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7.1 护理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医学护理学知识点

医学护理学知识点

医学护理学知识点导言:医学护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照护、康复和保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本文将解析医学护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护理伦理、患者沟通、疾病管理和医疗团队协作等方面。

一、护理伦理1. 尊重患者:护理师应尊重患者的人权、自主权和隐私权。

他们应理解患者的文化差异,并倡导患者的自主决策。

2. 保密:护理师承诺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并遵守医疗机构的保密政策。

3. 职业道德:护理师应遵循职业道德准则,包括真诚、保持专业形象、关注患者的福祉和安全等。

二、患者沟通1. 有效沟通:护理师应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提问。

他们应关注患者的需求,耐心回答问题,并提供清晰明了的医学信息。

2. 文化敏感:护理师应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习俗,以确保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3. 情绪支持:护理师应具备情绪支持的技巧,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疼痛和情绪困扰。

他们应倾听患者的感受,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

三、疾病管理1. 病情评估:护理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 医学知识:护理师应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

3. 护理计划:护理师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等。

四、医疗团队协作1. 协作能力:护理师应与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2. 沟通技巧:护理师应学会有效地与医疗团队成员沟通,分享重要信息,协商治疗方案,并确保团队协作的顺利进行。

3. 决策协商:护理师在医疗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积极参与治疗决策的协商和制定,以实现最佳的护理结果。

结论:医学护理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护理师需要具备护理伦理、沟通、疾病管理和医疗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执业护士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汇总

执业护士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汇总

执业护士考试医学基础知识汇总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

医学基础知识是执业护士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关键的医学基础知识。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学科。

对于护士来说,熟悉人体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结构至关重要。

骨骼系统方面,要了解颅骨、脊柱、四肢骨等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例如,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组成,脑颅骨保护着大脑,面颅骨则构成了面部的形态。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等功能。

肌肉系统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肌肉群,如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头肌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负责头部的运动,躯干肌参与呼吸、维持姿势等,四肢肌则使四肢产生各种动作。

内脏器官方面,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是必须掌握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肝脏具有代谢、解毒等功能,脾脏参与免疫调节,肺脏进行气体交换,肾脏则负责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二、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血液循环系统,要明白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生理特性以及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静脉则将血液回流到心脏。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肺换气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从口腔的咀嚼、吞咽,到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再到肝脏、胰腺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泌尿系统,清楚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熟悉各种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调节代谢,胰岛素调节血糖等。

三、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护考会考知识点总结

护考会考知识点总结

护考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医学知识的复习1. 解剖学:包括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主要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通常需要复习骨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胸腔和腹腔器官的位置结构及功能和其他系统的组织结构。

2. 生理学:生理学主要关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生理学、血液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感觉生理学等。

需要重点掌握生理生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神经节对器官的支配、免疫系统相关内容。

3. 病理学:主要包括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变化、病理诊断、病人病理治疗等内容。

护士需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相关护理措施。

二、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复习1. 基本护理技能: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等基本护理技能,护士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准确、快捷。

2. 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掌握各种评估工具的使用和评估方法,包括患者的注意事项、重要指标、特殊评估点等。

3.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了解常见的急救项目和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处理、心肌梗塞处理等。

4. 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护士需要能够观察和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5. 输液治疗:掌握各种输液途径和方法,了解输液的指征和注意事项,包括静脉输液、肠内外营养、饮食管理等。

三、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复习1. 妇产科护理知识:妇产科的护理知识包括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等方面的常见病、常见症、严重病重症护理和相关护理技能。

2. 儿科护理知识:医院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新生儿护理、婴幼儿护理、学龄前儿童护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与相关护理技能,特别是对于儿童常见病常见症和严重病重症护理的应对方法需要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3. ICU护理知识:监护室(ICU)护理是严重病人的护理,对于危重病人护理急诊抢救、生命体征监测、机械通气治疗、多项治疗协同、多重系列操作等技能要求较高。

事业编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一、护理学的基础知识1. 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

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的全面性、特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知识护理学的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的深入了解,护士需要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3. 病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

4. 药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

5. 心理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生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情绪变化和心理护理方法。

6. 社会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对患者的影响,包括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因素对患者的护理需求。

二、护理学的临床技能1. 护理学基本技能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技能,清洁伤口、更换敷料、协助患者排尿排便等基本护理技能。

2. 注射技能护理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注射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操作技能。

3. 导管护理技能护理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导管的安装和护理技能,包括气管导管、胃管、尿管、留置导尿管等。

4. 疼痛评估和管理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方法。

5. 康复护理技能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康复护理技能,包括按摩、功能训练、康复器械使用等。

三、护理学的专科知识1. 妇产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包括婴儿护理、产妇护理、产后护理等内容,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2. 儿科护理儿科护理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儿护理、儿童护理等内容,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儿科护理的特殊技能和注意事项。

3. 内科护理内科护理包括心血管疾病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等内容,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内科护理的特点和技能。

医学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一、解剖学1.人体主要器官的部位2.解释人体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二、生理学1.生物体内的平衡调节机制2.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及组成3.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三、病理学1.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2.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分类3.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理过程四、药理学1.药物对身体的作用机制2.常见药物的分类及作用3.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五、卫生学1.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2.公共卫生政策及措施3.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答案一、解剖学1.人体主要器官的部位:心脏位于胸腔中间,肝脏位于腹部右上方,肾脏位于腹部后侧等。

2.解释人体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构成消化道,负责消化食物并吸收养分。

3.描述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头、韧带、关节等,支撑身体并保护内脏器官。

二、生理学1.生物体内的平衡调节机制: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工作维持体内稳态。

2.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及组成:输送氧气、养分、携带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供氧、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行气体的交换并维持酸碱平衡。

三、病理学1.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高血压的病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等。

2.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分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导致肿瘤的发生,包括恶性和良性肿瘤。

3.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理过程:细菌通过侵入组织引起感染,病毒则在细胞内复制并破坏细胞。

四、药理学1.药物对身体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对细胞内生物分子起作用,影响细胞功能。

2.常见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抗癌药物等针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作用。

3.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肝脏是药物主要代谢器官,药物通过肾脏、胆囊排泄体外。

五、卫生学1.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等。

2.公共卫生政策及措施:卫生教育、卫生法规、疾病监测等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护理学基础知识点

护理学基础知识点

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文科学等知识,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护理学基础知识点的总结:1. 护理学的定义与目标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它关注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以及减轻痛苦。

护理的目标是提高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水平。

2. 护理理论护理理论是护理实践的基础,包括了对护理过程、护理行为和护理结果的系统性描述。

常见的护理理论有罗伊适应模式、奥尔德里奇的系统理论等。

3.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护理过程的第一步,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护理需求。

4.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判断,它基于护理评估的结果,用于指导护理计划的制定。

5. 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的,旨在实现特定的护理目标。

它包括护理干预措施、预期结果和评估标准。

6. 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护理计划中的具体行动,旨在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

7. 护理评价护理评价是对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估,它包括对护理目标达成情况的监测和对护理过程的反思。

8. 护理伦理护理伦理涉及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患者自主权、保密性、公正性和责任等。

9. 护理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包括倾听、同理心、清晰表达和非语言沟通等技巧。

10.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文档,它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活动和护理结果,用于法律和质量控制目的。

11. 护理教育与培训护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包括基础护理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等。

12. 护理研究护理研究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动力,它通过科学方法探索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3. 护理领导与管理护理领导与管理涉及护理团队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以及护理服务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14. 护理专业发展护理专业发展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成长和专业提升,包括职业规划、继续教育和专业认证等。

护师备考知识点总结

护师备考知识点总结

护师备考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1)人体总论:包括人体三大部分、生物体对称、解剖部位与方位、解剖位置术语等。

(2)组织学:包括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等。

(3)器官系统解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

2. 生理学(1)细胞生理学: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细胞能量代谢等。

(2)机体生理学:包括神经、肌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3. 病理学(1)病理生理学:包括细胞损伤及适应、炎症和免疫、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内分泌系统病理等。

4. 药理学(1)药物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的定义、来源、分类等。

(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作用机制。

(3)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心血管药物等。

5. 疾病控制(1)流行病学: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疾病流行规律、疫情监测与分析等。

(2)卫生统计学:包括健康指标、人口统计学、死因统计学等。

(3)预防医学概论:包括预防医学基本概念、预防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健康教育等。

二、护理学1. 护理基础(1)护理伦理学:包括护士的职业操守、护理伦理、护理伦理决策等。

(2)生理学基础:包括护理与躯体活动、护理与感觉活动、机体稳态、心理功能等。

(3)心理学基础:包括人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及其调节。

2. 临床护理(1)基础护理:包括健康体检、卫生护理、安全护理等。

(2)内科护理:包括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等。

(3)外科护理:包括一般外科疾病护理、创伤及烧伤护理等。

(4)妇产科护理:包括妇科疾病护理、产科疾病护理等。

(5)儿科护理:包括常见儿科疾病护理等。

(6)社区护理:包括慢性病护理、老年病护理等。

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系统)医学基础知识

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系统)医学基础知识

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系统)医学
基础知识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系统)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简要概述:
1. 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结构及其组成。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内脏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医学从业者至关重要。

2.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从细胞水平到器官系统水平,了解人体的生理学过程对医学专业人士非常重要。

要掌握体液平衡、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学科。

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4. 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了解药物的分类、代谢和药理学效应对医学从业者是必不可少的。

5.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了解
细菌、病毒和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只是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更多详细的知识和理论
请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希望本文档对您在2023年事业单位
考试(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准备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所有内容均为概述性说明,具体信息还需
要通过相关考试指南和教材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以疾病为中心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2,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西方被誉为医学道德规范。

3,南丁格尔: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弗洛伦斯城,1853年她伦敦成立了第一个看护所(或护士院)。

代表作《医院札记》《护理札记》。

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被公认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奠基人。

4,护理的理论核心:环境。

5,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美国人约翰逊女士与福州医院创办。

5,中国护士会: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

1964年更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6,第一所西医院:1835年,建立与广东。

7,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了高等护士学校(本科水平)8,钟茂芳:中国护理事业奠基人。

将Nurse译为护士的第一人。

担任第一届中华护士会第一届副会长的中国护士。

9,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总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11,人格的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

12,护理理念要素:人,健康,环境和护理。

13,人具有的特征:认识统一的整体,人是开放的系统,人具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生命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

14,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5,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生活方式16,护理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缺如:病人生病后没有进入病人的角色。

17,冲突:病人在适应病人角色的过程中,与其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的不协调。

18,强化:病人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19,退化:病人在适应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其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而放弃病人角色。

20,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正式护理学院毕业,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申请执业护士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21,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手:娴熟的护理技能2,脑: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3,心:全心全意的敬业精神22,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23,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现象。

24,护患关系的性质:专业性的工作关系,治疗关系,帮助关系,护患关系的不对等性,护理人员是护患关系的主要责任者。

25,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26,促进护患关系的原则与方法(简答题):平等原则:互换双方在社会地位上应该是平等关系,两者之间的平等交往是以护理科学服务于护理对象的健康为准绳的。

主动原则:护患双方对护理的态度,目标是积极一致的,双方都有主动性,表现在护理对象为了自己的健康,愿意主动接触护理人员,提供自身的真实情况,努力配合护理和治疗。

协调原则:互换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相互能坦率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待防病,治病,保持或恢复健康的措施方面,能相互支持和合作。

技巧原则:指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在呼唤关系中必然存在着需求与满足的矛盾冲突,就护理人员在护患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言,掌握积极,有效的护患关系调控技术,是护理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职业要求。

27,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角色模糊,责任冲突,权益差异,理解分歧28,沟通:是发送者凭借一定的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

29,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及编码,信息接收者,传递途径,解码,信息的反馈30,沟通的层次:一般性交谈,事务性沟通,分享个人观点和判断沟通,分享情感沟通,共鸣性沟通。

31,护理程序的概念: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服务的工作程序,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

32,护理程序的框架:系统论33,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34,护理程序的特征: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目标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循环动态的过程,互动性和合作性,普通适应性,具有创造性,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35,护理计划的依据:护理诊断。

36,护理诊断定义: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护理的预期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37,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三部分陈述(PES公式)=问题+原因+症状和体征二部分陈述(PE公式):多用“有……危险”只有护理名称和相关因素一部分陈述(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38,书写护理诊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用统一的护理诊断名称;贯彻整体护理观念;明确找出每一个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有关“知识缺乏”这一护理诊断的陈述;在护理诊断的陈述中避免临床表现与相关因素混淆NANDA组成:诊断概念,时间,护理单位,年龄,健康状态,修饰语,部位。

39,医护合作性问题:PC-潜在并发症40,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护士使用的名词,用于判断个体和人群对健康状态,健康问题的综合反映。

医疗诊断:医生使用名词,用于确定一个具体疾病或病理状态,侧重点在于对患者健康状态及疾病的本质作出判断。

医疗诊断数目较少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而护理诊断数目较多,并可随着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反应随时发生变化。

41,设定优先次序制定计划过程:排列护理诊断优先顺序;设定护理对象的目标或预期效果;制定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成文排序顺序:首优问题(直接威胁生命,立即解决)、中优问题(不直接威胁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的变化)、次优问题(问题并不重要,而是指在护理工作是可是稍后考虑)42,设定预期目标:意义:明确工作方向;用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陈述方式: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目标的种类:远期、近期(一般少于7天)陈述目标的注意事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个目标只能针对一个护理理诊断;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必须可测量,可评价的;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是通过护理措施可达到的;应让护理对象参与目标的制定;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

43,关于潜在并发症的目标: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44,护理措施关注的焦点:现存性护理诊断;危险性护理诊断;健康性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45,自理:自我照顾,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整而需要自己采取得有目的的行动。

46,自理能力:为了调节其自身的功能和发展,个体满足其持续性需要所具备的能力。

47,自理需要:是人们为了调节其功能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而采取必要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48,奥瑞姆护理系统:1,安全补偿系统;2,部分补偿系统;3,支持-教育系统49,医疗事故概念: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50,医疗事故等级:一级医疗事故:死亡,重度残废;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

51,护理立法的意义:为护理人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引导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逐步规范化,专业化;促进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52,病区中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53,病房环境:温度:普通病房:18~22℃;新生儿,老人病房:22~24℃湿度:50%~60%54,舒适:舒适是个体在其所在环境中保持的一种和谐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病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自我满足的主观感觉。

55,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

56,使用药物注意事项:给药前,了解病人病情,止痛剂基本作用使用剂量途径,副作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以免延误病情;掌握疼痛规律,在疼痛前给药。

57,主动体位:病人自己采取最舒适的体位。

58,被动体位:病人自身无力更换体位,只能处于被安置的体位,如:昏迷及极度衰弱的病人。

59,被迫体位:病人有更换体位能力,但由于疾病治疗或检查的限制,只能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如:直肠检查只能采用膝胸卧位。

60,各种体位:去枕仰卧位:①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和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以防止颅内压减低引起头痛仰卧屈膝位:①腹部检查的病人,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

②女病人导尿,以暴露操作部位。

仰卧中凹位: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头低脚高位:1,胎膜早破的产妇,防止脐带脱垂。

2,下肢或骨盆骨折后行骨牵引书的病人,利用人体的重力进行反牵引。

3,严重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促进静脉血回流。

4,十二指肠引流及胆汁引流的病人,利于胆汁流出。

5,体位引流的病人,利于肺底部的分泌物向外引流,易于咳出。

头高脚低位:脑水肿的病人,降低颅内压,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颅脑手术后或头部外伤的病人,减少颅内出血;颈椎骨折行颅脑牵引术的病人,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侧卧位:灌肠术,肛门检查和配合胃镜检查等;长期卧床的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预防压疮。

半坐卧位:1,颜面及颈部手术后,利于减少局部出血.2,腹部手术后,减少腹部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3,盆腔手术后及盆腔或腹腔有炎症者。

促进炎症极限化,预防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4,心肺疾患和呼吸困难者,一方面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另一方面减少回心血量,利于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5,疾病恢复期,利于由仰卧位向站立姿势的过度。

端坐位: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

俯卧位:腰背部检查:腰背部或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侧卧的病人。

胃肠胀气病人以减轻疼痛。

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病人;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的病人。

截石位:会阴肛门区域的检查,治疗及手术等。

61,为特殊病人更换体位应注意:1,术后病人更换体位前应先固定好敷料;如果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更换;翻身后注意勿压迫伤口。

2,牵引病人的体位改变范围小,翻身时应注意不可改变牵引的力量,位置和方向。

3,石膏固定的病人,翻身后注意石膏的位置。

4,颅脑手术的病人应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避免头部剧烈震动,防止产生脑疝。

5,若病人有置管引流时,更换体位前应松开固定,翻身时应将导管安置妥当,避免牵拉;翻身后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保持导管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