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打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1—4题。
①我时常在hào()月当空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是寂寥的,夕阳像薄纱一样。 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旷起来,变得惆怅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liáo( )绕在心里。现在,偶尔会想起春天的那个清晨,栩栩如生的鸟儿在倔强地练习歌唱 也会想起某个夏日的午后,各色花儿争先开放,瑰丽动人。也许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才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liǎn( )、沉静的,不是张扬、哗众取宠的 。
描写对象: 炊烟 黄昏 月光 薄雾
对象:______________
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有人说,《海底两万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秀的海上冒险的故事,请结合小说内容填空。
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等人应邀在海上追寻“怪物”,不料被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艇俘获,他们跟随舰长尼摩在海底航行了将近一年。 一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山封路,章鱼围攻……但尼摩船长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种种困难。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含答案)现代文阅读拓展特训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向日葵早上出门时,气候微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傍晚时气温居然降至6℃。

我和丈夫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不见踪影,我们的手机偏偏又落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丈夫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

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搭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

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

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

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心里爱着它、宠着它。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考题)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考题)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考题)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伞的女孩南天门的花果山上有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着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了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佝________(gōu jù)偻打量________(liáng liàng)上浮________(fóu fú)兴________(xīng xìng)旺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比成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地”在文中指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

综合性学习放下手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放下手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等“社交病”。

在手机聊天和游戏中,虽可获取廉价且时的快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二: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中,国家组织相关机构开发出了“手机扫码行程追踪”平台,手机轻轻一点,便可知瘦情防控的实时情况,进出门店轻轻一扫,你的信息、行程已经进入数据库。

通过大数据对人员流动进行监测,在跟踪疫情扩散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三:在某休闲场所的入口处有如下提示:8、请分别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3分)9、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分)(一)综合性学习,完成8~9小题。

(5分)8. (3分)(概括出一则材料的信息1分)示例:材料一: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毁掉青春。

(1分)材料二:利用手机收集大数据,在跟踪疫情和进行流行病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分)材料三:倡议我们正确使用手机,留点时间陪伴家人,关注自然。

(1分)9. (2分)(选择其中一方面作答,符合题意,句子通顺即可得2分;词不达意,感悟消极,酌情扣分)示例①:如果我们过度沉迷手机,让本可以温馨的家庭变得“咫尺天涯”,那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

我们应该放下手机,多关注身边的亲人、朋友。

示例②:如果我们过度沉迷手机,让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从我们身边溜走,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手机丢弃对这些美丽的体验。

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下面的短文,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晚上,明明无法入眠,脑海中却浮现出白天老师批改作文时的一幕幕,令她无法释怀。

她这次投入了很多心血,怎么可能会被老师这样批评呢?明明拿出手机,翻出了自己的作文,开始一遍遍读着。

1.文中描述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2.明明拿出手机的目的是什么?
3.明明为什么无法入眠?
4.明明投入了多少心血?
【参考答案】
1. 文中描述的情景发生在晚上。

2. 明明拿出手机是为了翻出自己的作文。

3. 明明无法入眠是因为她脑海中浮现出老师批改作文时的一幕幕。

4. 文中未提及明明投入了多少心血。

回答以上问题后,请说明答案的依据,并附上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说明】
1. 文中明确提到"晚上"两个字。

2. 文中明确描述了明明拿出手机的动作,并提到了目的是翻出自己的作文。

3. 文中明确描绘了明明无法入眠的原因,即脑海中浮现出老师批改作文时的场景。

4. 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明明投入了多少心血。

根据阅读理解的要求和答案的依据,以上是对阅读短文所提问题的解答。

请你根据以上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答题卡上的信息是否正确无误。

如果有错误,请及时更正。

希望本次阅读练习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配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家书舒怀玉①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多地辗转。

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地变换居住地。

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

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

只有一样东西例外。

那就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

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

②父录的数百封家书,安静而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

它们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

③这些文物般的家书,是父亲和祖父母的来往书信。

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

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

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

父亲每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

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

④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阶段,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

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

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

⑤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用的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杂货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给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

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我不禁正襟危坐。

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

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字眼、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信纸,依然能感受到祖父那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不苟言笑,不客置疑。

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说:“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三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三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絮.说(xù)粗拙.(zhuó)震悚.(sǒng)诘.问(jié)B.涎.水(xián)蹒.跚(mán)荒僻.(pì)愧怍.(zuò)C.尴尬.(gà)晌.午(shǎng)哀悼.(dào)头颅.(lú)D.滞.笨(zhì)惶.急(huáng)憎.恶(zèng)门槛.(kǎn)【答案】C【解析】A项“拙”应读zhuō,B项“蹒”应读pán,D项“憎”应读zē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霹雳烦琐肿胀微不足到B.书斋取谛镶嵌大庭广众C.糟糕烦燥醒悟自言自语D.微颔酌油厚道言外之意【答案】D【解析】A项“微不足到”应为“微不足道”,B项“取谛”应为“取缔”,C项“烦燥”应为“烦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答案】C【解析】“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50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50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5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小明的国庆假期过得丰富多彩。

10月1日观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10月2日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10月7日和爷爷登山庆祝重阳节。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在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外,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书写重阳节对联之好,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缕缕翰墨之香。

为纪念这个节日,小明要选一副对联送给爷爷,下列对联中最合适的是()A. 天庭月华清辉千里,地上玉柱吉祥万家B. 溪河携绿赏梨蕊,山野踏青寻杏花C. 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佩萸插菊,人寿花香D.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2)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后,小明的爱国情绪高涨。

他要在同学送的小国旗上签名。

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劝阻他?【答案】(1)C(2)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解析】【分析】(1)A.与中秋季有关系,B.与清明节有关系,C.与重阳节有关系,D.与端午节有关系。

故选C。

(2)本题要求劝说同学聚会时放下手机,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国旗的象征意义,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故答案为:⑴C⑵示例:小明,你的爱国热情我能感受到,但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旗上写字是违法的行为,请你不要在国旗上写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放下手机打开书
①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阅读历史的国度。

然而在当下,中国人却在被苦口婆心地“呼吁”阅读。

近几年,政府、组织和媒体发布了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劝勉国民多读书、读好书。

②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一组数字令人深思。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7.86本,比上一年增加0.02.本,但与日本、德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来,纸质书阅读时间总体有所提升,但与手机阅读时长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2016.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为20.20.分钟,看手机的时间则长达74.40.分钟,是读书时间的3.7.倍。

在阅读方式上,纸质图书完败于手机。

③再看看,很多居民区周围没有书店,很多家庭没有书房,很多卧室的床头没有书本……一切都被一种东西取代——手机。

一部手机握在手,足以玩转一整天。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令大批“手机族”趋之若鹜,人们阅读的内容变成了微博、微信中那短短几十字。

当新鲜变成习惯,习惯变成依赖,我们有限的精力,就这样被大量消耗在快餐文化之中。

④不能不承认手机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但是,终日沉溺于海量而肤浅的网络信息,抛开有“厚度”的书本,会使一个人变得浮躁,缺乏内涵,更甚者会让一个民族缺乏智慧和思想。

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庞大而悠久的民族不爱阅读了?
⑥首先,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偏低的。

1840.
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间,在殖民者、侵略者的摧残下,中国人生存尚且难保,对于知识文化的追求早已成为奢望。

随着建国后扫盲和义务教育的开展实施,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⑦第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没有促成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几乎吸引了孩子所有精力。

我国目前销售量较大的纸质书,多数都是教育辅导类图书,综合读物则占比较少,而这一比例在一些“阅读发达”国家正好反过来。

⑧还有人说,中国人信奉实用主义,虽然这有些讽刺意味,然而可叹的是这确实道出了一种现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目的来得都很直接。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中,物质发展过快,新鲜事物令人眼花缭乱,越来越有钱的中国人开始去买所有的好东西,奢侈品、名车、房子,当然还有手机、平板电脑这种电子产品。

人们似乎已经无暇去拿起书本,做一些安静、舒缓的心灵活动。

⑨一个不读书的人肯定是肤浅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浅薄的。

一个不读书的人肯定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肯定没有未来。

手机碎片化的浅阅读不能代替深入的纸质阅读,或许我的声音有些微弱,但还是要呼吁:请放下手机打开书!
10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阅读方式上,我们的现实生活条件使纸质图书完败于手机。

B.2016.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阅读的时间为94.60.分钟。

C.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阅读的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
令我们的精力大量消耗在快餐文化中。

D.终日沉溺于海量而肤浅的网络信息,会使一个人变得浮躁,缺乏内涵。

109.下列对造成中华民族不爱阅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

B.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没有促成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C.中国人信奉实用主义,人们似乎已经无暇拿起书本阅读。

D.我国目前市场的纸质书,教育辅导类图书多于综合读物。

110.对于本文作者主张的观点,下面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肯定是不肤浅的,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肯定不是浅薄的。

B.今天,我国要大力推行扫盲和义务教育,提升国民的阅读能力。

C.学校教育不要注重应试教育,要促成孩子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D.放下手机碎片化的浅阅读,开始深入的纸质阅读,让一个民族有智慧和思想。

【答案】
108.A
109.D
11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