湿润 气候,不耐 寒 树形优美,观叶、 观瓜;孤植、对植、 丛植 长江以南各 地

7 红豆杉红豆 杉科 小枝秋天变 成黄绿色或 淡红褐色, 叶条形,雌 雄异株,种 子扁圆形。 喜暖湿气 候 种子红色长江以南各 地 8 金钱松松科树干通直, 树皮灰色或 灰褐色,裂 成鳞状块 片;具长枝 和距状短 枝。 阳性,喜温 暖多雨气 候及酸性 土 树冠圆锥形,秋叶 黄金;庭荫树、园 景树 长江流域 9 水杉杉科落叶乔 木,高达 35~41.5 米,胸径达 1.6~ 2.4 米;树皮灰 褐色或深灰 色,裂成条 片状脱落; 小枝对生或 近对生,下 垂。 阳性,喜温 暖,较耐 寒,耐盐碱 树冠狭圆锥形;列 植、丛植作风景林 长江流域、 华北南部

园林树木的分类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及养护(二) 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专业:园林 授课容:园林树木的分类授课学时:4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掌握常见的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系统 熟练使用植物检索表 了解植物双名法的命名原则 能熟练应用不同类型的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讲授 小结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导入: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种类多(植物约50万种,高等植物35万种以上),通过分类便于查找和应用 如何进行分类? I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 一、概说 历史悠久:公元前600年〈〈诗经》记载200多种植物,公元前476-221年的〈〈尔雅》将植物 分为草本和木本两类。明代时珍〈〈本草纲目》记载1195种植物,将植物分为木、果、草、 谷菽及蔬菜5部。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1714种植物 瑞典林奈〈〈自然系统》、〈〈植物志属》、〈〈植物志种》描述1万多种植物,双名法 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 自然分类系统:反应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列举几种具体分类方法,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类系统。(1.乔木、灌木、藤木等2.柳科、蔷薇科、忍冬科、豆科等3.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阴树种等) 二、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1. 物种(种):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该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及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亚种:种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地变化,有较大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种:种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地变化,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变型: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品种: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 植物群体。 判断以下名称属于什么:月季读书台中国红米兰夫人 2. 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植物命名法 (一)为什么要对植物命名 1、同物异名: 凤仙花: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凤仙花科凤仙花属

风景园林基础100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园林的七大体系 传统园林的含义 曾春蓉老师笔记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2、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异同,举例说明(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异同点比较) 3、中国写意山水园的起源及其主要特点 4、简述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举例说明。 5、举例说明,英国近代枣园的思想及其特点。 6、举例说明法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特点。 7、举例说明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特点。 8、简述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潮代表人物及其它的主要思想。 9、结合目前国内外风景园林发展情况,谈谈你对生态园林的看法。 10、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置石的类型及其主要手法。 11、简述中西古典园林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12、简述大树移植的基本要求,谈谈对居住区景观建筑中栽大树的看法。 13、简述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及其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4、简述综合性公园规划选址的依据及主要功能分区。 15、简述不同类型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16、简述城市广场的类型并举1到2类城市广场为例,说明其设计原则。 17、简述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及其应用。

18、园林地形有哪几种?地形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19、简述园林植物的应用类型及其园林造景特点。 20、中国现在园林发展如何弘扬传统园林。 21、简述现在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现代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2、简述近现代西方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代表人物。 23、浅谈对“风水”的认识及其在建筑规划中的积极作用。 24、简述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特点及手法。 25、简述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主要内容。 26、园林建筑亭台楼阁榭舫斋等的区别及设置场所(园林艺术)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布局特征) 27、简述伊斯兰风格的园林中水的运用及其水的意义。 28、浅谈园林建筑的选址及与地形结合方式。 29、文脉传承的理念如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结合实例说明。 30、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手法特点。 31、工程规划中竖向设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32、简述假山、叠石工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常用的石材、特点与用途。 33、园林设计中理水及水景工程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34、谈谈景观设计中灯光设计的目的、意义与基本原则,举例说明园林照明灯 具的种类(5种以上)。 35、景观学中“风景”或“景观”概念及其构成的要素是什么?它与景观生态 学中的“景观”概念是否一致?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实用分类法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实用分类法 此类分类法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以有利于园林建设工作为目标。 一、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按园林树木叶形的性状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针叶树类根据在一年中落叶与否分可分为常绿针叶树类和落叶针叶树类 二)阔叶树类根据十的生长类型又分为匍匐类、藤本类、灌木类、乔木类。每类也可根据在一年中落叶与否分可分为常绿类和落叶类 三)竹类 根据生长速度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一)针叶树类 1、常绿针叶树如雪松、桧柏、柳杉、罗汉松等。 2、落叶针叶树如金钱松、水杉、落羽杉、池杉、落叶松等。 二)阔叶树类 1、乔木类 乔木:树体高大,一般在5 -6米以上,主干明显(3m以上)而直立,分枝繁茂且分枝点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的木本植物。 1)根据乔木类树体高度分为四类即: (1)伟乔(树高31米以上);如银杏 (2)大乔木(树高20米以上);如水杉 (3)中乔木(8--20米);如刺槐 (4)小乔木(5--8米)如梅花等。 2)根据在一年中落叶与否分可分为两类 (1)常绿阔叶乔木:如女贞、香樟、广玉兰、楠木、苦槠等。 (2)落叶阔叶乔木:如枫杨、悬铃木、椿树 2、灌木类 灌木:一般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之主干,树体具许多长势相仿的侧枝,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或虽具主干而高度不超过3m的木本植物。按叶片的生长习性,又可分为: 1)常绿阔叶灌木 2)落叶阔叶灌木 2)灌木类 1)常绿阔叶灌木:如栀子花、海桐、黄杨、雀舌黄杨等。 2)落叶阔叶灌木:如紫荆、蜡梅、绣线菊、溲疏、贴梗海棠、麦李等。 3、藤本类 藤本类:茎干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物(吸盘、吸附根、卷须、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2-3-4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其特点表现了帝王拥有的权威。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商富大贾等休闲的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有淡雅肃静的色彩。其特点表现了主人悠游林下,寄情山水之情。现存的私家园林: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 北方类型。 1、北方园林地域范围较大,多为历朝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江南类型。 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 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代表元素:植物以樟,竹,桂,柳,桃,海棠等。景观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其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杭、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类型。 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 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

园林树木学重点资料

绪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树木:是一切木本植物的统称。 2.观赏植物:凡其根、茎、叶、花、果或个体、群体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 3.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以及竹类。 4.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株繁茂的木本植物,植株高大,分株在距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 5.灌木:树体矮小,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分支点低的树木,通常高5米以下。 6.木质藤本: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属物而生长的木本植物。 7.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8.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 (一)分类:树种的识别,树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地理分布(分布区):每一树种的个体或群体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空间就是该树种的分布区 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 天然分布区栽培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三)生物学特性:研究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生态学特性:1、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称植物生存条件。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指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及无机盐六个因素。 2、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四类。 1)气候因子(温度、水、光、空气、风) A 按照热量因子不同: 热带树种:橡胶树、椰子 亚热带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 温带树种:油松、刺槐 寒带亚寒带树种:落叶松、樟子松 B 按照光照因子不同 喜光树种(阳性树种):马尾松、合欢 耐阴树种(阴性树种):云杉、冷杉、铁杉 中性树种:榆树、朴树、七叶树 C 按照水分因子不同 耐旱树种:相思树、木麻黄、山槐、合欢 湿生树种:水松、落羽杉 耐湿树种:银杏、悬铃木、毛白杨 2)土壤因素 3)地形因素 4)生物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特色及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艺术风格的改变,皇家园林从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风格。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最早出现汉代,和皇家园林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后来由于文人参与造园,园林与文学、绘画关系密切,更加抒情写意,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江南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常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较美的山水胜地,建筑能和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是贫苦百姓借朝拜进香可以进入的园林,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由于许多寺庙园林将自然风景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风景名胜区。 4)、自然风景园林自然风景园林是人们把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设而形成的著名游览点。古代称为景并有赋予诗意的名称,一个风景园林往往有多个景,如杭州西湖十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济南大名湖八景等。这些景往往在景观最好的地点,并在最好的观赏位置布置园林建筑。建筑的布置和设计以突出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为目的。 2、中国古典园林地方特色 1)、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江南园林堆山多用太湖石和黄石,石量应用很大,掇制假山或峰石散置特置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多自然种植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构成四季景观。建筑以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个体玲珑轻盈、空间通透,多用白墙、灰瓦、青砖,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工艺水平精致。园内各式各样空间:山水空间、建筑空间、庭园空间、天井等,空间富于变化适于静态和动态观景。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赋予凝重、严谨的格调。北方石材少、有北太湖石、青石,手法如江南,但风格不同,北方水资源缺乏,水池面积不大,水景受到限制。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少,缺少常绿树和冬季花木,能做到三季有景、冬季萧寒景象。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封闭感较强,有刚健之美。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感较强。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规模小、多宅园,一般是庭院和庭园组合,建筑比重大。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组合密集。建筑平屋顶做成天台花园,通透开敞更盛于江南,外观轻快活泼,重视细部装饰。叠山常用英石,石景分为壁型和峰型,与水结合成水石庭水局是岭南一绝。理水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还有外来热带树种。由于受西方影响,建筑装饰、规则式水池出现在园林中。总体而言,园林中建筑形象在造景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量偏大,数量多,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4)、巴蜀园林 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文指著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浓郁的文化气质如李白、杜甫、三苏、陆游等都留下了优秀的传统,为巴蜀园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文而秀,巴蜀名园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岸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繁茂、品种丰富、多用常绿阔叶林作背景,以水面取虚放扩创造空间的变化和虚实对比。建筑密度不大,形象秀雅,风格倾向于四川民居。由于四川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名园渗透了相当浓厚的飘逸风骨。其主要表现是:不拘成法的多

园林景观常用石分类

园林景观石分类 湖石类 1.太湖石(象皮青) 产地:北京、济南、苏州、桂林 运用:园林景观、园林水景驳岸及假石参考价:广东450-600元/吨 上海150-280元/吨 2.房山石 产地:北京 运用:园林景观及假山 3.英石 产地:广东英德 运用:园林水景驳岸及假山 规格:60-80-100-120-150-180-200CM 参考价:广州:300元/吨 东莞:350元/吨 深圳:400元/吨 惠州:300元/吨 英德:350元/吨

4.灵璧石 产地:安徽灵璧 运用:园林景观 5.宜石 产地:安徽宁国 运用:园林景观 6.黄石 产地:常熟、苏州、常州、镇江运用:园林景观、假山

7.青石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 石笋类 8. 白果笋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假山 参考价: 9.乌碳笋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假山

10.假山石-石笋 产地:浙江 运用:园林景观,假山 规格:50-500 (CM) 参考价:200-1200元/吨 11.钟乳石笋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假山 其它类 12.雨花石 产地:江苏南京 运用:用于宾馆、绿荫广场、喷泉鱼池、花园宅院、林荫小道、健身桑拿 浴池之装饰 规格:1-2 2-3 3-5 5-8 8-12 (CM) 参考价:400元/吨

13.鹅卵石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水景驳岸参考价:350元/吨 14.黄蜡石 产地:广东 运用:园林景观水景驳岸规格:60-100-180CM 参考价:广州:500元/吨 龙岗:260元/吨 东莞:350元/吨 深圳:1400元/吨 惠州:300元/吨 英德:800元/吨 15.木化石 产地: 运用:园林景观

园林树木种类表325种.

园林植物种类表 序号中名科名株高(m)及叶形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适用地区 常绿针叶树 1 油松松科25m、叶2针一束(10-15cm) 强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土树冠伞形;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林华北,西北 2 马尾松松科30m、叶2针一束(12-20cm) 强阳性,喜温湿气候,宜酸性土造林绿化,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3 黑松松科20-30m、2针一束(6-12cm) 强阳性,抗海潮风,宜生长海滨庭荫树,行道树,防潮林,风景林华东沿海地区 4 五针松松科5-15m、五针一束,长3-6cm 中性,较耐阴,不耐寒,生长慢针叶细短、蓝绿色;盆景,盆栽,假山园长江中下游地区 5 雪松松科15-25m、针叶灰绿色弱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污染力弱树冠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风景林北京、大连以南各地 6 南洋杉南洋杉科30m、叶针形、三角状钻形阳性,喜暖热气候,很不耐寒树冠狭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行道树华南 7 杉木杉科25m、叶条形(2-6 cm) 中性,喜温湿气候及酸性土,速生树冠圆锥形;园景树,造林绿化长江中下游至华南 8 柳杉杉科20-30m、叶钻形(1-2.5 cm) 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土树冠圆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9 侧柏柏科15-20m、小枝扁平,全为鳞叶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抗污染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绿篱华北、西北至华南 10 千头柏柏科2-3m、阳性,耐寒性不如侧柏树冠紧密,近球形;孤植,对植,列植长江流域,华北 11 柏木柏科25m、小枝下垂,鳞叶中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钙质土墓道树,园景树,列植,对植,造林绿化长江以南地区 12 圆柏柏科15-20m、有鳞叶、刺叶中性,耐寒,稍耐湿,耐修剪幼年树冠狭圆锥形,园景树,列植,绿篱东北南部、华北至华南 13 龙柏柏科5-8m、全为鳞叶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有害气体树冠圆柱形,似龙体,对植,列植,丛植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 14 鹿角柏柏科0.5-1m、阳性,耐寒丛生状,干枝向四周斜展;庭园点缀长江流域,华北 15 铺地柏柏科0.3-0.5m、阳性,耐寒,耐干旱匍匐灌木;布置岩石园,地被长江流域,华北 16 刺柏柏科12m、叶全为刺状,长2-3 cm 17 罗汉松罗汉松科10-20m、叶条状披针形半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树形优美,观叶、观果;孤植,对植,丛植长江以南各地 18 竹柏罗汉松科20 m、叶革质,似竹叶阴性,较耐寒,喜酸性土,不耐水湿枝叶青翠,树冠浓郁,宜作庭荫树,行道树. 长江以南各地 19 红豆杉红豆杉科30 m、叶二列,条形喜暖湿气候种子红色, 长江以南各地 20 三尖杉三尖杉科叶二列,线状披针形,微弯曲耐荫,不耐寒种子紫色或紫红色华西、华南、西南 21 柽柳柽柳科5-7m,叶披针形,长1-3mm 喜光,耐寒,耐热,耐干又耐水湿姿态婆娑、枝叶纤秀;可作绿篱,防护林全国大部分地区 落叶针叶树 22 金钱松松科20-30m、叶条形,长2-5.5cm 阳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酸性土树冠圆锥形,秋叶金黄;庭荫树,园景树长江流域 23 水松杉科8-10m、鳞叶长2mm 阳性,喜暖热多雨气候,耐水湿树冠狭圆锥形;庭荫树,防风、护堤树华南 24 水杉杉科20-30m、小枝对生;叶条形阳性,喜温暖,较耐寒,耐盐碱树冠狭圆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长江流域,华北南部 25 落羽杉杉科20-30m、叶条形(1-1.5cm) 阳性,喜温暖,不耐寒,耐水湿树冠狭圆锥形,秋色叶;护岸树,风景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26 池杉杉科15-25m、叶钻形,长0.4-1cm 阳性,喜温暖,不耐寒,极耐湿树冠狭圆锥形,秋色叶;水滨湿地绿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常绿阔叶乔木 27 广玉兰木兰科15-25m、叶长椭圆形,叶背有锈色毛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污染花大,白色,6~7月,庭荫树,行道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系统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系统 园林树木的分类隶属植物分类,从分类原则到分类系统是完全一致的,有关内容在植物学中巳作了详细介绍,在此 不作赘述。 二、依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乔木类:树体高大,达6m以上,具有明显的主干,分支点距地面较高,依树体的高度又分为大乔木、中乔 木、小乔木,如雪松、毛白杨、山里红等;依生长速度不同又分为速生树、中生树、缓生树。 灌木类:树体矮小,低于6 m,没有明显主干或常自地面不高处发生多数分支。如珍珠梅、榆叶梅等。 藤本类:枝干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常借助于吸盘(五叶地锦)、吸附根(凌霄)、卷须(葡萄)、蔓条( 木香)及茎的缠绕(金银花)攀附他物向上生长的蔓性树种。 匍匐类:干枝均匐地面而生(枝干紧贴地面生长),如匍匐蓝刺柏、铺地柏等。 三、依树木观赏特性分类 观树形树木类:雪松、垂枝海棠、铅笔柏、龙爪槐等。

观叶树木类:灰叶美国花柏、红花槭、欧洲落叶松、金叶红槲、鹅掌楸、红叶李等。 观花树木类:玉兰、红花七叶树、日本紫藤、欧洲海棠等。 观果树木类:黄果忍冬、红丽海棠、红珠火棘、柿树、红果刺玫、金银木等。 观枝干树木类:金枝白柳、钻天柳、红瑞木、白皮松、棣棠等。 观根树木类:池杉、落羽杉等。 四、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用途分类 独赏树(孤植树)类:体形高大宏伟,或姿态奇异,或叶色艳丽,或花、果观赏效果极佳的一类。如叶形 美丽、秋叶鲜红的北美红栋,树形潇洒优美的雪松,叶形似马褂的鹅掌楸等。 庭荫树类:距建筑物不远,树体高大,冠大荫浓的乔木,如毛白杨、法桐等。 行道树类:种植在公路和道路两旁的树木,一般要求栽种成行,排列整齐,距离相等。通常选用抗性强、 耐修剪、成荫快、树冠大、树荫浓的高大乔木,常见的有:毛白杨、白蜡悬铃木、槐树、毛泡桐、馒头柳、千头椿 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

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