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几分之一)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第8单元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 1 号考生。
好的!谢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数的简单计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问答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 三 年级 上册 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的知识,为后面学习 分数的简单应用 做铺垫,本课知识在章节中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分析及 三 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理解算理。
2.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法根据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我遵循四度六步教学法,依照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六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的学习空间。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教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新知,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一下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的开始,我创设了家人分西瓜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于是课件展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
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接着提问:如果小明吃了2块,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吗?学生会回答出:82,小红吃1块,又该怎样表示?学生会回答出:81。
他们两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能够很快列出算式:82+81= 那分数的加法如何计算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分数的简单计算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求知欲,为学好新课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8)

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
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打算用学生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教材第99页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
教材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路和答案。
教材第99页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通过一个女孩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
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
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材第100页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
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仍然安排了直观图。
三、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过"过生日"这种愉快的情感体会,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几分之一》教案、教学设计

(2)与家长一起参与一次购物活动,记录下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并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3.思考作业:
(1)思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尝试总结分数的读写、比较和运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掌握几分之一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数的比较和简单运算。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
2.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精讲精练,巩固提高: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数应用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6.情感关怀,激发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习自信心。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溯本求源,让数学知识有“根”——以“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为例

溯本求源,让数学知识有“根”—以“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为例/文I 孙佳威“分数的简单计算”这节课被安排在三年级,是 学生“认识分数”之后上的一节计算课,也是分数 加减法计算的起始课。
这一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来说 是“简单”的,“简单”之处在于它是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且分母不超过10;教材呈现的过程对于学生 来说也是“简单”的,“简单”之处在于它与整数加 减法计算的编排一脉相承,都是在理解数的意义的 基础上,借助几何直观理解计算的道理,从而掌握 计算方法。
但这看似“简单”的知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 内涵:分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本质是一样 的,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累加和递减的运作过程; “简单”的知识肩负着以核心概念“计数单位”为核 心的知识结构“生长”的重任。
本文溯本求源,探寻 数学知识的根系,以求能使学生准确掌握核心概念 “计数单位”。
一、创设情境,激活导入出示主题图(见图1)。
弟弟舰了 1。
\..一L : : : ^'(1) 自己读读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1 2(2) 这里的一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呢?8 8(预设1: |表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8的1份就是这个西瓜的i 表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就是这个西瓜的4。
预设2:是18份,是1个4表示有这样的2份,是2个888(3)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你会列个算式解决一下吗?(预设:1 2 3—+—=—) 8 8 8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要用加法来解决的?【设计意图】借助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出计算的需求。
通过对|和4的理解,激活88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记忆,为从核心概念“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算理打下基础。
二、借助直观,明理知法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算理,掌握计 算方法(1)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①提出探究问题和要求。
1 2 3一H --怎么就得到一 了呢?8 8 8就同学们说的这个意思,你们能用一幅图表达出 来吗?图12021.05 I 中@表坪■ ! 49②暴露学生资源,交流辨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两次比较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真精神,在这堂课上咱比一比看谁棒!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指出下面每组中的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喜欢吃青菜吗?那咱到农民伯伯的大棚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1)仔细默读这段情景。
(2)谁能大声读一遍。
2、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4、导入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探究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5、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题里的数学信息与问题?6、动手操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开始动手做。
7、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8、做完之后,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1、)你是选择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2、)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分别以谁为单位“1”的量?9、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张,弟弟吃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2张)(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6张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9张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1张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3张是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4张,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5张加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6张是3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7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第18张……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进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