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八专题中的第三节内容。音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糅合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元素,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音乐、影视艺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三个部分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的要求是: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②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表绘制、音乐再现、问题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19世纪以来音乐发展的基本历程。②通过学生自制图表、总结归纳、问题探究等方法了解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阅读材料、自主学习以及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身残志坚、不畏强权、舍己为人的精神。②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感受科技对文化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起源与发展历程。

其理由是,第一、课标的要求。第二、历史课程不同于艺术课程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个音乐、影视历史的发展观,体现出历史味,而不是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上,主要通过表格、讲解与展示其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突破这一重点的。

教学难点:各种音乐流派的特点;影视艺术的社会作用。

其理由是,许多艺术作品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授课时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在一个过渡层次,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情、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特征看。高二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探究问题的要求强烈,课堂上对于理解性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他们也敢于表现自我。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音乐、影视有所体会和认识,所以比较感兴趣。

2、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与新课改理念,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①图表法。理由是,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所以学生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为了对“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更明确、更具条理性,所以通过这一表格的容易将教材内容化零为整。

②讲解法。理由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处在一个过渡层次,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而且能否把所学过的必修1和必修2的知识进行归纳,在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之前,这种综合分析的能力是有限的。

3、学法分析

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及材料,探究、讨论,在老师的启发下参与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再完成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联系语文学科的诗词部分对音乐的美好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前面我们了解了文学和美术艺术的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昔日韩娥擅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大教育家孔子闻韶月“三月不知肉味”;更有后来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感叹音乐的美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自从有了音乐的创造,人的灵魂就有了一个依靠。首先我们来了解19世纪以来音乐艺术的发展变化。)

【推进新课】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提示,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引言和课文正文的“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这两部分。

学习提示:

1、音乐流派及特点

2、浪漫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

3、名家名作

4、民族乐派出现的原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采取表格的方式完成,这样学生对19世纪的音乐历史发展过程更明确、更具条理性,通过这一表格的容易将教材内容化零为整,突破重点。第二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采取学生填空、教师辅助讲解的方式完成,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以弥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局限性,突出音乐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同时,在这一部分还应以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加强情感教育。

师:19世纪的音乐领域可谓名家辈出。有一位音乐家,他酷爱自由、反对专制,在得知他的偶像拿破仑称帝后愤然将自己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更名为《英雄交响曲》,同时,他还是继承古典音乐、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贝多芬。

(多媒体展示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同时播放贝多芬的名曲《名曲》,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撞击中感受其人格魅力。)

2. 20世纪音乐的发展变化

师:19世纪末,音乐逐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20世纪时,一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音乐兴起,这就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两战之间是爵士乐,二战之后是摇滚乐、蓝调和爵士乐。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多媒体展示学习提示)

电视发展历程:

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1929年,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20世纪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在了解电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活动探究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和电视台的长时间播出,对学业负担重的中国高中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理由是什么?

总结: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4、练习

1、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主要特点?影视的作用?

2、以下属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

①《英雄交响乐》②《命运交响乐》

③《茶花女》④《第九交响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3、二战前,通俗音乐的主流是()

A 爵士乐

B 摇滚音乐

C 西部音乐

D 乡村音乐

五、板书设计: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一、音乐艺术

1、19世纪的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

2、20世纪的音乐(爵士乐、摇滚乐)

二、影视艺术

1、电影(原因、历程)

2、电视(历程、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