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2012-02-03 阅读(3213) 分享(0)用于扩容治疗的液体包括两大类,即晶体溶液及胶体溶液。
晶体液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有些晶体液的电解质成分接近细胞外液,用于扩容治疗快速、安全。
缺点是晶体液在血管中保存的时间很短,输入后一小时,血管内存留的量仅为输入量的25%。
天然胶体液是一些从人体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价格相对昂贵。
由于胶体溶液(包括天然胶体液、人工血浆代用品)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故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具有良好的血浆增量效应。
采用含胶体液的扩容治疗比单用晶体液能更快更持久地恢复血浆容量。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严重创伤性休克时,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可获得良好效果。
但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Skouloudis认为以2∶1的比率输给晶体和胶体治疗休克可获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不断研制出人工血浆代用品,如琥珀明胶等。
一、晶体液:1.生理盐水即0.9%的氯化钠溶液,pH5.6(4.5~7.0)。
该液含钠离子和氯离子各154mmol/L,理论上毫渗量为308mmol/L,由于NaCl渗透系数为0.93,故实际毫渗量为286mmol/L,与细胞外液相同,为等张液。
除含钠离子和氯离子外不含其它电解质,且氯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大量输入可造成高钠血症和高氯血症,已被乳酸钠-林格氏液取代。
2.乳酸钠林格氏液林格氏液是在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增加了Ca2+、K+等电解质,与血浆电解质成分更接近,毫渗量为310mmol/L,属等张溶液。
乳酸钠林格氏液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乳酸钠28mmol/L,乳酸钠在肝脏代谢后变为等当量的HCO3-,更接近于细胞外液的组成,但为低Na+、低渗液,pH6.6(6~7.5)。
乳酸钠林格氏液又称为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补充细胞外液容量。
平衡盐溶液输入体内后按比例分布于血管外,其中1/3保留在血管内,2/3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充满细胞间质,以达到补充细胞外液的目的。
补液扩容原则

补液扩容原则补液扩容是指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向人体补充足够的液体,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进行补液扩容时,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1.个体化原则补液扩容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不同的病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对液体的需要量和耐受能力。
因此,在制定补液扩容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安全性原则补液扩容治疗是一项涉及静脉输液等操作的医疗技术,必须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管道的无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缓慢渐进原则补液扩容治疗应遵循缓慢渐进的原则,即逐步增加液体的输注速度。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血容量过度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在补液扩容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
4.合理选择液体类型原则补液扩容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等。
晶体液可快速补充体液和维持血容量,胶体液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电解质液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选择液体类型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监测与调整原则补液扩容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血电解质等指标。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6.适度限制液体摄入原则补液扩容治疗时,应适度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
过多的液体摄入可能导致血容量过度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进行补液扩容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限制液体摄入。
7.综合评估与调整原则补液扩容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不断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2.补充继续损失量
定量:根据患儿继续损失量的多少来补 :腹泻患儿约为10-30ml/Kg.d
定性:一般用1/3-1/2张液体。 定速:与生理需要量一起在12-24h内均
匀静滴。
3.补充生理需要量
定量:能进食者,不另补,否则按6080ml/Kg.d量补。
定性:一般用1/5-1/4张液体,同时注 意补钾等。
小儿液体疗法
三 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一)非电解质溶液
临床常用5%或10%GS属无张力溶液
(二)电解质溶液
等渗液:包括NS、5%GNS、1.4% NaHCO3、1.87%乳酸钠、2:1等张含钠 液等
高渗液:10%NaCl、5% NaHCO3、 11.4%乳酸钠
(三)几种常用溶液的配制
2:1等张含钠液: 2份生理盐水:1份 1.4%碳酸氢钠
定速: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24h内均 匀静滴。
4.纠正酸中毒
有作血气分析者,可按公式: 补碱mmol数 =(18-所测CO2CPmmol/L)×0.6×体重, 即每提高CO2CP 1mmol/L,需补5%NaHCO3
1ml/Kg
无条件作血气分析,可按3-5ml/Kg.次补 5%NaHCO3。
1.补充累积损失量
定量:约为总量的1/2-2/3,即轻度 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 100-120ml/Kg。
定性:等渗脱水补1/2张液、低渗脱水 补2/3张液、高渗脱水补1/3张液。
定速:低渗性脱水6-8h、等渗性脱水810h滴完,高渗性脱水补液速度宜慢, 应在10h以上。
ORS机理
2%葡萄糖浓度有利于促进Na+和 水的吸收,含有一定量的钾和碳酸 氢根,可补充钾和纠正酸中毒。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的护理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其
他的护理
外科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
1.休克病人扩容的护理
(1)快速输液的护理:
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应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输液:一路保证扩容,快速输液,另一路保证各种药物按时按量地滴入。
为保证心肺安全,应注意CVP和BP 监测。
(2)扩容液体的选用:
对休克病人,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更好的选择碳酸氢钠等渗盐水,配合全血、血浆、白蛋白或血浆增量剂等胶体液。
也可用氯化钠溶液,利用其高渗作用吸收组织间隙和肿胀细胞内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起到扩容的效果。
分子量在2-4万的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选用,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凝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量的作用。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常用的药物:
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及抗胆碱药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2)注意事项:
血管扩张药必须在充分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才能使用。
休克病人尽量不用血管收缩药,但对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病人则为更好的选择。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注意控制输入速度。
禁忌血管收缩药,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漏到皮下,因其会造成组织坏死。
3.配合治疗的其他护理
心功能不全时应用强心药,最常用的是毒毛花苷。
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肺。
及时补液,注意尿量变化,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和利尿药,避免用对肾有毒害的药物。
重症病人的容量评估及液体

七、容量 负荷试验(冲击补液法)
5—2法则; 如CVP<8cmH2O,10min内一次输入200ml 8—14cmH2O 10min内一次输入100ml >14cmH2O 10min内一次输入50ml 再测CVP: 升高>5cmH2O 输液暂停10|min 升高>2cmH2O 仍可冲击补液。 心源休克和心功不全监测PAWP
复苏策略:
广义概念指稳定循环的治疗 其中容量管理是 复苏核心。 复苏液体治疗涉及三方面 复苏的目标及评估 复苏策略及方法 复苏的液体选择
一、复苏的目标及评估
1. 目标:在调整病人血容量与病人心血管状态相匹 配的基础上 或配合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 药物 使病人循环状态达到基本稳定。 2. 评价:各种监测手段其中特别重视 上腔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提示氧供、耗是否匹 配参数。 胃肠粘膜内PH值,或粘膜与动脉PCO2梯度提示 局部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的参数。 动脉乳酸或乳酸清除率 反映全身缺氧程度的参数。
八、被动性下肢抬高试验(PLR)
容量负荷试验 动态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准确性需几个 前提: 病人充分镇静,没有心律不齐 机械通气(没有自主 呼吸)如不能满足 PLR是另外的选择 PLR利用变换体位形成自身容量负荷试验 不增加外 源液体 PLR试验方法;病人先取45度半卧位 然后平卧抬高 下肢45度 测量降主动脉血流量 持续1分钟 取最大值再恢复半 坐位 重复进行降主动脉血流量测量
三、复苏液体选择.
在紧急情况下,不应为选择液体而延误复苏 贯 彻“有什么给什么”的救治方针。 如果条件和病人情况许可,鼓励依据病人具体 情况选择更恰当液体。
四、对晶体液评价
生理盐水 糖水: 不推荐,扩容指数低 ,组织水肿严重 ,高氯性酸 中毒, 高糖血症。 乳酸林格氏液:最常用,用量大 ,组织水肿严重. 高渗盐水 (HS)7.5%生理盐水。 水肿轻 改善微循环好,可取得与大量等渗晶体同样扩 容收压效果,缺点是加重出血。 高渗盐水+5%右旋糖肝(HSD): 用量少,扩容升压作用持久的HS与HSD在合并闭合 性颅脑损伤的休克伤员复苏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液体治疗的选择晶体液与胶体液

03
胶体液
胶体液的种类与特性
明胶溶液
白蛋白溶液
由明胶制成的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能够提供长时间的血流支持。
由人血浆提取的白蛋白制成,具有高 渗透压和胶体性质,能够维持血浆胶 体渗透压。
右旋糖酐溶液
一种人工合成的多糖溶液,具有较低 的粘度和较好的渗透压,常用于补充 血容量。
调节电解质平衡
补充因呕吐、腹泻等流失 的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 质平衡。
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因疾病导致的酸碱失 衡,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概述
晶体液
晶体液是含有离子的溶液,如生 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它们主要 用于补充体液流失和调节电解质 平衡。
胶体液
胶体液是含有大分子物质的溶液 ,如白蛋白和右旋糖酐。它们主 要用于提高血浆渗透压和维持血 管内外水分平衡。
效果
晶体液和胶体液在扩容效果、维持渗 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方面各有优缺点,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液体。
医疗资源的可用性
库存情况
医疗机构应随时关注库存情况,确保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充足供应。在库存不足时,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优先 选择可用的液体。
运输与保存
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运输与保存条件不同,医疗机构需确保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 剧烈震荡,以确保液体质量。
烧伤和严重创伤
烧伤和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大量体液流失,此时需要使用胶体液进行 补充。
需要长时间禁食的情况
在需要长时间禁食的情况下,胶体液能够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
04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较
成分与性质的对比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医学文章2009-04-19 08:20:38 阅读1094 评论5 字号:大中小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小儿液体疗法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
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1、电解质溶液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
液)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
日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液体治疗的选择(晶体液与胶体液)

限制组 (N=77)
7* 2 3 3 0 2 0* 0 0 17 13*
精选版课件ppt
11 Nisanevich. Anesthesiology. 2005;103(1):25-32
目录
1 液体复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晶2 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与不足
0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min)
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胶体液,较之快速输注晶体液能更有效增
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
精选版课件ppt
17
ANESTH ANALG.2003;96:1572-7
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败血症患者更有效扩容
80
毛 60 细 血 管 流 40 量
20
乳酸林格液 羟乙基淀粉
P<0.05
12
10
* P < 0.028
8
6
4
2
0
-2
白蛋白 HES 25 mL/kg 25 mL/kg
明胶 右旋糖苷25 NaCl
对照
25 mL/kg mL/kg 25 mL/kg 0 mL/kg
精选版课件ppt
16 Crit Care Med 2006; 34:2456–2462.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有效的增加血容量和心输 出量
两组受试者分别在15min内放血900ml,然后在5~7min内分别输注乳酸林格液或 6%羟乙基淀粉各1000ml
乳酸林格液
6%羟乙基淀粉
80
1400
ml bpm
76
( 心 72 率
) 68
P<0.05
1200
1000
(扩 容 8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2012-02-03 阅读(3213) 分享(0)用于扩容治疗的液体包括两大类,即晶体溶液及胶体溶液。
晶体液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有些晶体液的电解质成分接近细胞外液,用于扩容治疗快速、安全。
缺点就是晶体液在血管中保存的时间很短,输入后一小时,血管内存留的量仅为输入量的25%。
天然胶体液就是一些从人体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价格相对昂贵。
由于胶体溶液(包括天然胶体液、人工血浆代用品)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故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具有良好的血浆增量效应。
采用含胶体液的扩容治疗比单用晶体液能更快更持久地恢复血浆容量。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严重创伤性休克时,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可获得良好效果。
但输入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还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Skouloudis认为以2∶1的比率输给晶体与胶体治疗休克可获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不断研制出人工血浆代用品,如琥珀明胶等。
一、晶体液:1、生理盐水即0、9%的氯化钠溶液,pH5、6(4、5~7、0)。
该液含钠离子与氯离子各154mmol/L,理论上毫渗量为308mmol/L,由于NaCl渗透系数为0、93,故实际毫渗量为286mmol/L,与细胞外液相同,为等张液。
除含钠离子与氯离子外不含其它电解质,且氯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大量输入可造成高钠血症与高氯血症,已被乳酸钠-林格氏液取代。
2、乳酸钠林格氏液林格氏液就是在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增加了Ca2+、K+等电解质,与血浆电解质成分更接近,毫渗量为310mmol/L,属等张溶液。
乳酸钠林格氏液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乳酸钠28mmol/L,乳酸钠在肝脏代谢后变为等当量的HCO3-,更接近于细胞外液的组成,但为低Na+、低渗液,pH6、6(6~7、5)。
乳酸钠林格氏液又称为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补充细胞外液容量。
平衡盐溶液输入体内后按比例分布于血管外,其中1/3保留在血管内,2/3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充满细胞间质,以达到补充细胞外液的目的。
平衡盐液还有稀释血液、增加血流与对红细胞的解聚作用。
故对休克病人输入平衡盐液可维持有效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及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在出血、外伤或一般择期手术中应用适量平衡盐溶液对改善微循环、预防与治疗休克有良好效果,用于烧伤病人可有效补充因血浆外渗造成的细胞外液量减少。
平衡盐溶液还可在体外循环中用作预充液与在自体输血中用来稀释血液。
在抗休克治疗时主张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在10~30分钟内输注500~1000ml,三份晶体盐溶液可取代一份血液或血浆。
大量输入平衡盐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及低蛋白血症、盐过剩等并发症,故在大量出血的病人应同时输入部分血液制品与人工代血浆。
另外,由于乳酸主要在肝脏代谢,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时通常不用乳酸钠林格液,这时可选用醋酸钠配制平衡盐液。
3、高张电解质溶液高张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就是血浆渗透压的2~8倍。
常用的高张性电解质溶液有3%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与高张乳酸盐溶液。
据报道,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输入等失血量的10%的高张氯化钠溶液后,心功能与血压显著改善,生存率提高。
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高张乳酸盐溶液后,可改善心功能、防止低钠血症与减轻水肿状态。
但由于高张电解质溶液有很高的渗透压,输入后可能引起高渗透压血症、高钠血症与细胞内脱水(细胞内水转移到细胞外),还可引起注射部位溶血。
而且高渗盐溶液在血管内的半衰期并不比等张盐溶液长。
故迄今为止,高张液尚未被普遍接受用于复苏与扩容治疗,只就是公认适用于低钠血症的治疗。
4.葡萄糖液葡萄糖液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不含电解质的晶体液,用于输液的常用浓度有5%与10%。
5%葡萄糖就是等张溶液。
可有效补充体内水。
10%葡萄糖可防止酮血症发生,为机体提供一定热量。
但麻醉与手术期间由于应激反应使血糖高,而高血糖可使脑缺血、缺氧加重,白细胞功能抑制,故麻醉手术期间对葡萄糖应限制使用。
二、胶体液1、白蛋白白蛋白就是从健康人血液中分离出的血清白蛋白的灭菌制剂。
其分子大小均匀,分子量约69000,不易经肾小球滤过,就是理想的胶体渗透分子。
循环中半消除期约18~20天。
每克结合水量为18ml。
常用的白蛋白有5%、10%、20%与25%制剂。
5%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血浆相近,为2、66kPa(20mmHg),主要用于低血容量及补充白蛋白缺乏,特别适用于血浆蛋白异常丢失的病例,如广泛烧伤与腹膜炎病人。
25%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为13、3kPa(100mmHg),其扩容效应就是用量的5倍,多用于脑水肿、新生儿及低血容量并有水肿的病例。
25%的白蛋白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尚可接受及细胞外液已经扩充的情况。
临床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患者,静脉输入白蛋白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反而观察到肺功能障碍与血清离子化钙降低。
因此白蛋白不作为心肺复苏等重症抢救的常规用药。
白蛋白价格昂贵,还可能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0、1%。
2、右旋糖酐右旋糖酐就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故又称葡聚糖(Dextran)。
常用的有两种类型。
(1)中分子右旋糖酐或右旋糖酐70(D70):微粒大小不均,平均分子量为70000(20000~200000)。
通常用6%溶液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
6%溶液的胶体渗透压接近于人体正常血浆的渗透压,每克右旋糖酐结合水量为20~25ml,可起到等容量扩充血浆容量的作用。
本品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至少6~8小时,输入24小时后约50%从尿中以原型排出,分子量大于5万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数天内降解为葡萄糖及代谢为CO2与水。
少量大分子从消化道排出。
(2)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右旋糖酐40(D40):平均分子量40000(10000~90000)。
通常用10%的溶液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由于高浓度及较低的平均分子量而具有较高的胶体渗透压,扩容效应开始时为输入量的2倍,血管内半衰期为2小时。
于输注后1~3小时扩容作用最强,4小时后渐降,故应快速滴注才能达到满意的扩容效果。
右旋糖酐40可降低血液粘度与防止红细胞聚集,能改善体克时微循环血流,多用于休克时的毛细血管血流障碍、末梢血流阻塞性疾病与高粘滞性综合症。
其维持循环血量的时间比右旋糖酐70短。
本品用量不应超过1500ml,原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列为禁忌。
右旋糖酐的不良反应有:①过敏反应,发生率范围为0、07~1、1%。
心搏停止发生率高于血浆蛋白、淀粉或明胶。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见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当尿量少于25ml/hr时,不主张输右旋糖酐。
③出血倾向,通过损害血小板粘附、降低第VIII因子与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干扰凝血机制。
为了减少凝血障碍,右旋糖酐的剂量应限制在1、5g/(kg•d)。
④干扰血型检验与血交叉实验等。
3、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 HES)羟乙基淀粉(HES)的原料来自玉米淀粉,由高分子量支链淀粉经降解、羟乙基化并进一步加工处理后制成。
HES按分子量大小分为高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与低分子量羟乙基淀粉。
HES由羟乙基化的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
由于并非每一个葡萄糖分子都连接于羟乙基基团,按葡萄糖分子被羟乙基基团取代的程度(以平均克分子取代级Ms表示)又分为高取代级(Ms≥0、7)与低取代级(Ms 0、3~0、6)。
HES进入人体后由血清α淀粉酶不断酶解,当其中一些颗粒的分子量小于70,000D(肾阈值)时,很快由肾小球滤过膜排出。
分子量越大,降解所需时间越长,扩容时间越长。
另一个影响清除的因素就是HES的羟乙基化程度,取代程度越大,抵抗酶解的能力越强,降解越慢。
低分子量HES扩容强度小,而高取代级HES 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出血倾向与体内蓄积。
因此适当的分子量与羟乙基化程度就是HES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1)高分子羟乙基淀粉(HES450/0、7):商品名Hespan(美国产)。
平均分子量约450000, 取代级0、7。
常用6%羟乙基淀粉溶于生理盐水中,pH值约为5、5,胶体渗透压可达3、99kPa(30mmHg),输入后可维持扩容24~36小时,消除半衰期大于12小时。
除了稀释作用外,HES影响某些凝血因子。
输入达1000ml时,VIII 因子抗原水平降低50%,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其抗血栓性能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梗塞的发生。
推荐最大日剂量20ml/kg。
(2)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0/0、5):商品名贺斯(HAES-steril,德国产), 近年才使用。
平均分子量200000,取代级0、5。
由于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的特点更安全有效。
有6%、10%两种浓度,前者为等渗性,后者为高渗性。
6%贺斯的峰值血浆增量效应为100%,此后维持4小时的平台期,8小时后仍有72%,一次给药后可维持循环稳定4~8小时。
10%贺斯效力更强,峰值血浆增量效应为145%,维持1小时,此后继续3小时在100%以上,8小时后仍有57%。
推荐最大日剂量33ml/kg,推荐剂量内对凝血无抑制作用,仅产生血液稀释。
若急救需要,无剂量限制。
(3)低分子量羟乙基淀粉(HES20/0、9):即国产706代血浆。
扩容初始效应相当于明胶,由于产生进行性血液稀释与胶体渗透压降低,治疗休克还不如明胶与晶体溶液。
羟乙基淀粉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小于0、1%,国内曾有报道使用国产706代血浆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主要集中在某些厂家,与生产工艺有关。
4、新一代明胶溶液:(1)琥珀明胶:商品名为血定安(gelofusine)。
由牛胶原经琥珀酰化而成胶体液,平均分子量35000。
输入后胶体渗透压峰值可达4、52kPa(34mmHg),血管内消除半衰期约4小时,类似4%的白蛋白在血管内扩容效应。
由于在血管内存留时间较短,如果开始输入较大量的明胶能达到正常容量,为了维持正常血容量需继续输入。
琥珀明胶粘稠度与血浆近似,不引起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血交叉实验。
大剂量输入(24小时输10~15L)不影响凝血功能。
(2)尿联明胶:商品名为血代(Haemaccel)。
平均分子量也就是35000,胶体渗透压为25、7~28、7mmol/L,扩容性能与琥珀明胶相似,但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高达6、26mmol/L,与血浆并用时可能出现凝胶现象。
明胶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取决于明胶制剂的类型,范围约为0、05~10%,与组胺释放有关,多为轻微的皮肤损害,很少导致心血管意外。
三、人工血液代用品就是类似血液的能够输送氧气与排除二氧化碳的血浆代用品,目前在临床上还处于试用阶段。
1.氟碳化合物:简称氟碳(FC),就是有机化合物经全氟化后,所有的氢或其她卤素均被氟所取代而成的一类油状化合物,需制成乳化剂才能使用。
氧在化合物中以物理溶解的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