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识字:⑴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自主识字,交流方法:①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以及泼水节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泼水节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a.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b.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时,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2)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答案:a. 生字词略。
b. 1)人们手捧着清水,洒向周恩来总理。
2)泼水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友谊、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习俗等,下节课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表情
周总理平易近人
动作
cǎi
踩
踩踏 踩水 造句:我们不能随意踩踏草坪。
读第5段,说说周总理是怎么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5
动作
祝贺
我来说一说
周总理对傣族人民会有 怎样的祝福?
周总理把水泼老人身上,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
周总理把水泼青年身上,祝愿他们:事业有成 。
周总理把水泼孩子身上,祝愿他们:健康成长。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和傣 族人民一起度过了这个幸福的节日。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再见
上宽下窄 牙的撇舒展。
shǐ
始
左窄右宽, “女”做偏 旁横变提。
lìnɡ
令
上宽下窄 撇捺伸展 两点压线
结构梳理
难
热烈欢迎 欢呼
忘 傣族人民
的
泼水 祝福健康长寿
泼
水 节
笑容满面 敲鼓跳舞 周总理
泼水 祝福
共幸 度福 佳难 节忘
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周总理在1961年,和_傣__族_ 人民一起过 泼水节 的事,表达了人 们 激动 、 幸福 的心情,也表现了傣族 人民和总理的深厚情谊。
拓展延伸
蒙古族——马奶节
彝族——火把节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傣族人民用 敲象脚鼓 、 撒花瓣 、
赛龙舟 及 放花炮 来欢迎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身穿 对襟白褂 ,咖啡色 长裤 ,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 头巾 ,笑容满面地 来到人群中。
二、回忆课文说一说。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961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
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
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
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为您呈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共两课时,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描述了我国傣族人民在泼水节这一天,互相泼水、祝福、共度佳节的习俗,展现了傣族人民热情好客、团结友爱的民族风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泼、水、节”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泼水、互相”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课文中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热情好客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热情好客的情感。
难点:会用生词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词卡片、泼水节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画笔、水盆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播放泼水节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热情好客的情感。
4. 课堂练习:学生用生词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傣族人民的习俗。
3. 情感体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泼水节的热情氛围。
4. 课堂练习:学生书写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傣族人民团结友爱热情好客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抄写生词,每个生词写5遍。
2. 家庭作业:请学生向家长介绍泼水节的习俗,拍摄一段小视频,下节课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导入
出示词语,全班开火车指读,齐读词语。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忘、穿”2个字,观察比较,小结写好这类字的规律。
(2)结合规律指导写“忘”字。
(“忘”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竖折的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穿”字。
(“穿”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
(2)结合规律互相赏评。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一)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1)指导: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练读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朗读体会,教师读画线部分,学生接读。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
②换词比较。
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喜庆?(“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
③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教师介绍资料: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
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欢迎他。
(3)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怎能不欢迎呢?(男生、女生、全班同学分别读。
)
(4)连起来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1961年的泼水节的喜庆、热闹。
(二)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感受共度节日、互相祝福的热闹场面。
1.图文对照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图文对照,说说周总理的打扮。
用一个词说说周总理脸上的表情。
(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周总理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
②指导朗读:周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带着这一体会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热闹场面,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1)读第五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用“_____”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①交流后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体会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祝福。
②男女生合作读写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的情景的句子。
(2)齐读第六自然段。
(二)全班深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幸福、难忘、开心)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说说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再次齐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并体会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
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从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搜集周总理其他故事阅读,如《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温暖》。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