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导学案)

第1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导学案)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 P43 练一练。 【学生活动】 按所学的计算,完成表格并进行讨论。 知识点 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活动与探究 2】 请同学们按教材 P43 实验 9-8 进行实验,并填好表格中的空栏。 【过渡】 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溶液,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呢?
3.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溶液越浓。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 新课 导入 进行 新课 人在死海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中盐份多,浓度大,下面我们来做 一个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知识点 1 溶质质量分数 【活动与探究 1】 实验 1:鸡蛋在水中漂浮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 CuSO4 溶液实验入手, 导出一 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部分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上,利用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①溶液的稀释 与配制;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第三部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第 1 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 课前自学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 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与 技能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型 新授课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 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正确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1.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规律总结: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所指 的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 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 是浓溶液, 也可以是稀溶液。 (2)由于溶液的组成是 指溶质在溶解度范围内,溶 液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 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 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在 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 (3)由于溶液是均一、 稳定的,所以溶液中各部分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4)理解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化学计算在生产和生活及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了角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教学方法:类比—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回顾:1、溶液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与之比3、溶液在稀释前后,其中质量保持不变4、溶液的配制步骤:⑴⑵称量和量取⑶⑷装瓶巾标签三、例题讲解1、某化工厂为了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克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制成252克溶液,再加入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求:⑴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错题再现1、实验室有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克。

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四、学生练习(一)、选择题1、在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克水,所得溶液()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C、溶质质量为20克D、溶剂质量增加一倍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计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信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初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地综合计算课前自学准备课堂互动探究知识拓展:(1)溶液稀释地方法: ①加入溶剂;②加入低浓度溶液。

(2)溶液浓缩地方法: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液;③与浓溶液混合。

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地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将反应物地质量相加就得到反应后溶液地质量,因为涉及到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也不能认为生成物中地溶质与反应物中地溶剂之与就是反应后溶液地质量,因为有些反应有水生成。

要根据化学反应认真分析。

方法:在计算中经常用到两个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方法: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稀释前后哪个量不变,然后根据不变地量列出等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小组问题探讨:如果计算地是反应后溶液中ZnSO 4地质量分数是多少,该怎么计算呢?(提示:m 溶液=m 硫酸+m 锌-m 氢气)习题解答737320%44gx⨯=x=8.8g生成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地体积:8.84.451.977/gLg L=。

8.(1)10.10.10.2100%0.05%4111⎛⎫⨯⨯⨯⨯=⎪⎝⎭。

(2) 1.00.05%1/gg mL⨯=2000mL,即1.0 g该药品可配制2000mL溶液d。

难题解答例1】(知识点1)将50g质量分数为20%地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是多少?需加水地质量是多少?解析】可设稀释后所得溶液溶质地质量分数,然后利用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地质量不变找出等量关系。

答案】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地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x。

则50g×20%=200g×x,解得x=5%。

需加水地质量为200g-50g=150g答: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是5%,需加水150 g。

例2】(知识点2)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地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8.5%地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地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

九年级化学 计算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复习 导学案 公开课

九年级化学 计算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复习 导学案 公开课

化学反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复习案)(相对原子质量:Ca-40 O-16 Cl-35.5 C-12 H-1 Na-23 Ba-137)复习目标:1、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习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会进行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简单综合计算。

3、通过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及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重、难点:确定反应溶液中溶质、溶液质量,特别是反应后溶液质量的确定。

知识链接:1、在20℃时,向装有5克NaCl和3克碳酸钙的烧杯中加入20克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滤液的溶质是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0克)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混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g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溶解度为A. 7gB. 14gC. 35gD. 70g解题要点:1.你认为做这类综合题的关键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确定反应溶液中溶质、溶液质量,特别是反应后溶液质量的确定。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有哪些质量关系?⑴不能将溶液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化学方程式应带入纯净物的质量;⑵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质量可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直接求得。

3. 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有哪些计算方法?⑴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⑵利用质量守恒法: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典题分析:将70g Na2CO3溶液50g C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W=M质÷M液×100%。

定义一
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溶质B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分数)或。

用符号ω表示。

计算公式为:W(B)=m(B)/m
上式中ω(B)的量纲为1,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定义二
质量分数也可以指化合物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需乘系数)与总式量的比值,即某元素在某物质中所占比例。

应用
给出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比较同温下溶解度大小
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程度,确定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如受温度影响较大,则用降温结晶,如受温度影响较小,则用蒸发结晶。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得变式计算2.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重点难点】1.会进行浓溶液稀释的计算2.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之间得变式计算【导学指导】一、导入新课二、学习过程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1.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质量等于与之和。

2.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3.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4.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是指用公式表示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填“高”或“低”)。

若某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20%表示该公式的变式有: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5.浓溶液加水稀释后,质量保持不变。

这是计算浓溶液和所加水的质量的重要依据。

6.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也等于溶液的与溶液的之积。

知识点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一:60℃时,将36g硝酸钾溶液溶于204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两份:(1)取第一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1/2,需加水 g;(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固体g(设固体完全溶解)或蒸发掉水g。

知识点二:浓溶液的稀释;问题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消毒液。

(1)800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kg。

(2)要配制800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需加水的质量是多少?问题三:实验室用98 %的浓硫酸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的稀硫酸来做酸的性质实验,则需要98 %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mL?(98 %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cm3 ,水的密度为1g/ cm3)【知识小结】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是指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3.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2.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死海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时,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操作规范性和实验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
3.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明确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关系。
2.学会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不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能够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析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过程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瓶饮料,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饮料的浓度是多少吗?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测定它的浓度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兴趣。
2.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b.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c.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强调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与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计算题: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基础题目,旨在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知识拓展:
(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溶质是CuSO4。

(2)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如Na2O溶于水:Na2O+H2O=2NaOH,其溶质是NaOH而不是
Na2O。

(3)溶质只能是已经溶解的那一部分,如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40gNaCl 投入到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NaCl。

教学反思
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

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

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
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

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