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09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Curriculum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编号:06460055学分:1学时:1周(其中:讲课0学时;设计16 学时;上机0 学时;答辩4 学时)先修课程:通信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教材:无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网》课程设计是通信网课程的实践环节,属于基础实践、基础设计、技能训练,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形成一个小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中设备连通和服务提供。

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够解决网络连接的相关问题,熟悉网络设备的应用和配置,能够将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1.1 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1.2 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

2. 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工程素质;2.2 具有快速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并能良好地与已有相关技术融合解决复杂问题;2.3具备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团队具有合作完成企业级的网络设计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9-1、9-2和9-4。

1. 毕业要求9-1: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2. 毕业要求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3. 毕业要求9-4:能领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二、内容与进度安排要求1. 内容及要求(一)内容设计一个由多种设备互联互通的实验室网络。

实验室网络把若干计算机和服务器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互连起来,通过对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现网络设备互通。

将整个任务细分如下:(1)网线制作和测试(双绞线和光纤);(2)华为交换机和路由器操作系统VRP平台的熟悉和应用;(3)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交换机的硬件结构2)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路由器的硬件结构2)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5)VLAN划分与实现1) 交换机VLAN划分配置2) VLAN路由配置(6)路由协议配置实现1) 静态路由的配置过程2)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3)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将整个课程设计内容串接起来,实现了实验室内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 (2)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 (2)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而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的发展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数据通信技术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如何进行网络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通信设备和专门的通信协议,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交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数据通信就是使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交换信息和数据。

数据通信的方式数据通信有很多种方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式:1.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指使用串口实现通信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串口通信只能进行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2.并口通信:并口通信使用并行传输方式进行数据通信,通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3.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数据传输过程。

网络通信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人的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的协议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数据通信中需要使用一些协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协议:1.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它是一个协议集合,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

TC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IP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

2.HTTP协议:HTTP协议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利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

3.FTP协议:FTP协议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

它可以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

网络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的定义网络教学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包括了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虚拟教育等等形式。

使用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网络教学的特点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网络教学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Note: ACK包就是仅ACK标记设为1的TCP包.需要注意的是当三此握手完成、连接建立以后,TCP连接的每个包都会设置ACK位。
这就是为何连接跟踪很重要的原因了.没有连接跟踪,防火墙将无法判断收到的ACK包是否属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一般的包过滤(Ipchains)收到ACK包时,会让它通过(这绝对不是个好主意).而当状态型防火墙收到此种包时,它会先在连接表中查找是否属于哪个已建连接,否则丢弃该包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内容提要
1
ARP协议数据包的捕获解析设计与实现
1周
设计性
3-6人
通过本实验,掌握网络协议数据包捕获和解析编程的技术
2
基于Socket的在线数据传输设计与实现
1周
设计性
3-6人
基于Socket套接口,实现通信双方的在线键盘数据传输服务。目的使学生掌握网络在线数据交换的设计方法。
最常见的非法组合是SYN/FIN包.注意:由于SYN包是用来初始化连接的,它不可能和FIN和RST标记一起出现.这也是一个恶意攻击。
表3-2 TCP状态表
状态
描述
CLOSED
关闭状态,没有连接活动或正在进行
LISTEN
监听状态,服务器正在等待连接进入
SYN RCVD
收到一个连接请求,尚未确认
SYN SENT
11服务器收到最后一个确认ACK报文段,其TCP实体便释放该连接,并删除连接记录,返回到初始状态(CLOSED)。
2、几种扫描的原理
TCP connect()扫描:
这是最基本的TCP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这个技术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你不需要任何权限。系统中的任何用户都有权利使用这个调用。另一个好处就是速度。如果对每个目标端口以线性的方式,使用单独的connect()调用,那么将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你可以通过同时打开多个套接字,从而加速扫描。使用非阻塞I/O允许你设置一个低的时间用尽周期,同时观察多个套接字。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前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的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和快速。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显著。

为了满足职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现代教育需加强网络安全教学,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从应用角度考虑,本文将介绍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二、目标和要求1. 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熟悉 OSI 模型和 TCP/IP 协议;•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拓扑结构和应用。

2. 要求•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术语,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解决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问题;•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方式,对数据通信技术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掌握 TCP/IP 协议四层协议与 OSI 七层协议模型;•能够较好地理解网络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能够较好地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拓扑结构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1. 基础课程1.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通信基础等。

1.2 OSI 模型介绍 OSI 模型的七层协议以及各层协议应用。

1.3 TCP/IP 协议介绍 TCP/IP 协议的四层协议以及各层协议应用,讨论 TCP/IP 协议的优点和不足。

2. 实践课程2.1 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配置和作用,包括 VLAN、接口配置、路由协议等。

2.2 网络通信的实践应用讨论常见的网络通信实践应用,包括远程登录、Web 网络服务、FTP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四、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应采用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应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学生自评、元评(如考试、作业)和教师评价等。

并针对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本章学习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理解LAN、MAN和WAN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及特点*理解OSI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理解TCP/IP模型的基本组成主要学习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1.6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及相关标准化组织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

网络的雏形:多终端的大型机。

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局域网:标准化网络:基于OSI/RM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Internet简介因特网的演进:1969—1983 研究试验阶段1983—1994 因特网在教育科研领域广泛使用的实用阶段1994—现在商业化发展阶段重要历史事件: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互联可以通过电缆(电话线、网线或光纤等)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使用无线电信号、激光或红外技术、或者卫星传输。

总之,两台计算机如果能互相交换信息即称为互联。

自主计算机其实就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如果一台计算机脱离了网络或其它计算机就不能工作,则不是自主的。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总会有一部分是用来对信息进行传递的,对于网络中的这部分我们称之为通信子网。

网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各种服务。

在网络中由资源子网来完成这些功能。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核心问题是资源共享。

其目的是让网络上的用户无论资源的物理位置在哪里,都能使用网络中的程序、设备,尤其是数据。

这样可以使用户解脱“地理位置的束缚”,同时带来经济上的好处。

第二个功能是依靠可替代的资源来提高可靠性。

网络的另一个目的是可扩充性,即当工作负荷加大时,只要增加更多的处理器,就能逐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网络系统的能力,掌握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

教学内容涵盖了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数据编码、传输中可能遭遇的错误等方面的知识。

2. 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是将不同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

教学内容包括了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3. 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将涵盖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网络通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虚拟化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师的授课方式,将重点难点内容简单易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点。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网络环境的构建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3. 网络互动教学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可以模拟网络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际应用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创新,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2. 模拟实验评估在模拟实验中,引导学生独立操作、维护、改进和管理网络环境,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每个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综合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对整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总体评估。

五、教学资源网络技术与数据通信是发展迅速的学科,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例如: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实验室、虚拟实验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使用各种学习资料,例如教材、电子书、网络资料等。

六、教学效果展示通过教学评估,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论文、学生实验、学生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展示,让更多的人关注和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教案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教案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的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关键知识,并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和方法;3. 能够分析并解决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据通信基础1.1 数据通信的定义和概念1.2 数据传输方式及其特点1.3 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1.4 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

2. 网络安全技术2.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2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2.3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2.4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

3. 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实践3.1 数据通信实验3.1.1 数据传输性能测试3.1.2 带宽分析与优化3.2 网络安全实验3.2.1 网络扫描与漏洞评估3.2.2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教学方法: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学生报告。

四、教学评估方法1. 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考核。

3. 期末考核: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和实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导论》2.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实验工具箱等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分析资料、在线学习平台等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 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 介绍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 分析数据传输方式及其特点- 探讨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应用第三周:- 进一步了解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进行数据通信实验,测试数据传输性能第四周:- 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分析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第五周:- 探讨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 进行网络安全实验,进行扫描与漏洞评估第六周:- 讲解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 进行防火墙配置与管理实验第七周:- 总结与复习- 进行期中考核第八周:- 学生报告及交流- 进行实践操作考核第九周:- 学生报告及交流- 进行实践操作考核第十周:- 教学总结与回顾- 进行期末考核以上是《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传输介质、传输技术、网络结构、协议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识别和解释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

3.理解网络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4.分析数据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和编写简单的数据通信程序。

3.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和优化。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认识数据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数据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通信的定义、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光传输等。

3.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分层模型等。

4.数据通信协议:TCP/IP、OSI、MAC、物理层协议等。

5.数据通信应用: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移动通信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数据通信的实际案例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数据通信应用案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4.实验法:进行数据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相关技术。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提升。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据通信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一批数据通信领域的经典参考书,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以便于讲解和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201009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设计提纲 (1)一、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 (1)二、基于WinSock的即时通信软件功能原理模拟 (1)三、了解最基本的RS232接口的网络编程方法 (1)四、帧封装 (1)五、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 (3)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 (4)七、解析IP数据包 (5)八、监控IP包流量 (6)九、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 (7)十、发送TCP数据包 (8)十一、OSPF实现 (9)十三、简单FTP服务器实现 (12)十四、基于中间件技术的Web服务系统 (13)十五、网络管理命令软件包设计 (13)十六、编写一个类似 QQ的聊天程序 (13)十七、VLAN构建 (14)十八、Frame Relay 构建 (14)十九、基于UDP协议的数据包收发程序 (15)二十、滑动窗口协议仿真 (15)二十一、RIP协议仿真 (15)二十二、软件防火墙设计 (15)二十三、软件VPN设计 (16)二十四、网络监视器设计 (16)二十五、FTP站点搜索引擎 (17)一、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项目使用Java、C、VC或C#进行设计,每个小组最多3人,并要有明确的分工。

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掌握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起止时间:2010.9.6 至 2010.9.10三、考核时间和标准本周五(9月10日)早上8:00开始,按学号演示设计成果。

9月17日(下周五)下午5:00之前必须提交各小组的课程实验报告(电子版和打印稿)根据题目的难易度、实现技术、完成情况和报告撰写质量给予A,B,C,D,E五级评分。

设计提纲一、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目的与要求:利用WinSock来实现双机通信,理解TCP状态机图。

要求使用WinSock编程,采用其中的TCP面向连接方式,实现文本数据的交换。

二、基于WinSock的即时通信软件功能原理模拟目的与要求:利用WinSock进行点对点通信,工作机制模仿即时通信软件的基本功能,登陆,上线,传递信息等等。

分为客户部分和服务器部分两块,客户部分类似一般通信软件例如QQ,服务器部分主要提供客户端用户基本数据配置。

三、了解最基本的RS232接口的网络编程方法目的与要求:编写一个简单应用程序完成双机通信,采用停止-等待协议。

四、帧封装目的:构造帧对于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协议执行过程,以及网络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针对普遍应用的Ethernet帧,通过构造一个具体的帧,引导同学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与网络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

要求: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即需要提供MAC帧结构中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具体的值可以自己任意给定;更好的做法,是用Wireshark等抓包工具捕捉数据包(比如,捕捉一个UDP数据包)按照捕捉到的数据包的内容来提供MAC帧格式中各个字段部分,因为“数据字段”部分就是承载IP、ARP等上层协议数据的。

注意,“校验字段”必须由程序生成),组装一个Ethernet V2.0格式的帧(目前,局域网以以太网应用最广泛,应熟悉Ethernet帧格式)。

实现方式不限,可以用命令行程序,也可以用界面程序;但是,结果即生成的MAC帧必须写到文件中,并且要以二进制的形式来写入文件。

例如,如果用命令行程序来实现。

题目附带的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inputfile),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操作系统、使用语言和编译环境不限。

资料:Ethernet V2.0 帧结构:前导码帧定界符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校验字段前导码和帧定界符:前导码56位(7字节)的1010101…1010比特序列组成,帧定界符为1字节,结构为10101011。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均采用6字节,目标地址为00-00-E4-86-3A-DC,源地址为00-00-80-1A-E6-65。

数据字段为46字节到1500字节,要注意不足46字节需在“数据字段”后面填充。

帧校验字段采用8位CRC校验即可。

例如,下面给出一个直观的结果:五、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目的: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结点数据发送的流程,通过编写程序加深CSMA/CD工作原理的理解。

流程:父进程开辟一块大小为sizeof(pid_t)字节的共享内存来模拟介质总线(共享内存初始全部为'\0'),fork两个子进程,当两个子进程都退出后父进程退出。

两个子进程做相同动作,它们向"介质总线"上发送自己的进程号,完成10次成功的发送后退出。

子进程检查共享内存是否全部为'\0',如果是则认为总线闲,否则总线忙继续载波侦听。

当总线闲时立即启动发送,冲突计数器设置为16,将自己的进程号与共享内存中的数据作"或"运算(模拟发包),然后比较共享内存的内容与写入内容,相同则没有发生冲突,否则发生冲突。

当没有发生冲突时,将共享内存清零,报告:xxxxx send success,xxxxx为进程号,作随机延时,开始下一个发送过程或者结束。

当发生冲突时,将共享内存清零,报告:xxxxx send collision,冲突计数器减1。

如果冲突计数器>0,使用截止二进制后退延迟算法计算等待时间,等待后进入下一次尝试;如果冲突计数器<=0,报告:xxxxx send failure,结束本次发送,进入下一个发送过程或者结束。

提示:为了模拟冲突的过程,在这个程序中不要使用任何进程同步机制。

如果用了同步,反倒失去了“冲突”特性。

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要求:1.在熟悉ARP协议并了解Winpcap编程,或者下载JAVA类:jpcap包(Jpcap 下载/kfujii/jpcap/doc/download.html。

你只需要把lib中的dll文件拷贝到jre的bin目录,同时lib中的jar文件拷贝到jre中的lib/ext目录下就安装完整,当然你可以使用exe安装包进行安装,这样会更加的简单。

),或者用Windows自带的API(如,SendARP函数)实现。

2.对于用Winpacap实现的,构造ARP包,选择并打开网卡,将ARP包发送。

命令格式:arpsend src_ip src_mac dst_ip dst_mac flagflag: 0 表示ARP请求;1 表示ARP应答。

3.程序的正确性检验。

可以安装一个截包软件如Wirshark,来查看能否捕获到程序发出的ARP包,并检查捕获的ARP数据包中各字段的内容是否准确。

例如,用Wireshark捕获到的发送ARP数据包如下:资料:Jpcap ver.0.5.1 Installer for Windows jpcap-0.5.1.zipSimple/limited implementation of tcpdump.ARPSample source code for implementing ARP.TracerouteSimple implementation of Traceroute.SendTCP, SendUDP, SendICMPSamples of how to send TCP/UDP/ICMP packet.七、解析IP数据包网络数据包通常可以通过WinPcap或LibPcap获取网络数据包。

WinPcap(详细内容参见 /)是一个开源的、运行于Win32平台的体系结构。

包括内核级别的、低层次的包过滤动态连接库packet.dll和高级别系统无关函数库wpcap.dll。

也可以用Jpcap获取网络数据包。

WinPcap的安装和使用安装WinPcap驱动程序和DLL程序(可以从网站下载)开发人员使用的开发工具包(developer’s pack),库文件、包含文件、简单的示例程序代码和帮助文件。

用WinPcap库来捕捉数据包,都有基本的几个固定步骤,可以参考“WinPcap 中文技术文档”中示例程序;对用WinPcap捕获到的二进制数据流,再用协议格式来一步步读取即可。

设计目标: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要求: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logfile是纪录结果的日志文件名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列出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以键盘输入Ctrl+C退出。

参考二:Socket也可以捕捉IP及基于IP的上层协议的数据包。

所以,对IP 数据包的捕捉也可以用socket来实现;对捕捉到的IP数据包进行解析过程与用WinPcap来实现的方法相同。

八、监控IP包流量要求:编程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此地址在该刻时间内发出的IP包个数,可以用命令行程序,也可以做成界面。

该题目“课题四”的延续,只不过对捕捉到的数据包不是分析各个字段,而是统计IP数据包个数。

统计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TCP、UDP、等上层协议都是基于IP协议的)、及数据包个数。

例如,如果用命令行运行:IPStatistic time其中,time 为监控时间,单位为秒。

例如,运行结果可以如下:九、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目的:掌握IP地址的分类,准确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确切地明了IP地址的合法格式。

要求:1.在判断一个IP地址合法性时要自行编写代码,不要使用任何inet函数。

2.程序要求为命令行程序,格式为:ip_test subnet/mask ip_addr其中,程序名称为ip_test,参数为IP地址/子网掩码,如:要测试的IP地址为202.113.16.10,子网号为202.113.16.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命令行为:ip_test 202.113.16.0/24 202.113.16.10。

(因为255.255.255.0是连续的24个1,所以这样表示)。

3.子网号和子网掩码的合法性也要检查。

4.运行结果提示需要提示:IP地址是否合法、子网掩码是否合法和IP地址是否为子网成员。

提示:在判断不合法IP时要考虑全面,比如以下情况均属于不合法123..2.1123.23$.2.1123.2345.2.1123.23.45.2.1十、发送TCP数据包目的:编程设计一个发送TCP数据包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