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合集下载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课件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课件
迁移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迁移行为对昆虫种群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迁移,昆虫可以 扩大分布范围、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从而维 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03 昆虫的行为
昆虫的求偶行为
求偶方式
许多昆虫通过特定的求偶方式来吸引异性。例如,蝴蝶会通过华丽的 翅膀颜色和复杂的飞行动作来展示自己的魅力。
求偶仪式
某些昆虫在求偶时会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如蜜蜂的“跳舞”行为 ,通过特定的舞蹈来传达食物来源的信息。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传播 花粉、提供食物链等。
昆虫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在维持生态 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昆虫的繁殖与生命周期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其中卵生 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幼虫是昆虫的取食阶段,通过不断地取食和蜕皮生长。
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不 同种类的昆虫生命周期的长度和形态各不相同。
蛹是昆虫的变态阶段,幼虫在蛹内完成向成虫的转变。
02 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食性
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昆虫选择栖息地时会考虑多种因素, 如食物来源、气候条件、天敌威胁和 繁殖需求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昆虫的 栖息地选择和分布。
昆虫的迁移行为
昆虫迁移的原因
昆虫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寻找食物、繁殖、逃避天 敌和气候变化等。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的迁移方式和习 性。
迁移方式
昆虫的迁移方式包括飞行、爬行和跳跃等。不同种类的昆 虫采用不同的迁移方式,这些方式与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适 应性密切相关。
等级制度
在某些昆虫社会中,个体之间存在等级差异。高等级的个 体通常具有更高个体之间通过合作和分工来提高整个群体 的生存机会。例如,蜜蜂中的工蜂负责采集花蜜和照顾幼 虫,而蜂后则负责产卵。

昆虫记里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里昆虫的习性

昆虫记里昆虫的习性
1.吃食习性:昆虫通常是杂食性动物,大多数昆虫以植物性物质、腐肉或其他昆虫的身体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2.发情习性:昆虫往往受季节、温度高低、光照、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发情,有些物种则受日期、高度和饥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情。

3.繁殖习性:有些昆虫是复分节繁殖的,有些是单性繁殖的,有些是同性繁殖的。

4.寄主习性:有些昆虫需要在某一特定寄主体内发育,如寄生虫等。

5.越冬习性:有些昆虫会采用迁徙越冬或越冬化的形式,可以在隔离的时间里维持原来的种群。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主要的昆虫有:蝉、狼蛛、螳螂、蝎子和蟋蟀。

1、蝉的特点和习性: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2、狼蛛的特点和习性:狼蛛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狼蛛的居所大约有一尺深,一寸宽,是它们用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刚刚挖的时候是笔直的,以后才渐渐地打弯。

3、螳螂的特点和习性:螳螂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

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

4、蝎子的特点和习性:蝎子是沉默寡言、生活隐秘、天生无趣的隐修士。

它们不能容忍与同类共居。

所以胜方吃掉败方,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瘦小的雄蝎为了爱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雌蝎残忍地吃掉了它的新郎。

一段较为漫长的妊娠之后便是雌蝎产卵、幼蝎出世,母亲独自哺育儿女,直到它们谈婚论嫁,各奔东西为止。

5、蟋蟀的特点和习性:蟋蟀对于自己的住所,以及它们天生的歌唱才能,是非常满意而又愉快的。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

蟋蟀愿意自己建造巢穴。

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

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

六、昆虫的通讯
昆虫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和体内刺激
并对之产生反应的重要结构,它们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相互作用,控制和调节昆虫“种”的行为,如寻找食物和配 偶、选择产卵场所及适宜栖境、表现特殊的“寄生—寄主” 关系、感受同种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引起聚集、报警、追踪 行为等。 昆虫的感觉器官分布于体躯各个部位,结构复杂,可以感受 不同种类的刺激。根据辨别的刺激种类,一般可把感觉器官 分为感触器(mechanoreceptor)、感化器 (chemoreceptor)、听觉器(phonoreceptor)和视觉器 (photoreceptor)四类。
主讲:李艳琼
昆虫的习性包括昆虫的活动和行为,是昆虫
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性是种或 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并不存在一切昆虫 所共同具有的习性,但是某一(些)类昆虫所 共有的习性却是有的,如属于天牛科的幼虫 均有蛀干习性,夜峨类的昆虫一般均有夜间 出来活动的习性等等,而且对农业昆虫工作 者制定控制害虫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依据。

穴居昆虫或栖息于黑暗环境的昆虫,其单眼
或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在自然状态下,这些 昆虫的皮肤则具有感光性。 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辨别能力, 根据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敏感性,可以 诱杀害虫。如害虫测报和防治中使用的黑色 荧光灯,发出的波长为3650Å,可以诱杀多 种趋光性的成虫;涂成黄色的粘胶板,可以 诱杀粉虱和有翅蚜虫。
(二) 听觉通讯
听觉通讯是指以声频信号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昆虫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称为听觉器。听 觉器广泛分布于体躯各部位,如雄蚊和蚂蚁 触角上的细毛、鳞翅目幼虫体上的感觉毛, 蟋蟀(Gryllus abbreviatus)前足胫节上的 鼓膜听器等。 昆虫的听觉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听觉毛 (auditory hair)、江氏器(Johnston`s organ) 和鼓膜听器(tympanal organs)。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课件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课件
能否引种。 ❖ 为人工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 育种。绿豆象,不危害扁豆,扁豆内有一种化学物质。
12
2、取食行为
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 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 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 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 过程。有些捕食性昆虫还具有将被取食猎物的空壳背在 自己体背的习性,如部分猎蝽的若虫、部分草蛉的幼虫 等。
对于其小范围、小数量的群集属于临时性群集,而 对于其大面积、大量个体的群集则属于永久性群集。
18
2、 扩散
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 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 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 “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 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 地空间变化。
20
3、 迁飞
迁飞(Migration)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 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 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
21
目前已发现有不少主要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的特性, 如东亚飞蝗、粘虫、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稻纵卷 叶螟、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等。
对这类迁飞性害虫需要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测报 和防治对策。
把夜间活动的昆虫称为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 如绝大多数的蛾类;
把那些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的则称弱光 性昆虫(crepuscu-far insect),如蚊子,交配在凌晨或 傍晚。
当然,还有些昼夜均可活动的昆虫,如某些天蛾和 蚂蚁等。
6
日出性昆虫
日出性昆虫

介绍12种昆虫的住所和习性

介绍12种昆虫的住所和习性

介绍12种昆虫的住所和习性1、十二星瓢虫住所:生活于草丛环境。

习性:属于植物性昆虫,是昼行性昆虫。

2、蟑螂住所:喜欢潮湿的环境,喜欢狭小的空间,喜欢阴暗的角落。

习性:喜欢油性的食物。

3、苍蝇住所:垃圾箱,化粪池等腐烂物较多的地方。

习性:是多食性昆虫,形形色色的腐败发酵有机物,都是它的美味佳肴。

喜欢逐味,是蝇特有的生理习性,它对糖、醋、氨味、腥味等味道具有极强的趋向性。

4、蜻蜓住所:蜻蜓的家就在水上。

习性:它们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贴近水面飞行,用尾“点水”,将卵产到水里。

蜓科和均翅亚目都有产卵器,它们用产卵器切割水生植物的茎叶,把卵产进植物的组织内。

有的能顺着水草潜入水中产卵。

5、螳螂住所:草丛里。

习性: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

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6、蝗虫住所:草丛和河滩等处。

习性:据悉蝗虫善飞善跳,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

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

7、蝴蝶住所:花间、树叶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即防雨又防风。

习性: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

栖息,环境,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技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8、蜘蛛住所:游猎型者,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造巢的蜘蛛。

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

定居型的:有的结网,有的挖穴,有的筑巢,作为固定住所。

如壁钱、类石蛛等。

蜘蛛似乎懂礼貌,凡营独立生活者,个体之间都保持一定间隔距离,互不侵犯。

习性:蜘蛛有怕光的习性,蜘蛛多以昆虫、其他蜘蛛、多足类为食,部分蜘蛛也会以小型动物为食。

跳蛛视力佳,能在5或10公尺内潜近捕获物,猛扑过去。

9、萤火虫住所: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

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讲课稿

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讲课稿

(一) 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是指以挥发性化学物质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感受 化学物质刺激的感受器称为感化器。昆虫的觅食、求偶、产 卵、选择栖境等行为,都与感化器的作用有关。在害虫测报 和防治工作中,常根据昆虫的感化性,利用性信息素和忌避 剂、引诱剂等来控制害虫。
嗅觉器在昆虫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食性昆虫在 寻找寄主植物时,嗅觉器可以感觉到存在于植物下风方向空 气中的寄主植物气味,从而激发昆虫对寄主的定向运动,到 达寄主植物后,通过触角、下颚须、下唇须等的试探和咬食 等一系列嗅觉和味觉反应以辨别寄主的可口性。在昆虫的求 偶过程中,触角上的嗅觉器受到异性释放到空气中的微量的 性信息素的刺激,从而引导昆虫找到配偶。
三、趋性
三、趋性 趋性就是昆虫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
现象。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 光性、趋化性、趋湿性、趋声性。根据反应 的方向,可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
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
1 .群集性 昆虫的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 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根据 聚集时间的长短可将群集分为临时性群集和 永久性群集。临时性群集是指昆虫在某一虫 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 如马铃薯瓢虫。永久性群集是终生群集在一 起。蜜蜂。
昆虫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和体内刺激
并对之产生反应的重要结构,它们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相互作用,控制和调节昆虫“种”的行为,如寻找食物和配 偶、选择产卵场所及适宜栖境、表现特殊的“寄生—寄主” 关系、感受同种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引起聚集、报警、追踪 行为等。 昆虫的感觉器官分布于体躯各个部位,结构复杂,可以感受 不同种类的刺激。根据辨别的刺激种类,一般可把感觉器官 分为感触器(mechanoreceptor)、感化器 (chemoreceptor)、听觉器(phonoreceptor)和视觉器 (photoreceptor)四类。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昆虫行为学是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行为模式的研究对于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价值,并介绍一些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A. 研究领域1. 求偶行为:昆虫通常通过求偶行为来寻找和选择配偶。

例如,雄性蜜蜂舞蹈语言中传递信息来吸引雌蜂。

2. 繁殖行为:昆虫繁殖行为多样,有的昆虫会进行群体产卵,有的昆虫会进行孤立产卵。

3. 合作行为:一些昆虫建立社会群体,具有分工合作现象。

例如,蚂蚁将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个体,形成高度有组织的社会结构。

4. 交互行为:昆虫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信息交流和社会互动,这些行为对于维持群体稳定和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B. 研究方法1. 实地观察:研究人员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行为来获取数据和现象。

2. 试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条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刺激或观察昆虫的行为反应。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昆虫基因和神经系统的研究,揭示行为背后的基因调控和神经机制。

4. 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昆虫行为,从而解释和预测昆虫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二、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A. 社会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社会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蚁后,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现象。

蚂蚁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蚁群,不同类型的个体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工蚁、兵蚁和蚁后。

这种分工合作是通过信息交流和化学信号来实现的,蚂蚁们会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此外,社会昆虫还会进行集体建筑和集体防御等行为。

B. 求偶行为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求偶行为是昆虫寻找和选择配偶的重要方式。

例如,雄性孔雀会通过展示色彩斑斓的羽毛来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

雄性昆虫通常会通过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等多种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并与雌性进行交流和争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 死 蛾
通讯
昆虫与植物利用气味物质进行交往、联络通讯,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它们利用 “ 气味语 言 ”—— 灵敏的嗅觉、味觉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主要分类: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这种通讯方式在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主要功能是在昆虫的生殖、 聚集和报警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雄蚊群的"嗡嗡"声吸引雌蚊前来交配;雄蝉的"知知"声引诱 雌蝉来交尾等。雄蚊 Nhomakorabea雄蚊
雄蝉

触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 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也就是昆虫靠身体的相 互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 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 同种的个体接触时才能 发生,是昆虫种内或种 间近距离的重要通讯方 式。
谢 谢!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通讯是以视觉信 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 式。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 个体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 色,可能在示爱时有取悦对 方的作用,与昆虫的视觉兴 奋有关。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声通讯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
枯叶蝶
假死(Thanatosis)


假死(Thanatosis) 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 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 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 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 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栖 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 亡"状,稍后又恢复常态 而离去。
肉 食 性 波 尺 娥
君主斑蝶幼 虫(四龄)
吸食花蜜的君 主斑蝶
缪氏拟态

缪氏拟态是数种关系不 密切且均不合天敌口味 的动物彼此间的拟态, 即"模拟者"和"被模拟者" 都不可食,捕食动物只 要误食其一,则以后"模 拟者"和"被模拟者"都不 会再受侵害
食蚜蝇
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背景色非常相似,从而躲过捕食性动物的
视线而获得保护自己的效果,这种与背景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
菜粉蝶蛹
毛毛虫
你 发 现 它 们 了 吗 ?
伪装 (Camouflaging)
沫蝉
叶甲
蝽若虫
蝴蝶
概念
伪装(Camouflaging) 是指昆虫利用环境 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伪装多见于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的幼期 。
优点是传送距离远、特异性高、隐蔽性好。 该通讯方式在昆虫的生殖、觅食、追踪、聚集、报警、调整种群密 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小蠹虫
引诱剂引诱小 蠹虫


昆虫的各类通讯行为常常几种通讯方式被综合地 协调使用 目前,昆虫的通讯行为在仿生学的应用,人工合 成“信息素”及利用现代干扰技术(如声音控制 等)防治有害昆虫等科学领域里具有较广阔的前 景和实践意义。
蚂蚁通过用触角触碰同类的 触角来告诉对方食物的性质、 数量和位置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是以行为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是以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semiochemicals,包括信息 素和异种化感物)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是昆虫最常见和最有效 的通讯方式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拟态、伪装、假死、通讯
拟态(Mimicry)

拟态(Mimicry) 是一种生物模拟 另一种生物或模 拟环境中的其他 物体从而获得好 处的现象。
枯叶蝶
分类:

贝氏拟态 缪氏拟态
青斑蝶 叶虫
贝氏拟态


特点:是“被模拟者” 不是捕食动物的食物, 而“模拟者”是捕食动 物的食物。 例如君主斑蝶的幼虫因 取食萝靡草而使得成虫 血液中含一种毒糖苷, 能使取食它的鸟类呕吐; 而"模拟"君主斑蝶的北 美副王蛱蝶无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