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教案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热热闹闹猜灯谜1. 教师出示谜语:圆圆形状花样多,各种口味任你挑,中秋佳节都爱它,有甜有咸味道好。
2. 猜一猜:学生动脑猜一种食品。
(谜底:月饼)3. 教师提问:月饼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吃呢?4. 画一画:学生拿出日历,在上面找到中秋节是哪一天,并圈画出来。
5. 交流:你是怎样找到中秋节的?从哪里看出来的?6. 观察:(教师出示连续三年中秋节的日历。
)请学生观察这三年日历上的中秋节。
7.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从发现的结果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8. 小结:农历八月十五的日子是中秋节,有些地方也称团圆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期盼着全家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意图】本活动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日期是农历八月十五,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开开心心话中秋1. 课前调查:学生通过问一问、找一找、看一看等多种方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故事、歌曲等。
2. 召开故事会:听故事、讲故事、庆中秋。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传说故事。
请收集到故事的同学,讲给大家听。
(2)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故事的,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3)展示:教师补充讲解故事或播放相关故事视频。
如帝王祭祀的传说、农民庆祝丰收的传说、月饼军粮的传说以及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
3. 话说中秋习俗。
(1)学生讲述中秋习俗,特别是本地的中秋习俗,重点说说自己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2)教师随机补充讲解其他习俗,如赏桂花、饮桂花酒、拜月、舞火龙等。
4. 教师提问:了解了中秋故事,领略了中秋风情,你有什么感受?5. 小结: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特别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家人共度中秋,过一个团圆祥和、热闹快乐的佳节是所有家庭的期盼。
【设计意图】本活动在了解中秋节传说和中秋节习俗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中秋节阖家团圆和快乐的氛围,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两篇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两篇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一)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
幼儿园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2. 通过手工制作、歌曲学唱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之情,教育幼儿珍惜团圆时光。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手工制作月饼、花灯。
3. 歌曲《团团圆圆过中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2. 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中秋节故事课件、手工材料(月饼模具、彩纸、胶水等)、歌曲音频。
2. 环境:布置充满中秋氛围的教室,如挂满彩灯、摆放月饼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发幼儿对中秋节的好奇心。
2. 探究:引导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让幼儿分享自己家过中秋的方式。
3. 实践:分发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月饼和花灯。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4. 表现:学唱歌曲《团团圆圆过中秋》,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团圆的喜悦。
5. 总结: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之情。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温馨氛围。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手工制作和歌曲学唱,表现出对中秋节的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时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作品创意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幼儿在歌曲学唱环节的表现,包括歌词记忆、节奏感和合唱协调。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能够主动分享所学内容,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
七、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幼儿拍摄制作月饼和花灯的过程,以及与家人共度中秋的场景。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2. 能积极参与活动,与同伴、老师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3.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教学准备:1. 月饼、水果等食物2. 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秋节的来历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提问幼儿对中秋节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2. 引导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品尝月饼,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食物特色。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品尝月饼的心情和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感受节日的温馨。
第二课时:中秋节的故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提问幼儿对中秋节的故事的了解。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2.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感受中秋节的故事魅力。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体验。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故事的认识。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感受节日的温馨。
第三课时:中秋节的手工制作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的教案

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的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的教案范文(通用5篇)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的教案1设计意图: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
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活动准备: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二、基本部分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小结:明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大家一块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
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5、中秋节的活动结束。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团团圆圆过中秋公开课的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
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1教材分析: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小游戏:下朋友们,课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唱首歌,感受一下秋天的快了吧!《秋天在哪里》。
在这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上课吧!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一个猜谜语比赛好吗?看谁的脑瓜反应快!(教师说出谜题让学生猜谜底,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一物生得真奇怪,远看玛瑙紫溜溜,腰里长出胡子来,近看珍珠圆溜溜,拔掉胡子剥开看,掐它一把水溜溜,露出牙齿一排排。
(打一农作物) 咬它一口酸溜溜。
(打一水果)葡萄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
(猜一食品)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
(打一水果)桔子左边绿,右边红。
走到一起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打两个字)秋天(二)有谁还知道一些有关中秋的歇后语吗?(教师可以说些歇后语让学生来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这些谜语、歇后语都和哪个季节有关?美丽多彩,秋高气爽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有许多节日,你知道秋天有哪些节日?教师节,老师的.节日(板书:教师节)。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1教学课题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教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实践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彩泥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授新(23分钟)(一)中秋节的来历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二)中秋节,团圆夜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三、总结(2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四、拓展(2分钟)1.中秋月诗词大会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中秋节的团圆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中秋节的团圆氛围。
4. 教学准备:中秋节相关图片、视频、卡片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2)新课内容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场景。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故事和习俗。
(4)实践活动:制作中秋节卡片,写上祝福语,送给亲朋好友。
(5)总结:强调中秋节团圆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家人。
二、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
但在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课堂秩序,需要加强管理。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对于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部分学生仍存在疑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胆怯,不敢主动分享,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4. 实践活动:5. 教学效果:三、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中秋节相关历史资料、文化故事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背景。
(2)新课内容展示:通过历史资料、文化故事等形式展示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文化故事。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中秋节文化创意作品展示。
(5)总结:强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
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1)理解中秋团圆的涵,珍爱亲情;(2)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传统节日。
四、教学难点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话中秋1、听儿歌,引出中秋节。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2)多媒体出示:“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3)提问: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板书2、中秋的由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中秋节是哪一天)师:对,是农历八月十五。
(板书)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今年的中秋节已经过了,你们都在家里过了这个传统节日。
今天,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在班级再过一次中秋节?这节课,我们在班级团团圆圆过中秋。
你能先说说你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在小组讨论一下吧。
(板书以及课件展示图片:拜月,赏月,吃月饼,探望长辈……)3、介绍各地风俗中秋节做得事情真不少!一般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
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企盼合家团圆……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出示幻灯:坐游船赏月迎中秋、中秋放河灯、市民登麒麟山赏月、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舞火龙迎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中秋赏月、农村吃月饼赏月迎中秋。
(边欣赏边介绍)4. 猜灯谜这么多的习俗是不是看的你眼花缭乱呢,我们也来玩个猜灯谜的游戏吧:(组长上前提灯笼,回到小组讨论)课件显示谜语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打一物)谜语2:平日不思,中秋想你。
有方有圆,又甜又蜜。
(打一食品)谜语3:小小诸亮,独坐军中帐。
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昆虫)谜语4:敲树干,当当当,要把害虫吃光光。
(打一鸟)5. 欣赏明月老师表扬表扬回答又快又正确的小组,提起月亮的灯谜的灯笼,说(1)师: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
(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动画)(2)学生说感受(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3)教师小结: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
(3)美丽的传说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呢?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个大家听听。
活动二:品中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是的,月饼。
来,让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请组长每个组员发一个手套,帮老师把月饼分一下吧。
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你吃了月饼有什么感受?月饼和月亮一样,都是圆圆的,它们象征着___________, 是的,团团圆圆,还有,甜甜蜜蜜。
活动三:看视频,话团圆(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说说对“中秋节,团圆夜”的理解。
(2)师小结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
(3)在团圆的节日里,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完后告诉老师,视频中小朋友的怎么伤心了,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还有哪些人过节不能回家呢?(4)学生回答: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他们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
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活动四:中秋诗词大会(1)老师: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出示图片 (白的《静夜思》)(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生么?(诗人思念家乡)(3)配乐读诗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像这样的诗句还有:投影出示句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朋友看课件在老师的暗示下自由读。
引导孩子们饱含诗情的朗诵,感受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过过诗瘾,如何?出示大屏幕:八月中秋月儿圆,--------------。
在优美的旋律中,创设的背景画面中,为孩子们起头续编了一句。
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秋天的其他节日活动五:了解重阳节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
)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答案做出回应,引出重阳节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吧。
2、重阳节简介: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阳节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在重阳节我们要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为你的爷爷奶奶做一件事吧。
3、重阳节习俗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茱萸,它是什么东西呢?(出示图片)插茱萸呢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相传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呢?(小朋友课前准备,上课时说一说)①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②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③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④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⑤饮菊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活动六:各民族在秋天里的节日(1)苗族赶秋节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
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2)藏族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
望果节广泛流行于农区。
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邦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
(3)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4)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节日?(学生课前准备)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赶秋节、望果节、七夕节让我们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系。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用心感悟秋天带给我们的收获。
附件《嫦娥奔月》故事相传,远古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直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
因此,后羿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王母娘娘赐给他一颗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而独自升天,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