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

一、前言

当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我国1987奶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申报遗产的数量逐年剧增,至今,我国现已经有4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单世界文化遗产就有27处,随着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及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检测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是本国以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当前随着经济和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重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维持。

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从世界文化的价值载体(文物本体和价值环境)、影像遗产价值载体的风险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周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观察和识别,客观反应遗产的保存现状,并综合遗产的保护效果,避免文物地本体的快速劣化。监测结果也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因而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构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和目标

2.1.意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

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

以文化遗产为例,文化遗产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两山夹一河”构成了龙门基本的地形地貌,2000多个窟龛就分布于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监测主要包括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病害监测,文化遗产安全监测,保护区划监测、游客状况监测、保护规划监测等几个方面。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区温湿度、风向、风速、大气降水、光强、土壤含水率、噪音、酸雨、震动等环境因素监测;本体病害监测主要包括:洞窟温湿度、光强、风向、风速、降水、壁面渗漏水、光强度、风化、岩体开裂、冷凝水等文物病害相关因素实施监测。文化遗产文物安全监测是对文化遗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安全进行监测,主要有安防、消防状况的监测。保护区划监测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及缓冲区(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各种建设活动。游客状况监测包括对游客人流统计、行为影响、游客安全、满意度等开展监测。保护规划监测主要针对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按照文物保护分期规划的内容和进度实施,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等。

目前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建设完成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病害监测,文化遗产安全监测等三部分的监测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其余几项正在分批实施建设中。

3.1、文化遗产环境监测

文化遗产文物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外部环境和洞窟内部微环境的监测。文化遗产建有两个区域环境观测点,24小时不间断对文化遗产的气象环境及大气质量进行监测。环境监测点分别位于文化遗产南门外

的牡丹园内及文化遗产中心区的万佛洞项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温湿度、降雨量、光强度、地表含水率、风速、风向、负氧离子含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震动、噪音等因素。洞窟微环境的监测主要针对潜溪寺、宾阳洞、奉先寺、擂鼓台、看经寺等大型洞窟的内部环境温湿度、壁面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开展连续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文化遗产文物所处的气象环境,较为准确地了解文化遗产所处的保存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从而为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提供帮助。

例如,2003年之前,大量车辆穿过文化遗产景区的洛伊公路,对文化遗产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早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文化遗产时,洛阳市政府郑重承诺,将洛伊公路龙门段改道,使其不在通过文化遗产景区。这一承诺在2003年得以实现。另外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龙门东西两山退耕还林1300亩。通过多项环境治理措施,各种大气污染物含量明显降低,特别是能同石灰岩雕刻产生反应加速雕刻表面风化模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有显著减少,同时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噪音等指数都大为降低,另根据地震部门测定,汽车震动对文化遗产的危害已经消除。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文化遗产小区域内的保存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极为有效的降低了大气环境等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大气监测数据对比

监测地点

SO2(ppb)封闭

前/后

NOX(ppb)封闭前/后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mg/m3)封闭前/后

噪声(dB)

封闭前/后

文化遗产

3.2文物本体的监测

1)渗漏水观测

我国很多文化遗产寺保护管理机构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针对洞窟的渗漏水状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测,积累了大量渗漏水病害的相关资料。但是监测工作受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主要是对洞窟的渗漏水状况进行了定性观测,对渗漏水的变化和治理评估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工作人员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何对文化遗产寺渗漏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更是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届的一个难题。

文化遗产的渗漏水监测中创新性的利用了红外摄像机和渗漏水收集仪对渗漏水点和区域进行连续观测记录,观测渗漏起止时间、渗漏过程、渗漏面积和渗漏水量。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渗漏水观测无法夜晚进行观测的局限。可以每天24小时拍照,结合洞窟渗漏水收集仪器的使用,在准确观测渗水同时还可以定量分析,得到的数据还可以同外部气象站的降雨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掌握降雨过程中和结束后洞窟渗

漏的规律,为进行渗漏水研究治理提供帮助。这种渗漏水观测模式为文化遗产首先使用,实践检验观测效果理想,可在今后的文化遗产等相关文物的渗漏水监测中广泛使用。

2)岩体稳定性观测

岩体的开裂和坍塌对于文化遗产文物危害较大,为了确保岩体的稳定性,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重点部位的岩体利用多点位移计、倾角仪等设备对岩体的开裂、变形等进行的连续观测,发现各个监测点位稳定性是良好,不存在发生重大岩体开裂脱落等危险。

3.3文化遗产安全监测

1)文物安全监测

为了保障文化遗产的文物安全,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监测体制,通过建立电子巡更系统、音像复合系统、客流量统计分析系统、视频警报控制中心等多种方式和方法保障文物安全。

文化遗产的安全监测,通过不断的努力建设和完善,目前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文化遗产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危害文化遗产安全的事故。

2)、森林防火监测

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内的东西两山上,生长着茂盛树林,“龙门山色”自古就是洛阳八景之首。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景观,龙门建立了防火和灭火两级安全制度。由专门机构风景区管理处负责,对火灾安全隐患进行了综合全面的监测。通过设立火情监测瞭望塔、建立防火巡更系统和无障碍

信息传递通道等多种方式对两山树林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观测,综合措施的使用在文化遗产景区的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功能

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功能,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物管理部门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方面的指导精神;结合《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调研及勘察记录》;遵循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在以上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的指引下;按“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系统设计满足国家对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的状况。系统设计满足文化遗产研究院规范管理,完成遗产地基础信息管理及监测工作,做好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设计满足文化遗产遗产地数据采集的工作条件和系统运行环境,能够与国家级监控系统对接;系统设计各类动态数据采集后在本地存储,部分数据上传到国家交换平台;建立系统运维管理体系,能够确保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文化遗产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要对基本信息及动态信息实施管理,自动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示和预警,极大提升主动预警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使遗产地对其文物及遗产等的监、管、保护水平上一个台阶。系统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使该软件系统平台达到自动化、标准化、人机界面友好化。实现建立文化遗产统一的基础

数据录入规范,各类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传输通信接口管理标准,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能高效、可靠、准确地实现与国家级系统平台、省市主管单位等进行数据交换。

五、监测预警体系的特点

1、监测覆盖的全面性

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空间和影响因素类别上的全面覆盖。在对文化遗产整体区域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对文化遗产奉先寺、潜溪寺、宾阳洞、看经寺、擂鼓台等主要洞窟的文物保存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2、监测手段的先进性

在对我国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究分析基础上,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以往监测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洞窟渗漏水、文化遗产雕刻风化等采用了新的监测思路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中将红外线拍摄成像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寺渗漏水长期监测中,结合其他方法和手段,突破了常规监测对洞窟渗漏时间、面积、渗漏量难以进行准确定性、定量监测的技术难点,取得了技术新突破。风化监测中,通过雕刻表面高清图像记录、表面温度、紫外光强度等多个监测项目,在文化遗产首次开展了雕刻表面风化的长期监测。两项新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弥补过去监测手段的不足,为洞窟渗漏水治理和文化遗产雕刻防风化治理提供数据资料,将监测工作同保护治理工程紧密结合,对于文物保护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文化遗产类文物监测对仪器设备高要求的特殊性,仪器设备选择上均选用体型小、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适合野外长期使用的各种先进设备,很好的满足了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需要。仪器设备施工安装中,所有仪器、探头和传感器布局和位置均经过专家现场仔细勘察和论证,确保设备设置的合理和高效性。施工中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坚持对文物本体最小干预原则,所有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进行传输,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扰和对环境造成影响。

3、监测成果的实用性

通过监测设备采集的监测数据全部收集汇总与新成立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监测中心,该中心有专业人员负责文化遗产日常监测工作。通过在监测中心的监测平台可实现实时在线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项监测数据资料。通过科研人员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解读,可以为《世界遗产年度报告》的编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研究、保护治理工程实施、保护治理效果评估等提供详实的第一手现场数据资料,提高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试运行以来,各项监测设备运转和监测数据传输正常,文化遗产文物监测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综述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监测工作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责任。1972年11月16日,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各国代表团以及世界遗产组织一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当时,《公约》中还提到世界遗产

地监测工作的要求及规定。随着遗产地保护状况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国际组织和缔约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也越来越认识到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1994年,世界遗产监测工作始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自身的职责之一,并要求遗产地所在的缔约国也要积极的开展监测工作,更好的保护本国的世界遗产。之后,各国也开展了遗产监测工作的讨论及经验交流,国际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性的要求。1996年的,国际组织对世界遗产定期报告以及反应性监测都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要求遗产所在的缔约国每6年提交一份定期报告,世界遗产组织也很据遗产的所出现的情况开展反应性监测,目的是使各国世界遗产能够长久的维护下去。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演变和完善,国际世界遗产监测管理系统逐渐

形成了反应性监测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并得到缔约国的广泛认可和执行。

6.1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原则

标准一致:按照电子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采用ECIQ主干系统统一的标准代码体系,完善卫生监测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和基础代码。

业务衔接:与ECIQ主干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有机衔接,对主干系统中涉及的温度、湿度等已开发的功能不再重复建设;采用电子服务平台统一对外提供公共服务。

信息互通:通过统一的交换平台,实现与相关部委的信息互换;业务运作模块与地方文化遗产行政部门等相对接。

继承创新:全面升级改造现有卫生检疫“大通关”信息化业务系统,充分借鉴直属局已有系统的开发成果,加以完善整合。

网络共享:系统利用大通关业务专网,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分布式数据相结合,计划部署在北京双活数据中心。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决策系统的“一网四库三平台”,一网是指依托大通关业务专网及其数据中心,搭建系统运行环境;四、平台是指业务监管、风险预警决策、公共服务三大平台。

6.2两个个平台

6.2.1监测平台

在规范业务流程和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文化遗产核心业务的电子化监管,涵盖口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建设任务包括:

(1)整合完善文化遗产监测子系统;

(2)整合完善文化遗产监督业务子系统;

(3)整合完善文化遗产监管系统;

(4)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能力动态监管子系统;

(5)其他系统

6.2.2风险预警决策平台

(1)收集中国境内文化遗产的目录

(2)运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HEALTHMAP的理念,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风险信息按照国家地区进行整合,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数学模型,自动判定风险级别,实时预警;

(3)根据风险预警结果,自动提示相关文化遗产监测应急处置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技术方案和应急物资人员分布,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参考;

(4)将决策指令和预警信息转化为电子指令发布至业务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供一线工作人员和公众使用。

6.3两个数据库群

6.3.1全球世界文化遗产风险本地数据库群

通过自动搜取为主、人工判断为辅的方式,收集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以及文化遗产变为劣质的特征,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难民、国际赛事等社会因素,建立文化遗产风险本底数据库。

6.3.2指挥决策信息数据库群

收集各地的文化遗产保存的标准和管理的办法;以及恢复文化遗产的

处置技术方案,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建立指挥决策信息数据库。

6.4整体需求分析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决策系统是以口岸检疫监管对象为主线,依托“大通关业务专网”和运行环境,建设业务监管平台、风险预警决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球文化遗产风险本底数据库群和指挥决策数据库群。

6.4.1建设内容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一网四库三平台”,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建设集成计算机通信、现代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利用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数据自动聚类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从业务监管平台抽取数据,并依托云平台,分布式存储大数据,构建口岸公共卫生风险数据库群。

然后按需从各数据库群中提取所需风险信息,创建风险监测模型,将技术模型和口岸公共卫生事务相结合,支持预警决策。既要响应突发情况又要把前期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描绘出口岸公共卫生风险分布情况,风险事件的态势走向,综合展示监测和预警的各类信息。利用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人机交互式的实现风险管理决策过程,并将结果向系统内发布,指导口岸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工作。根据需要,也可以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发布,为广大公众提供各种与口岸公共卫生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6.4.2项目建设关键点分析

手动入库和自动入库,以表单设计为分水岭,上半段是手动入库,下半段为自动入库。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整理,即数据的清洗

智能分析的数学模型,实用为原则。

数据输出的展示方式

界定系统的规模,围绕四库三平台,结合口岸实际,确定系统规模的边界。

自主建模和算法管理。

可控的多模型叠加风险分析运算过程的实现。

业务数据、风险分析预警决策数据与GIS系统的结合。

可扩展的数据库群的建设及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贮。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风险因子的确认。

6.4.3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七、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功能详细设计

7.1整合完善的文化遗产监测子系统

本系统主要对文化遗产个案处置和核生化有害因子个案处置。文化遗产地人员根据系统收集“文化遗产风险本底数据库”、“文化遗产公共风险数据库”以及“出入境人员旅游数据库”信息,可对文化遗产的损坏管理进行排查、复测排查等查验环节,同时,对发现的文化遗产的风险上传到风险预警决策平台以供预警、决策。各级工作人员可根据访问权限、查询范围,按预设字段,对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图形展示。

7.2用户角色和职责

7.2.1角色和职责

7.2.2用户权限规划

7.3功能结构图

7.4文化遗产个案管

7.4.1功能描述

1.通过身份信息获取、个人申报(含文化遗产大暴发时采取的申报制度)、疫情通报、交通工具申报、等初步筛查手段发现需要进行人工排查的可疑事件。

2.对初步筛查,排除文化遗产损害嫌疑的,直接通行,流程结束。

3.对初步筛查发现的可疑案例进行排查,与“文化遗产风险本底数据库”、发生信息比对,并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辅助下,按流程逐步填报《文化遗产个案管理表》。

4.对经文化遗产调查不需要进行后续监管的,经审核后,将《文化遗产个案管理表》登记入“文化遗产风险数据库”,流程结束。

5.对经文化遗产调查后需要后续监管的疑似病例,由检疫人员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后续监管措施,并将后续监管结果填入《文化遗产个案管理表》,经审核后,登记入“文化遗产公共风险数据库”,流程结束。

6.将疑似病例的实验室确诊结果结果报送至“风险预警决策平台”,由该平台根据预设规则,判断是否需要启动风险预警。

八、技术设计方案

8.1系统技术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传输设备,使系统传输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开放性原则

系统设计及系统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可伸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为系统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安全性原则

加强系统安全建设,从系统安全性、数据安全性、网络传输安全性等多方面来保障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靠运行。系统设计具有严格的安全保密性,能够保证内部信息不被窃取,充分利用开发工具所具有的网络级、数据库级、文档级、文档区域段级、以及文档内域级安全保密机制,实现数据加密,保障数据安全性。

?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设计贯彻可靠性原则,使传输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A.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传输设备

B.系统增益储备高

C.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D.可扫描周围磁场,为设备及时调整频率提供依据

?管理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得系统管理人员能方便及时地掌握诸如传输系统拓扑结构、系统信号分析覆盖率统计、系统故障提示等信息,能简便地对传输系统进行配置和调整,确保系统工作在良好状态。

?经济实用性

充分利用当前先进、成熟和高起点的主流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和开发技术可靠、性能稳定的硬件平台,构建良好的体系结构、系统界面、信息处理技术方法和系统运行机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较高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还考虑了经济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和保护系统的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标准规范性

信息定义统一,编码统一,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8.2设计范围

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进行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包括取文化地远程监控、内部的监测、外部远程监控。现需要设计远程监控系统,采集现场设备各监测点的数据和重要点视频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

8.3自动化监测系统情况说明

8.3.1工程系统组成

(1)系统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公司中心管理机房内,是监控功能集成(包括视频监控),采用Web形式进行显示,同时在两个泵站上同时具有监测客户端对泵站内的相关功能进行检测。

文化遗产概览尔雅满分答案

亚洲其它地区的文化遗产(三) 1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体现下面哪一种建筑艺术的特点?() A、伊斯兰 B、巴洛克 C、洛可可 D、达达 正确答案:A 2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大庙?() A、印尼 B、埃及 C、印度 D、伊朗 正确答案:C 3 卡杰拉霍建筑群是印度哪一个王朝的遗迹?() A、孔雀 B、月亮 C、莫卧儿 D、甘婆 正确答案:B 4 历史上的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A、吉隆坡 B、乌兰巴托 C、孟买 D、伊斯坦布尔 正确答案:D 5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朗一带。()正确答案:× 6 伊斯坦布尔建立于公元前667年,历史上作为贸易、政治及宗教中心。()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概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一) 1 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分类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小型有形文化遗产 B、大型有形文化遗产

C、物质文化遗产 D、自然及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C 2 美国白宫会议于下面哪一年首先提出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 正确答案:B 3 “遗产”一词源于下面哪一种语言?() A、拉丁语 B、汉语 C、希腊语 D、俄语 正确答案:A 4 “申遗活动”是各国文化底蕴的展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 5 《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二) 1 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下面哪一个国家?() A、荷兰 B、爱尔兰 C、芬兰 D、波兰 正确答案:D 2 下面哪一个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A、古庙 B、语言 C、宗教 D、礼仪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篇2020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篇2020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1 我心目中的长城长城,是我早已向往的去处。暑假里,我如愿以偿饱览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风光。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登长城看起来容易,走起来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汉坡,大家都累得汗流满面。妈妈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不自满。”听了妈妈的鼓励,我又坚持往上登,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高处——烽火台。 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劳动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砖石砌成的。以后逐渐连成了万里长城。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景点,拍下了10多个镜头。站在长城上,我浮想联翩:二千多年前,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就能烧出那么质好量多的火砖,砌成了坚实的城墙,实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祖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长城,更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我今年9岁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的和平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

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尼克松在参观丁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长城,是我们中国的一条长龙,是见证中国发展的有效见证。所以我们要到长城去玩。这也验证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2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题记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 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 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 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 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 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 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 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 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1.长城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故宫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今 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 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1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 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 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 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 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 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 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 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

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 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 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 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 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 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 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 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 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2 我们成都是一个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这里物产丰富,人闻地理。我知道这 里的古镇有三个: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 并常去游玩的地方-----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部边缘,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及旅游风景区, 古镇不公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摄影基地,古镇主要特色:古街,古树,古庙,古水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可以重温和感受原来的历史。它还是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下黄龙溪游玩的路线吧,进入黄龙溪大门左侧,你就会 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那便是它的一个特色也是最吸引人们的地方。它是由一个大 台阶和地下大溪沟由于落差的原因形成一个流水瀑布,这便是“水战世界”,一到夏天 这里是不管男女老少都在瀑布下玩水,打水枪,大家通过互相嬉笑,打闹,玩水而认识。 接着我们沿着一条长的走廊,你会看见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当地村民开设的小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饰品及特色小吃,让我们目不暇接。走完长廊后,我们就来到了古 树下,这里的古树有上千年历史三四个人才抱的住它。人们在它的树枝上挂上红色的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五年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五年级 1. 谋篇布局,条理清晰。 确定所选的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想一想应该从哪几方面写,按什么顺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巧用资料,介绍准确。 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典型、最恰当的资料,把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得准确、清楚。 3.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介绍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时,可以综合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 还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恰当运用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素以人工

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清漪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改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1900年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大体修复。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它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 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2015年6月13日,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和实名制售票。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最后确定,故宫的房间总数为8703间。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庙号谥号的皇帝(其中包括二十四位明清史公认的皇帝,以及一位身后尊为诚敬义皇帝,而后却被顺治罢黜的睿忠亲王)。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年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最后一代皇帝溥仪也曾在此居住。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始建。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一、前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1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

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 1.发掘与文本有关的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多媒体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3.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呈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长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板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二、了解世界遗产知识。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了哪些世界遗产知识? (1)、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 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 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 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 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 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 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 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 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 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 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Mogao Caves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是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 (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

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陵墓建于 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 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Zhoukoudian Ruins of Peking Man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 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 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 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 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 (1703-1790年)。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建筑物达 110余处,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9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87年至2010年批准项目) 石遐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一.泰山 二.长城 三.明清皇宫 四.敦煌莫高窟 五.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七.黄山 八.九寨沟 九.黄龙 十.武陵源 十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 十二.孔庙、孔墓和孔府 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 十四.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十五.庐山 十六.峨眉山——乐山大佛 十七.丽江古城 十八.平遥古城 十九.苏州古典园林 二十.颐和园 二十一.天坛 二十二.武夷山 二十三.大足石刻 二十四.青城山与都江堰 二十五.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二十六.龙门石窟 二十七.明清皇家陵寝 二十八.云冈石窟

二十九.三江并流保护区 三十.高句丽遗址 三十一.澳门历史城区 三十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 三十三.殷墟 三十四.广东开平碉楼和村落 三十五.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十六.福建土楼 三十七.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十八.五台山 三十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四十.中国丹霞 前言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代替的财产。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四大类别。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具有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

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或美学价值的地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则具有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双重性;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圣菲召开的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并纳入的,它包括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等内容。 1972年11月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7年6月27日第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期间批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2月,中国的泰山、长城等6个项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笔者将中国40项世界遗产简介后,在北京方寸斋邮市的帮助下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发行的中国世界遗产及相关邮品图目录列举出来,供邮友参考。此资料在编辑整理中,有错漏之处请赐教。

世界文化遗产赏析

世界文化遗产赏析—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它与兵马俑交相辉映,为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五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五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1 兵马俑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陶土殉葬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虽然汉代被刘邦毁了不少,可经过考古人员的修复,现在的兵马俑依然相当于一个岿然不动的庞大军队。 那年夏天,我来到西安。刚一进兵马俑地窖的洞门,一阵清凉袭来,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几千年前建造如此多的雕像所耗费的钱财和劳力可想而知,沉静的洞穴里传来一阵赞叹。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兵马俑雕刻得极其传神。兵佣的每一条手纹都了了可见,历历可数。每个兵佣神情各异。有些俑眼神愤怒,可能是被强行掳来当兵而敢怒不敢言;有些俑沧桑的脸颊上印满了忧愁,可能是害怕自己战死沙场再也照顾不了妻儿老小吧;有些俑却神情坚定,像是在大喊:“今天就让我马革裹尸吧!”所有的俑都形神兼备,每一张脸都折射出他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导游又把我们带到另一边。那里全是战车和烈马,充满力量感。所有战马都昂首长嘶,像是在锣鼓喧天和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与主人冲锋陷阵,势如破竹。马群中有一辆最精致、最豪华的马车,车上雕满花纹、飞龙。导游介绍道:传说这是为秦始皇的灵魂准备的,可以让他仙逝后飞往天宫。我突然感觉打扰了泱泱大国一代帝王的肃穆和庄严。

几千年前,人类就有如此成就让我叹为观止,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将平复。至今,我还对那天的游览刻骨铭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2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清漪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改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1900年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大体修复。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它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